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殖民地危機:香港算輕的

2021-03-05 尹香武

前天上午在頤安集團麓園的講座上,我以香港目前的情況,做了一個開始。給大家先說了說後殖民地危機。

香港最近發生的事,真是令人遺憾,令人心痛。最讓我感到不爽的,既然是有個別的香港人,舉著米國的旗幟、喊著米國的口號、公開的說自己下輩子投胎就要做英國狗美國狗(你沒看錯,有港人真的這麼說)而絕不願意做支哪人(你也沒看錯,這種人就這麼稱呼中國人)。

但是對比世界上其他的殖民地,香港目前出現的事態不算嚴重的,算是最輕的之一。有個名詞叫做後殖民地危機。

因為如果經過了三代人也就是90年以上的殖民,整個社會的秩序、規則、空間和意識形態,都是按照殖民宗主國的標準來形成的。

獨立或者回歸以後,殖民地政權結束的時候,宗主國的管理力量退出,本土的力量或者祖國的力量崛起,就會出現不適應症。

我國的上層非常英明的,所以決定收回香港主權的時候,就創造性的提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就是希望降低後殖民地危機。

事實也證明了,香港目前的情況是所有殖民時間達到50年以上的地區中,最輕的之一。

殖民地回歸或者獨立以後出現不適應症、整個社會還是適應原來宗主國的那一套,但另一方面卻代表著民族的尊嚴,獨立或者回歸以後當然要實行本土人的自主管理。

這就導致這個地方存在兩種極為分岐的「認同」與「效忠」,然後就形成了兩派,香港目前也是這樣。但是我之所以說香港目前出現的情況是所有經過50年以上殖民的地區中最輕的,是因為歷史所證實了的。

我們的近鄰越南,由法國拒絕其獨立打到南北越一分為二。之後是美國接手法國,介入支持南越,跟胡志明領導的北越開幹,這一仗打了多少年?整整20年!

美國投入多少呢?50萬大軍打足了15年,所用彈藥量超過了一戰與二戰的總和,難民潮而葬身南中國海的,聯合國估計不下50萬人,逃居美國的不下百萬,歐洲其他地方收留的也不下百萬之眾。

越南現在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如此成功,其實越僑的因素至關重要。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以華僑為先頭部隊的,越南的改革開放是以越僑為先頭部隊的。

再說說海那邊的印尼吧。印尼的後殖民地建國過程也由1946年通過戰爭反抗荷蘭人開始,後來美國也介入,滲透印尼軍隊,發動1965年930事變,印尼拿下七大軍頭處決,天下大亂。

蘇哈託領軍從中爪哇一路打到雅加達,軍隊成功翻盤,然後開始內部肅殺,死人不下百萬。這被稱為米國中情局史上最大的策反成功。

還有緬甸、菲律賓,後殖民地的成本至今還在支付。而目前相對平和的馬來西亞,其實也經過了痛苦過程。

由原殖民者英國栽培的馬來抗日「136部隊」,1948年由莫斯科發動「反帝」武裝鬥爭,「136」後來變化掉轉槍頭打英軍,馬來半島1948年進入緊急狀態。

最後把華人居住的村鎮以兩重甚至三重的鐵刺網團團圍住,最後馬來半島政治退步,竟然做出了9個蘇丹輪流當國王的安排,舉世罕見。1957年、1969年又先後兩次開始種族暴動,國會竟然停止運作兩年。

至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的長堤不過3.2公裡,但兩國關係卻一直並不和睦,這麼小的新加坡,為此建立了強大的高科技部隊。

原屬亞太區的後殖民地危機是這樣嚴重。如果你認為這是最嚴重的,那就錯了。如果你再看看非洲、中東與拉丁美洲的後殖民地的遭遇,就更是慘不忍睹。

非洲興起獨立建國50年亂了50年,所有「獨立之父」鬥死於非命,其中連屍體也找不到的有剛果獨立之父與配合他作戰的南美「城市遊擊隊」領導人,逃不過中情局的追殺而喪命。

古巴遭制裁長達60年,是南美後殖民地的典型命運,任何一個區內國家和米國唱反調的,不是家破、人亡就是國喪!

我國的上層,汲取了歷史教訓,因此沒有後殖民地的歷史盲點,採用「一國兩制」處理後殖民地的政權交接,希望用保留原有殖民地制度不變,從而減少因政權轉換的衝擊,他希望用50年不變的時間去換取安定的空間。

為了作出法定的承諾,還制定了特區《基本法》,保證原有港英留下來的整套制度與生活方式,全部用基本法來確保,連英文照用、教育照辦、司法照用,連外籍法官都照用,還可在九七後續聘外國法官,立法會與行政會議人員一概「港人治港」,連國際人權法也列入《基本法》,讓港人享有國際人權法全數17項權利,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學術自由三大領域的自由全都列入《基本法》。

所以在回歸以後的22年中,言論與報導毫無禁忌,大學則由2家變成10家,學生與教授人數增加8倍,是一個極度自由的城市。港英時代沒有過的民主也有了。

如此安排,不外乎希望把後殖民地的政局能維持「安定」,經濟也能維持「繁榮」。儘管如此,上層還是作出兩手準備,這便是他預見到後殖民地恆常地出現西方勢力的外國幹預,因而在《基本法》第寫明「國防與外交等國家行為的事務」由國家保留。

昨天講座上我還分析了「300年平準機制」香港已經走到了300年平準機制的中間點,這才是當前香港事態關注的重點,其他的都是枝節和皮毛。

我就說,香港的經濟出路在於學習新加坡,一定要防止平準機制過早爆發。關於這一點以後找機會再說。

相關焦點

  • 英國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有多安定?
    輕者刪文,重者封號,這種事情在業內已是屢見不鮮。只是義憤於目前香港形式,忍不住還是想說兩句。就在昨天,8月11日晚,港獨中的暴徒份子在香港深水埗向警察投擲汽油彈,致警察多處燒傷。再想想他們之前塗汙國徽,扔國旗下水的行為,更是叫人怒髮衝冠,忿忿不平。
  • 「一國兩制」漫談⑤| 為什麼回歸前的香港不是殖民地?
    九七前,英國視香港為殖民地,所謂「海外屬土」不過是殖民地的另一種稱謂。但香港其實不是殖民地,只是英國人在這裡實行了殖民統治。
  • 「一國兩制」漫談⑤|為什麼回歸前的香港不是殖民地?
    九七前,英國視香港為殖民地,所謂「海外屬土」不過是殖民地的另一種稱謂。但香港其實不是殖民地,只是英國人在這裡實行了殖民統治。區分這一點十分重要,有助於理解香港回歸祖國的涵義,認清港英搞「光榮撤退」的用心,看穿「港獨」主張的荒謬。
  • 「香港不是英國殖民地!」
    文丨西樂審丨瑾涵據環球網報導稱,香港反動頭目黎智英被警方收押候審後,西方政客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插手中國內政,妄圖為「港獨」分子強出頭。尤其是英、美等國家,甚至不知廉恥地對中國及香港政府使用「命令」言辭,為「港獨」分子作狡辯、向中方無理施壓。
  • 香港示威者升類似殖民地旗幟 自稱不是中國人(圖)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香港示威者在中聯辦門前升類似殖民地旗幟】據香港《大公報》報導,元旦遊行中,香港有示威者高舉類似殖民地時期的旗幟,還要選擇在中聯辦門外升起該旗幟。高舉類似殖民地時期的旗幟,傷害內地人與香港人之間的感情,更威脅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以至社會的穩定,該行為應被嚴詞譴責。
  • 香港在這一天淪為殖民地,什麼人卻狂歡慶祝?
    答案是:香港正式淪為殖民地的日子。       香港有人把香港正式淪為殖民地的1月26日叫做「香港的生日」,並通過網絡號召大家來慶祝。 有人覺得自己與殖民者一起過上了「幸福生活」  風叔不知道澳大利亞的生日與「香港生日」有什麼聯繫,趕緊去查歷史:1788年1月26日,英國流放第一批犯人抵達雪梨灣,英國開始在澳建殖民地,這一天被定為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 香港為啥沒有修改充滿殖民地色彩的地名?
    突然,這位朋友感慨道:「這香港都回歸20年了,怎麼還叫維多利亞港?我們是不是收回來一個假香港?!」對此,筆者也有一些深切的感受。筆者曾經去過香港幾次,大街小巷的一個個拗口地名,都是港英時期遺留下來的。香港經歷了長達150年的殖民歷史,以英國皇室成員、港督、殖民地官員、英軍軍官命名的街道有800多條,行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
  • 英國作用下的香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的思考
    香港永久性居民中持有英國公民海外護照的有320萬人,他們中有不少人屬於英國公民。英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白皮書,仍然每每提到為香港這320萬人提供優質的領事服務,這在法律上必然會產生所謂的「雙重效忠」問題,甚至都談不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和效忠。取得了香港永久居留權的越南難民共有20萬人。美國公民在香港有8萬人,擁有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其他國家公民身份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也不少。
  • 港媒:一小撮港人搖殖民地旗,蚍蜉撼樹而已
    同情示威者的看法認為,示威是群眾表達對政府的不滿,有人高舉港英殖民地旗,可視為回歸後有人感到今夕不如往夕,有感而發,舉旗表示發洩不滿,不過是一種表達不滿的方式而已,持這看法者不少是學者。另一個看法則認為回歸後,英國管治早已結束,香港主權已回歸中國,此時此地再舉港英殖民地旗,而且還是在七一主權回歸當天的紀念日舉旗,是否想復闢港英殖民地?抑或在號召港獨?
  • 香港的殖民地地名還要存續多久?
    近30年前,我首次去香港探親(舅舅、姨媽等)。一天,被舅媽領著去幹諾道大街看望一個表兄。
  • 香江來信|別聽人胡說,殖民地時期的香港真不是天堂!
    香港「修例風波」以來,發生了一連串激進示威和暴力事件。在這些事件中,經常見到有人手持殖民地時期的「龍獅旗」,也聽到有人感嘆港英政府時期的各種「好」。甚至,一名早前報名參選立法會的女士竟公開稱,她的參選政綱是想將香港歸還給英國?!
  • 中國駐英使館:香港早已不是英殖民地 停止插手香港事務
    發言人表示,我們對英國政府官員再次就香港事態說三道四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香港早已不是英國的殖民地,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英國對香港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以任何藉口進行幹涉。記者問:9月26日,英國外交大臣拉布就香港問題接受議會緊急質詢,表示英政府對香港局勢深表關切,中國應遵守《中英聯合聲明》以及聯合國憲章等規定的人權等義務。
  • 香港遍地都是充滿殖民地色彩的地名,為什麼還不修改?
    印度獨立後,新德裡、孟買、加爾各答等城市,全部將名稱由原先的英式拼法改為印式拼法。而在回歸後的香港,我們幾乎沒有任何這方面的動作。「維多利亞港」,今天還叫「維多利亞港」。「麥理浩道」,今天還叫「麥理浩道」。香港的行政體制、司法體制、教育體制、學校教材,我們一項都未觸及。
  • 尊嚴殖民地的背後有什麼?
    當時正值智利政變的高潮期,丹尼爾被皮諾切特的手下綁架到一個被稱為「尊嚴殖民地」的秘密基地。那裡正是前德國納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並且與而軍政府武裝狼狽為奸,勾結在一起,進行著大量的刑訊工作與秘密人體實驗,被綁架的人從來沒有一個能夠活著逃出「殖民地」。然而Emma Watson飾演的妻子萊娜卻始終沒有放棄,她找到了基地所在,並且冒著生命危險,主動投身其中,鬥智鬥勇,最終救出了自己的丈夫。
  • 詹森把香港直接稱為英國殖民地,中國反對也要插手
    英國方面確實表露出其不願意放棄早在24年前就已經結束的對香港殖民統治利益。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BNO政策出臺之後竟然表示,這一舉措履行了英國與香港這片「前殖民地」之間所謂「身後的歷史聯繫和友誼」。在當今世界上,還能夠把「殖民地」這個詞當成褒義詞說出來的,也只有這位詹森再加美國前總統川普等等寥寥幾個極端保守主義政客了,就沒有廉恥可言。
  • 洗腦、性虐、酷刑,殖民地無尊嚴
    佛羅瑞·加侖伯格導演的備受矚目的最新力作《尊嚴殖民地》再一次將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搬上銀幕。影片聚焦1973年智利政變時期,一對年輕的德國夫婦丹尼爾與萊娜反抗智利軍政府統領、獨裁者皮諾切特的故事。氣質女神艾瑪·沃森、德國人氣小生丹尼爾·布魯赫等實力派演員紛紛加盟。
  • 英國在中國曾有兩個殖民地,一個是香港,另一個是?
    英國在中國曾有兩個殖民地,一個是香港,另一個是?         一、香港是怎樣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香港位於廣東省珠江口東南,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面積1066平方公裡。從唐代開始,中國政府已經派軍隊駐守香港地區並在海上巡視。
  • 東方好萊塢香港打造了一系列經典電影,回味無窮,都看過的算我輸
    東方好萊塢香港打造了一系列經典電影,回味無窮,都看過的算我輸!香港就像東方的好萊塢一樣,商業運營機制和工作室環境相對完整,主流電影的製作已經相當豐富,打造的經典系列更是驚豔。80年代後,新藝城、嘉禾、德寶、永勝等幾家電影公司相繼推出了幾個系列,加上徐克、吳宇森、王晶、唐季禮、成龍的創作,可以說共同開創了香港電影續集的盛世。
  • 東方好萊塢香港打造了一系列經典電影,回味無窮,都看過的算我輸!
    東方好萊塢香港打造了一系列經典電影,回味無窮,都看過的算我輸!
  • 從《尊嚴殖民地》說起
    時值智利政變高潮期,丹尼爾因曾經擁護智利前總統而被皮諾切特的手下綁架到一個名為「尊嚴殖民地」的秘密基地。該基地是前德國納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也是軍政府武裝進行嚴酷刑訊工作與秘密人體實驗的地方,被綁架的人從來沒有一個曾活著逃出「殖民地」。了解到真實情況的萊娜並沒有放棄,她冒著生命危險,偽裝成信徒隻身潛入該基地,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和各種非人折磨,在3個多月後終與裝傻的丹尼爾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