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
這篇文章在不少朋友圈引起廣泛傳播,
小編仔細看完後,當時就驚呆了!
這個4歲的小女孩在坐車時吃棒棒糖,
竟然瞬間整個棒棒糖都吞了下去!
她媽媽當時就崩潰了!
接下來30個小時的搶救經歷真是畢生難忘。
開車吃棒棒糖,孩子連棍子都吞下去了
當天4歲的小茵茵與父母一家人從杭州開車到上海方向,途中在服務區的便利店裡。小茵茵的媽媽給孩子買了個棒棒糖。
下午2點左右,剛出收費站,小朋友嗆咳,一下子把整根棒棒糖吞了進去。當時孩子媽媽整個人都懵了。
有誰能夠想過,棒棒糖也能吞進肚子?
▲購買棒棒糖的服務區
於是孩子父親趕緊將車停在收費站口的警亭旁邊,趕緊把小朋友抱出車子,嘗試讓她把棒棒糖嘔吐出來。
小朋友有吐血和輕微嘔吐,但是棒棒糖還在裡面。
警亭裡面的幾位警官首先幫忙打了120。一位警官看到情況緊急,等救護車到來時間比較長,主動和他同事一起用警車送到最近的醫院。
▲上海本地電視臺採訪了孫警官
送到醫院後,醫生詢問棒子的材質。如果是紙質的,應該不需要擔心和做進一步處理,因為胃液和胃酸會軟化紙棒,然後排出體外。
當時的確沒有太留意棒棒糖棒子的材質,只記得不是紙質的。醫生下了結論,兩個小時內要做胃鏡手術,把棒棒糖棒子取出,否則時間長了會到腸道,極可能戳穿腸道。
接連去了3家兒童醫院都無法手術
由於當時是就近送醫,這家醫院條件有限,只好送去更好一點的醫院。但是讓這位媽媽沒想到的是,連奔三家醫院都做不了手術!
胃鏡、內窺鏡都要等第二天才有,胃鏡不是你想照,想照就能照啊!就醫難!
醫生再次詢問棒棒糖棍的材質。非!常!重!要!如果是紙質的,會自行融化排出;如果萬一是塑料的,就需要只能全身麻醉,才4歲這麼小的孩子,風險還是比較大的,需要星期一白天做手術。可以先觀察,考慮要不要手術。
在這過程中,這媽媽已經打電話跟購買棒棒糖的小店確認了,棍子是塑料的!
只能回家……根據醫囑,只能流質食物。給寶貝喝了點粥和奶,要做胃鏡的話12點後不能吃喝任何東西。
各種糾結,是觀察呢,還是取出?看到網上有小朋友腸道被戳穿的案例,以及醫生提到的建議,而且棒子大概7~8釐米,很堅硬,想想也不能從小朋友的腸道排出啊。各種糾結……
那一夜應該是這媽媽與全家人沒法入眠的一夜。
最後決定手術!
凌晨4點鐘,跑到兒童醫學中心排隊,寒風凜冽中在門口等,終於到7點,放進去掛號,掛到2號。醫生一問,馬上說我們為什麼不在復旦兒童醫學中心做手術取出來,這麼長的棒棒糖棍子沒法排洩出來……他們自己醫院沒有專用的鑷子,不能取異物……
又跑回昨夜說能做手術的醫院。開單準備手術。麻醉醫生詢問小朋友有哪裡不舒服,回答感冒有咳嗽,醫生聽到了說不能做手術,有痰做麻醉很可能引起窒息,沒法搶救……
聽到這裡,這位媽媽都快崩潰了。
▲上海浦東兒童醫學中心,建議周一孩子再看消化科
堅持做了手術,終於化危為安
那麼,手術到底是做,還是不做?小茵茵一家人都陷入了空前的糾結……
棒子留在裡面太危險,雖然醫生覺得做手術麻醉風險也很大……醫生說萬一窒息,還可以搶救。
所以,還是做!
先掛了瓶沐舒坦,化痰止咳的,然後掛鹽水。
等到下午4點,還沒手術。從吞棒棒糖開始已經26個小時了,一直擔心會不會已經進入腸道,進去的話就危險了,需要外科手術也就是打開腸道取出來,想想就各種恐怖。考慮到麻醉手術的風險,又打了電話給消化科的醫生。
醫生提到,最好的結果就是在胃裡,可以取出,如果找不到,接下來觀察,幸運的話自己排出,不行就外科手術。如果現在不做胃鏡,過幾天還沒排出,還是要先做胃鏡觀察。
下午4點40分左右,寶貝終於進了手術室,十幾分鐘後,門打開了,醫生出來了,笑眯眯地說:謝謝你的堅持……把手術手套包著的棒棒遞給我。
胃鏡取出來的塑料棒(孩子媽媽實拍)
懸在心頭30個小時的大石頭終於放下來!
孩子的媽媽摟著寶貝大哭一場!!
30多個小時的搶救帶給
天底下為人父母的教訓太深刻了
今後大家千萬要注意:
不要讓孩子在車上吃東西!!
不要讓孩子在車上吃東西!!
▲棒棒糖包成這樣,沒法看到警示語
茵茵媽的教訓總結
●5~6歲以下小朋友儘量不要吃棒棒糖,尤其是圓頭的
●實在要吃,請吃紙質棒子的,而且請看護好小朋友
●不要在車上吃東西
●教育小朋友吃東西的時候不能蹦蹦跳跳,一定要安靜坐好
另外,棒棒糖一直含在嘴裡,個人估計吃個棒棒糖大概半個小時。小朋友好動,家長很難一直盯著。圓頭的確實也容易咽進去。
除了提示風險,生產商應該改進產品設計,因此不少市民建議:
1、生產商應該做出風險提示,對家長進行警示;
2、生產商應該改進產品設計,減少吞咽風險;
3、棒子應該改用紙質。
請將此事告知更多的父母
防止更多的孩子中招!!
感謝您關注」東莞時報「微信
每天為您送上最新鮮、最好看的東莞新聞
出品:東莞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中心
圖文信息來源:健康時報、半島晨報
圖文編輯:王飛
值班編輯:王飛
時報君微信:jixiang20141227、qingluo20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