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鄰章
於新聞、媒體、傳播行業而言,技術的進步總能帶來更多的變革想像力——更細的信息顆粒度、更多樣化的傳播渠道、更為廣泛的用戶觸達、去中心化趨勢,推動著近半個世紀以來傳播形式從報紙到廣播、再到電視和網際網路的變遷。現如今,在人工智慧、雲計算、5G等新一代技術廣泛落地、縱深方向發展背景下,新聞傳播領域的新一輪變革已在路上。
新華社在其發布的《2019年度「人工智慧時代媒體變革與發展」研究報告》中就談到:「隨著媒體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人工智慧已經不再僅是一種趨勢,而是媒體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誰在智能化領域佔得先機,誰就能掌握媒體變革的主動權。」同時也談到:「隨著人工智慧技術越來越多介入新聞生產和傳播實踐,其雙刃劍效應愈加明顯,失序失範現象頻現,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接踵而至。」
在此現實下,網絡媒體如何依靠新技術守正創新、謀劃「大局」,引領智能時代與新時代同頻共振、同向同行?無疑是業界焦點。在此,於9月27日召開的以「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網絡媒體的責任與使命」為主題的「2020中國網絡媒體論壇」,或為中國媒體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指明了方向。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在主題演講中表示:「算法更應該去主動了解用戶的高級目標,而不是追隨用戶本能的喜好」;百度CTO王海峰則在下午舉行的技術論壇上,面向媒體行業的智能媒體中臺,表示「希望在AI新基建的助力下,網絡媒體產業加速智能化,開啟智慧媒體新時代。
簡而言之,或可總結為:在人工智慧時代,網絡媒體需要善用人工智慧的力量,實現守正出奇。
善用人工智慧力量,實現媒體傳播守正出奇
何為守正、如何出奇?
在我看來,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以齊桓公為喻的發言,闡明了在人工智慧技術需要在媒體傳播中堅守正義,打破信息繭房效應;百度CTO王海峰在下午技術論壇上發布的智能媒體中臺,則給了媒體人效率提升工具,打破了一直以來困擾媒體行業的準確與效率不可兼得的痼疾,帶來了效率與準確性雙重革命。
守正:
談及人工智慧技術需要堅守正義,其實今年疫情期間人工智慧技術助力權威聲音傳播就是顯著一例。
如我們所見: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初期帶來了民眾的恐慌心理,也給謠言和不實信息的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而在造謠張張嘴,闢謠跑斷腿的現實下,如何實現高效闢謠,人工智慧技術其實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諸如作為中國最大的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的綜合性內容和服務平臺的百度,在今年2月份,百度就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清理了與疫情相關的有害信息20.7萬餘條,重點處理了涉及散播恐慌性信息和失實謠言的有害信息、高價兜售醫用防護用品的信息、宣傳及販賣野味的有害信息、假借售賣口罩之名實施詐騙的有害信息共計4大類的有害信息,保障了疫情期間權威信息對公眾的全面覆蓋。
出奇:
那麼媒體行業又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出奇?
在此,我們只需先觀察一下媒體的現實困境,就不難發現,媒體其實是高度需求準確度(真實性)與效率的行業——需要在保證真實性的基礎上實現最大的效率提升(第一時間跟上熱點新聞),但現實卻往往是與準確度與效率不能兼得。
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開始融入新聞生產的策、採、編、審、發等全流程,過往困擾媒體行業的準確與速度悖論正在被打破,帶來了效率與準確度的雙重提升。這一點,其實過往一些大平臺利用智能寫稿機器人,所實現的對財報等擁有相對固定的文本在數秒內實現出稿,就已經顯露端倪。
但也坦率來說,寫稿機器人撰寫的文本還是稍顯生硬,在某種層面上也錯位了人與機器的關係,但如今百度依託其軟硬一體的AI新型基礎設施——百度大腦帶來的智能媒體中臺,實現的利用AI技術對新聞策、採、編、審、發等全流程的智能化,或許能在充分發揮人的主導作用的同時,高效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帶來了的準確與效率革命。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從百度智能媒體中臺的應用層就可一窺端倪——智能策劃可主動發現熱點,匯集全網文本、視頻、圖片、語音等海量信息,進行專題挖掘,豐富媒體人思路,顯著降低資料整理時間成本;智能採編可實現新聞快訊生成,讓視頻生產速度提升6倍;智能審校帶來的多維度審校,集合糾錯、一致性檢查、格式校對等實用能力,大幅提升了審校效率,讓原本依靠傳統人工力量需要3.3天才能完成的十萬字內容審校,在秒級內即可完成;AI主播則能以多形態特徵實現場景的廣泛覆蓋。
這些,顯然是開啟了媒體行業通向準確與高效兼得的大門——智能策劃讓媒體人有更多的時間用於資料篩選、甄別和內容創作;智能採編在視頻生產上的6倍效率提升,使得人力、物力、財力消耗大幅降低,更為那些具備文字創作能力但缺乏視頻製作能力的創作者擁有了進入短視頻賽道的入場券。
可以說,百度智能媒體中臺的出現,讓媒體人告別了「深夜趕稿、錯字罰錢、為專題策劃撓頭」,轉而走向「提質、降本、增效」新時代。而在傳統與人工智慧技術助力下成倍的效率差距面前,競爭的天平會偏向何方,其實已毋庸置疑。
「提質、降本、增效」,人工智慧爭論或可休矣
在人工智慧技術剛剛實現第三次中興之際,業界就對人工智慧技術究竟是善是惡進行了廣泛討論——悲觀者認為人工智慧是危險的存在,將會取代我們的工作,讓我們成為無用之人;樂觀者則認為人工智慧終究是工具,其將成為我們的好幫手,助力生活改變、產業發展、社會向前。
但正所謂實踐出真知,經過幾年來人工智慧在各行各業的廣泛產業實踐,我們不難發現人工智慧終究是善良的存在,是於我們有益的技術——它不僅讓我們的出行更暢通、辦事更便捷、產品質量更穩固、企業效益更高企,更可將此前諸如高壓巡檢這類危險工種可以過度給無人機巡檢、智能巡檢機器人。
這只是人工智慧初步發展帶來的改變,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本身的縱深發展,於行業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對我們生活的正向助力,顯然也還會有極大的發揮空間。
這種讓一切都向好,向效率的方向發展,不就是們發展技術的初衷麼?
當然,這一切離自然不開人工智慧技術開發者們在正確價值觀下的堅守本心。誠如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所言——算法雖無罪,但是算法不能只給用戶「易牙、豎刁、衛開方」,算法也要給用戶他們理智時喜歡的「管仲」。
寫在最後:
在人工智慧時代,網絡媒體如何應對技術變革帶來的挑戰,我們看到善用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守正出奇,是出路所在,而從更大的範圍來看,不止是媒體行業,其實在新基建大潮下,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加速融入千行萬業中,助推著各行業實現智能化、高質量發展。在此,我們可以說,技術帶來的行業改變可能是劇烈的,但同時也更是積極向上的。
作者:鄰章【微信號:ZLxgic,公眾號:TMT317】系獨立撰稿人,專注科技網際網路評論,致力傳遞有價值的思考,關注智慧型手機、消費&產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