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頂戴花翎的大臣,擺pose拍照的年輕女子

2021-02-22 歷史趣樂多

這一組老照片記錄了晚清一些人物的影像,也包括某種場景下的人物活動。流傳至今的晚清老照片不可多見,它們攜帶著100多年前的歷史信息,已成為珍貴的史料。

戴眼鏡的廣東地方大員。

三名苦力合影。

這張照片是美國攝影師威廉·桑德斯在其上海照相館內擺拍的作品,意在表現雨中的苦力悽慘悲苦的生活畫面。

兩位大臣合影。

我們通常所說的「頂戴花翎」,就是他們頭上的那一套東西。頂戴,就是大臣戴的帽頂。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一般賞給有功的人或對朝廷有特殊貢獻的人。

張之洞半身肖像照。

張之洞的這張照片由美國道奇照相館製作而成,沒有具體拍攝時間,我們推斷應攝於他任職兩廣總督期間(1884年5月至1889年8月)。他的照片流傳下來的不少,但以他留著又長又白大鬍子的影像為主,像這種他個人早期留小鬍子的很罕見。

1858年,欽差大臣桂良(右)和花沙納。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鹹豐帝任命大學士桂良和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在天津海光寺與俄、美、英、法各國代表分別籤訂《天津條約》。籤約完成後,英國外交官羅卜特·馬禮遜為他們拍攝了這張合影。

鴉片煙館內抽大煙的男子。

晚清時期,各城鎮鴉片煙館林立。《紐約時報》記者在廣州走訪一家鴉片煙館後不禁發出感嘆說,這真是一個獸穴一般的存在,煙霧繚繞中,每一個人的眼神都非常空洞,似乎在竭力忘卻客觀世界的存在。1906年,慈禧太后頒髮禁鴉片令後,官府開始取締煙館。

制茶工勞作的場景。

傳統的制茶工藝中都有一個揉搓的過程,以增加茶葉的柔韌性,使其更好地發酵。這個搓揉程序,有的是用手搓,有的是用腳踩,據說踩的力道更重,茶味更好。只是,腳丫子直接踩在茶上,衛生怎麼保證啊?

年輕女子在照相館內拍照。

這位女子特意擺了pose,她在外形上給人兩個明顯的印象:一是光溜溜的額頭,誰能告訴小編這是什麼髮型?二是又尖又小的「三寸金蓮」,這雙小腳讓人懷疑能否撐起她的身體。在那個時代,她應該屬於時尚美女。

晚清的戲劇演員,衣飾華麗。

晚清百姓酷愛欣賞各種戲劇,尤其是京津一帶的達官貴人普遍熱衷聽京劇。奇怪的是,戲劇演員一方面被追捧,一方面又社會地位低下,甚至被蔑稱為「戲子」。

紡線的農婦。

通過紡車的作用,她手中的棉花團扯出細繩來。小農經濟時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種手工紡車和織布機,以滿足自家穿衣服的需求。現在這種簡易的工具只能在老照片或者博物館看到了。

聲明:文章來源網絡,不代表本平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謝謝。

猜你還想看

清朝老照片中的皇妃大多醜陋不堪?專家:原因出在皇帝身上

清朝罕見老照片,5個女人侍奉一個男人,最後一張有小燕子和紫薇

罕見老照片:清代王爺肥頭大耳,最後一張撐傘的女子美極了!

相關焦點

  • 晚清老照片:骨瘦如柴的欽差大臣,美麗清秀的小腳女子!
    ,這組珍貴的老照片非常詳細且直觀的記錄了一百多年前的百姓生活場景及狀態,其中不但晚清時期骨瘦如柴的朝廷欽差大臣留影舊照,亦是可以一窺百年前的女子有多麼的美麗清秀。    這是晚清時期一位戴著眼鏡的廣東地方大臣的留影舊照,老照片中的晚清大臣穿著尚且不算華貴,可見其官品不高。
  • 頂戴花翎
    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見到,每當大臣立功或者有重要表現時都會被賞賜頂戴花翎,而當官員犯錯時也都會被摘去頂戴花翎。
  • 清朝官員的頂戴花翎,代表不同意義,誰可以獲得花翎?
    大臣上朝「頂戴花翎」是不同級別人的體現,而且「頂戴花翎」雖然都是在一起,但是他們兩種代表的也是不一樣的。以上就是「頂戴」的種類,和不同官員佩戴不同的「頂戴」,那麼下面讓我們來了解「花翎」。三眼花翎是皇室成員中爵位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駙,二眼花翎是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和碩額附。一眼花翎是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
  • 清代官員的「頂戴花翎」:前期要拿爵位換,後期敞開隨便買
    識破了軍中潛藏的內奸,對軍紀大力整頓,然後親自勘察地形,提拔了年輕將領,對金川戰鬥中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和梳理,重新制定出新的戰略規劃和部署,軍隊戰鬥力和凝聚力為之增強。事後,乾隆對傅恆的功勞大加讚揚,並封其為一等忠勇公,賞四團龍補褂,賞三眼花翎。三月,傅恆率領兵馬回到京師,乾隆居然率皇長子和許多王公大臣專程迎接這位「小舅子」。
  • 頂戴花翎 | 清代公務員的等級之差
    經常刷清宮劇的你一定非常熟悉這樣兩種場景:皇帝對功臣說「賞雙眼花翎」,功臣便感激得山呼萬歲;或者皇帝大怒之下說「摘去頂戴,拔去花翎,押進大獄」,罪臣隨即嚇得屁滾尿流……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可以讓大臣們歡喜又讓他們擔憂呢?沒錯了,就是本期主題——頂戴花翎!
  • 頂戴那個花翎 (知識大梳理)
    藍翎是鶡羽製成,藍色,羽長而無眼,較花翎等級為低。花翎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目暈"俗稱為"眼",在翎的尾端,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為貴。官帽又可以分為朝冠和吉服冠: 朝冠,顧名思義是上朝時戴的,頂子分為三層,上為尖型寶石,中為球型寶珠,下為金屬底座,用所飾的珍珠(東珠)的數目來加區別。
  • 晚清大臣妻妾老照片:李鴻章的小妾美麗驚豔,袁世凱的姨太聰慧!
    圖為一組晚清時期的朝廷大臣後院的妻妾老照片,百年的歷史影像雖然常見,但是身為內眷的女子們卻甚少錄露面。眾所周知晚清時期的照相費用十分昂貴,能拍照留念的人家通常是非富即貴,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部分晚清舊照,都是出自當時的大戶人家。而本組晚清大臣妻妾老照片裡,其中屬李鴻章的小妾冬梅最為美麗驚豔,而袁世凱的姨太則是最為聰慧絕頂。
  • 被賜予三眼花翎七個人,和珅沒姓名,清朝官員頂戴花翎有什麼講究
    清宮劇中,常見這一幕:大臣犯法,皇帝震怒,下旨摘去頂戴花翎。底下瑟瑟發抖的大臣面如土色,心如死灰,如喪考妣。因為如此一來,這位大臣不僅僅官帽沒了,下一步可能就是全家發放寧古塔了,那麼,這頂戴花翎有什麼講究呢?
  • 如何鑑別清代官場中的「頂戴花翎」?
    上面這幾張圖中的使用依次:披領+吉服冠=不靠譜;披領+吉服冠=不靠譜;朝服冠+吉服褂=不靠譜;披領+朝服冠=基本靠譜身份錯誤涉及到頂戴+花翎的完整概念,頂戴與花翎實際上是兩個體系,並非一定相生相伴。如果說頂戴相當於職務,而花翎更有學位的味道,清代的一品大員不一定都有花翎可以戴。
  • 從《鬢邊不是海棠紅》看清朝官服的「蟒紋」和「頂戴花翎」
    但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安貝勒的服裝和其他大臣的服裝不太一樣。安貝勒的朝服的補子是圓團狀,而其他大臣的朝服補子是方形,這有歷史考據嗎?有。我們先從《鬢邊不是海棠紅》這個劇中安貝勒所穿的衣服開始,待會再來說一下冠,就是所謂頂戴花翎。
  • 晚清老照片:同治皇帝瑜妃年輕時姿容絕代,大臣騎馬出行威風凜凜
    圖為晚清時候,一位高管在娶媳婦,門口都沾滿了各種前來祝賀的大臣,自古至今都一樣,有權有勢的人結婚一定是有排面又熱鬧。圖中右女為同治皇帝瑜妃,瑜妃為赫舍哩氏,年輕時姿容絕代,豔冠後宮,並且精通文墨,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只是,瑜妃十分不幸,入宮沒幾年同治皇帝就駕崩,19歲做了寡婦。
  • 您以為在頂戴上加花翎很容易?有人不要侯爵的賞賜反而求著要花翎
    (電視劇裡,皇帝賞賜或懲罰大臣的主要手段就是花翎,但歷史上真的如此麼?)咱們看清宮影視劇,皇帝賞賜立下功勞的大臣時往往會說:「賞雙/三眼花翎!」劉寶瑞先生的單口相聲《官場鬥》裡乾隆找劉墉的麻煩也說:「摘了他的頂戴花翎!」那麼這頂戴花翎到底是啥東西,為啥立功了先賞,犯了錯先摘?咱們今天就來講講這頂戴花翎吧!
  • 晚清老照片:「小胖子」袁世凱乘火車返京,婦女拍照擺3把大刀
    今天整理刊發一組晚清老照片,為大家展示光緒帝、宣統帝統治下的社會面貌。100多年過去了,我們藉助這些照片可以重返歷史現場,了解過去的人和事。
  • 晚清老照片:傳說中的小腳女子和縣太爺,比影視劇真實
    這組老照片記錄了晚清各類人物的肖像或生活狀態,有傳說中的縣太爺,有小腳女子,也有朝廷重臣,等等。平時大家只能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形象,今天真實地呈獻給大家。它們勾勒了100多年前的社會圖景,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 頂戴花翎的學問
    這頂帽子叫做頂戴花翎,是清官員身份地位的象徵。只是看起來個個都長得一樣,如何象徵身份地位呢?吶,就是最頂上的那顆小圓珠啦!品級不同,則材質不同,品級越高用料越貴。那麼這顆小頂珠都有哪些材質的呢?清代八品、九品官員都用鏤花金頂。不同的是,八品用陰紋縷花金,而九品為陽紋鏤花金。七品官員使用的也是金頂。七品頂珠為素金,上面沒有雕刻任何紋飾。
  • 晚清老照片:青樓女子相貌美麗驚豔,知縣出巡前呼後擁!
    ,這組老照片經歷晚清年間的戰亂與變遷,還能保存至今實屬不易。雖然畫面比較模糊粗糙,但是依舊能為後人們提供最詳細的晚清考古資料。正如這張老照片中三位戴著腳鐐的囚犯老照片,他們穿著破舊的冬襖,臉上苦笑的神情和慌亂卻依舊清晰可見。
  • 晚清老照片:骨瘦如柴的後宮嬪妃,臥榻秉燭讀書的年輕秀才!
    這組老照片中不但有晚清時期骨瘦如柴的後宮嬪妃,亦是可以一窺古代臥榻秉燭讀書的年輕秀才。世人都說女子以嫁入富貴豪門為榮,卻殊不知深宮豪門背後的悲哀,正如這張老照片中的後宮嬪妃,若不是宮中的孤楚讓人冷心,錦衣玉食的她們又怎會活得那般骨瘦如柴。
  • 晚清老照片:五品官妻妾成群,王爺的大老婆貴氣十足
    今天,小編精心搜集了一組晚清女性老照片,附加文字說明,刊發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這些女性中有八旗貴婦,有青樓女子,有盛裝新娘,也有階下之囚……她們共同組成了晚清女性生活群像。
  • 清朝官帽:一品到九品,頂戴花翎介紹
    頂戴花翎,是清代官員身份的象徵。除了頂戴,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區分就是花翎。清翎枝分藍翎和花翎兩種。藍翎為鶡羽所做,花翎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用以分辨等威、表明品秩的標誌,並非一般官員隨便戴的。 花翎分單眼、兩眼、三眼,三眼最為尊貴;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宗室中,以貝子戴三眼花翎,最為尊貴,鎮國公戴雙眼花翎,為稍次;鎮國將軍等戴單眼花翎,為最次。而清朝爵位中最為顯貴的親王、郡王、貝勒,按清初的規定是不戴花翎的。
  • 晚清老照片:朝廷大臣後院妻妾成群,布衣男子坐在屋頂上發呆!
    ,彼年正是晚清1902年,老照片中取景的是百年前的廣州社會面貌和人物舊照。其中不但有晚清時期朝廷大臣的後院妻妾成群留影,而且亦是可以一窺晚清時期的布衣男子坐在屋頂上神情哀傷發呆的真實場景。彼時的晚清廣州地方父母官是一位名叫德壽的大臣,德壽為官還算清正廉明,深受百姓們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