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與理想,成功與團圓,從《馬戲之王》淺析音樂電影的時代特徵

2020-10-04 影視后街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進」。


《義勇軍進行曲》歌譜

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歌曲,這是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每當我們聽到這首歌曲時,無論是在哪,在幹什麼,心中都會不由而然的升起一股來自心頭的熱血和力量,甚至驕傲!

這都是音樂的力量,有人說音樂只是一種娛樂方式,但我認為它更是一種信仰,在人失敗時給予奮進的鼓勵,在人成功時給予美好的祝賀,在人傷心時給予靈魂的安慰,在人高興時給予跳脫的喜意。

音樂


這就是音樂,在不同時刻能給予人們不同的認知和寬慰,而它將伴隨我們的一生直至終結。

今天我想講的便是音樂劇電影《馬戲之王》,一部將音樂和電影完美融合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作為電影,通常視聽主體應該是電影畫面,但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的是音樂和影像的並舉和交相輝映。


《馬戲之王》


影片整體通過音樂作為承接和聯繫,將巴納姆(休·傑克曼 飾)的馬戲傳奇人生展現在觀眾面前,讓我們領略一個小人物的奮鬥和崛起風採的同時,也欣賞到音樂劇電影的文化特色。

下面本文將從愛情與理想、成功與團圓以及現實意義啟迪三個方面從電影《馬戲之王》中淺析音樂劇電影的時代特徵。

愛情與理想:音樂是愛情的催化劑,也是理想的推動力

電影開始便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宏大的馬戲團歌舞表演,巴納姆充滿自信和活力的在舞臺上通過歌曲的演唱(歌名《The Greatest Show》)以及極具節奏感的舞蹈將電影內外的所有觀眾帶入一個歡快激情的馬戲劇場,然後隨著歌聲的減弱和聚光燈的熄滅,巴納姆回到小時候的樣子,故事由此開始。



之後便是巴納姆和女主角的相識相知,共赴愛河。特別是男孩女孩第一次相見,我認為一見鍾情是最貼切的形容,兩個孩子一起探索荒廢的莊園,伴隨著一首《The milion Dreams》,將相戀的兩人的各自成長快進般的進行放映,男孩女孩的無縫接唱更是將兩人的青梅竹馬通過音樂的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

音樂成了巴納姆和愛人的在電影中的唯一聯繫,沒有見面、沒有話語,唯一的便是音樂的交流,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過著不同的階級生活,但在音樂的力量下,這些都成了浮雲。


少年時代的兩人


就如《The milion Dreams》中唱的:「You may be right,you may be wrong,But say that you』ll bring me along。」無論你對錯與否,只要你說會與我在一起就好。

除了他們的愛情外,巴納姆通過音樂也將他的夢想傾訴出來,「A million dreams is all it’s gonna take,A million dreams for the world we’re gonna make」,無數夢想都迸發和閃耀,無數夢想編制的世界。這就是他們的愛情和夢想。


截圖


一首歌,幾支舞,節奏鮮明歡快,將愛情和理想通過這樣的形式展現給觀眾,既描述了巴納姆和愛人的美好愛情故事,又為觀眾展現了音樂的魅力。

成功與談判:音樂讓觀眾能更加容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人與人之間的精彩博弈

在電影中最讓我喜歡的便是那首巴納姆創建馬戲團時所唱的歌曲《come alive 》,跟隨著這首歌觀眾看到了馬戲團成員不斷增加以及表演場次座無虛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將巴納姆享受這一份夢想成功的喜悅通過音樂的形式傳遞給每一個觀眾。


截圖


歌詞中一句「To the world that we were living in, Cause we're dreaming with our eyes wide open*2,So come alive(come alive!)」,回到你曾經腐朽的世界,因你在夢中也盡收眼底*2,甦醒吧,重生吧!

電影通過音樂的形式將巴納姆和馬戲團的成功後的喜悅傳達給每一個人,就如歌詞中的甦醒吧,重生吧,不正是應對著巴納姆和馬戲團各個成員的重生,他們通過加入馬戲團的方式告別過去,實現重生。


截圖


當然也不能忘了整部電影節奏最炸的那首生意談判之歌《the other side》,任誰都沒有想到找一個生意夥伴都能用到音樂,而且還能將兩個商人的博弈談判演繹的如此絕妙。

巴納姆和菲利普(埃裡克·安德森 飾)兩人相互間在商言商的接唱,你一句我一句商討利益的分配和未來的理想,再配上雙方極為搭調的酒吧舞蹈動作,簡直就是歌劇版的「老闆跟你太理想,你跟老闆談當下生活艱苦」。


《the other side》


或許這就是音樂的萬能用法,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用音樂去表達!音樂能夠傳遞感情,也能一種生活的方式。

現實意義啟迪:音樂和電影的完美契合是音樂劇電影的成功的唯一條件

音樂劇電影來源於音樂劇作品,從音樂劇到音樂劇電影,創作者不能只將音樂和電影簡單的進行融合和配套,更應該注重兩者間的內在聯繫和語言轉換,電影和音樂是兩種視聽語言,它們兩者的融合不單單是一段視頻和聲音的對應,而是兩種不同語言的相互轉換和中性貼靠。


《the other side》


就比如音樂劇電影《歌劇魅影》,這就是從音樂劇逐漸改編而來的,原本劇中有多達22首音樂作品,但在電影中僅展示了一半,其他的內容多由電影語言進行表達,這樣的改變,就能很大程度的在保留原有作品基礎的同時,將電影的多元藝術進行合理化的呈現,讓音樂和電影能夠達成太極般的平衡。


《歌劇魅影》


電影作為視聽影像的新時代領銜者,豐富的鏡頭調度使整部作品中動作畫面永遠比音樂劇中要多,而背景音樂的存在,則為整部電影奠定了最基礎的聲畫元素。而這樣的特徵在《愛樂之城》《悲慘世界》以及本片中都有展現。


《愛樂之城》和《悲慘世界》


作為電影藝術,開頭和結尾的音樂都會發揮巨大作用,無論是吸引觀眾興趣,還是烘託電影整體氣氛都是其主要功能,就如片中的開頭和結尾都使用的是《The Greatest Show》,歡快的節奏風格以及貼切的歌詞都將電影的整體感情基調奠定得充滿活力和積極向上。


截圖


同時也將電影主題「馬戲之王」展現出來,這是對巴納姆傳奇人生的禮讚,也為觀眾留下了一個完整的故事。用「This is the greatest show!」開頭,也用「The Greatest Show」結尾。這就是音樂劇電影的魅力。

寫在最後

從音樂劇到音樂劇電影,從《音樂之聲》到《歌劇魅影》再到《馬戲之王》《愛樂之城》,這些音樂劇的出現,為觀眾帶來了一個電影新類別,新體驗,這是一種時代的進步,一種音樂的進步。

《馬戲之王》與其說是一場馬戲秀,不如說是一場音樂的狂歡。正如片中說的:「高級藝術是給人帶來快樂的藝術」。


音樂的狂歡


雖然電影的故事原型馬戲團(玲玲馬戲團)於電影上映的同一年宣布落幕,不復存在,但它所代表的娛樂精神將通過電影的形式永久保存下來。這是一種藝術的薪火相傳。

音樂劇電影並不單純的是娛樂表演,在深層次上,它所蘊含的內在意義更加讓人深思,《馬戲之王》的理想拼搏和家庭溫情,《愛樂之城》的夢想追求和愛情火花····,這一切都是當代音樂劇電影所獨有的內在含義。

相關焦點

  • 《馬戲之王》影評——音樂劇中的「愛情故事」
    《馬戲之王》是一部很輕鬆、歡快的敘事音樂電影,就像電影開始的音樂一樣,有一種想隨之律動的節奏;但是其中希望反應的社會問題描寫非常尖銳,應該懷著「深呼吸、保持清醒,將一切顧慮拋諸腦後」的態度去觀看。大家可以把它看成一步勵志電影,也可以看作是一部愛情電影,同時它也是一部真人真事的傳記片。
  • 電影音樂太受歡迎!導演確認休傑克曼將繼續出演《馬戲之王2》!
    2017年底上映的音樂電影《馬戲之王》由澳洲男演員休·傑克曼攜手米歇爾·威廉士、扎克·埃夫隆一同主演,以美國傳奇馬戲團大亨PT巴納姆的生平為靈感,並找來了《愛樂之城》的創作組合Benj Pasek 和Justin Paul 來譜曲。
  • 先睹為快|《馬戲之王》:一部讓川普睡了個好覺的電影
    《馬戲之王》美國版海報參考消息網1月31日報導 絢麗的舞臺表演、天籟般的歌聲,加上一個奇異的馬戲團隊,這部充滿了19世紀「紅磨坊」風格的美國音樂歌舞片《馬戲之王》,給了觀眾極大的視聽滿足與愉悅。據說,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電影院看完該片後,難得地睡了個好覺。川普的助手更是說,看完電影後,總統難得地沒有發脾氣。
  • 《馬戲之王》——一場華麗的音樂盛宴
    巴納姆在躋身上流社會之時,他開始嫌棄他的同伴們,把他們拒之門外;他也和自己的嶽父母發生了爭執,表面上渴望得到肯定的他其實也是經歷創傷之後並未完全治癒的表現。凡事都要有限度。在追求超越,尋求認可的道路上,巴納姆一度迷失了正確的方向。他太渴望成功,以至於拋棄了自己的同伴妻孩帶著女歌唱家全國巡演。從一定程度上說,馬戲之王放棄了自己本來的角色,淪為觀眾和上流社會的附庸。
  • 音樂電影《馬戲之王》
    有一部電影讓我在聖誕期間看了首映念念不忘,循環了原聲帶一周之後,又去電影院看了第二遍。就是這部「The Greatest Showman」,中文名是「馬戲之王」。同檔期的電影中很少有出現評分兩極分化如此巨大的電影。這部影片在IMDb上的觀眾評分高達8分,而在專業影評家的打分網站上的Metascore才堪堪到48,及格都沒有到。看完電影,就完全明白了原因。作為一部音樂電影,它的劇本幾乎形同虛設,故事老套到現在父母給孩子講故事都不會用這麼俗氣的橋段。
  • 《馬戲之王》影評:人生是一場狂歡
    搜馬戲之王馬戲之王        信息:美國 /150分鐘 /2018年2月1日上映   導演:麥可·格雷西   主演:休·傑克曼 / 米歇爾·威廉士 / 扎克·埃夫隆如果非要拿它和《搜愛樂之城愛樂之城》做比較,個人覺得還是差了一些的。如果說《搜愛樂之城愛樂之城》講的是愛情和理想,那麼《搜馬戲之王馬戲之王》講的就是整個人生,這個人生不是從時間的維度來評價的。
  • 《馬戲之王》:電影是造夢的藝術
    在看完《愛樂之城》之後,我覺得可能很難再看到這種水平 的歌舞片了,直到我看到《馬戲之王》。網上有很多聲音說《馬戲之王》算不上一部優秀的電影,但在我心裡,對於一部歌舞片來說,最重要的是給人視聽愉悅的享受,而《馬戲之王》將這點做到了極致,影片裡11首歌曲全部由《愛樂之城》的詞作者 Benj Pasek和Justin Paul創作,可以說是首首經典。
  • 《馬戲之王》電影原聲碟已在中國上線
    《馬戲之王》電影原聲帶(由大西洋唱片發行)連續3周在Billboard專輯榜奪冠!成為繼《冰雪奇緣》後第一張連冠3周的原聲大碟!這張原聲碟在流媒體上也大獲成功,打破了電影《自殺小隊》(3300萬次播放)創下的記錄,以3960萬次的周播放量成為史上播放量最高的一張原聲碟。
  • 《馬戲之王》:一部容易錯過的佳作
    《馬戲之王》是一部題材創意上相當另類的影片。商業類型上定位的模糊導致了本片很難在宣傳上做出亮點。是音樂歌舞?劇情勵志?還是人物傳記?無論是哪一類,也比不過喜劇、愛情、動作等元素來得更好賣。差不多去年此時,歌舞愛情片《愛樂之城》憑藉天才的導演和持續發酵的口碑,也只不過在國內取得了2億多的票房成績。相比之下《馬戲之王》可能只是年度引進片中票房末尾的那幾部了。
  • HELLO DANCE | 馬曉龍 choreo - This Is Me《馬戲之王》音樂電影主題曲
    #HELLO DANCE LIFE STUDIO#馬曉龍 choreo  This Is Me (the greatest showman)《馬戲之王》音樂電影主題曲 HELLO DANCE你們的男神馬曉龍導師上線全國首發最新編舞作品《馬戲之王 - THIS IS ME》首先po上馬曉龍導師最想說的話「你所見即我,一介俗人但是,這就是我降臨在世界並非如此完美
  • 從「聲入人心」翻紅的《馬戲之王》到中國歌舞片生態
    通過歌曲、臺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 從《聲入人心》以及後來其成員參加的《歌手》等節目裡,你會發現,《馬戲之王》的相關歌曲的出鏡率頗高,還包括《吉屋出租》《音樂之聲》等經典劇目的曲子。
  • 《馬戲之王》展現「美國夢」標配版本,反襯中國電影無「夢」尷尬
    文/葛維屏《馬戲之王》表現的主要內容,是一百多年前的美國馬戲之王巴納姆一生中的成功與坎坷,大致年代應該在1840年左右。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這是鴉片戰爭的硝煙,焚毀了中國的金甌完整的時代。而一個美國人,卻在美洲大陸上,開始了他的夢想的起航。
  • 燃爆的《馬戲之王》撲了,歌舞電影為何難破局?
    Hello,這是我們特別欄目「行話」的第二期1905電影網專稿  不出所料,休·傑克曼主演的歌舞片《馬戲之王》上映後並未激起太大水花緊隨其後的就是目前正在上映的《馬戲之王》,影片上映6天斬獲5482萬票房,最終票房預計止步在1億關口前。
  • 《馬戲之王》—— 能給人猶如被愛人擁抱般溫暖的歌舞片
    而就在上映的第二周,與媒體和影評人評分背道而馳,普通觀眾對馬戲之王的評價與日俱增,次周票房出現逆增長。不僅有爆棚的口碑,在今年第75屆金球獎上,該片被提名了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和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男主角,最終憑電影插曲《This Is Me》而贏得最佳原創歌曲獎。可以說這個反轉的劇情正好與電影中一開始不被人看好的馬戲團的劇情如出一轍。
  • 《馬戲之王》|做最好的自己,不忘初心
    4、親情、友情、愛情;事業、理想、野心;責任、擔當、熱情;樂觀、向上、正能量;團隊、合伙人、支持者;……無論是你擁有夢想,還是正在創業,還是一貧如洗,抑或是功成名就,這部影片都給你莫大啟迪……€走進紅樹林電影院🎬2018年2月10日,走進紅樹林國際影城,觀看了動感十足的《馬戲之王》。這次我們選的是原版動感影廳。
  • 深度點評休·傑克曼的《馬戲之王》電影
    文/追劇者們如果你錯過了《愛樂之城》這部電影,那麼請你不要錯過《馬戲之王》!《馬戲之王》這部電影是根據美國馬戲界傳奇人物巴納姆的真人真事改編,由休·傑克曼、扎克·埃夫隆、麗貝卡·弗格森、米歇爾·威廉士等明星主演的歌舞文藝類傳記片。
  • 《馬戲之王》:華麗的蒼白童話
    根據《馬戲團大亨巴納改編,《馬戲之王》卻不是傳統的傳記電影,歌舞劇的華麗驚喜成為其新方式的亮點,遺憾的是,這部電影不僅迎合了原著真實的南轅北轍,而且在情節節奏上盲目迎合了好萊塢的主流價值觀。如果我們只把《馬戲之王》作為歌舞片,那就特別出色了,完美的場景安排,華麗服裝和道具,以及揮之不去的音樂在《馬戲之王》中隨處可見,即使是許多鏡子也使這部電影具有好萊塢傑作的氣質,然而電影是超越了眼花繚亂歌舞情節的發展,沒有給予愛與夢任何形式,電影變得虛幻。
  • 馬戲之王:講述了美國馬戲界傳奇人物巴納姆的人生故事
    畫質的精美 故事銜接 和整個電影的節奏 舞美 個個鏡頭的切換 無疑是相當精彩 讓人熱血沸騰。整個電影的故事就沒有那麼出彩,我個人認為追求名利不存在對錯, 既然宣揚理想無關大小 ,又為何貶低「渴望名利的人」?也好比馬戲就是令人羞恥,而演唱就是高雅,也是一種偏見。
  • 《馬戲之王》帶你進入馬戲世界
    馬戲最早應該起源於我國漢朝時期,2008年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雜技門類的一種。隨著時代變遷,目前人們印象比較深的也就是魔術和動物表演,春晚舞臺近幾年馬戲類節目越來越少,很多人都已經失去記憶。今天我們就通過《馬戲之王》這部影片了解一下馬戲的世界。
  • 外國影評人diss《馬戲之王》有理嗎?
    我們常說,有些電影是必須要到影院觀看的,這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運用強大的視聽語言、敘事技法,營造引人入勝的氛圍的影片,比如《敦刻爾克》《銀翼殺手2049》等;而另外一種,則是註定為大銀幕而生的歌舞片,比如休·傑克曼主演的新作《馬戲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