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疑是「和服」去賞櫻的男青年,下次別穿混了!

2021-02-21 白頭搔更短

每年春天武漢大學盛開的櫻花都要出幾條新聞。有時是攜帶假學生證想省20塊錢門票的摳門遊客,有時是攀折櫻花的無良遊客素質,有時是遍地垃圾給人家學校帶來的巨大麻煩,今年是穿疑是「和服」的男青年被拒之門外。

 

男青年辯駁:「我穿的不是和服,是唐裝吳服!你憑什麼不讓我進?」

 

武大說:「沒不讓你進,只是你沒有預約。」

 

而我說:你沒事穿什麼容易混淆成和服的衣服去看櫻花啊?是故意的呢還是故意的呢?

 

 

1       

 

武大櫻花的來源有一段傷心的歷史。1938年日軍佔領武漢,武大成為野戰醫院,日軍為了聊慰養傷士兵的思鄉之情,從本國移植來了櫻花。

 

武大的朋友告訴我,武大的櫻花來源有三:一是日軍佔領武大時種下的,二是武大園林工人培植的,三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後日方贈送的。

 

有人說,櫻樹的壽命只有二三十年,今日人們賞的櫻花早已不是七八十年前的櫻花了。何必與青年為難?

 

我說,美景歸美景,歷史歸歷史,看美景也不能忘了歷史。

 

有人說,和平年代,穿什麼都是個人自由,沒有哪條法律規定不許穿和服賞櫻。

 

我說,公共場合,為免麻煩,其實你也有不穿奇裝異服賞花的自覺。

 

還有人說,我們去日本做客,有時人家還要送套和服,這跟去印度穿紗麗、去阿拉伯國家用絲巾蒙面一樣,是一種入鄉隨俗。

 

我說,那是在人家的地盤上,卻之不恭。中國人主動買紗麗的,我見過;買和服的,恕我交友有限,沒見幾個。這兩者還真不一樣。

 

 

2

 

的確,沒有法律規定不能穿和服、武大亦沒有校規規定穿什麼賞櫻。因此,人家官方聲明沒拿衣服說事。但櫻花不管什麼原因種在人家家,人家不怕叨擾歡迎你去,總有維持家庭正常運轉的自由吧?

 

你問穿「漢服」(姑且認為他們穿的是漢服)的男青年,為什麼要穿「漢服」去賞櫻?難道不是為了拍個照片、錄段視頻、發個朋友圈或抖音?甚至,想引人注意上個熱搜?即使都沒有,客觀上會引發回頭率的預期總是有的吧?

 

武大還有梅園,你也可以穿漢服去賞梅,估計今天就沒有這個麻煩。穿「漢服」去賞櫻,怪不怪?被人拒,冤不冤?如果不想招搖,那麼有千萬種不被注意的著裝。

 

 

3

 

中國人都知道「和服」從「漢服」演變而來,可「和服」如今是日本的傳統服飾,這就跟櫻花是日本的國花一樣。一到抗日劇出來,轉到日軍鏡頭時,響起的一定是日本民歌《櫻花》,無他,標誌而已。只是中國人對這標誌天生反感。

 

我去武大看櫻花時總是莫名地情緒低落,那些佔據中國最美麗大學校園的日軍傷兵,個個都是侵華的罪人,手裡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為一解他們的思鄉之情,在我們被侵略的土地上種他們本國的國花,那中國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遺恨哪種花能解?

 

翻過校史的武大學生都知道,那會兒臨危受命護校的武大教授也跟日本人委婉懇求:種了櫻花也種點梅花吧。日本人答應了嗎?沒有。

 

今天,櫻花成了武大的一景,哪怕當年日軍手植的櫻花早已凋零,這些中國人心頭莫名複雜的情感也不會消失。

 

 

4

 

前些年,有個女演員的「軍旗裝」事件猶在眼前。為國外時裝雜誌拍了有日本軍旗裝元素的照片,一夜之間女演員成了民族罪人,遭到千夫所指和萬民聲討,之後登臺演出時眾目睽睽之下被人淋糞,不得不再三道歉。那時候沒人認真傾聽女演員的聲音,也沒人去追究她是否被人陷害是否真的無辜。因為穿了就是穿了,客觀影響已經形成了。

 

今天的輿論對穿疑是「和服」的男青年已經寬容許多。因為他不是名人,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因為他只是個人的娛樂行為,不是登上國外媒體丟了中國人的臉。但捫心自問:你在自己的國家賞櫻,穿容易弄混的我們感情上一直難以接受的國家的服飾合適嗎?不是專業人士分不清漢服還是和服,你難道不應該自己避免混淆嗎?

 

還有那些說在日本穿和服是入鄉隨俗的,我不知道多少人去日本特意穿和服去賞櫻留影。大部分出於禮貌收下了別人饋贈,除了當時給主人點面子,也鮮有穿到公共場合的吧?

 

要知道1995年、2010年在日本兩次舉行的APEC領導人會議,各國領導人都是穿西裝拍大合影,並沒有像在其他國家開會一樣穿東道主民族服飾。那場戰爭不僅在中國,在東南亞乃至太平洋國家中都是噩夢。戰爭遺留的創傷並不會說忘就忘。

 

90多年前,文豪魯迅曾寫道: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今天,沒有當年讓中國留學生被人嘲笑的大辮子了,但某些人的做法還是貽笑大方。

 

這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也不是上綱上線,而是民族感情、民族自尊心這回事真的有,而且很有必要有。(完)

(本文封面圖片來源於武大官網)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擊標題下方的「白頭搔更短」,進入關注頁面關注本號。也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二維碼,識別二維碼關注本號。你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穿「和服」賞櫻被打?男子:我穿的是唐裝!
    說到國內知名的賞櫻勝地武大可是名列前茅的每年都吸引大批遊客前去賞花(攝影:陳慧敏 楊鎮銘)粉色的花朵花瓣還會有隨風飄散的浪漫美麗的櫻花近幾年從鄰國日本火到了國內那麼穿著疑似「和服」賞櫻可不可以?視頻截屏武漢大學一名在現場的學生告訴記者,當日下午,武漢大學教五教學樓旁,上述兩名青年男子欲進校園賞櫻,保衛人員稱其穿和服不讓進入。雙方先是發生語言衝突,穿休閒裝的青年男子爆了粗口,接著便發生了視頻中的一幕。3月24日晚,負責武漢大學文理學部的保安人員告訴記者,此事引起了校方的重視,已經交由警方處理,「領導還在開會」。
  • 穿「和服」在武漢大學賞櫻被打?校方回應:17年前就曾禁穿
    圖為武漢大學事發現場,左圖男子為被指身穿和服。視頻截屏穿「和服」在武漢大學賞櫻被打?視頻截屏武漢大學一名在現場的學生說,當日下午,武漢大學教五教學樓旁,上述兩名青年男子欲進校園賞櫻,保衛人員稱其穿和服不讓進入。雙方先是發生語言衝突,穿休閒裝的青年男子爆了粗口,接著便發生了視頻中的一幕。3月24日晚,負責武漢大學文理學部的保安人員告訴記者,此事引起了校方的重視,已經交由警方處理,「領導還在開會。」
  • 被指穿和服進武大賞櫻遭保安打,小夥:我愛國,穿的是唐裝吳服
    近日,有網友爆料,一男子因穿「和服」在武漢大學賞櫻被毆打,引發熱議。圖為武漢大學事發現場,左圖男子為被指身穿和服。視頻截屏穿「和服」在武漢大學賞櫻被打?3月25日凌晨,武漢市公安局珞珈山派出所一民警稱,衝突起因系遊客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入校賞櫻,「武漢大學是國內一流大學,穿著這種衣服去賞花不合適,制止他們入校賞花沒錯。」民警還稱,他們正在聯繫衝突中的兩名青年男子。此外,警方還在調取監控錄像調查衝突的全過程。「調查兩個重點,到底是唐裝還是和服,以及衝突的全過程。」
  • 武大穿和服賞櫻事件反轉!一文教你分辨唐裝與和服
    有關中部某高校的「和服賞櫻事件」,已經連續佔據了兩天的頭條和熱搜。而在今天,事件迎來了徹底的反轉。馬褂之所以叫「唐裝」,是因為清朝統治時期,漢民族的傳統服飾被禁絕,大部分華人穿的都是清朝馬褂式的衣服,而海外華人又被稱為「唐人」,所以這種改良版的馬褂被稱為「唐裝」了。
  • 旅行 還有一個半月就該去日本賞櫻了!(上)
    不過我們這邊說的是初開的日子,櫻花的花期一般也就一到兩周的時間,所以如果這次真的是3/26開花的話,差不多在4/1左右會是滿開的狀態,也就是最漂亮的時刻。而要等漂亮的櫻雨,可能要再晚幾天,在4/5的時候只要風過,必然就能擁有最棒的櫻雨體驗。我們大部分選擇這個時間去日本看櫻花的話,肯定不是東京就是京都了,大阪?
  • 百年歷史抗日軍事景區內,女子穿和服拍照被懟「中國人穿和服嗎」
    9月26日,在河北秦皇島開埠地火車站,有兩名女子身穿和服在軍艦旁邊拍照,被一路人怒斥「你是不是中國人」。該事件持續引起熱議。據了解,始發地開埠地火車站,它是一座觀光火車站,位於秦皇島港西港區擁有百年歷史的老碼頭旁邊。
  • 男子穿「和服」進武大賞櫻花疑遭保安毆打 被打男子:我穿的唐裝
    3月25日凌晨,武漢市公安局珞珈山派出所回復上遊新聞記者稱,衝突起因系其中一名穿著類似和服的男子入校賞櫻,此事正在調查之中,「調查兩個重點,到底是唐裝還是和服,以及衝突的全過程。」(武漢大學事發現場,左圖男子為被指身穿和服。視頻截屏)上遊新聞獲得的一段1分34秒的視頻顯示,一名穿著類似和服服裝的青年男子和另一穿著休閒裝的青年男子,被四名校方保衛人員按在地上。
  • 男子穿和服武大賞櫻疑遭保安打?網友內訌,傷痛歷史被揭開?
    所有人都在等一個晴朗的周末,去到櫻花盛開的地方,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春日浪漫,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絲閒適的喜悅。 具體原因尚未公布,但是據當地警方回應,衝突起因系其中一名穿著類似和服的男子入校賞櫻,遭到武大保安拒絕。在相關視頻中,能夠清楚地聽到一名穿著類似和服服裝的男子大聲重複喊著:「憑什麼打人?」被四名校方安保人員掀翻在地後,該男子又接著起身說:「我穿的是唐裝。」至於該男子的同伴,則被保衛人員勒著脖子,隨後倒地不起。
  • 攻略 去日本賞櫻花?少不了那套和服!
    清水寺是作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了~ 清水寺本堂前懸空的清水舞臺可以眺望京都的街道,四周綠樹環抱,春季的時候櫻花爛漫,是京都的最著名的賞櫻勝地,也是最適合穿著和服的地方。這裡不僅適合穿著和服感受小橋流水花如雨下的浪漫,傍晚還可以在花見小路欣賞到藝妓們的婀娜多姿~ 因為和服高昂的售價,且不同場合需要穿不同的和服,所以即使是日本人也很少購買和服~ 基本上都是租。租和服其實很省心的,因為和服配套的各種帶子啊鞋襪包包等等,店家都會準備好,還有專人幫你穿!所以帶人帶錢去就可以咯!
  • 櫻花滿開時,我帶著婚紗去旅行丨東京鎌倉賞櫻攻略
    東京 —— 穿和服啦 在滿開櫻花的季節,怎能不穿著和服在淺草寺走一走?本來和服的部分就是想自己拍一拍,但是在搜索東京和服租賃的時候,看到了很專業的中國團隊@東京富士花見和服館,和服租賃就在淺草寺旁邊,不僅提供編發和和服,還有附加的照片拍攝服務~仔細看了他們的拍攝風格,是和很多獨立攝影師合作的,於是果斷預定啦~清早到達和服館(就在淺草寺旁步行可達),挑選和服和編發。
  • 漲知識|武大賞櫻男子因穿「和服」被打:唐裝、和服、漢服怎樣區分?
    3月24日,武漢大學教學樓附近,一名身著類似和服服飾的男子因被保安禁止入校賞櫻與校方保衛人員發生肢體衝突。現場視頻顯示,校方保衛人員將身著類似和服服飾的男子與其同伴按在地上,並稱穿和服的不能進。而該男子則大聲質問保安「憑什麼打人?」同時再三強調自己穿的不是和服而是唐裝。該男子穿著的到底是和服還是其自稱的唐裝。
  • 東瀛四月櫻花漫,京都和服賞櫻記
    吃是吃不動了,在酒店下面的藥妝店買了一些輕巧好帶的藥妝,結束今天的行程。這張圖就是振袖和服。振袖和服是日本女性在20歲成年禮和重要慶典上會穿著的正式和服。一套穿下來需要四十多分鐘,對於瘦小的女生裡邊還會塞很多毛巾,腰都沒法彎一下。如果是夏天到日本旅行,不推薦穿這個,很厚,太熱一定會中暑的。突然發現模特展示的這件就是我租的和服,我眼光挺不錯。
  • 來稿(搞) 京都和服PK別苗頭
    她已經不只一次來搞(稿)了——我剛寫好《穿過大半個中國來騎馬》,她就發來內蒙騎馬的RJ路書;我剛寫好《租一件和服,扮一天淑女》,她又發來穿和服體驗唐風。雖然這種文章都是來搶生意的,但是治明姐胸懷(不是胸圍)這麼大的女性,怎麼能拒絕那麼好玩的稿子呢?
  • 在日本這幾個地方,穿和服的櫻花妹隨處可見…每個女孩都值得來拍張寫真,珍藏一生
    來鎌倉旅行的必去之地,300多米長的商店街,鱗次櫛比地排列著幾百家店鋪,穿浴衣前來,感受島國櫻花妹的「和風日常」吧~來到茶屋街,你會有種穿越時光的錯覺,這條街上的一切都充滿著舊時氣息,雪花飄舞,夜幕降臨,可以感受到這裡獨有的寧靜與古韻,一定要記得穿和服來這裡留影哦!
  • 去日本旅行體驗穿和服已經弱爆了,高級玩家都是這麼穿的
    眾所周知去日本旅行比較風靡的一項體驗便是穿和服行走於日本的街道當中,但這僅僅是基礎玩法。如今穿和服已經淪為普通玩法了,高級玩家到日本旅遊都開始體驗藝伎服飾了,這樣能更加深度的體驗日本的服飾文化。雅而不俗的純潔職業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日本的藝伎文化吧!
  • 從武大櫻花和服事件聊聊日本和服發展簡史
    說起賞櫻,除了日本,國內武漢大學成了當仁不讓的賞櫻第一名所,每年的這個時節武大的櫻花總會上熱搜。這不,這兩天武大櫻花和服事件就在網上鬧得不可開交。今天,我們也不評論這件具體的事情,只單純地聊一聊和服!明治時代前「和服」泛指所有服裝,而與這個詞相對的是洋服(ようふく),指來自西洋的衣飾。後來此詞的詞意逐漸單一化,通常單指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服裝。昔日吳服與和服兩種概念是不同的(因貴族所穿的和服樣式大多不是源自東吳而是源於唐朝,而該類服裝以前亦被稱為「唐服」),但今天這兩種概念已幾乎重疊。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講日本各個時期服裝發展的簡單歷史。
  • 日本旅行必去的十大賞櫻聖地!!
    印有櫻花的和服轉眼又至3月,此時的日本正是櫻花盛開的季節,能陪著家人朋友一起去趟日本,來一場賞櫻之旅,和「櫻海」合影留戀,譜一段美好回憶,豈不美哉?今天,給大家帶點「賞櫻小乾貨」,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最有名的十大賞櫻名所!
  • 日本賞櫻指南給你,下個春天去徜徉櫻花海吧.
    很好聽,小心別上癮。  ----真的很抱歉,對不起大家,各種手記都一拖再拖,實在是沒有時間和精力更新。謝謝沒有取關的你們,就算數量少,我也會保證質量的。文章有點長,我已經儘量精簡描述了,九天裡面我去的所有賞櫻地都在這裡,希望對你的行程有所幫助。以上。另,文末有所有文中提到的美食的地址。
  • 京都和服體驗
    為了迎合京都風情,這些大多數第一次穿上和服的遊客扭著腰肢、小碎步蹣跚前行,別提坐在樹下豪邁地飲酒賣醉了,連做個大幅度的動作都有問題。 看起來京都的賞櫻活動似乎有點不同,最大的特色是賞花人群中各種姿色千秋的和服裝扮女,清水寺一帶的和服出租店家家爆滿。
  • 來日本想要穿和服?!獻上這份攻略
    當你來到了京都,一定不要錯過和服體驗這件浪漫的事。---&---曾經在《大阪紅豆湯》提到日本關西,有一句名言「京の著倒れ、大阪の食い倒れ」 意思是,京都人講穿,大阪人講吃。那麼這篇就來說說京都人的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