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在頤安集團麓園的講座上,我以香港目前的情況,做了一個開始。給大家先說了說後殖民地危機。
香港最近發生的事,真是令人遺憾,令人心痛。最讓我感到不爽的,既然是有個別的香港人,舉著米國的旗幟、喊著米國的口號、公開的說自己下輩子投胎就要做英國狗美國狗(你沒看錯,有港人真的這麼說)而絕不願意做支哪人(你也沒看錯,這種人就這麼稱呼中國人)。
但是對比世界上其他的殖民地,香港目前出現的事態不算嚴重的,算是最輕的之一。有個名詞叫做後殖民地危機。
因為如果經過了三代人也就是90年以上的殖民,整個社會的秩序、規則、空間和意識形態,都是按照殖民宗主國的標準來形成的。
獨立或者回歸以後,殖民地政權結束的時候,宗主國的管理力量退出,本土的力量或者祖國的力量崛起,就會出現不適應症。
我國的上層非常英明的,所以決定收回香港主權的時候,就創造性的提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就是希望降低後殖民地危機。
事實也證明了,香港目前的情況是所有殖民時間達到50年以上的地區中,最輕的之一。
殖民地回歸或者獨立以後出現不適應症、整個社會還是適應原來宗主國的那一套,但另一方面卻代表著民族的尊嚴,獨立或者回歸以後當然要實行本土人的自主管理。
這就導致這個地方存在兩種極為分岐的「認同」與「效忠」,然後就形成了兩派,香港目前也是這樣。但是我之所以說香港目前出現的情況是所有經過50年以上殖民的地區中最輕的,是因為歷史所證實了的。
我們的近鄰越南,由法國拒絕其獨立打到南北越一分為二。之後是美國接手法國,介入支持南越,跟胡志明領導的北越開幹,這一仗打了多少年?整整20年!
美國投入多少呢?50萬大軍打足了15年,所用彈藥量超過了一戰與二戰的總和,難民潮而葬身南中國海的,聯合國估計不下50萬人,逃居美國的不下百萬,歐洲其他地方收留的也不下百萬之眾。
越南現在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如此成功,其實越僑的因素至關重要。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以華僑為先頭部隊的,越南的改革開放是以越僑為先頭部隊的。
再說說海那邊的印尼吧。印尼的後殖民地建國過程也由1946年通過戰爭反抗荷蘭人開始,後來美國也介入,滲透印尼軍隊,發動1965年930事變,印尼拿下七大軍頭處決,天下大亂。
蘇哈託領軍從中爪哇一路打到雅加達,軍隊成功翻盤,然後開始內部肅殺,死人不下百萬。這被稱為米國中情局史上最大的策反成功。
還有緬甸、菲律賓,後殖民地的成本至今還在支付。而目前相對平和的馬來西亞,其實也經過了痛苦過程。
由原殖民者英國栽培的馬來抗日「136部隊」,1948年由莫斯科發動「反帝」武裝鬥爭,「136」後來變化掉轉槍頭打英軍,馬來半島1948年進入緊急狀態。
最後把華人居住的村鎮以兩重甚至三重的鐵刺網團團圍住,最後馬來半島政治退步,竟然做出了9個蘇丹輪流當國王的安排,舉世罕見。1957年、1969年又先後兩次開始種族暴動,國會竟然停止運作兩年。
至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的長堤不過3.2公裡,但兩國關係卻一直並不和睦,這麼小的新加坡,為此建立了強大的高科技部隊。
原屬亞太區的後殖民地危機是這樣嚴重。如果你認為這是最嚴重的,那就錯了。如果你再看看非洲、中東與拉丁美洲的後殖民地的遭遇,就更是慘不忍睹。
非洲興起獨立建國50年亂了50年,所有「獨立之父」鬥死於非命,其中連屍體也找不到的有剛果獨立之父與配合他作戰的南美「城市遊擊隊」領導人,逃不過中情局的追殺而喪命。
古巴遭制裁長達60年,是南美後殖民地的典型命運,任何一個區內國家和米國唱反調的,不是家破、人亡就是國喪!
我國的上層,汲取了歷史教訓,因此沒有後殖民地的歷史盲點,採用「一國兩制」處理後殖民地的政權交接,希望用保留原有殖民地制度不變,從而減少因政權轉換的衝擊,他希望用50年不變的時間去換取安定的空間。
為了作出法定的承諾,還制定了特區《基本法》,保證原有港英留下來的整套制度與生活方式,全部用基本法來確保,連英文照用、教育照辦、司法照用,連外籍法官都照用,還可在九七後續聘外國法官,立法會與行政會議人員一概「港人治港」,連國際人權法也列入《基本法》,讓港人享有國際人權法全數17項權利,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學術自由三大領域的自由全都列入《基本法》。
所以在回歸以後的22年中,言論與報導毫無禁忌,大學則由2家變成10家,學生與教授人數增加8倍,是一個極度自由的城市。港英時代沒有過的民主也有了。
如此安排,不外乎希望把後殖民地的政局能維持「安定」,經濟也能維持「繁榮」。儘管如此,上層還是作出兩手準備,這便是他預見到後殖民地恆常地出現西方勢力的外國幹預,因而在《基本法》第寫明「國防與外交等國家行為的事務」由國家保留。
昨天講座上我還分析了「300年平準機制」香港已經走到了300年平準機制的中間點,這才是當前香港事態關注的重點,其他的都是枝節和皮毛。
我就說,香港的經濟出路在於學習新加坡,一定要防止平準機制過早爆發。關於這一點以後找機會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