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自從烈性傳染病「黑死病」於公元1347年傳入歐洲之後,苦於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醫生行業」反而成了被感染的重災區;於是,為了儘可能的保護醫生,法國醫生「查爾斯」自行研發了一種類似「鳥嘴」的防毒面具,並發放給醫生佩戴,;「鳥嘴醫生」這個名字也正是由此而來,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鳥嘴醫生」卻突然變成了「死神的使者」。
鳥嘴醫生
中世紀的「鳥嘴醫生」有多「可怕」?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看過,由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著名大詩人「羅伯特布朗寧」所編著的兒童長詩《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吧?
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從「兒童視角」來看這個故事的話,這首長詩其實也就僅僅只是一個教導我們要「遵守諾言」的童話故事,讓小孩子明白如果不遵守承諾,就會受到懲罰什麼的。
但是如果我們以成年人的視角來看的話,這個故事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竟然莫名的攜帶著一種「細思極恐」的成分在裡面。
首先,這個故事並非大詩人「羅伯特布朗寧」編撰而來,而是由真實的事件改編的,小鎮「哈默林」也是真實的存在於德國的威悉河畔,甚至還是一個相當熱門的旅遊景點。其次,詩歌中的「鼠患」也不僅僅只是鼠患,而是歐洲歷史上持續長達4個世紀,並且是後果最嚴重的一場災難性「鼠疫」,也就是「黑死病」。另外,這個「花衣吹笛人」的原型,便是有著「死神的使者」之稱號的「鳥嘴醫生」。最奇特的是,雖說這只是一個經過藝術加工的兒童詩歌,但是如果你向歐洲人詢問什麼是「鳥嘴醫生」的時候,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他們是「醫生」,相反,他們更願意稱呼「鳥嘴醫生」為「死神的使者」,是一個很可怕的存在。
「鳥嘴醫生」死神的使者形象
一、身為醫生,卻不會做手術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我們所有人的認知裡,既然身為一個醫生,那麼他肯定是會做手術的,同理,「鳥嘴醫生」身為醫生,那麼做手術什麼的相信一定也是手到擒來。
但其實,你猜錯了!
中世紀歐洲的「鳥嘴醫生」,雖然名義上稱呼他們為醫生,但是準確的來說,他們更像是一個專門負責「問診」的醫生,只是會給你指出病在什麼地方,還不一定準確。
而且,由於當時歐洲的醫療條件極差,「黑死病」的傳播又造成了大量的醫生被感染。所以也就造成了「鳥嘴醫生」普遍行醫資質不夠的情況頻繁發生。
不過,如果碰到必須要動手術的人,「鳥嘴醫生」又不會手術,那麼該怎麼辦呢?很簡單,找人代勞;而且找的還是「理髮師」這樣一個完全與「醫生」不掛鈎的行業。
因為,在「鳥嘴醫生」的眼中,再沒有什麼職業能比「理髮師」更熟悉人體的結構了,畢竟怎麼著也是個每天都要在人臉上動刀子的人呀。
至於結果,不用想也知道,「醫生動手術」跟「理髮師理髮」完全就是兩個概念,很多人往往因為「失血過多」而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時間一久,自然也就沒什麼人敢去找「鳥嘴醫生」看病了。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在一些「理髮店」外面所懸掛的「紅白色轉筒」標誌,其實也正是因為「理髮師」的這個兼職的原因而誕生出來的。
鳥嘴醫生看病
二、身為醫生,所到之處必有人喪生無獨有偶,跟據在歐洲廣為流傳的一些民間傳說中的說法,「鳥嘴醫生」所到之處,不久後就會迅速爆發出很可怕的「黑死病」。
也就是說,在百姓的眼中,「鳥嘴醫生」已經不再是「醫生」,反而搖身一變,成了「黑死病」的傳播者。
再加上「鳥嘴醫生」每次對「黑死病患者」的治療也並沒有起到什麼「康復」的效果,百姓如果不幸患上了「黑死病」的話,基本上也就只能是待在家裡祈禱平安了。
至於鳥嘴醫生的作用,簡單來說也就只是負責到患者家裡來確認一下是不是黑死病,然後就是等著病人「病發」喪生,最後再研究下是因為什麼原因而造成的就沒別的事情了,畢竟別的事情他們也沒有研究出來,實在是有心無力呀。
黑死病雕塑作品
那麼是因為什麼原因,讓「鳥嘴醫生」身為醫生,卻治不了病呢?
至於是什麼原因讓「鳥嘴醫生」成了「死神的使者」,筆者個人認為,「鳥嘴醫生」其實是背了一個「天大的鍋」!
要知道,即便是到了今天,這個黑死病也並沒有完全的被消滅,依舊是「世界衛生組織」嚴防死守的烈性傳染病之一,按照它那種通過血液和體液就可以迅速傳播的傳播途徑,打個噴嚏都可能被感染,更別提其死亡率更是高達「百分之五十」了。
大家想呀,就算是如今這樣高超的科學技術水平,都無法徹底杜絕「黑死病」的傳播,中世紀的歐洲該怎麼去杜絕?以歐洲當時的治療水平,毫無疑問,可能連病因都找不到!
果不其然,到了公元十六世紀,黑死病又一次在歐洲爆發,而且傳播面積更廣,但是在醫生們經歷了兩個世紀的研究之後,法國醫生「查爾斯」總算是研究明白了「黑死病」是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的,還不算是太沒用。
所以,為了儘可能的減少醫生的感染死亡率,法國醫生「查爾斯」這才研究發明出了一種銀制的「鳥嘴面具」,通過在「鳥嘴」中填充香料、藥草等物質,旨在隔絕與病人之間的直接接觸,並讓醫生在治病的時候都戴上。
但是,受限於醫療技術的限制,雖然醫生的感染機率是控制住了,不過民眾百姓卻依舊沒有系統的治療和隔離辦法,仍然還是採取著最傳統的治療方法來治療。
中世紀歐洲盛行的「放血療法」
也就是歐洲中世紀所盛行的「放血治療法」。
古希臘的醫聖希波克拉底和伽林曾說:「人的生命依賴四種體液,血、粘液、黑膽汁和黃膽汁。」
顧名思義,就是說人體哪個部位生病了,就是人體內的體液不平衡了,就需要在相對應的地方放點血,來平衡下人體內的體液,然後就會恢復健康了。
雖然在我們如今看來,這種治療辦法沒有任何的用處,甚至還有點荒誕,但是在當時,這「放血療法」已經盛行到了被當做「保健養生」方法的程度,不管有病還是沒病,時不時的就會放點血來「保個健養個生」啥的。
故而,當時的「鳥嘴醫生」在治療的時候,也依舊將這種「放血療法」當做治療「黑死病」的主要治療手段。
鳥嘴醫生
大家再來回想一下筆者前文提到過得,「黑死病」主要是依靠「血液」和「體液」作為傳播途徑。
這健康人放血養生就不說了,但治療「黑死病」還放血,那血液中的病毒可不就趁勢粘附在鳥嘴醫生的衣服上,然後通過鳥嘴醫生的流通而再次傳播了嗎。
所以,這也就意味著「鳥嘴醫生」走到了哪裡,哪裡就會因鳥嘴醫生在治療放血過程中無意間傳播的「黑死病」病毒,而爆發新一輪的瘟疫,並很快的帶來新一批黑死病的爆發。
除此之外,受中世紀歐洲宗教廣為傳播的影響,百姓在「封建迷信」上也是十分的厲害,在醫生用盡了辦法都無法徹底的根治「黑死病」之後,迷信的百姓都認為這是「惡靈」的報復,是惡靈附身在了鳥的身上,想要驅逐惡靈,就得有更加兇惡的鳥來嚇跑他們。
所以,也就有了「鳥嘴面具」那與「鳥嘴」極度相似的外觀,至於那一身黑色的裝扮也是為了能更加貼近一直被歐洲視為「不詳象徵」的「烏鴉」,想要以此來嚇退「病魔」。
很顯然,沒什麼用。
可怕的「黑死病」依舊該怎麼傳播,還怎麼傳播,而且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無論是「放血療法」還是所謂的「面具隔離」,都沒有起到什麼有效的效果,但凡是「鳥嘴醫生」所到之處,當地就肯定會有人因為黑死病的傳播而喪生。
威尼斯狂歡節
又是什麼原因,讓黑死病徹底「魔化」成為「死神的使者」呢?
而後,隨著醫療水平的逐漸提高,中世紀歐洲那種一切隨緣的「放血」治療辦法已經被醫學界所「摒棄」,但是「鳥嘴醫生」這個詞彙,卻並沒有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而消失,反而徹底魔化,成了「死神的使者」。
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①、威尼斯狂歡節自公元十九世紀歐洲醫生「路易西蒙德」首次弄清楚了鼠疫在人類和老鼠之間傳播的途徑之後,人類總算是抑制住了「黑死病」的傳播,「鳥嘴面具」也一度被塵封在倉庫中蒙塵。
但是不久後,就再次被腦洞大開的人從倉庫中翻了出來,充當了自十二世紀就已經出現的「威尼斯狂歡節」裝扮面具。
很快,「鳥嘴面具」憑藉著他那特立獨行的外觀,以及自身所攜帶的中世紀歐洲「災難buff光環」的加持,沒花多少時間就在「威尼斯狂歡節」上大放異彩,「鳥嘴醫生」,也就這樣以威尼斯狂歡節常駐嘉賓的身份保留了下來,時刻提醒著它身上所攜帶的那份痛苦底蘊。
蒸汽朋克鳥嘴醫生
②、蒸汽朋克代言人當然,也不能忘了「鳥嘴醫生」在蒸汽朋克圈的身份。
本身,「蒸汽朋克」所代表的就是「科技」與「懷舊」這樣一個充滿矛盾又相輔相成的集合體,而「鳥嘴醫生」這樣的形象,毫無疑問所代表的就是十六世紀醫療科學水平的巔峰之作。
就好比在宗教審判時代代表著科學界高階學者的「黑三角帽子」,以及維多利亞時代代表著科學界巔峰的「大領黑長袍」,與「鳥嘴醫生」裝束一樣,都在有著「新興元素」的加持之外,又同時代表著西方文化界永不衰落的主題「死亡」。
同時,因為「鳥嘴醫生」面具與「蒸汽朋克風格」高度重合的特徵,讓它在蒸汽朋克風格中也佔據了一份很大的比重。
《魔獸世界》術士套裝「T8」
③、遊戲圈加持既然已經到了現代,當然也絕對少不了網際網路遊戲圈的加持了,無論是在《刺客信條》中的鳥嘴醫生,還是《魔獸世界》中的術士套裝「T8」,亦或者是《EVA》中使徒們的面具。
無一不渾身上下都充斥著「死亡的氣息」,冒著「死神使者」專屬的那一抹「黑煙」。
總結以上三點,不難看出,歐洲文化圈永恆的主題「死亡」,讓「鳥嘴醫生」這個原本以救死扶傷為宗旨的職業在經歷了短暫的衰落之後,又重新給它賦予了一層新的身份,讓「鳥嘴醫生」以「死神的使者」這樣一個與尋常「醫生」大相逕庭的身份獲得了重生。
搖身一變,魔化成為了「死神的使者」,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世人獨屬於它自己的那一段「黑暗歷史」,讓世人時刻銘記生命的脆弱和寶貴。
而這,恐怕也正是「鳥嘴醫生」能以「死神的使者」這樣一個恐怖的形象面對世人,但卻在傳承了這麼久之後依舊經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