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沒有成功的怪獸電影?

2021-02-08 36氪

這麼多年,中國為什麼沒有成功的怪獸電影?中國到底又需要怎樣的怪獸電影?

來源 | 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

文 | 宜佳、杜威

編輯 | 陳默

5月31日,怪獸題材影片《哥斯拉2:怪獸之王》(以下簡稱《哥斯拉2》)正式登上大銀幕。作為哥斯拉系列第35部電影,以及傳奇影業和華納影業製作的第三部哥斯拉電影,它在上映之初就備受期待。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哥斯拉2》的預售票房已經超過了5313萬元。想看人數已經達到了58萬。影片排片佔比甚至一度達到了53.3%。上映首日,《哥斯拉2》排片佔比超過53%,票房佔比超過77%,票房突破2億元。按照這個趨勢,怪獸電影馬上又要在影院和社交平臺上展現出它勢不可擋的戰鬥能力。

其實,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怪獸電影就已稍顯雛形,誕生出了家喻戶曉的《金剛》(1933版)、《哥斯拉1954》。不過那時,這類影片多被觀眾歸屬到驚悚、冒險一類題材之中。直到1975年《大白鯊》的出現,怪獸電影取得質的飛躍,逐漸迎來了它的黃金期。發展至今,怪獸題材電影結合一系列衍生品經營思路,在世界範圍內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商業運作體系。它是日本、好萊塢娛樂產業當中舉足輕重的電影類型之一。

近年,傳奇影業與華納影業聯手打造的「怪獸電影宇宙」,隱有與漫威超級英雄宇宙分庭抗禮之勢。那麼,這個在海外享有盛譽的題材類型,在中國的發展如何?處在哪個階段?國產怪獸電影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又是什麼?我們又應當發展出怎樣的怪獸電影呢?

院線的國產怪獸電影寥寥無幾,網絡平臺是其最后土壤?

首先明確,結合IMDb給出的說法與大眾認知、印象,本文探討的怪獸電影,是以怪獸為影片主角,人、怪對抗為主題的,帶有災難、驚悚、冒險等元素的科幻電影。影片中的怪獸包括但不限於巨型獸、未知生物,既有憑空想像的(如哥斯拉、異形),也有以動物為原型發展出來的(如金剛、巨鱷、巨鯊)。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可以認為它是狹義的怪獸電影。在中國經常出現的奇幻、神話類的題材並不包括在內。

目前國產怪獸電影分為兩大類,國產怪獸電影和與海外公司達成的中外合拍片。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國產怪獸電影。按照上文描述的定義,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整理出了國產怪獸電影的部分作品表。

國產怪獸電影部分作品

2012年,國產怪獸電影《百萬巨鱷》走進院線,被認為是中國首部特效驚悚怪獸電影。不過,該影片由於特效技術不成熟,既無好萊塢怪獸電影的劇情樣式,又沒有廣泛的中國群眾基礎和國民情緒,公映效果並不理想。該片豆瓣評分只有4.9,帶著1285萬的票房淡出了大眾視線。

隨後2014年,《3D食人蟲》上映。這部影片雖然以3D效果、食人蟲為「賣點」進行宣傳,卻同樣因粗糙的視覺特效和簡單直白的劇情故事,遭受到和《百萬巨鱷》相似的待遇,以2000萬元左右的票房收場。

2016年,一部號稱是全由中國投資、中國導演帶領好萊塢團隊拍攝出來的《蒸發太平洋》(也有報導稱其為中外合拍片)面市。該片仍然因相同原因,以3500萬左右的國內票房成績結束了院線之旅。2017年的《異獸來襲》,也只收穫1000萬左右的票房,並未掀起聲浪。

而從2017年至今,國產的院線怪獸電影基本處於真空期。

通過圖表,我們也可以直觀地發現,國產怪獸電影起步晚,又因資金缺乏、技術不成熟、故事單調而飽受詬病。數量稀少,口碑評分普遍較低,票房成績也很慘澹。國產怪獸電影至今沒有一部代表作。

從業十年的電影發行人範大冰對壹娛觀察直言:「截至目前,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國產(怪獸)電影,就我所了解沒有專門製作怪獸電影的中國電影公司」。

除了國產自製怪獸電影,中國還有與海外公司達成的中外合拍片。

2010年以後,中國與海外合作推出了3部怪獸題材的合拍片。2014年中英合拍的《史前怪獸》獲得了3480萬的國內票房,2018年中美澳合拍的《謎巢》獲得4950萬元國內票房,而同年中美合拍的《巨齒鯊》則豐收10.52億元票房。除了《巨齒鯊》票房成績亮眼外,另兩部電影的成績慘澹,口碑也不盡如人意。

一系列表現,最終也讓院線和資本方在現階段對怪獸電影信心不高,因此在一段時期內,中國的怪獸電影很少出現在院線。這也讓此類影片的發展舉步維艱。

不過院線之外,2018年,一部怪獸題材網絡電影《大蛇》在優酷視頻獨播,引起了業內的矚目。截至發稿,《大蛇》已經累計獲得1.1億次播放量。公開資料顯示,其700萬的投資成本可以得到5000萬的分帳,這相當於院線1.3億元的票房成績。這樣的成績已經打敗了大部分登上院線的國產怪獸影片。

《大蛇》劇照

雖然《大蛇》的豆瓣評分停留在3.3,但其在網絡平臺上表現出不俗的分帳成績,收穫了正面視覺特效評價,給不少依然堅持在怪獸電影領域的創作者們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路。

範大冰向壹娛觀察介紹,受《大蛇》影響,2019年下半年,將有近百部和怪獸題材相關的網絡電影在視頻平臺上播出。華漫英雄的CEO李能就對壹娛觀察透露,他們的公司正在著手一部與平臺合作的怪獸題材網劇。華漫公司業務範圍覆蓋後期特效製作、實物模型製作,也曾參與到《蒸發太平洋》的後期落地宣發工作之中。

由此看來,怪獸電影在院線總體失利的背景下,似乎在網絡平臺上可以尋見生機。

中國「本土化」的失利:成本問題、抄襲舶來品和確實中國怪獸

在院線方面屢次失利的國產怪獸電影,至今沒有一部票房成功的代表作。這讓投資人對此類電影逐漸失去了信心。國產怪獸電影在院線收穫不到利潤,只能轉變思路,在網絡平臺的夾縫中求生存。這似乎也是目前中國怪獸電影內容市場上的「唯一」出路。

怪獸題材電影在中國出現了與網絡平臺相契合的狀況,主要是因為成本問題。受題材影響,怪獸題材電影需要大量的後期特效支撐。除此之外,與奇幻類影片不同的是,怪獸題材還需要大量實體特效的支持。這對於院線級別的電影而言,資金成本的要求是巨大的。

範大冰介紹,儘管網絡平臺方(如「優愛騰」)把怪獸電影項目納入了各自的扶持計劃,讓每一部怪獸電影的成本最高達到3000萬元,但這樣的投資預算對於真正意義上的怪獸電影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也許在網絡上播映效果可以,但如果目標放在院線大銀幕上,還會是捉襟見肘襟;而得不到資金的投入,怪獸電影的質量就難以得到保障。這種中小成本影片,院線是不會給予可觀的排片佔比的。

在談到為什麼資本不願意給予怪獸題材內容更多機會時,範大冰對壹娛觀察直言,投資人現在很難有信心去砸這種類型片子。首先,前幾年的中國市場,大製作影片需要國民IP和流量明星作為支撐,此兩者已經佔用了足夠多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到視覺特效的怪獸電影並不被看好。

這樣的情況在近些年出現了轉變——受類型電影《戰狼2》和《流浪地球》成功的影響,國產電影逐漸從「大IP+頭部明星」的標配公式,轉變為「題材類型引領IP和明星」的模式。這也給怪獸電影下一步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會。

不過,我們還面臨著更大的問題:中國的「怪獸題材」在本土化方面做的並不好。

「中國獲得成功的類型化影片,喜劇的《泰囧》、動作個人英雄的《戰狼》系列、科幻的《流浪地球》,他們在本土化上面都有所突破。怪獸題材電影要想做成功,你不能光處在模仿階段,你要去嘗試本土化的創新。」範大冰說到。

即使是去年熱播的《大蛇》,同樣被吐槽抄襲北美經典怪獸影片《狂蟒迷災》。此外,影片還是偏於奇幻類型,並不屬於我們前文提到的狹義上的「硬核」怪獸電影。

而接下來,這些即將播出的「上百部怪獸網絡電影」,在範大冰看來也都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怪獸電影,更像是北美的B級片:「這些項目都是一些小體量的,打著怪獸題材擦邊球的網大,所以質量上,在我看來90%都不會太好。」

談到怪獸電影如何做本土化的問題時,範大冰用了韓國怪獸電影《漢江怪物》舉例。該影片中的怪物是受到美國軍方遺留下來的核廢料影響而出現變異。這在韓國歷史上是有事件原型和壓抑的國民情緒的。有了這種國民情緒,韓國觀眾對影片故事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中國就要尋找出這樣的本土化處理,讓中國觀眾產生國民情緒,而不是從北美日本隨便模仿抄襲一個和我們毫不相關的巨型怪獸。」

其實,中國同樣具備自己在怪獸題材上的優勢,比如古籍《山海經》中的各種怪獸記載。神農架野人、喜馬拉雅雪人、天池巨怪,這些「怪獸題材」在中國是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國民情緒的。如何運用這些題材,打造中國的怪獸,打造那些「出現在中國觀眾身邊的怪獸」,是目前國產怪獸電影最重要的任務。

華漫英雄也希望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取材,對那些「舊」的妖魔鬼怪進行二次創作,製作出符合現代人審美品位的產品,圍繞這些IP做一些落地項目。李能透露,目前他們正在開發二郎神、黑白無常等IP模型,以及與視頻平臺合作一個關於變異大黃蜂的項目。對於華漫英雄來說,他們的優勢在於機甲類設計。

華漫英雄作品

對於中國未來的怪獸電影,不少創作者還是持積極態度的。在範大冰看來,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對怪獸電影已經有了充分的群眾基礎,關於特技特效的技術人才也有足夠的儲備和值得信賴的專業水平。需要的,是一位能夠將怪獸電影做到中國本土化創新的人才,和高額資金的投入。這樣就可以打造出一部如《流浪地球》一樣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怪獸電影。

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打造出本土化的國產怪獸電影?或者,換一個角度思考,我們是否需要打造狹義上的硬核「怪獸電影」?

奇幻、神話類的「怪獸」,是否就是中國本土化的怪獸電影?

其實,在狹義的怪獸電影創作之外,創作者們也在嘗試更符合本土題材、更滿足中國觀眾觀影需求的廣義上的怪獸電影。因為中國擁有獨特的東方神話體系與駁雜廣闊的民間傳說,這其中孕育了大量特色鮮明的神怪形象,而它們在中國就具有普遍的國民辨識度和國民情緒。

這種打著怪獸題材擦邊球的類型片,在中國有一個獨特的稱謂——奇幻電影。該類型影片將怪獸元素與中國神話、古典文化、國民IP相結合,在頭部流量明星的帶領下,融入喜劇、探案、合家歡等元素,形成了一個獨特的中國電影類型。

在狹義國產怪獸電影院線紛紛撲街之時,廣義上的怪獸電影,卻在每年的賀歲檔、暑期檔中叱吒風雲,席捲著檔期票房。

近五年廣義上的國產怪獸電影統計表

通過壹娛觀察(ID:yiyguancha)整理的「近五年廣義上的主要國產怪獸電影」統計表,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藉由怪獸元素與國民IP進行結合,通過頭部流量明星帶動再融合喜劇、冒險等元素的類型電影,大多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績。

圖表中,每一部影片票房均超過5億元,而超過10億元票房的電影更是達到了6部。《捉妖記》系列更是收穫了逾20億元票房。它們的題材更加豐富多元——喜劇、驚悚、懸疑、動作、歷史,可以吸引更多觀眾的目光。而且,頭部IP和高額資金可以吸引來國內頂級導演參與創作。未來更有《749局》《封神三部曲》等頭部大製作影片項目。

《捉妖記》劇照

如此看來,此類怪獸電影儼然成為了中國頗有影響力的類型題材。

這一類型雖然容易被市場接受,但並不被大多數業內人士認可。首先,這些怪獸在電影中擔任的並不是主要角色,只是起到了一個噱頭、輔助的作用。影片中的怪獸,大多數沒有科學依據做支撐,僅是依靠神話傳說的無釐頭想像。

其次,其蘊含的意義也不盡相同。狹義上的怪獸電影,屬於科幻電影,往往折射出人類面對浩瀚神秘宇宙的恐懼和對工業時代下科技發展的反思。而中國廣義上的怪獸電影,更多只是淺層次的消遣娛樂,是對於驚悚、冒險、奇幻題材的一種豐富和衍生。

那麼,中國到底需要怎樣的怪獸電影?「硬核」怪獸電影是否才是以後行業主攻的方向?

一邊是狹義怪獸電影在院線市場舉步維艱,不得不在網絡平臺求生存。

另一邊則是廣義上的怪獸電影雖不被承認,但卻在近5年中蓬勃發展,不管是口碑亦或是票房都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績,這類電影也逐漸成為中國一種獨特的類型電影。

誠然,狹義上的怪獸電影,作為一種在全世界範圍內具有辨識度的電影類型,是我們必須加以關注、學習並為之持續努力的方向。或許未來會如範大冰所暢想的那樣,出現一個可以真正將怪獸電影做到本土化的創作者,去打造出一部像《流浪地球》那樣擁有裡程碑意義的電影。

但在現階段的國產電影內容創作大環境下,在國產怪獸電影的創作領域中,我們能否暫且不去苛求規則定義,而是通過不斷的嘗試,尋找國產怪獸電影的多元化發展方向,進而收穫屬於中國自己的怪獸電影之路呢?《哥斯拉2》於5月31日中美同步上映,在中國影迷盡情享受視覺特效之餘,背後的行業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相關焦點

  • 《哥斯拉2》上映了,但中國怪獸電影在哪裡?
    國產怪獸電影部分作品2012年,國產怪獸電影《百萬巨鱷》走進院線,被認為是中國首部特效驚悚怪獸電影。不過,該影片由於特效技術不成熟,既無好萊塢怪獸電影的劇情樣式,又沒有廣泛的中國群眾基礎和國民情緒,公映效果並不理想。該片豆瓣評分只有4.9,帶著1285萬的票房淡出了大眾視線。隨後2014年,《3D食人蟲》上映。
  • +有話說 | 中國怪獸電影的「進化」之路通往何方?
    怪獸電影一直是最受中國觀眾歡迎的類型之一。近幾年,《哥斯拉》、《侏羅紀世界》、《環太平洋》、《金剛:骷髏島》等怪獸大片均在國內收穫了不俗的票房成績,中國市場的成績甚至遠超北美本土市場。怪獸題材一躍成為2019年的網絡電影新寵,在院線市場失利,卻似乎在網絡電影市場尋得了新的發展機遇。一直以來,怪獸電影是中國電影人不敢輕易觸碰的類型,一是受成本和技術限制,二是缺乏成功的先例。如果要以中小成本規模小試牛刀,網絡電影確實是最佳的試驗場。
  • 《哥斯拉2》兩天破3億:成功的票房爽片,失敗的怪獸宇宙?
    為什麼說《哥斯拉2》是成功的票房爽片?因為在心理學上,它塑造出了一種強烈的「沉浸感」。由於東寶怪獸早已成形,無形減少了宇宙構建的難度,整部電影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讓觀眾看嗨。觀眾看嗨了嗎?想看怪獸打架的觀眾,看打架的時候肯定嗨了。
  • 景甜又打小怪獸了,《環太平洋2》討好中國觀眾成功了嗎?
    不同的是,在之後的幾年裡,郭敬明一鼓作氣打造了四部「小時代」的IP電影,而口碑更好的《環太平洋》卻始終沒有推出續作,讓粉絲等的十分焦急。即外國有「漫威宇宙」、「DC宇宙」,而中國則有「景甜宇宙」。這個詞主要是為了嘲諷景甜擁有無敵強大的背景,卻沒有匹配的實力。
  • 為什麼必須拍攝國產怪獸電影?
    近年來隨著國內電影技術的進步怪獸類型電影數量逐漸增多。不同於很多人認為國產怪獸電影抄襲、特效差不值得拍攝和觀看,筆者認為國產怪獸電影實際上要從超越電影本身來看。國產怪獸電影跟國外的怪獸電影一樣必須跟地理、歷史文化結合,這就是怪獸電影超越電影本身的效果。我國幅員遼闊有西南溶洞暗流、西藏雪域高原、新疆大沙漠、內蒙古大草原、海洋等等,怪獸電影在這些地方取景拍攝有助於國人了解和嚮往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人會說其他類型電影也可以在這些拍攝吧,但怪獸片跟其他電影不同,慣例上就有大量外景地。
  • 怪獸來襲!從《狂暴巨獸》到《巨齒鯊》,怪獸電影為啥經久不衰?
    在很多人印象裡,怪獸電影是典型的西方審美口味,但事實上,中國觀眾也是怪獸電影的忠實擁躉。截至到今天,2018年中國內地票房排行榜裡有三部怪獸電影躋身進入前十五強。《侏羅紀世界2》《狂暴巨獸》《巨齒鯊》海報不只是中國,怪獸電影更是少見的能跨越文化和語言的壁壘,東西方觀眾都願意買帳的電影種類。這和怪獸電影的發展歷史不無關係。1933年可以算作是怪獸電影的啟蒙之年。
  • 《哥斯拉:噬星者》只有硬核(嗑牙)哲學 沒有怪獸的怪獸電影
    當然晴生一直想的是為人類奪回尊嚴 而不是單純想殺死哥斯拉 馬丁博士重新啟動禿鷹的實驗成功 讓倖存的人轉而崇拜馬丁 這是一種對文明的貪婪表現 就類似梅特菲斯 黑大叔他們一樣 可況馬丁想重新增殖納米金屬 結論來說發展出納米怪獸也只是時間問題 而怪獸的誕生終究會引來基多拉的到來吞噬整個宇宙 片尾男主並沒有能力殺死哥斯拉 一架禿鷹就想滅了哥斯拉那是做夢 男主並不能消除對哥斯拉的憎恨
  • 同為魔幻電影,為什麼韓國電影《與神同行》要比《長城》成功呢?
    在2016上映的《長城》可能很多的朋友還依稀記得,可是韓國電影《與神同行》作為同題材的電影,卻比它要好上了很多,這是為什麼呢?兩部都是大投資大製作大陣容,《與神同行》獲得成功,《長城》觀眾並不買帳,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個結果呢。首先,兩者的特效都很不錯,拉開差距的是故事內核。
  • 怪獸電影排行榜!
    片中沒有怪獸片中常見的英雄美女,都是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也正是他們一路遭遇的困境,讓觀眾看到導演對韓國社會體制的鞭打與反思。《林中小屋》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一場對怪獸片產業的絕妙隱喻和諷刺。它一邊提醒觀眾為什麼我們這麼愛看這類電影,另一方面又給我們揭示出這類片的荒謬和可笑之處。
  • 怪獸電影,不止金剛和哥斯拉
    《怪物獵人》來自經典遊戲由暢銷十餘年的熱門遊戲《怪物獵人》改編的同名電影4日率先登陸中國院線,而北美因為疫情原因則要等到30日才上映,這讓中國觀眾能夠在大銀幕上最早感受這部「怪獸電影」的視覺衝擊力。對於全球廣大遊戲玩家來說,《怪物獵人》是無需介紹的經典IP。
  • 沒有CG的怪獸電影是怎樣拍攝的?
    作者:YI現如今,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離不開特效處理,尤其是一些科幻片或者恐怖片,更是要大量運用到特效。一片科幻片是否精彩絕大多數都取決於後期特效的處理,但是在早期特效技術發展還沒有如此完善時那些怪獸是怎麼樣拍攝出來的呢?所以我們便來看看沒有CG的怪獸電影是怎樣拍攝的?
  • 關於怪獸的電影推薦
    從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期,以怪獸、怪物為主角的影片相繼問世,正式宣告了怪物電影類型的誕生。新千年後,隨著電影特效技術的逐步完善,電影中的怪獸也越來越真實,帶給觀眾更為強烈的感官刺激。猙獰龐大的怪獸投射出的是人類對未知的恐懼,這也是怪獸電影歷久彌新的魅力。最近,隨著電影史上最有名的怪獸「哥斯拉」再次登上銀幕,「怪獸電影」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 關於電影中的怪獸電影推薦
    ​ ​從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期,以怪獸、怪物為主角的影片相繼問世,正式宣告了怪物電影類型的誕生。新千年後,隨著電影特效技術的逐步完善,電影中的怪獸也越來越真實,帶給觀眾更為強烈的感官刺激。猙獰龐大的怪獸投射出的是人類對未知的恐懼,這也是怪獸電影歷久彌新的魅力。最近,隨著電影史上最有名的怪獸「哥斯拉」再次登上銀幕,「怪獸電影」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 從《哥斯拉2》說起,好萊塢「怪獸電影」的3種選擇
    2014年的一部《哥斯拉》橫空出世,讓本就有著悠久歷史的「怪獸電影」在國內走紅。5年後,哥斯拉捲土重來,這一次,怪獸級別更強、數量更多,哥斯拉、基多拉、魔斯拉、拉頓四隻怪獸同臺競技,自然會激起比《哥斯拉》更強的漣漪。截止寫稿日期,《哥斯拉2:怪獸之王》已在國內拿下5.8億的票房,自上映後連續多日蟬聯票房冠軍,而中國也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票倉。「怪獸電影」的後勁,仍然很大。
  • 十大怪獸電影
    ,歷史悠久,但這裡我介紹的卻是美國三星影業在1998年上映的美國版哥斯拉,由於臺灣的片名譯為「酷斯拉」,影迷也以此稱呼美國版電影中的怪獸,作為和日本版的區別。在這裡不介紹日本的原因就是日本的電影做的太假了,所有的怪獸都是由真人穿上一個怪獸模樣的服裝來扮演怪獸,可想而之場面有多可笑,但由於是日本的「國寶」,所以日本人自己卻看的不亦樂乎。而美國的這個版本做的極為真實,場面宏大,把怪獸的破壞力表現的一覽無餘,沒看過的可要一定去看,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年,但仍然不會過時,其中有些場景極為經典,有心者可自己一一總結。
  • 網絡怪獸電影迭代,怪獸的「春天」已經過去?
    作為好萊塢電影的一大類型,怪獸電影憑藉強大的特效技術給觀眾帶去感官刺激,網絡電影因有充分的發揮空間和想像空間,在怪獸電影這一類型的開拓上逐漸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2018年,網絡怪獸電影《大蛇》創造了5078萬的分帳票房奇蹟,怪獸電影開始在網絡影視流行,並作為網絡電影的頭號類型拓寬市場。網絡電影公司似乎找到了在小熒幕上實現「怪物宇宙」的可能,一時間怪獸紛紛電影扎堆上線。
  • 盤點幾部怪獸電影,一般是奧特曼打怪獸,沒有奧特曼怎麼辦?
    奧特曼打怪獸,要是沒有奧特曼只有怪獸呢?幾部好看的怪獸電影《侏羅紀世界》在電影的設定中還是有存在恐龍這一種生物的,經歷萬千災難的一隻恐龍努布拉島,經過人類的建設,有了一個主題公園「侏羅紀世界」,因此吸引上千的遊客前來一飽眼福啊。
  • 這麼多電影公司,為什麼只有「漫威電影宇宙」成功了
    建立一個共享電影宇宙並不是什麼難事。可遺憾的是,各大電影公司的大多數嘗試都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深刻印象。究其原因,我想是因為共享電影宇宙要想在口碑和票房上雙豐收,就需要出色的故事情節、恰好的市場營銷和精心的幕後策劃。
  • 十部高分的怪獸電影,你有沒有被它們嚇到?
    十部高分的怪獸電影,你有沒有被它們嚇到?「怪獸」電影是一種電影類型,描述或呈現人類和怪物間的對抗。通常分類在恐怖、奇幻或科幻電影,電影中大多有體型巨大或怪異的虛構生物。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那些好評如潮的怪獸電影。
  • 《哥斯拉2怪獸之王》!即將來臨,怪獸電影宇宙為你而來!
    我想前幾天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先導預告片想必大家都已經看了,一些昭和老影迷對片中出現的怪獸必然不會陌生,拉頓、魔斯拉、基多拉都是日本東寶哥斯拉系列怪獸電影的常客了,如今特攝電影的怪獸出現在好萊塢的片中,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今天MK就帶著各位來見識見識這些大傢伙,說不定在接下來的「怪獸電影宇宙」中會經常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