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花秋月,到夏蟬冬雪,四季輪迴,轉眼,一年的光陰又從指尖溜走。
人這一輩子,會遇見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或許是跟你脾性相投,或許是跟你截然不同,或許你們一見如故,或許你們沒有緣由的互相看不順眼。
不管怎麼樣,既然你來這世上走一遭,必然會交到幾個朋友。
於我而言,朋友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人這一輩子,有幾個知心朋友就夠了。
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一次擦肩而過,今生能成為朋友那必是幾生幾世的緣分,而朋友與知心朋友又有些差別。
知心朋友比朋友的關係更近。首先,它是建立在兩個人是朋友的基礎上,然後再談能不能懂對方的心意。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這種關係,那就是交流不需要言語。當然,在這之中,三觀也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三觀不合不必強求。
真情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知心朋友是可求而不可遇的。
很多交際圈子很廣泛的人,他們能周旋於各種圈子裡,談笑風生。或許在外人看來都是他們風光的模樣,什麼人都認識,有時辦事能節約很多時間,有這一層所謂的朋友關係,總是能攀親帶故,三言兩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這樣的關係也有很多的無奈,這種關係的維持通常是需要各種應酬的,這種關係通常是靠利益聯繫在一起,雙方不需要太懂對方的心意,只需要懂得投機取巧,投其所好,這種關係便能維持一段時間。
但常言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當兩個人的利益有衝突時,這種關係將不復存在。
而知心朋友卻是不一樣的關係,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有一個吵不散,罵不走的知心朋友吧。
知心朋友不是海,卻比海更深;知心朋友不是天,卻比天更藍;知心朋友不是花,卻比花嬌豔;知心朋友不是歌,卻比歌動聽……
知心朋友能夠包容你的小脾氣;在你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開心的時候陪著你一起開心,甚至比你還要開心;難過的時候會借一個肩膀給你靠一靠;受委屈了會一邊說著揍那個給你委屈受的人,一邊逗你開心。
有的人會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那麼,朋友不是越多越好嗎?
我想說的是: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考慮最多的必然是利益,你對我有用,我就跟你親近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對你有用的那些人。
有些時候,無效的交際會讓你感到疲憊不堪,你需要周旋在各種關係之間,逢場作戲,笑臉相迎,變得世故圓滑,或許你也不喜歡這種性格,但是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難免會漸漸被同化。
而知心朋友更不必說,是不能用利益來衡量的,也不是用來相互利用的。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輛急速的列車,你的三觀,你的思想,你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就構成了這列列車上的風景,能互相成為知心朋友是因為你們被對方列車上的風景所吸引。在接下來的旅程中攜手並進,彼此相伴到終點。
人這一輩子啊,不必奢求太多,有幾個知心朋友就夠了。就像俞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的友誼,俞伯牙不因為鍾子期是樵夫而看不起他,而鍾子期總能明白俞伯牙琴聲表達的意思。
就像桃園三結義中的劉備,關羽,張飛,為了義結合在一起,福禍與共,生死相依。
過多的朋友何嘗不是一種負擔,因為列車不能超載。那些所謂的酒肉朋友交來又有何用。或許他們會給你帶走短暫的孤獨,但不要指望他們能帶著你成為更好的人。
還有些人,交朋友是為了純粹的利益,比如,和上司交朋友,攀關係;又比如,和能帶給自己利益的人交朋友。
這樣的友誼,是不牢固的。
如果你是那個強者,也無法預料有一天是不是會面臨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的情景;如果你是那個需要依附別人的弱者,你就要思考是不是從你身上別人能得到什麼有益的東西,當你失去價值時,別人會不會輕而易舉的把你拋棄。
無論你是屬於哪一種,總歸是每日過在擔心。猜疑當中,長此以往,會漸漸發展成對身邊所有人都多疑的性格。
交朋友需要技巧,需要方法。但是知心朋友只需要用真心,你付出真心,別人自會用真心來回報你。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知心朋友不在多,三兩個就行。願所有人都能珍惜陪在你身邊的那些知心朋友,願所有人都能找到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