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的香港資訊都在這裡
圖:身負多項控罪的黎智英,被控於前年8月18日涉嫌參與及組織當日的維園流水式集會。
律政司早前委聘英國御用大律師David Perry,擔任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人在前年8月參與的非法集結案主控官。不過,英國外相藍韜文等政客對Perry施壓,批評他「唯利是圖」,要求他拒絕受聘。律政司昨日發表聲明稱,Perry對有關壓力及豁免強制檢疫的安排表示關注,並指出審訊在沒有他的情況下應如期進行。基於公眾利益及審訊日期臨近,律政司已委聘另一人如期處理案件的檢控工作。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強調,對於Perry受到英國大量不公平、偏頗的攻擊感到驚訝,希望大家不要低估外國給予的壓力,必須盡最大能力抵抗。
前年8月18日,黎智英、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等八人,涉嫌參與及組織當日的維園流水式集會,被控「組織未經批准集結」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案件將於下月16日在區域法院聆訊。
律政司昨發表聲明,御用大律師Perry接受律政司的委聘,於2021年1月12日獲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準以「專案認許」方式為案件出庭。自此以後,有不斷來自英國社會的壓力和批評針對Perry參與此案。一些片面的批評將案件與國安法混為一談。
鄭若驊:盡最大能力抵抗
聲明指出,相關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基於「迴避待決案件」的法律原則,任何人不應對案件作出評論。「所有不公和失實的指控,以圖損害和詆毀我們獨立的刑事司法制度,律政司必定會強烈反駁。」
鄭若驊昨在立法會會見傳媒時表示,自從1月12日高等法院批准有關委託,英國當地便有很多報章、twitter等媒體對David Perry作出一些很不公平的攻擊。「何以一位鼎鼎大名的御用大律師,在作為大律師處理案件所應該做的工作時,他會遭受如此不公平的攻擊?所以我希望大家看清楚此事,不要低估外國給我們很多人的壓力,我們必須盡最大的能力抵抗這些壓力,不受其影響。」
梁振英:看清楚英國雙標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昨日在facebook發帖,稱「Perry過去曾經受聘來港主控其他人,但對英國政府來說,就不可以主控黎智英,大家看清楚了吧。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今天說『不要低估外國給予香港的壓力,必須盡最大能力抵抗。』將這件事放在BNO事件一起看,英國人的動機清楚不過。」
英國外相藍韜文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稱有關案件將不得不按照香港國安法處理,會直接損害港人自由,而David Perry接受此案,會令人覺得有點唯利是圖,不明白對方良心如何過意得去。英國前外相聶偉敬(Malcolm Rifkind)日前亦在英國報章《The Telegraph》撰文稱,本案顯然屬「政治檢控」,批評David Perry的決定,聲稱他「有權因良知而拒絕受聘」。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英國頻頻幹預香港司法。去年10月,英國最高法院副院長賀知義(Lord Patrick Hodge)獲任命為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後,英國32名跨黨派國會議員聯名致函大法官兼司法大臣巴克蘭(Robert Buckland),稱賀知義接受任命將損害司法制度聲譽。
江樂士斥可恥的幹預 促英外相道歉
對於英國外相藍韜文等向David Perry施壓,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圖)批評,這是外國對本港檢控程序又一可恥的幹預,促藍韜文道歉並撤回其言論。多名英國大律師近日亦紛紛撰文支持David Perry。
江樂士表示,上述事件是對本港法治的巨大衝擊,他形容,David Perry是專業和優秀的英國御用大狀,有無可挑剔的公正性,對方如今因政治理由而不能繼續做有關個案的檢控官,事件不單影響律政司,對法庭、被告和所有人都是一大損失。江樂士批評,藍韜文誤以為此案屬香港國安法案件,給予David Perry令人遺憾的評價。他重申,涉案被告是被香港《公安條例》而非香港國安法所檢控,認為藍韜文曾牽頭暫停港英移交逃犯協定,今次事件再度反映藍韜文不是香港的朋友。
另一名經常來港的英國御用大律師彭力克亦支持David Perry。彭力克日前在英國《泰晤士報》撰文表示,Perry了解檢控人員作為「秉行公義者」要確保公平審訊。他同意香港法律界朋友的看法,不想海外律師和法官放棄他們的法律制度。
英國大律師Frederick Simpson近日向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寫信提到,David Perry英國人的身份有助他比香港當地從業者承受更少政治層面壓力,「增加了被告面對公正審判的機率,對被告人來說亦是福音」。
另外,英國前總檢察長加尼爾(Edward Garnier)早前說,David Perry過去曾在香港檢控機關工作,「現在接受委託也不足為奇。他是非常優秀的。」
法律界:英國施壓 政治凌駕法治
對於英國政客猛烈抨擊David Perry,法律界及政界人士認為,英國政客明顯是以政治凌駕專業,幹預及抹黑香港司法制度,做法厚顏無恥,更凸顯了他們對法治的雙重標準。
身為大律師的建制派立法會召集人廖長江指出,英方對David Perry施壓明顯是政治掛帥,每一個人、每個訴訟方都可以選擇律師代表他,但英國政客如此施壓是不分青紅皂白,是可恥的。而事件亦讓人質疑,黎智英與英國勢力究竟有何聯繫。
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譴責英國外相藍韜文以及前外相聶偉敬早前的言論,他們似乎是刻意破壞香港司法獨立及法治,明顯向特區法庭施壓,影響司法公正,破壞法治上「平等對壘」的原則。英方做法可能會造成寒蟬效應,令英國大律師日後來港打官司卻步。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律協創會會長陳曼琪說,聲明反映出香港特區律政司就涉及香港特區公共秩序及政治敏感的案件,決定聘請「外援」主控官、律師或索取法律意見前須三思其必要性,亦需主動避免招致任何外國或外部輿論勢力對香港司法系統施予壓力,甚至幹預香港司法獨立。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說,英美使用的是相似的司法系統,但是在不久前的國會暴亂中所拘捕的「暴徒」所做的事情並不比香港黑暴嚴重,卻得到了更嚴重的法律制裁,英國政府卻對此表示支持,可見是「雙重標準」。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律師周浩鼎認為,英國外相藍韜文早前發表的言論,是涉嫌向David Perry進行威嚇及施壓,試圖幹預及抹黑香港法治。
戴啟思與英政客唱和 替攬炒派撐腰
英國御用大律師David Perry因遭到英國政客批評,而退出處理黎智英等涉參與8.18非法集結案檢控。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早前附和英政客的講法,聲稱David Perry是否接受律政司聘請,是良心問題。政界人士批評大律師公會與外力一唱一和,為攬炒派撐腰。
戴啟思聲稱,即使David Perry要為強姦犯、孌童者辯護,這亦是其工作;甚至律政司要求他檢控國安法犯人,他亦要接受,否則便要辭任大律師。但「不可拒聘」原則不適用於外國大律師,因為沒有大律師會前往一個他認為制度不可接受的司法管轄區。戴啟思說他無意作道德批判,強調即使David Perry來港,與其他大律師待遇亦無異。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指出,香港大律師的收費高昂,比英國同級的大律師高得多,但香港大律師公會一般反對當事人聘用英國大律師來港辦案。他反問:「戴主席高舉良心,請問可否呼籲香港的大律師減半收費?或者開放市場?」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亮星說,戴啟思對於「攬炒派」及「反中亂港」分子向來表示支持,因此發表這樣的言論「不足為奇」。他強調,戴啟思的言行市民有目共睹,希望大家堅持公義,不再被蒙蔽雙眼。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創會主席簡松年表示對於戴啟思的言論完全不認同,他強調大律師應該展現其專業,道德以及操守,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審理案件。
(原文來源:大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