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1
_
今天在做飯的時候想著放點bgm來助助興。
誰知一打開APP,醒目的「最熱流行榜」幾個大字晃瞎了我的雙眼。
往下翻去,映入眼帘的全是一串串根本沒見過的名字和中英混雜亂七八糟的歌名。
一個個濃妝豔抹的俊後生在屏幕上搔首弄姿,別提有多誘惑了。
但是在抱著嘗鮮的心態播放之後,我決定重金懸賞一雙沒有聽過的耳朵。
這是啥?是我老了嗎?是我跟不上流行了嗎?
於是卑微的我只好打開自己多年積攢的私人歌單,回歸周杰倫林俊傑的懷抱。
奇怪的是,我這小小的歌單,好像已經很久沒有更新了。
2
B站上有一個04年華語樂壇經典歌曲集合視頻。
播放量已經超過了百萬。
許多網友在下面留言感概想回到2004年,那都是他們的青春回憶。
那一年,經典金曲層出不窮。
那一年,是華語樂壇再也回不去的巔峰。
新年伊始,張韶涵的一首《寓言》,拉開了神仙打架的帷幕。
沒過多久,蔡依林推出了《愛情36計》。
年輕的她繼續旋轉跳躍著,穩固著自己宅男殺手的地位。
大陸的倒春寒剛剛結束,一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又把大家拉回到冬天。
走在大街小巷,耳邊迴蕩的都是刀郎粗獷的嗓音。
似乎只要不放,銷量就會驟降。
這成了所有店鋪老闆默認的行業規矩。
之後一代天后王菲貢獻出了封山之作《將愛》。
並在這一年的金曲獎現場,發表了那段著名的獲獎感言:
「對於金曲獎對我的肯定,我也給予充分的肯定。」
2004年下半年,林俊傑發表了《江南》。
風到這裡粘住了我們每個人的思念,成了我們的緣。
潘瑋柏一首《快樂崇拜》,詮釋了什麼叫陽光男孩,青春無敵。
五月天的《倔強》,告訴年輕人,你要去努力,你還有希望。
周杰倫的《七裡香》,陳奕迅的《十年》,孫燕姿的《遇見》。
這一個個如雷貫耳的的名字群星般閃耀在流行音樂史上。
伴隨著歲末的鐘聲,長達一年的神仙打架宣告結束。
那個時候似乎每首歌都是那麼好聽,神仙作品層出不窮。
我們的心裡豐盈著力量,我們的耳朵裡全是陽光。
3
2003年,周杰倫出道第三年。
作為入圍者在第14屆金曲獎頒獎禮進行表演。
短短不到6分鐘的時間裡,他以還未發表的《以父之名》的鋼琴部分貫穿了整支曲目。
其中串燒了《爸我回來了》、《心事誰人知》、《忍者》、《阿里山的姑娘》、《雙截棍》、《布拉格廣場》、《爺爺泡的茶》7首歌曲。
觀眾們看著臺上的周杰倫,心裡無一不在感嘆。
感嘆原來音樂還可以這麼玩,感嘆這個年輕人可以這麼狂。
轉眼多少年過去。
鳴蟬破土,稚子成人。
可是華語樂壇的輝煌,卻再也回不去了。
現在的周杰倫,家庭幸福美滿,沉迷奶茶發福。
當初那個少年的稜角也全被長胖的肉給盡數磨平了。
大街小巷人人傳唱的歌曲成了學貓叫這種詞曲皆嘲笑你智商的低幼風。
學校門口的文具店放起了《愛的供養》和《傷不起》。
大大小小的廣場舞,跳起了《小蘋果》。
當我發現自己一邊學著貓叫一邊像一顆海草般隨風飄搖時,我才知道,我們不一樣。
土味歌曲當道,審美不停倒退。
很多創作人,為了生計主動降維,迎合這種風潮。
曾經唱我不是黃蓉的王蓉,就寫了一首比學貓叫更聒噪的小雞咯咯,在短視頻平臺上火了一把。
這是悲哀,也是現實。
4
根據阿多諾的流行音樂接受理論。
當面對文化工業產品,消費者所能採取的姿態只能是消極被動的接受。
他們失去了任何抵抗的能力。
標準化的流行音樂產品使得大眾的精神渙散以及聽覺退化了。
洗腦的歌曲節奏無盡的衝刷著我們的耳膜。
對於他們來說,歌曲的品質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夠不夠引人注目,夠不夠給聽者留下深刻記憶。
對於粉絲來說,有舞臺就可以。
舞臺上站著那個人就可以,其他又有什麼關係。
而對於資本來說,便宜量大,經濟實惠的餵飽聽眾,簡直不要太棒。
簡單洗腦的旋律,動作誇張的舞蹈。
依附上火爆的抖音,十五秒單曲循環。
很快這首歌就可以在你的大腦中揮之不去,深深紮根。
從唱片時代到目前的數字時代,飯圈出現流量主導,粉絲變得更忙。
忙著打榜忙著控評,社交網絡熱度不斷增長,越來越快餐化。
此時,綜藝變成了一些明星維持熱度的工具。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熱搜。
對於現在的音樂人來說,做音樂反而成為了副業。
隨隨便便參加點節目就能大把大把撈錢,誰還要去費勁兒寫歌呢?
5
前段時間周杰倫在巴黎演唱會抽中了一對夫婦問他們要不要點歌。
結果,這對夫妻嬉笑著說:
「我們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聽你唱學貓叫。」
周杰倫尷尬地站在臺上,一時語塞。
然而,這位女粉絲全然不顧周杰倫掛在臉上的為難,甚至帶全場起鬨。
下不來臺的周董只好投降,
為了不讓粉絲失望,無奈地哼唱了兩句,還配合地擺出了學貓叫的動作。
可愛嗎?
有幾百首原創歌曲的周杰倫,卻被逼著在自己的演唱會上唱別人的歌。
而且還是一首毫無靈魂、抄襲拼湊的口水歌。
這不僅是對於周杰倫的侮辱,也是對於原創歌手的侮辱。
音樂鬼「裁」的東拼西湊逼死了原創歌手。
曾經當歌手不僅有唱功還得會創作。
潛心數十載,鳳毛麟角的也不見幾個。
可如今抖音快手一首複製粘貼一鍵搞定的歌曲分分鐘就能把人捧上天。
賺錢,賺錢。
誰還寫歌啊?那不大傻子嗎?
6
那年今日我們為之瘋狂的是:
笑忘書、雙截棍、曹操、浮誇、陰天、不想長大、倔強、特務J、花田錯。
而現在我們只能看見流量加身的唱,跳,rap。
對於大眾來說,這似乎不是一個問題。
歐美樂壇還活著,日本市場趕超美國。
韓國在努力向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傾銷自己的文化產品。
好像有沒有自己的流行,都沒什麼關係,反正我們總會有歌可聽。
7
但華語樂壇怎麼辦?
還有誰會耗費心血堅守原創陣地?
還有誰會潛下心來推敲歌詞?
還有誰敢與流量資本博弈?
我們經歷了戀愛降級、消費降級、社交降級。
現在我們也要被迫接受「音樂降級」嗎?
讓我們的下一代聽著學貓叫小雞小雞長大嗎?
世界不是千篇一律的流程與標準,而是千變萬化的選擇與可能。
金錢框住了我們的視聽與審美,那就用獨立與個性掙脫。
我們絕不能眼睜睜看著多元盛世歸於沉寂,覆水難收。
我到底是一個創作歌手
還是好人好事代表
專輯一出就必須是冠軍
拍了電影就必須要大賣
只能說當超人真的好難
——《超人不會飛》
End.
-----------------------
我是昊仔
一個熱衷於扒掉現實褲衩子的男人
點個關注,收穫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