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是英國殖民地!」

2021-01-07 臺頭聞

文丨西樂審丨瑾涵

據環球網報導稱,香港反動頭目黎智英被警方收押候審後,西方政客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插手中國內政,妄圖為「港獨」分子強出頭。尤其是英、美等國家,甚至不知廉恥地對中國及香港政府使用「命令」言辭,為「港獨」分子作狡辯、向中方無理施壓。

日前,英國外交大臣拉布公開發表無恥言論,稱香港國安法與《中英聯合聲明》相悖,強調香港特區政府對於黎智英的指控是中方肆意攻擊「人權與自由」的「突出體現」。對此,中方作出密集回應,敲響警鐘,提醒英美等西方政客不要再操縱輿論行殖民雙標之實。

英國政客大放厥詞,中方密集回應

黎智英是「壹周刊」的創辦者,長期以炮製假新聞、操縱輿論動向等方式挑撥民眾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其煽動「港獨」分子搞分裂,成為香港社會的「毒瘤」、人民的公敵。黎智英破壞香港穩定與和平的行為,是香港人民斥責與喊打的敗類。

在獲取充分證據的前提下,香港警、法兩界對黎智英進行依法抓捕與關押候審,受到了香港民眾的一致叫好,這是中國在國家內務處理上作出的正確選擇。然而,西方國家與媒體抱定了插手中國內政事務的不純目的,打著「人權」與「自由」的幌子,扮演著製造謊言與引導錯誤輿論走向的「滾刀肉」與「潑婦」的角色。

對於英國外交大臣不負責任地就「人權」問題污衊中國,隨意對中國內政指手畫腳一事,中方作出密集回應,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強調:「英方現在打著所謂『民主』、『自由』的幌子幹預香港事務,破壞香港的法治,這是殖民者操弄雙重標準為他國添亂、添堵的慣用伎倆。」同時他還指出:「香港回歸後,香港居民才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和廣泛自由。」

英國嘴臉被拆穿,涉港言論站不住腳

日前,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與香港出逃「港獨」分子羅冠聰公開會面,其大言不慚地聲稱要「與香港站在一起」。隨後英國外交大臣拉布又大放厥詞要求香港特區政府釋放黎智英,並拿出《中英聯合聲明》與「人權與自由」論調做擋箭牌。

實際上,英方政客很清楚,無論其聲音多高、顯得多麼義正詞嚴,其發表的涉港言論都站不住腳,從三點入手可直接戳穿英國嘴臉。

一、所有涉港事務均屬於中國內政事務,其他國家無權指手畫腳。中方不曾主動幹預其他國家內政,也希望西方國家管好「自家事」,莫問「別家事」。

二、所謂香港國安法與《中英聯合聲明》相悖是無稽之談,自1997年以來,香港已經回歸祖國懷抱,不再是英國殖民地,英國無權過問香港事務,更不用刻意歪曲《中英聯合聲明》相關條款,給自己「管閒事」找理由。

三、英國及西方國家一直在強調「人權」「自由」,甚至宣稱要為香港人民撐腰,所有經歷過英國殖民管制的香港民眾都清楚,英國曾經是剝奪香港本土民眾人權、踐踏香港民眾人權的「施暴者」,直到香港回歸,所有香港人才真正獲得平等人權。英國在此刻強調「人權」,簡直就是打自己的臉。

英國等西方政客「撒潑打滾」地對中國內政進行幹預,罔顧中方反覆重申的主權立場,選擇「厚臉皮」、無道德底線的外交方式。且不論這些政客本身的形象有多糟糕,從國家視角出發,已經失去了主權國家該有的處事尺度與處事原則,同街頭巷尾裡硬要插手「別家事」的抱臂叉腰的「長舌婦」並無二致。希望西方國家能夠早日醒悟,自尊自愛。

(版權說明:本文由臺頭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中宏網)

相關焦點

  • 英國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有多安定?
    影后劉嘉玲遭香港黑社會綁架後,被對方強行拍下大量裸照,精神一度崩潰。那時候他們的切身利益受損,身體遭受迫害,身為香港市民的他們,有沒有受到英國殖民地政府的法律保護?是他們選擇隱忍沒有報警,還是殖民地的法律壓根就保護不了他們?這些我們不是很清楚,但總之一句話,他們都是中國人,他們受的欺負只要不影響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又關英國殖民地政府什麼事?
  • 「一國兩制」漫談⑤| 為什麼回歸前的香港不是殖民地?
    九七前,英國視香港為殖民地,所謂「海外屬土」不過是殖民地的另一種稱謂。但香港其實不是殖民地,只是英國人在這裡實行了殖民統治。
  • 「一國兩制」漫談⑤|為什麼回歸前的香港不是殖民地?
    九七前,英國視香港為殖民地,所謂「海外屬土」不過是殖民地的另一種稱謂。但香港其實不是殖民地,只是英國人在這裡實行了殖民統治。區分這一點十分重要,有助於理解香港回歸祖國的涵義,認清港英搞「光榮撤退」的用心,看穿「港獨」主張的荒謬。
  • 英國作用下的香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的思考
    「天之翱翔」非常好,極力推薦大家關注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的時候形成了國際自由港
  • 中國駐英使館:香港早已不是英殖民地 停止插手香港事務
    海外網9月27日電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就英國官員涉港言論答記者問。發言人表示,我們對英國政府官員再次就香港事態說三道四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香港早已不是英國的殖民地,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英國對香港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
  • 詹森把香港直接稱為英國殖民地,中國反對也要插手
    據英國媒體近日報導,英國針對香港公民的BNO籤證通道將於1月31日開放。
  • 香江來信|別聽人胡說,殖民地時期的香港真不是天堂!
    香港「修例風波」以來,發生了一連串激進示威和暴力事件。在這些事件中,經常見到有人手持殖民地時期的「龍獅旗」,也聽到有人感嘆港英政府時期的各種「好」。甚至,一名早前報名參選立法會的女士竟公開稱,她的參選政綱是想將香港歸還給英國?!
  • 英國在中國曾有兩個殖民地,一個是香港,另一個是?
    英國在中國曾有兩個殖民地,一個是香港,另一個是?         一、香港是怎樣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香港位於廣東省珠江口東南,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面積1066平方公裡。從唐代開始,中國政府已經派軍隊駐守香港地區並在海上巡視。
  • 後殖民地危機:香港算輕的
    香港最近發生的事,真是令人遺憾,令人心痛。最讓我感到不爽的,既然是有個別的香港人,舉著米國的旗幟、喊著米國的口號、公開的說自己下輩子投胎就要做英國狗美國狗(你沒看錯,有港人真的這麼說)而絕不願意做支哪人(你也沒看錯,這種人就這麼稱呼中國人)。但是對比世界上其他的殖民地,香港目前出現的事態不算嚴重的,算是最輕的之一。有個名詞叫做後殖民地危機。
  • 香港示威者升類似殖民地旗幟 自稱不是中國人(圖)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香港示威者在中聯辦門前升類似殖民地旗幟】據香港《大公報》報導,元旦遊行中,香港有示威者高舉類似殖民地時期的旗幟,還要選擇在中聯辦門外升起該旗幟。高舉類似殖民地時期的旗幟,傷害內地人與香港人之間的感情,更威脅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以至社會的穩定,該行為應被嚴詞譴責。
  • 香港在這一天淪為殖民地,什麼人卻狂歡慶祝?
    答案是:香港正式淪為殖民地的日子。       香港有人把香港正式淪為殖民地的1月26日叫做「香港的生日」,並通過網絡號召大家來慶祝。 有人覺得自己與殖民者一起過上了「幸福生活」  風叔不知道澳大利亞的生日與「香港生日」有什麼聯繫,趕緊去查歷史:1788年1月26日,英國流放第一批犯人抵達雪梨灣,英國開始在澳建殖民地,這一天被定為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 印度是如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其實按照當時印度國內那種四分五裂的狀況,淪為殖民地是早晚的事,區別在於淪為誰的殖民地。最後,在一幫歐洲強盜的競爭中,英國勝出,成了印度的宗主國,英女王成了印度的女王。英國人挺嘚瑟的,還把一艘「聲望」級戰列艦命名為「印度女皇號」,其實這個女皇指的就是他們的伊莉莎白女王,因為她也是印度的女皇。
  • 香港為啥沒有修改充滿殖民地色彩的地名?
    突然,這位朋友感慨道:「這香港都回歸20年了,怎麼還叫維多利亞港?我們是不是收回來一個假香港?!」對此,筆者也有一些深切的感受。筆者曾經去過香港幾次,大街小巷的一個個拗口地名,都是港英時期遺留下來的。香港經歷了長達150年的殖民歷史,以英國皇室成員、港督、殖民地官員、英軍軍官命名的街道有800多條,行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
  • 英國移民為何在殖民地設置責任制政府?
    對比印度的"公司化殖民地",後者屬於"業主殖民地",同樣是由英國國王向私人授權,允許他們在海外建立殖民地。 但是為了忠誠於宗主國,他們必須效仿宗主國英國的本土製度建立殖民地方政府,這種模式便被稱為舊的代議制體制:殖民地的總督、委員會和立法機構均與英國的國王、樞密院和英國議會對應。
  • 香港的殖民地地名還要存續多久?
    近30年前,我首次去香港探親(舅舅、姨媽等)。一天,被舅媽領著去幹諾道大街看望一個表兄。
  • 港媒:一小撮港人搖殖民地旗,蚍蜉撼樹而已
    同情示威者的看法認為,示威是群眾表達對政府的不滿,有人高舉港英殖民地旗,可視為回歸後有人感到今夕不如往夕,有感而發,舉旗表示發洩不滿,不過是一種表達不滿的方式而已,持這看法者不少是學者。另一個看法則認為回歸後,英國管治早已結束,香港主權已回歸中國,此時此地再舉港英殖民地旗,而且還是在七一主權回歸當天的紀念日舉旗,是否想復闢港英殖民地?抑或在號召港獨?
  • 香港遍地都是充滿殖民地色彩的地名,為什麼還不修改?
    筆者曾經去過香港幾次,大街小巷的一個個拗口地名,都是港英時期遺留下來的。香港經歷了長達150年的殖民歷史,以英國皇室成員、港督、殖民地官員、英軍軍官命名的街道有800多條,行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1990年有一神曲《皇后大道東》,這條馬路就是以維多利亞女王名字命名的,只是女王和皇后的英文名一致,當時被誤翻譯成皇后大道。
  • 英國各個殖民地獨立的時間順序排名,有的高興,有的卻很後悔
    近代殖民活動開始於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入侵了拉丁美洲,攫取了大量財富,到了17世紀,荷蘭最為強大,滿世界搶殖民地,我國的臺灣也被荷蘭人佔領了,後被鄭成功趕跑,英國海水實力不如荷蘭,只好猥瑣發育,到沒人要的北美洲建立了13個殖民地。
  • 一戰對英國的影響:殖民地與自治領離心力加劇,英帝國即將崩潰
    一戰無論是對發起國還是對參戰國來說,意味著兩敗俱傷,曾輝煌顯赫的英國也不例外。 一戰期間,英國損失慘重,為維持並取得戰爭的勝利,英國在獲得美國援助的同時,不得不依賴其帝國內各殖民地和保護國的支持。戰時,英國經濟在國家的嚴密管制下實行全面軍事化。
  • 都2020年了,「港獨」分子還在做夢把香港割讓「賠」給英國
    昨天(4月9日),一名「港獨」分子在臉書上發帖,幻想英國向中國索賠的場景:如果中國沒有錢賠給英國,到時會不會把香港割讓給英國,讓香港再次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圖片來源:《大公報》圖片      有「港獨」分子對香港「歸英」還不滿意,說寧願香港成為美國的殖民地,不過,有香港網民嘲笑發帖人是想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