旅行途中怎麼運酒?大部分人通常都是在歸國前最後一站才進行採購,即使是在旅途中買了點酒,也會儘量避免一直隨身背著。
大部分值得你遠渡重洋背回來的酒,應該還是具有一定品質,不至於輕易被路上無法避免的小震蕩殺死的。所以真正要小心的還是高溫,如果是夏季或者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千萬別將裝酒的行李箱丟在悶熱的車廂裡,也不要丟在酒店房間中陽光直射的地方。不過不管怎樣保護,經歷過長途跋涉的葡萄酒,大部分會在一段時間內香氣封閉,口味寡淡,這種由震蕩引起的損傷稱為暈瓶(bottle shock);所以,凡經過長途旅行的葡萄酒,最好在適宜的儲存條件下靜置兩到三周後再開瓶,給酒恢復的時間。
很多國外的酒,在國內同樣可以買到,而且如果你知道在哪裡買的話,價格也不會差別很多。
一瓶可樂在中國肯定比美國便宜很多,但如果有來中國的老外搬幾箱可樂回去,你肯定覺得他是腦殘。一瓶葡萄酒,中國買得到,算起來國外會便宜個幾十塊錢,並不是你買單並且辛苦背回國的理由。更何況,國外的酒未必全都比國內便宜(請看下文詳解)。那麼什麼樣的酒值得我們在國外購買呢?在這裡著重推薦幾類:
1. 價格昂貴的頂級酒
這樣的酒通常是在國內也名氣響亮,如雷貫耳的。這樣的酒在支持境外購物退稅的店裡購買(注意不是機場免稅店,詳見下文),能真正幫你節省不少開支並且值回辛苦費。比如跑一趟澳大利亞,在當地人消費的渠道買兩瓶奔富葛蘭許(Penfolds Grange)是完全合乎情理的(記得在出境的時候退稅)。當然,要注意認準別買錯。前幾年有朋友意氣風發的從法國背「拉菲」回來,開心的說果然比國內便宜,只要20歐!後來我給他看國內網上促銷的拉菲傳奇,向他解釋拉菲古堡和拉菲傳奇的區別之後,我們有很長的時間再沒來往了……
2. 一些非大牌酒莊的老年份酒
國外尤其是歐洲的很多葡萄酒商店裡,老年份葡萄酒並不完全和昂貴掛鈎,尤其是那些非頂級名莊的老年份。推薦選擇有一定歷史的老店,這些店有貯藏陳年葡萄酒的傳統,陳年的窖藏更可靠;另外一些高檔的葡萄酒商店也能從中間商那裡以不錯的價格拿到良好陳年的佳釀。比如能找到一兩瓶四、五十歐元以內,七十年代左右,產自德國或者法國阿爾薩斯(Alsace)的雷司令,產自法國盧瓦河谷產區(Loire)的白詩南(Chenin Blanc)或者其他甜型的葡萄酒(通常更具有陳年能力),直接下手,千萬別猶豫。同樣,八十年代一些知名產區的紅葡萄酒如波爾多、勃艮第也是很好的選擇。
3. 國內很難買到的高端強化葡萄酒(fortified wine)
年份波特(vintage port),高端的茶色波特(tawny port)和雪利酒(sherry)……這類酒被全世界資深葡萄酒愛好者喜愛,因此可以在很多國家的酒類專賣店買到,反而唯獨國內數量稀少,同樣也是適合背回國內的首選。而且這類酒比較經折騰,也不用擔心路上被你顛壞了。
4. 名聲在外,但一瓶難覓的極客小酒莊
這樣的酒在國外也會比較難找,而且需要你對所去國家那些非常出名的極客酒莊有所耳聞,比如法國盧瓦河谷的Didier Dagueneu,義大利的Miani,澳大利亞的Bindi等等。當然,你可以簡單的在酒水專賣店詢問對此比較了解的店員,然後在google上驗證他的說法。當然請謹慎購買並小心對待那些經不起折騰的天然葡萄酒(natural wine)。
很多人都認為國內葡萄酒進口稅高同時酒商又賺取暴利,國外免稅店買酒價格必然划算。或許是國內外的稅都實在太高了,在遊客心目中幾乎存在著看到「免稅」兩個字就想到「便宜」的條件反射,免稅店都開在機場和旅遊景點各種黃金位置,就是為了引發這份「圖便宜」的購物衝動。但我在這裡有一句金玉良言要送給大家:免稅店只保證免稅,不保證便宜!
雖然國內有一部分黑心酒商利用信息不對稱和消費者還不夠懂酒胡亂定價,但絕大多數專業的葡萄酒公司都參與到越來越殘酷的葡萄酒市場競爭中來,整體上葡萄酒市場的定價也越來越朝著合理和理性發展。而國外尤其是機場的免稅店,只是免去或減少了政府收走的部分稅,沒說不要掙錢,如果是行家,去看看價格基本扭頭就走了。
要知道,機場免稅店還是做遊客生意的。
如果不是轉機時間匆忙的情況下購買,那麼小編比較推薦的還是找那種支持境外購物退稅(Tax Refund)、本地人也經常光顧的酒類專賣店,所以請注意提前做好功課,找好地方;備好憑據後,等離開旅遊目的地國時再辦理退稅。這比直接在免稅店買還便宜,可選酒款的種類也豐富不少。
最後再提醒大家,儘量不要在免稅店購買烈酒,除非是國內實在難得一見的。因為多數情況下,由於大多數國家都會徵收較高的烈酒稅,反而是在國內買會更划算點(當然也需要選擇正規渠道,以免買到假貨)。決定購買前,不妨用機場wifi在國內酒類銷售平臺上搜一下同款產品,你說不定會大吃一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