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來源:《toco toco》
歡迎置頂Anitama訂閱號~
「toco toco」是法國的有線電視「Nolife」上播出的一檔迷你節目,節目主要通過日本各界的創作人對自己生活周邊的一般人所不為人知的場所進行介紹,從一個比較特別角度來了解這位創作人本身。這個地方可以是街區、可以是咖啡店、可以是電影院,筆者特選了該欄目最近的一期,從一個您平常接觸不到的角度來走近在日本影視界非常知名的作曲家——川井憲次。
節目組來到的是川井的出身地也是他工作室的所在地:東京都品川區。首先劇組跟著川井來到的地方,是品川神社。
對於住在北品川的人來說,這裡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場所了,川井小時候也經常來這裡玩,這裡環境幽靜,背後又是山,非常適合在這裡建個「秘密基地」和小夥伴們一起捉蟲玩耍什麼的。
品川神社的鳥居
到了6月,在5日到7日品川神社這例年都會舉行品川神社例大祭,又稱北之天王祭的祭奠活動,各種日本傳統的小吃都會出攤,玩的也有,非常熱鬧。最吸引川井的要數6月7日抬神轎的活動。和其他地方的抬神轎不同,神轎的行動,會根據笛子與太鼓的節奏來變換,就像通過音樂來指揮神轎一樣,川井聽著那太鼓的聲音也非常希望把這樣的形式在自己的音樂中運用起來,根據這個想法製作出來的,就是在押井守監督的《攻殼機動隊》系列第2部劇場版《INNOCENCE》中的主旋律「傀儡謠」。
川神社例大祭所使用的和太鼓
接著川井帶著劇組粗略地看了一番東海道。東海道是連接當時的江戶(東京)和京都的主要路線,而品川是從日本橋出發後五十三站的第一個站,在東海道建成後的17世紀初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城鎮。為旅客提供了食品和住宿,形式就像現在品川的酒店,就是品川宿。
剛出日本橋的旅客,一般第一天都會在這裡享受並留宿於此。逐漸,這裡也越來越繁華,但仍保留了沿線的許多小寺廟,是個現代化與古樸文化相結合的街區。川井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品川宿這買金槍魚的店,看上去非常古樸
劇組到這採訪的時候正好是櫻花滿開的季節,大家會到這的公園來賞花,想前文說到的祭奠也會在這舉行,路邊也擺著這各種各樣的小吃。說著說著,川井也嘴饞了,買了瓶啤酒與雞肉串,這也是川井逛廟會的「例行公事」。
一路的閒聊閒逛結束了,下面跟著川井進入他在品川的工作室AUBE Studio,平常的他基本一天都待在工作室,作曲、錄音與混音的工作都在堆滿了各種器材的工作室裡進行。
樓梯的兩旁掛滿了他所接手過的作品
看著著玲琅滿目的器材,自然是容不下交響樂組。要進行交響樂錄音的時候會到另外的工作室進行錄音。
工作室室內的全貌,桌上還擺著《東之伊甸》的馬克杯
川井曾經的目標是成為器械師,主要負責調音、混音方面的工作,平常的興趣就是把玩吉他。川井大學上的是東海大學的工學部原子力工學科,名字聽著很帥,但對他來說實在要命了,漸漸成績也跟不上了,總是不及格,就選擇了退學,退學後每天在家玩吉他,於是就往這方面去摸索今後的道路。
接著去了專門學校尚美音樂院,進了專門學院,妹子很多,淨是在玩了又學不進去。之後組了樂隊,偶然參加了一次比賽之後取得了優勝,川井個人認為這次也是純屬偶然。拿到了獎之後,主辦方之一的事務所就試著問他,希望讓他的樂隊出道,在以樂隊為單位進行曲子的創作之後,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作曲家。說起這事川井自己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自己和別人不同,和那些努力派不同,自己完全是走對自己來說比較輕鬆的路線,沒吃過苦。
在川井上小學、中學的那段時間,在日本掀起了法國流行樂、西方音樂的熱潮,當時大家熱衷於披頭四的音樂,川井則更偏向法國流行樂,憧憬雷蒙德·勒菲弗(Raymond Lefebvre)、弗朗西斯·萊(Francis Lai)還有美國的伯特·巴卡拉克(Burt Bacharach)這樣的作曲家。非常喜歡他們的那種音樂,給人一種溫暖人心的感覺。說起他們,川井就開始滔滔不絕。
雖然說著喜歡,然而川井對自己所憧憬的這種音樂完全不了解,反而自己更加擅長的是那種「恐怖」的音樂,因此川井不僅因為眾多的動畫音樂而成名,為《午夜兇鈴》《預言》《奇譚》《怪談》這類電影做的配樂在日本電影界也是赫赫有名。在川井看來,為這類電影做的配樂也說不上是「恐怖」,而是為了引出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包括愛與殘酷而創作的音樂,並不是為了要嚇人,而是通過音樂深入到人感情的內部。這方面的音樂,讓川井感到最滿意的是《風人物語》,但在做的時候反而沒感覺。
關於作曲,在接到訂單時,首先要做的是理清作品本身的概念,把從監督、製片人或者是音響方面的負責人那聽到的信息搞懂,川井首先決定的是樂器的配置。《INNOCENCE》的時候,押井守監督首先提出的要求,是想把太鼓引入這部的音樂,「因為聲音很棒,聽起來也讓人有躍動感。」然而川井敲打了之後,若是以太鼓的聲音為主,怎麼都和這畫面不符,如果以鼓為主的話,整體就會缺少旋律,整個畫面看起來像是黑白一樣,但這曲子本身很帥,川井怎麼也不想放棄,於是就問了押井,「不如把這首唱起來,怎樣?」在當時保加利亞女聲合唱團(Bulgarian Voice)在日本非常受歡迎,川井就想讓這種合唱形式配上太鼓的節奏,應該很棒,於是火速聯繫上了當地專門唱和聲的專業人士。結果他們告之,我們只會唱民謠,並不懂這種寫在譜面上的音樂。
川井也沒寫過民謠,這咋辦,好辦呀,雖然沒寫過民謠,但音頭是寫過的,這也是日本的古典音樂該懂了吧。當時試了一位唱民謠的聲音,正合適,但民謠是一個人唱的,就想如果能合唱就好了,當時還沒有這樣的形式,押井守監督也摸不著頭腦,但想著「但不是很帥嗎,就這樣啦」,就成了之後的「傀儡謠」。
川井一直在品川這個地方做著音樂,並沒有想到自己的音樂能夠在世界範圍內受歡迎,最早在法國的一個活動中聽到觀眾的好評時,自己的音樂也被大家聽到,並且受到好評,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議。
最後,川井說了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一期一會」。一期一會原本是日本的茶道用語,現在通指人的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緣分、機會,寓意是讓人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