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貝好吃,卻可能有毒,這是怎麼回事?

2021-02-16 數字北京科學中心

審核專家:李維陽

科普作家

天氣漸漸變熱,可以吃吃海鮮,喝喝啤酒,吹吹晚風的愜意季節又快到了。相比起價格偏高的蝦蟹和殼厚肉少的海螺,有一種海鮮可謂是價廉物美的好東西,蒜蓉粉絲渾不怕,清蒸紅燒兩相宜,它就是市場上常見的貽貝

貽貝味美肉厚,直接煮熟享用原汁原味的鮮美貝肉,或是用酒和奶油共同烹煮享受法式吃法,都不失為料理貽貝的好辦法。不過貽貝雖好,卻可能有毒,這到底是是為什麼呢?別急,聽小編細細道來。

貽貝很早就被人類端上了餐桌,一些研究表明早在一萬兩千年前,北美的土著就已經開始食用貽貝了。

廣義上的貽貝屬於雙殼綱翼形亞綱的貽貝目(Mytiloida),貽貝科(Mytilidae),它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海洋中,通常我們可以在布滿礁石的海岸找到它們,不過也有一些貽貝目的動物把自己的家安在深海的「黑煙囪」旁邊。

目光回到菜市場,我們在市場上常見的貽貝種類與地理位置有關。

在北方黃渤海海域常見的是紫貽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這種貽貝也被俗稱為海虹;再往南一些,江浙沿海能見到的貽貝主要為厚殼貽貝(M. coruscus),常說的淡菜指的就是它們的幹製品;到了福建兩廣地區,常見的貽貝則主要是看上去很漂亮的翡翠貽貝(Perna viridis),因為貝殼的外緣有一圈亮綠色,它們也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青口貝。

小夥伴們在吃貽貝的時候可能會有所發現,煮熟的貽貝掰開之後有些貝肉發白,有些則是橙黃色的。是不是白色的貽貝是死掉以後被煮熟的呢?其實,貽貝的顏色與它們的性別有關,成熟雄性的生殖腺發白,而雌性則是比較鮮豔的橙黃色,所以關於貝肉的顏色不用擔心,放心吃就可以啦。

這個問題還是要從吃上說起。在吃貽貝的時候,剝開貝殼之後不能直接把貝肉放進嘴裡,往往還要先摘掉一簇像毛髮一樣的東西,難道貽貝也能長出頭髮來?

 

其實這一簇「毛髮」是它們用來固定自己的足絲,貽貝從身上的足絲腺分泌出足絲,在足絲的末端有著非常強力的貽貝粘著蛋白,可以把它們牢牢固定在幾乎所有的硬質物體表面。有了足絲這個「安全帶」,貽貝們就可以不懼風浪,安心地享受海水帶來的食物——各種藻類和有機物顆粒。

 

足絲雖然不怎麼影響貽貝的食用性——吃的時候只要摘掉就可以了,卻給航運和港灣工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遠航輪船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船底附著物,包括牡蠣、貽貝等生物大量附著在船底。輪船航行時船底不斷接觸新鮮的海水,海水給它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食物,而且還不必擔心缺氧的問題。但對於輪船來說原本光滑的船底長滿了貽貝則會讓阻力大大增加,使燃油消耗增加,甚至對船底鋼板也有腐蝕作用。

貽貝還會佔據沿海工廠的排水管道,工廠排出的工業廢水往往含有適合藻類生長的微量元素,這就使得水中藻類的數量大大上升。同時因為管道中的水流較快,貽貝濾食的效率也大大增加,因此瘋狂生長的貽貝經常會堵塞排水管,給生產造成損失。

 

目前尚無有效的大量清除貽貝的方法,一些研究表明次氯酸鈉可以有效溶解淡水貽貝的足絲,但大量投放次氯酸鈉仍然會引起當地水質的汙染,所以對付這些討厭的貽貝主要還是以人工清除為主。

大量生長的貽貝

這可不行。還記得我們在文章開始的時候說到貽貝可能有毒嗎?貽貝不會運動,所以它們是否有毒就和生存環境有著直接關係了。在工廠排水管道裡生活的貽貝體內往往會積累大量的重金屬和其他有害物質,所以想用吃貨來根治貽貝是行不通的,搞不好「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只是工廠附近的貽貝不能吃,貽貝的安全性還和當地水質有直接關係。如果當地爆發了赤潮,或者產生了其他有毒的藻類,那麼這片海域的貽貝就會隨著濾食藻類的同時在身體裡積累大量毒素。可能含有的毒素包括麻痺性貝毒(PSP)、神經性貝毒(NSP)、瀉痢性貝毒(DSP)、失憶症貝毒(ASP)等,而且這些毒素都耐熱,不會被長時間的烹煮破壞,也沒法通過味道來發現它們。

以麻痺性貝毒為例,中毒者會出現四肢肌肉麻痺、頭痛噁心、流涎發燒、皮疹等症狀,嚴重的會導致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赤潮

貝類帶有毒素的情況還存在於很多其他種類,例如織紋螺、牡蠣、扇貝和各種蛤蜊中,當我們去海邊遊玩的時候見到這些貝類最好不要輕易採集,搞不好它們就是一個個帶著毒素的小炸彈呢。世界上每年都有因為食用帶毒貝類而出現的中毒案例,因為單憑感官難以判斷是否帶毒,所以想要採集或者購買這些貝類用作食用的話,還要關注當地政府發布的警示聲明。

 

貽貝價廉物美,但我們還是要從可靠的渠道選購,切不可在海邊隨意採食哦!

點擊圖片查看:水獺、大熊貓、大鵝軟萌又可愛?實際上它們超兇的!

點擊圖片查看:大名鼎鼎的「肥宅快樂水」為什麼叫可口可樂?

點擊圖片查看:花生的花開在地上,果實為什麼結在地下?

根據當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北京科學中心自2020年5月20日(周三)起將有序恢復開放,開放時間為每周三至周日上午09:30-12:00(11:30停止入場),下午13:30-16:30(16:00停止入場),12:00-13:30閉館進行場館消毒。每周一、周二閉館(如有調整另行通知)。

請關注北京科學中心官網(www.bjsc.net.cn)、微信公眾號(數字北京科學中心)了解最新動態信息。

想成為北京科學中心志願者嗎?點擊「報名」即可了解詳情,並參與報名~

相關焦點

  • 貽貝有毒??說句實話還來得及嗎
    「貽貝有毒!近期不要購買和食用嵊泗貽貝。」這類消息,從昨天下午開始刷爆了小編的朋友圈,生怕有朋友沒看到忠告食用後中毒。
  • 超50萬自然生長貽貝大死亡,可能只是開始
    海灘上瀰漫著腐爛海鮮的臭味,有些貽貝已經空了,有些則已經死了,在潮水中漂浮著。貽貝是非常脆弱的海洋生物,此次引發貽貝大規模死亡是因為當地溫度較高,乾旱嚴重,當貽貝被潮水衝上淺灘時,容易被灼熱的太陽烤熟。貽貝大死亡事件在近10年一直在發生,只不過今年特別嚴重。世界各地的貽貝數量急劇下降,研究團隊認為其原因是汙染、生境喪失、氣候變化。
  • 被吳彥祖炒紅的那道白葡萄酒奶油貽貝到底怎麼做?
    印象比較深是幾年前的《單身男女》,其實劇情挺瑪麗蘇的,但是吳彥祖系上圍裙給高圓圓做菜的樣子,可以載入影史最性感料理橋段 Top 5,今天我就來做這道「吳彥祖同款白葡萄酒貽貝」。貽貝入鍋,丟一片月桂葉和一撮百裡香,加鹽和胡椒調味。- Step 4 -
  • 非洲沒人要的「垃圾」,卻被中國遊客瘋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非洲沒人要的「垃圾」,卻被中國遊客瘋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非洲給人的印象無非就是貧窮和落後,它們的經濟發展情況人盡皆知,在世界各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非洲人還停留在溫飽階段,可非洲的環境是富饒的,當地沒人要的「垃圾」,卻被中國遊客瘋搶,究竟是咋回事呢?
  • 月經褐色量少怎麼回事 人流後月經褐色量少怎麼回事
    月經褐色血量少每個月來一次大姨媽,正常是60毫升左右,可以根據衛生巾的使用情況來判斷她們是多是少,月經量少是怎麼回事?月經少有許多原因。年輕的女性朋友必須注意這一點。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月經量過少是怎麼回事?月經量過少是怎麼回事1、子宮發育不良。
  • 是進口貨:綠唇貽貝 Perna canaliculus !
    嫩嫩的貽貝肉,廣東人把曬乾的貽貝肉稱為「淡菜」(圖片自維基)。市場上的綠唇貽貝(紐西蘭青口)老話題,怎麼區分?1. 綠唇貽貝比翡翠貽貝要大得多;翡翠貽貝一般不會超過10cm,殼形更偏斜。放射紋明顯的綠唇貽貝翡翠貽貝則無,殼表往往更顯綠松石一般的藍綠色。
  • 經常放屁是怎麼回事?醫生提醒:可能與這3個因素有關
    導語:肝臟是人體的排洩器官,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由五大臟器組成,肝臟是五臟之一,它承擔非常重要的作用,將體內的有毒物質分解出去,還承擔著人體的造血功能,肝臟一旦受損,那麼將給其他的器官帶來負擔。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放屁的習慣,但是每天放屁的量控制在10~15次是正常現象,如果頻繁放屁,那就是可能身體出現了問題,一定要在飲食上多加注意,開始調理自己的身體。一、經常放屁是怎麼回事?
  • 米其林大廚教你做深秋營養料理 -【橄欖油煮鱈魚配貽貝、橙子和可利佐香腸】
    (腐國的查佛蛋糕,用橙子也是好吃加好看的。加入貽貝和葡萄酒,加蓋煮到開殼,需要6分鐘。貽貝入大碗,濾湯汁入碗保溫。擦淨沙司鍋,加入剛才的湯汁直到蓋滿鍋底,加入橙汁、雞高湯和辣椒粉,中火simmer直到液體減少至½杯,大約需要15分鐘。加入¼杯橄欖油,鍋子保溫。貽貝取肉加入沙司。取大號沙司鍋,將其餘的4杯特級初榨橄欖油加熱到82.2℃(180℉)。與此同時,取一盤,放上鱈魚,魚肉上遍灑海鹽,靜置5分鐘。
  • 貽貝知多少 不能不了解的趣味小知識
    ——唐,陳藏器《本草拾遺》 貽貝有著許多有趣的小知識,小編做了一個簡單的匯總,一起來看看吧! 1、貽貝的名稱貽貝,又稱為青口,在我國北方俗稱海紅,它的幹製品呼做淡菜,古人還賦予了它一個美麗的名字——東海夫人。在比利時,它甚至被稱為「黑色金子」。
  • 敏感肌屏障受損,安肌士貽貝粘蛋白配方快速鎮靜修復
    但適合自己的護膚產品品牌該怎麼選擇呢?這對於大部分敏感肌消費者來說都是一個難於抉擇的問題。夏日的護膚選擇成了困擾敏感肌人群的一大難題。想要解決這一難題,就要從最根源的問題入手,敏感肌是怎樣造成的呢?其實,人體肌膚真皮層內存在著一個「肌膚屏障」,具有抵禦外界侵襲並減少水分流失的保溼屏障作用;顯微鏡下,保溼屏障呈現出類似磚牆的多層結構。
  • 總是牙齦出血是怎麼回事?可能是這5種疾病的信號,別不當回事!
    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是上火所導致的,但牙齦出血並非是一個好兆頭,我們還是需要積極尋找出它背後的原因,儘快解決。牙齦總是出血怎麼回事?當心是這5種疾病引起的,請及時去就診!■總是牙齦出血是怎麼回事?可能是這5種疾病的信號,別不當回事!
  • 咽口水喉嚨痛是怎麼回事 可能是這病
    天氣的忽然變化讓很多人都出現了喉嚨疼痛,好像有異物在喉嚨裡卡著,就連吞口水的時候都感覺喉嚨痛,那這是怎麼回事呢?出現這種現象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治療並且要注意哪些的生活事項才能痊癒?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咽口水喉嚨痛是怎麼回事咽口水的時候喉嚨痛應該是咽炎所導致的,咽炎要為病毒和細菌感染,全身抵抗力減弱,如疲勞、受涼、菸酒過度等也有可能是誘因。
  • 新鄉右側睪丸疼痛是怎麼回事
    新鄉陽光男科醫院 生殖整形 前列腺疾病 性功能障礙 泌尿感染等 睪丸疼痛是令很多男性都感到痛苦的一件事情,睪丸在男性的生殖器官中地位很重要,右側睪丸疼痛會導致男性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睪丸具有生精功能,疼痛還可能破壞睪丸的正常功能
  • 泰國網友腦洞真大,拿食材「COS」龍珠角色,橘子貽貝都登場
    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另一位泰國大佬,通過食材來「COS」的龍珠角色,橘子貽貝都登場了,不過可惜他的名字是泰文的,我不會打,知道的朋友還請在評論區科普下這位大佬怎麼稱呼來著。看看這位大佬的作品,是通過現實實拍加上自己繪製,構成的一整幅作品,比如下面的龍珠經典梗:「雅木茶之死」。雖然只是短短幾片橘子皮,加上大佬自己畫的小胳膊小腿,但是看起來真的很傳神。
  • 寧波象山海域發現有毒赤潮!浙江人夜宵愛點的扇貝、海瓜子等海鮮...
    浙江在線記者 應磊 黃鶯這幾天,象山海域海域又發生了赤潮,很多市民開始憂心菜籃子了,一些貝類會不會受到汙染,養殖的貝類是否安全?21日傍晚,記者第一時間獲得寧波海洋與漁業局公布的貝類檢測結果,檢測結果符合國家標準要求。針對這次赤潮,官方回應:赤潮影響較小,捕撈已經停止,貝殼類檢測符合標準。
  • 網絡用語你有毒是什麼意思 當別人說你有毒吧該怎麼回復?
    網絡用語你有毒是什麼意思網上關於該詞的最早出處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出自英雄聯盟。因為英文單詞中形容菜鳥和一些玩的不好的玩家為「toxicity 」,意思就是毒性的意思,後面被一寫國內玩家們慢慢就變成了「有毒」的說法,意思是吐槽玩家的玩的很差勁、很菜。
  • 這東西明明好吃還能瘦,卻一直被誤解有毒
    (自己發的小小花生芽)朋友們聽說我在發花生芽,還挺驚訝的,問:發芽的花生不是有毒嗎?能吃嗎?額,看來土豆和花生傻傻分不清的,不止是臺灣(臺灣管花生叫土豆)。(市場買的白白嫩嫩的花生芽)不過,我愛花生芽,可不僅僅是因為好吃。花生本身就有長生果之稱,發出來的花生芽,營養成分比花生還高,也比花生更好吸收。
  • 狗狗呼吸急促是怎麼回事?小心了,這可能是心臟病的表現
    我家金毛上個月開始出現呼吸急促的情況,一兩周沒有緩解現象,網上到處搜索狗狗呼吸急促是怎麼回事無果後,帶它去了寵物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確診金毛弟弟是患有心臟病,而呼吸急促正是心臟病的臨床症狀之一,我當場就懵了,怎麼也沒想到金毛弟弟如今和我相伴的每一天都是他離開我的倒計時,反應過來後非常自責自己沒有早點發現。
  • 李子有毒嗎
    李子有毒的說法似乎與繆有關,但他有一定的道理。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說過:「(李子)不可多食,令人虛。」明朝蘭茂也在《滇南草本》中提到:「(李子)不可多食,損傷脾胃。」顯然不是完全無害的。李子仍然流行這麼多年,這也不無道理。
  • 怎麼挑買、處理最好吃?
    怎麼挑買、處理最好吃?淡菜身為西式開胃菜的常見主角,在中國好像不太普遍?聽說和熱炒店的孔雀蛤是同一種?一起來看看淡菜的身世,挑選、清洗、處理、料理都能一次學會!淡菜小檔案淡菜(Mussel)學名為「綠殼菜蛤」,又叫「貽貝」、「翡翠貽貝」,不過一般人更熟悉的別名有二:中國「孔雀蛤」、紐西蘭「淡菜」。它是一種可食用的海蚌,分布於太平洋熱帶海域,棲息於潮間帶至沿岸淺水海域。由於營養價值特別高,又被稱為「海中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