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源縣助力打造「嶺南茶鄉、萬綠之都」

2020-12-2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廣東東源縣助力打造「嶺南茶鄉、萬綠之都」

  摘要:12月21日,廣東省為期兩天的東源縣第二屆茶葉品牌文化推介會暨東源縣省級茶葉產業園建設啟動儀式在東源縣城文化公園舉行,旨在提高「東源茶」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加快東源茶產業品牌化、基地化、規模化發展,推進東源縣省級茶葉產業園建設。

  12月21日,為期兩天的廣東省東源縣第二屆茶葉品牌文化推介會暨東源縣省級茶葉產業園建設啟動儀式在東源縣城文化公園舉行,省、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和來自省內各地茶葉領域專家、茶商、茶企集聚東源,品東源香茗,嘗綠色產品,為東源茶產業發展「吆喝」「把脈」「出點子」,助力打造「嶺南茶鄉、萬綠之都」。

  據悉,此次活動由東源縣與廣東省茶葉學會共同主辦,期間舉行了東源縣茶產業專家座談會、廣東茶葉產業發展專題報告會等系列活動,旨在提高「東源茶」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加快東源茶產業品牌化、基地化、規模化發展,推進東源縣省級茶葉產業園建設。

  東源是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之一和「中國好水」水源地,非常適合茶葉種植,當地農民有種植茶葉的傳統習慣,「東源茶」的產制歷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康禾貢茶」從南宋時期就是進貢皇帝飲用的茶,上莞仙湖茶也是有幾百年歷史的「東江三大名茶」之一,「東源茶」一直在河源乃至全省都小有名氣。截至目前,東源縣茶葉種植面積近5萬畝,總產量2200多噸,產值超過6億元,成為東源鄉村振興、產業脫貧的重要產業之一。「東源仙湖茶」被認定為國家「名特優新產品」和「廣東省區域公共品牌」,「柳上美人」「東源康禾茶」獲評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東源縣茶葉產業園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仙湖山公司小葉種綠茶被評為「廣東十大好春茶」,上莞鎮仙湖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縣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茶葉經營主體有24家。

  接下來,東源縣將堅定不移推進現代農業跨越發展,統籌推進園區服務管理及仙湖茶主導產業集群的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示範、服務等功能板塊,形成「一軸串兩園、兩園聚百企、百企鏈八地」的空間發展格局,高標準建設省級茶葉產業園,把東源茶產業做大做強、做成精品,成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好產業。

(文章來源:中國食品安全網)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廣東電影人:打造「功夫電影」名片 激發嶺南新活力
    今天,青年電影人鍾楚曦將帶您一同回顧嶺南電影的發展歷史,了解「全國第一大票倉」廣東的電影文化起源,訴說與家鄉及電影的深厚情緣,展望廣東電影的新時代。嶺南電影,獨樹一幟說起功夫電影,黃飛鴻、葉問、李小龍……都是電影觀眾喜愛的傳奇人物,以他們為主角的影視作品就有近百部,他們都是廣東佛山人。
  • 《嶺南文化中的「廣東音樂」》賞析
    區域音樂的歷史書寫文化闡釋——— 陶誠《嶺南文化中的「廣東音樂」》賞析 《嶺南文化中的「廣東音樂」》陶誠 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在中國的地方傳統樂種中,「廣東音樂」是一個極富嶺南地方特色與研究價值的音樂種類。
  • 嶺南春來早! 2020廣東衛視春晚今晚播出
    2020廣東衛視春晚今晚播出金羊網  作者:艾修煜  2020-01-25 晚會總導演表示,「年味、粵味、時代感」是2020廣東春晚的三個特點:「我們要做出自己的韻味,打造嶺南特色的粵式春晚。」
  • 金融助力大灣區智慧出行 發現精彩APP將上線嶺南通發卡功能
    據介紹,廣發信用卡將與嶺南通開展發卡業務合作,用金融之力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便捷智慧出行服務體系建設。公眾在發現精彩APP即可開通嶺南通交通卡並完成充值,發現精彩APP新用戶還可以享受0元開卡福利。精準發力賦能大灣區智慧出行據悉,本次主題賽的舉辦旨在聚合移動網際網路與交通出行服務的創新創業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智慧出行+智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互通便捷等方面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打造「出行+生活」、「灣區一票(卡、碼)通」創新產品和服務示範,持續推動城市交通、城市生活、城際互聯以及大灣區便捷出行領域的「移動+」、「交通+」、
  • 河源東源縣上周(12.14-12.20),萬綠春天登東源縣熱搜小區榜首
    根據房天下研究院大數據,整理出上周東源縣熱搜小區榜。熱搜小區第一名:萬綠春天,小區位於東源縣,目前小區均價6058.00元/㎡,環比上月下降6.85%。熱搜小區第二名:泰安苑,小區位於東源縣,目前小區均價6395.00元/㎡,環比上月下降0.04%。
  • 民警原創歌曲《嶺南杜鵑紅》榮獲廣東脫貧攻堅徵歌冠軍
    12月18日,由廣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廣東省廣播電視局策劃指導,酷狗音樂、羊城晚報、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共同主辦的「決勝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主題原創歌曲徵集活動優勝作品發布會在廣州市羊城創意產業園酷狗音樂辦公樓舉行,會議揭曉了5首優勝作品,由珠海市公安局民警廖一璇作曲並演唱的原創歌曲《嶺南杜鵑紅》(葉振平作詞)榮獲第一名。
  • 首批「粵菜師傅嶺南集團班」學生進入嶺南集團旗下五星級酒店實習
    花城有愛 穗畢同心12月22日,嶺南集團在中國大酒店成功舉辦「花城有愛,穗畢同心」 -- 「粵菜師傅嶺南集團班」學生入司儀式,來自畢節職業技術學院的26名學生將分別加入嶺南集團旗下五星級酒店中國大酒店、東方賓館,開展為期6個月的跟崗實習。
  • 大型民族器樂交響音·畫《四季嶺南》上演 用音畫彰顯廣東人文底蘊
    本場音樂會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東音樂曲藝團創排出品,集多媒體、器樂表演奏、粵曲演唱及交響音樂為一體,為觀眾奉上了一場美妙而內涵豐富的藝術盛宴。  用音畫彰顯廣東人文底蘊  「我們廣東文藝工作者要用廣東音樂彈奏出嶺南四季的生命樂章。」
  • 【頭條】結對共建聚人才 法律服務優發展——陽朔縣與廣東嶺南律師事務所開展法律人才服務結對共建主題活動
    曾傑剛對廣東嶺南律師事務所到陽朔開展法律人才服務結對共建主題活動,共商法律人才定點公益服務、進行「律動愛心·助學行動」捐助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雙方以此次結對共建活動為契機,今後在法律人才結對培養、弱勢群體幫扶等方面加強互動交流。
  • 夷陵星翔助力打造「宜昌蜜桔」城市名片
    夷陵星翔助力打造「宜昌蜜桔」城市名片 2020-05-17 0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嶺南特色,釋放中醫發展新活力
    冼紹祥用「一二三四歌」來總結:一是以提高臨床療效為核心,打造一流學科;二是打造臨床研究平臺與基礎研究平臺;三是產出「藥、技術和文化」三類產品,如中藥新藥與醫院製劑、中醫診療指南與行業標準、嶺南醫學文化產品等;四是挖掘嶺南醫學四大特色,如特色體質、特色疾病、特色用藥、特色文化。 建設中醫診療高地,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
  • 廣東三水試點鄉村振興綜合改革 重塑嶺南鄉村韻味
    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 供圖中新網佛山12月21日電 題:廣東三水試點鄉村振興綜合改革 重塑嶺南鄉村韻味作者 程景偉 黃猛高 朱靜儀作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近年來佛山三水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首創「美麗指數」發布機制,發力美麗經濟,推動基層善治,重塑嶺南鄉村韻味。
  • 去「山居嶺南」尋覓詩和遠方——嶺南鄉民宿助力鄉村振興改革紀實
    嶺南鄉黨委書記傅飛軍說,大力發展鄉村民宿,正成為「山居嶺南」提升旅遊業品質,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覆卮山是嶺南的一張金名片,因東晉山水詩人謝靈運「登此山飲酒賦詩,飲罷覆卮」而得名。謝靈運在上虞著的《山居賦》膾炙人口,如今嶺南鄉響唱新《山居賦》,民宿呈集群發展之勢。
  • 廣東電商助力脫貧攻堅成效良好
    電商扶貧,廣東在行動。為紮實推進電商精準扶貧工作,引導各地利用電商手段助力脫貧攻堅,廣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於2018年印發《廣東省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工作方案(2018-2020年)》(粵扶組〔2018〕26號)(以下簡稱《方案》)。
  • 荔灣區永慶坊「旅遊+非遺」 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
    廣州市荔灣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城市建設提質升級和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化利用,推動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驗收,並在此設置全市首個非遺街區,運用「4A景區+非遺街區」雙驅動雙促進,帶動文旅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推動老城市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 他是近代嶺南學術巨擘,被稱為「廣東書櫃」
    其實,要論譚瑩在當時的影響力和對嶺南文化的建設和推動,要比其子譚宗浚重要得多。譚瑩 字兆仁,號玉生,廣東番禺縣人。生於富家,幼年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且天資聰穎,強記過人。善詩文,尤工於辭賦。年少時,曾與友人宴集粵秀山寺,作詩文懸掛在寺壁上,粵督阮元閱其詩文,頗賞識其才華。驚嘆,「吾邑有才人,幸勿失之。」後來他縣試,考取第一名。
  • 刷新老廣印象 百度《寶藏廣東》直播走進「猴賽雷」的廣式生活
    在歷經湖北、四川、深圳等旅程後,12月4日,百度「寶藏中國」的腳步踏進了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廣東。圍繞「寶藏廣東 賞心粵目」的主題,一場泛知識型直播多角度、多場景展現廣東獨特的城市風貌,吸引了超過五百萬名網友觀看。
  • 廣東被忽略的古建築,是廣東規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嶺南祠堂式建築
    古建築在如今的我國非常多,在很多歷史悠久的城市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代表性古建築,即便是有容易被忽略的古建築景觀,但當地城市對它的認可程度還是非常高,而且也獲得了不少遊客對它的喜愛,只是從如今的旅遊角度說,有些古建築的潛力體現意義必然會更大,也能顯示出很強的地域標示性作用。
  • 惠州龍門農民畫聚焦嶺南民俗 被譽「廣東文化名片」
    近年來,龍門縣委、縣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護、傳承和發展龍門農民畫,將其打造成富有特色的文化產業,成為體現民俗風情、地域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文化品牌。   龍門農民畫名片   龍門農民畫被譽為「嶺南藝術奇葩」和「廣東文化名片」,於2015年入選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創作源於清代各種民間傳統手藝,如剪紙、木雕、壁畫、畫畫床等。
  • 【廣東流行文化40年】講好廣東故事 打造舞臺精品
    出演龍少的依力凡來自北方,曾多次在重大文藝演出中任領舞、獨舞,但剛開始接觸醒獅時,他還是挺犯難,「舞獅、打樁這些傳統嶺南文化,對我來說完全陌生,只能不斷查資料、看視頻,一遍遍模仿和練習。練習打樁時,常常會打到手腫,看到木樁都有點發憷,但第二天還是照常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