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在巴黎演唱會上的點歌環節,抽中了一對粉絲,周杰倫問:
「要不要來一首甜甜的歌,像《簡單愛》這樣?」
粉絲大喊:「我們想聽你唱《學貓叫》。」
周杰倫站在臺上,略顯尷尬,他努力在腦海裡搜索了半天也沒想到這首歌到底怎麼唱。
女粉絲看到他的尷尬,不僅不體恤,還帶頭起鬨。在一片起鬨叫好聲裡,周杰倫哼唱了幾句。
他還努力地配合著學貓叫的手勢,看得讓人略微心酸。
他沒有明確制止表示不唱,甚至還壓下不快帶動了現場氣氛,這樣的成熟和體面,確實是頂級音樂人有的素養。
但粉絲的這種行為,妥嗎?
仗著他人的寬容和大度,無節制的強迫他人做人家不願意的事情,這不妥當吧?
在頂級音樂人的演唱會現場點他人的歌,就好比你費盡心思做了一桌子的好飯,客人來了一眼都不看,點名要吃泡麵。
這是公開羞辱,公開行刑。
不拿人家的手藝和飯碗開玩笑,這是我們生而為人最基本的素質和修養。
周杰倫有幾百首經典好歌,她要聽《學貓叫》?
這是剔了好肉不吃,點名要吃下水,真的讓人著急。
網際網路時代會把優秀的產品價值放大,同時在傳播過程中也會弱化產品的屬性,把優秀的門檻降低。
流量為王,很多人都不再費心思去揣摩經典的好,而是不顧顏面、肆無忌憚的去傳播、稱頌那些拙劣平庸的東西。
短平快的口水歌,帶來的愉悅感就這麼強嗎?
這真的很悲哀。
劣幣驅逐良幣。
我只要打開任何社交軟體,都可以聽到這種洗腦神曲:
「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
「什麼鬼魅傳說,什麼魑魅魍魎妖魔,只有那鷺鷹在幽幽的高歌。」
「愛我的話你都說,愛我的事你不做。」
……
所有人都在直播表演,生怕落後於人,這一首首萬口傳唱的歌有什麼精神內涵嗎?
沒有。
某音最火的網絡歌手花粥,一直被網友指靠抄襲吃飯。
從3月份出的專輯《出山》,到今天的《何苦來哉》,她的作品一直被網友爆錘。
一個創作型歌手,本來應該對抄襲非常避諱,但她不僅不避諱,甚至直接拿了人家的歌來用,這也太不知恥了吧。
方文山說:一個創作者要是對自己作品的原創性都無法負責,那這個人是沒有靈魂,成不了氣候的。
花粥們把他人的勞動成果直接拿了過來,再煽動她的粉絲為她洗地站臺,一切就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她從粉絲手裡賺的盆滿缽滿,被她抄襲原創作者連官司都打不贏,直接餓死。
最後,再也沒人寫原創,堅持做好的音樂。
這就是我們這個流量時代的普遍現象:堅守原創,堅持出作品的人,反而活得潦倒失落;抄襲、剪切、東拼西湊的平庸之才,都撈到錢了走人。
曾經的華語樂壇有張學友、譚詠麟、周杰倫、林俊傑、陶喆、王菲……有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經典。
如今這一批網絡歌手浩浩湯湯的趕來,直接把他們擠下臺,可這些人有什麼呢?
有東拼西湊,有抄襲、有洗腦神曲、有惡俗無聊的歌詞,還有洗地站臺不準路人點評的粉絲……
前有優秀的音樂人,現在有什麼?
什麼都沒有。
快餐文化正在消耗我們。
一首歌,內容空洞,毫無靈魂,甚至還抄襲;
一部電影,三天拍完,三個月摳圖,演戲全靠瞪眼;
一部電視劇,三十集注水,每集二十分鐘廣告,內容全靠搬運。
他們總在試圖操縱我們的審美,荼毒我們的品味,讓我們把注意力全部消耗在那些平庸的垃圾上,讓他們的腰包鼓鼓脹脹。
我們不應該沉默不語,因為有一天,他們總會想辦法把我們喜歡的東西奪走。
口水歌和沒有演技的電視劇,都是快餐文化,是消費主義的究極陷阱。為了讓人獲得短暫愉悅,停止思考,忘掉那些真正值得人去品味考量的一切優秀作品。
你默默不做聲的消費它一次,就是在為他站臺,從而擠壓那些真正優秀的音樂的生存空間。
然後周杰倫們該怎麼辦呢?
繼續在演唱會上被《學貓叫》騷擾,直到他們終有一天決定告別這個讓他受傷的舞臺。
最後,網絡口水歌贏了,周杰倫輸了。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女人最好的狀態是什麼?
不悔恨過去
不糾結當下
不為難自己
一種 灑脫 的生活態度
一個熱烈而自由的靈魂
「大可以放下一切,擁抱藍天大海」
今天是更名的倒數第 2 天
繼續參與以下話題,把您的答案通過後臺(公眾號對話框,不是在文章下方評論哦)留言告訴我們,我們會挑選66名最接近答案和最走心的粉絲留言,送出精美禮物1份,快來參與吧!
#大家猜一猜,我們為什麼要叫「木棉說」?#
活動時間:5月23日21:00—5月28日17:00(結果會在5月28日21:00公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