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這些「好物」進城啦~
市民們紛紛表示:
太贊了!!!
近日,金山區與中心城區
將職能部門、中心商圈
運營商、農戶跨界融合
正致力打造一個「本地好物」市集
……
金山「本地好物」:天母水蜜桃
前兩天,市民楊先生在虹橋南豐城的豐尚街圓形廣場偶遇「金山如畫 廊下飄香」特色市集,被濃鬱的桃香吸引,購買了一盒「天母水蜜桃」。在吃出小時候的味道後,楊先生一口氣復購了100盒,分享給公司的員工和客戶。
楊先生只知道桃子「品質好,特別新鮮」,而他不知道的是,從五十公裡外的金山到虹橋南豐城,郊區農產品的進城之路走了很多年。此次「本地好物」進城安家落戶,是金山與長寧文化和旅遊局與虹橋南豐城、第三方運營商以及農戶跨界的結果,更是一次「商業+農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全新探索。
很多市民都知道,金山作為上海的農業大區,有著施泉葡萄、皇母蟠桃、楓涇黃桃、鑫品美草莓、敏藍藍莓、多利升西瓜、亭林雪瓜等品類眾多的品牌農產品,但具體如何能夠買到正品,除了驅車到基地購買之外,似乎途徑並不多。
而這次的農產品展銷會,可以將金山優質的農產品帶進市區,讓市區的居民朋友們享受到清甜又新鮮的農產品。
不過本地好物進城可是個「大工程」,同時也是個系統工程,從種植、採摘到運輸、銷售,還有其中的信息對接,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
那這個「金山本地好物進城」
到底是怎麼樣落實的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廊下鎮的王衛國,是天母水蜜桃的種植者,他在養殖上相當注重細節,不僅聽音樂還「餵」牛奶、紅糖,所以桃子個個白裡透紅,清香四溢。雖然桃子隨著知名度提高並不愁賣,但他的老客戶畢竟數量有限,擴產的煩惱一直都在。
「到市區開店,成本太高,參加農產品的展銷會,銷量有限,還非常麻煩。」王衛國說。此次自己的桃子進城,王衛國只需要負責採摘裝箱,其他的都有第三方操作,而且都是訂單式的,損耗降到了零。而政府部門,在選品過程中進行了把關,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
本地好物進城,實現優質優價,這也是「商業+農業+文化+旅遊」模式能夠走下去的關鍵。在虹橋南豐城的進口水果超市內,來自日本的西瓜可以賣到近百元一隻,來自美國的蘋果可以賣到數十元一隻。而來自滬郊的農產品,除了過硬的品質,更讓消費者認可的是,頭一天下單,第二天中午前採摘,四點鐘前到達中心商圈,不到四個小時,就可以實現從田頭到餐桌,其新鮮度,是其他地域的果蔬所無法比擬的。
在虹橋南豐城上班的蔣小姐,品嘗了來自廊下的番茄和牛博士葡萄後,立即訂購了兩盒,帶給爺爺嘗嘗。「爺爺說吃出了小時候的味道。」
除了豐富的蔬果產品外,來自金山的精美的民間傳統藝術——農民畫、土布藝術以及其製成的手袋、抱枕、茶具、絲巾、織錦畫等100多個品類的「金山如畫」工藝品首次來到長寧區進行展銷,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前來觀賞。
活動期間,還開設了金山文化互動體驗課堂,讓消費者零距離感受悠久、古樸的金山非遺文化的魅力。
據了解,與以往農產品展銷會「一時熱鬧」不同,此次「金山如畫 廊下飄香」的特色體驗店活動,未來也將以不同形式常駐虹橋南豐城,在果蔬的空窗期,將由金山區的非遺文創產品來填補。
記者丨公維同 朱磊 倪晏清(實習)
編輯丨幹鈺瓊
責編丨陳憶文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