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被8大藤校爭搶,引發媒體轟動!CNN跟蹤採訪後,發現他們的父母是這樣...

2021-02-16 精英說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達特茅斯、康奈爾……關心教育的人大概第一時間就會反應過來,這些華麗麗的的校名恰是我們俗稱的「常春藤聯盟」。擁有悠久歷史與一流資源的它們,是無數有志學子心中的聖地與象牙塔。哪怕只拿到其中一所院校的offer,都足夠樂上個好幾天了。

然而,每年總有那麼幾個不似凡人的大學霸,能一口氣包圓八所藤校的全部錄取,成為藤校們爭相招徠的對象。一旦這樣的孩子出現,在主流媒體上都會引發不小的轟動。

美國少年馬丁和克瓦斯,就曾是這樣兩個被藤校爭搶、被媒體追逐的學子。他們雙雙拿下了八所藤校以及斯坦福、MIT等名校的錄取,但極有意思的一點是,在CNN的報導中,這兩個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環境,甚至說接受的是「截然相反」的家庭教育。

拿下全部藤校錄取的馬丁(左)與克瓦斯(右)

(圖片來源於CNN,版權歸作者所有)

白人男孩馬丁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家境優渥,從小在「放養式教育」中成長,從不知被「逼迫」是何滋味;而黑人男孩克瓦斯則是非裔新移民,家庭條件一般,雙親採取的是典型的「高壓式教育」。可在概念不同、路徑不同的教育方法下,兩個孩子都取得了學業成功,而且目標清晰,充滿理想與熱情。

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父親是籌款人、母親是護士的馬丁,從小就是一個天資聰穎、興趣廣泛的孩子。拿到藤校「大滿貫」後接受CNN採訪,他在鏡頭前展示了自己拉小提琴的樣子,優雅而自信。

學業成績全A、標化考試接近滿分、拉小提琴、進合唱團,拿大獎,還在高中的多個社團擔任職務…… 馬丁身上的那種「全能感」,哪怕丟到精英扎堆的藤校,也不會遜色。

難能可貴的是,馬丁對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領域、做出的貢獻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他在汙染較為嚴重的北達科他州長大,親眼目睹了發達的石油工業如何改變了家鄉,便把平衡經濟與環保視作終生追求的事業。

有成績,有理想,有志向,馬丁身上呈現了一個藤校大滿貫選手該有的模樣。在被問及成功秘訣之時,他卻說是父母給予的「自由的靈魂」,成就了他如今的一切

馬丁的父母採用的是典型放養式教育,無論是對馬丁,還是對他的兩個妹妹,都從來不過問成績或排名,而是放手讓他們追尋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僅在必要時提供支持。

馬丁媽媽克麗絲說,馬丁是個「好奇寶寶」,從小就喜歡鼓搗各種擺件,追問自然現象的成因。每逢此刻,她與丈夫便耐心解釋,並提供讓孩子自發探索的機會。

克麗絲認為,讓孩子學會獨立與自我激勵非常重要,尤其對於那些想上好大學的人。

「到了大學裡,根本就不會有父母指導你該做什麼,一切要靠自己。」 克麗絲說,她的總結也獲得了馬丁的認同,發揮自我激勵的作用,是馬丁自我實現、自我成就的動因。

最終,馬丁在多所高校的錄取中選擇了斯坦福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馬丁父母的放養,似乎是成就藤校學霸的關鍵所在。而在距離北達科他州數千公裡的紐約,另一個藤校大滿貫選手的出現,卻展現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教育圖景。

在多所名校錄取中選擇了耶魯的克瓦斯,出生在一個非裔移民家庭。他說他成功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父母的高壓嚴管。

從非洲西部小國加納移民來美的克瓦斯父母都在從事護理相關的工作,對於家中的一兒一女,他們最討厭的就是聽到孩子說「我原本可以做得更好」。在他們看來,做一件事就要做到百分之百完美,不留後悔的餘地。

克瓦斯的父親埃比尼澤說他不能容忍孩子的任何一科成績低於95,是因為他相信潛力是無限的,只要足夠用功,一切皆有可能。

年輕時,他與妻子歷盡艱辛來到美國,終於為下一代創造了更好的教育條件。但面對時不時浮現的「黑人就是懶鬼和學渣」的鄙夷,埃比尼澤心有不甘。於是,他用最嚴厲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的學業,始終讓他為符合父母的期待而奔跑,事實證明,他也成功了。

在嚴苛的教育措施下,克瓦斯成了多所名校爭搶的「香餑餑」,埃比尼澤也成了人們口中的非裔虎爸。但他不覺得這樣有何問題:

「人們覺得我瘋了,但是你看,逼著孩子去挑戰極限,很多東西是可以做到的!」 

克瓦斯不僅成績優異、社交廣泛、獲獎無數,也和馬丁一樣,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有著清晰的認知。受父母影響,他對從醫十分感興趣,從中學時就堅持在醫學中心擔任志願者,並開展獨立的生物學研究。

如同馬丁感謝父母所給予的「自由的靈魂」一樣,克瓦斯也感謝從小受到的嚴格教育。他們的家教經歷雖然大相逕庭,卻殊途同歸,讓兩人都成為了受藤校青睞的優秀孩子。

馬丁與克瓦斯這兩個同時受到所有藤校青睞的少年,其實剛好反映出兩種「對立」的路徑——是高壓嚴管,還是放任自流?是當個虎媽,還是做個貓爸?事實上,在馬丁與克瓦斯的成功案例之餘,有關「虎媽VS貓爸」的迷思,早就是教育中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

「虎媽」流派的典型代表是耶魯法學院教授蔡美兒,一位真正讓「虎媽」模式走向世界的人。她在自傳式著作《虎媽戰歌》中詳細描繪了自己是如何通過辱罵、恐嚇等高壓手段強迫兩個女兒,逼著她們朝著預定方向前進。

「虎媽」蔡美兒與她的兩個女兒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大女兒Sophia在一次競賽中拿了第二,蔡美兒非但沒有表揚,還逼著孩子每天晚上做2000道題,直到在競賽中奪回第一;小女兒Lulu練琴的時候,被要求從傍晚一直彈到深夜,不準喝水吃飯,不準上廁所……

在她的嚴加管束下,兩個女兒都在勤學苦讀以及無止境的練琴中度過了童年。她不能容許孩子的「不完美」,更討厭孩子的「不盡力」。

在國內,被媒體冠以「貓爸」之稱的常智韜,則以寬鬆的家庭教育方式與「寬容、溝通」的家庭教育態度,與「虎媽」唱起了「對臺戲」。

他會容忍女兒偶爾的落後,也會對她翹掉舞蹈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孩子自主自立地去學習去探索,有能力有方法去追求理想,才是「貓爸」努力培養並希望看到的場景。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虎媽還是貓爸,他們的孩子都被培養成了有理想、有目標的哈佛學霸,而且都對父母的養育方式充滿感激。

看到「虎媽」把兩個女兒送進哈佛,許多家長或許會恍然大悟:以嚴苛方式去要求下一代,肯定沒問題!可了解到「貓爸」分享的家庭教育心得,不少人又會開始猶疑,想著放養是不是才是培養天之驕子的最佳方式。

事實上,這兩種方式都沒錯,否則也不會有馬丁與克瓦斯的事跡,「虎媽」與「貓爸」的女兒也不會個個都進了哈佛。真正的關竅在於,你的孩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發展心理學家Nancy Hill曾在長期的調研實驗中發現,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會影響其學業表現,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孩子未來的表現究竟如何,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還在於父母的「對症下藥」。

在她的研究中,那些有意識地針對孩子的特點與環境而開展活動的家庭,下一代學業成功的概率是那些盲目的家庭的2-3倍。她還總結出了一些基本「原則」:

有個性、有想法、主動自覺,或是擁有負責任好老師的孩子,更適合「放養」;

缺乏自我約束力與目標,或時常遭遇外界挑戰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的嚴苛對待。

嚴格意義上來說,「虎媽」也好「貓爸」也罷,都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沒必要神話也沒必要照搬,而與某種特定方法相比,「因材施教」才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回到馬丁與克瓦斯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父母採用的教育方式,多多少少都契合了孩子本身的性格特點與成長環境:

馬丁擁有對世界的天然好奇心,樂於刨根問底,所以父母根本不需要再加以「逼迫」,反而需要放手,將孩子的本性完全發揮出來;

而克瓦斯是新移民,遭遇的種族歧視和刻板印象總是如影隨形,因此更需要在高壓之下刻苦努力,獲得成功,證明自我。

因善用「因材施教」的教育訣竅而培養出優秀孩子的,還有著名的美籍華裔作家劉墉。他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相差了17歲。在家庭教育上,劉墉仔細思考了兒女們的區別,有針對性地充當起了「虎爸」與「貓爸」——

兒子出生在臺北,初來美國時內向而叛逆,如果不好好「調教」可能會有長歪的危險,還是採用中式強權教育比較保險;

而出生在紐約的女兒心思細膩,又早早適應了美國的文化和成長環境,純粹拿老一套的中式家法來伺候,恐怕不會有什麼效果,不如徹底放手,對女兒多加驕縱。

劉墉一家四口的合影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結果,又當「虎爸」又當「貓爸」的劉墉,養出了一個哈佛博士的兒子,又把女兒培養成第一名考進哥大的才女。他的兩副面孔,不是「精神分裂」,而是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本就是每位家長最應盡的責任。

清華博士、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就曾說過:我們埋怨學校不能因材施教,卻沒有發現我們常常在以一種想當然的、千篇一律的方法,在要求我們的孩子。

殊不知,量身定製的個性化教育,才是父母最能提供、也是最該提供的東西。

嚴管抑或放養,看上去涇渭分明,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對立面,可每一份成功背後,都離不開無比投入的父母。他們充滿智慧,不盲目,不焦慮,最終會以自身對教育的遠見,幫孩子找到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熱情。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克裡斯,精英說90後小編,香港傳媒小碩,一個脫離高級趣味涉獵廣泛的嗷星人。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公眾號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並按照轉載要求來轉載,違者必究。

References:

How These Students Got into All 8 Ivy League Schools - CNN

Fargo student with endless elite college options decides to head west -  The Bismarck Tribune

North Dakota teen gets accepted by all 8 Ivy League schools   -  CNN 

New York student accepted to all 8 Ivy League schools picks Yale - The Middletown Press

Student accepted to all eight Ivy League schools picks Yale - www.ohio.com

爸爸真棒 《被8所藤校錄取, 「虎媽」和「羊爸」為什麼能殊途同歸?》

精英說  《她曾因「折磨」混血女兒火遍全美,7年過去,她的女兒還好嗎?》

精英說 《「貓爸」常智韜:我把孩子送進哈佛的"秘訣"》

精英說 《兒子是哈佛博士、女兒第一名考進哥大,「華人之光」劉墉如何教孩子?》

新校長傳媒 《因材施教才是最大的教育公平》

童書媽媽三川玲 《你老抱怨學校不能因材施教,請問你的家教是個性化教育嗎?》

海外留學、文化、生活,盡在精英說


相關焦點

  • 轟動一時「爺孫戀」,7年後,他們怎樣了?
    臺灣相差40歲的「爺孫戀」被曝光後,轟動一時,如今,7年過去了真正結緣是因為一部電影《悲慘世界》,李坤城年齡雖大,但依舊保持青春感,林靖恩年齡小,卻擁有成熟的思想。感情來的就是這麼莫名其妙,儘管相差40歲,可他們還是走到了一起。
  • 山口組老大之女-天藤湘子
    湘子的父親是個黑幫成員,導致她自己也早早就因為行為不正而被送進少女管教所。「我的行為完全像一個小強盜那樣,動輒打架,根本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流氓之女的身份成了她多難青春的根源,她在學校裡就經常被人打,被她父親的債主抓來,給她打針後和她發生性關係。小時候她經常被人注射藥物後強姦,然後把遍體鱗傷的她扔在破落的旅館房間裡。19歲時的一頓毒打幾乎令湘子喪命:「我腦子裡一直在想,我不想死在這樣一個地方。」
  • 他們採訪了一百多位老人家,於是有了這一出《裁·縫》
    丈夫走後,一路求學、上班、結婚、生育、撫養孩子直至衰老的她發現,雖然在古稀之年行使了一回主動權,實則又落入另一重麻煩的糾纏。這裡的2017年,如果理解成老顧正與觀眾共處於當下(該劇2017年10月首演於烏鎮戲劇節),那麼帶領觀眾走進故事的93歲的老顧,便成了未來時態裡的虛構形象。
  • 轟動臺灣的白曉燕綁架案 以無辜者屍骨換取流量和眼球的無恥媒體
    然而不幸的是,由於白冰冰本人在臺灣的名氣,在她報警後不久,幾家與警方聯繫密切的媒體就得到了消息,並打電話要採訪白冰冰。白冰冰當晚籌集贖金的同時,挨家懇求知情媒體不要將消息登報。次日,《中華日報》和《大成報》兩家媒體為了搶得這個重磅新聞,依然不顧白冰冰的懇求、白曉燕的性命,依然將消息刊登在了頭版頭條。轟動之下,更多的媒體擠在白家門口,希望能有更多新聞。原本應該保密的警方行動,瞬間變成了全島的熱門新聞。
  • 中央媒體走進江蘇,他們都發現了什麼?
    【小編的話】近日,教育部新聞辦組織「綱要5周年、教育新跨越」中央新聞媒體系列採訪團首行——江蘇順利結束!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臺、新華網、人民網等十餘家中央新聞單位的20餘位記者,深入挖掘江蘇教育的好經驗、好做法。他們都看到了什麼驚喜的變化呢?
  • 美國曝光兩位中國老人,他們做的這件事轟動了全世界!
    美國曝光兩位中國老人,他們做的這件事轟動了全世界!16年後,這50畝滿是沙子鵝卵石的荒灘,變成了一片密林。可無人知曉,16年來,兩人種了幾十萬棵,只成活了一萬多棵。16年來,「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手,」他們就這樣相互扶持,一路步履蹣跚。
  • 5年採訪巴菲特等30位成功人士,發現他們這些共同點
    在本書的創作過程中,她深度採訪了包括巴菲特、布隆伯格(Bloomberg)和哈佛商學院院長等3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頂尖人物,很多人是全球家喻戶曉的人物。 在每篇採訪中,這些各領域的領袖都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他們開創事業的經驗與教訓,通往成功之路的真實故事,傳遞了他們關於人生、事業和成功的真知灼見。
  • 於朦朧受私生飯跟蹤感到害怕,發文請求他們不要再這樣做了
    ,他們已經超過粉絲的範圍了,他們為了竊取到愛豆的行程和一切信息,不惜一切手段跟蹤他們,行為真的是惡劣,已經嚴重影響到明星們的人身安全了。上次於朦朧參加國風大賞的時候,就已經有私生飯跟蹤他,騷擾他,讓他苦不堪言,這次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跟蹤他,行為越來越猖狂,讓於朦朧感到非常害怕和生氣,這才沒辦法發文祈求這些私生飯不要再跟蹤他了。
  • 雲南麻粟坡縣大發現,2萬顆地雷被媒體曝光,排雷高手轟動全國
    其中在雲南麻慄坡縣,天堡鎮八裡河村就經常受到威脅,從1979年到現在,全村共有70多人被炸殘,8人被炸死。然而在1998年村民王清樹便發誓要用餘生排完村裡的地雷,這一事件被媒體曝光後轟動全國。王清樹作為當地的一個小型礦產企業老闆,每年也有幾十萬的收入,由於戰爭留下數不清的地雷讓村裡的村民每天都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王清樹的哥哥和兩個弟弟先後被炸成殘疾。
  • 黑社會(二):《流氓的月亮》,自傳:山口組大佬之女「天藤湘子」
    ,撰寫的自傳《流氓的月亮:一個黑幫分子之女回憶錄》,不僅在日本引起了轟動,而且也在歐洲受到了追捧。描寫日本黑幫的書已經有不少,他們的生活中充斥著酗酒、金錢、女人和暴力,但從他們的妻子、女兒和情人的角度來寫他們的生活的,天藤還是第一個。
  • 豆瓣8.5分,這對兄弟殺父弒母,知到真相後我卻祈求判他們無罪
    本劇的第一集,在一片混亂之中,大兒子萊爾在槍殺父母的第二天凌晨哭著報了警,他們捏造了去影院看電影的證據,說他們在看電影回來後發現父母在家中被槍殺。被抓後的兩兄弟受到了輿論的強烈譴責,媒體爭先報到。一個住在富人區的完美家庭,兒子把父母殺死後拼命消費,半年時間就花了數百萬美元,大家馬上把兄弟倆殺人的動機解釋為:謀財。但很快又有人提出,兄弟倆從小衣食無憂,他們甚至認為錢是樹上結來的,根本沒有金錢的概念。女律師萊斯利也認為謀財不足以孩子殺死自己的父母。
  • 推薦一部轟動日本的中國漫畫!豆瓣8.3
    更神奇的是,這部漫畫不止在中國爆火,在動漫強國日本也是大受好評!因為它的畫風是這樣的,大開大合,狂傲不羈——結果無一例外,他們都變成了《鏢人》的「自來水」!幾乎每一個人看過《鏢人》後都會欲罷不能地追讀下去!甚至豆瓣上的讀者是這樣評價《鏢人》的——「迄今看過的國產漫畫中能排前三,全方位優異無短板。」「已經超出國漫的水準了,放到日本也是一流之作。」
  • 追劇黨 | 豆瓣8.5分,這對兄弟殺父弒母,知到真相後我卻祈求判他們無罪
    但杉姐看完NBC新出的這部劇後心情相當複雜!因為這部劇曝光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和黑幕,完全顛覆了杉姐之前的認識,居然想判哥倆無罪釋放。電視劇為了最真實的呈現該案件,連男女主演都十分神似。劇中的梅內德斯兄弟。
  • 好久不見,網絡跟蹤狂
    17:00,三鷹警察署的警員趕到現場,發現沙彩已經徹底停止了呼吸。警方隨即將道路封閉。17:15分,警力部署到三鷹市的車站和各大路口,對過往人員進行盤查。同時,多名刑警開始對沙彩家附近的道路進行搜索。18:30分,警方在一條小巷中,發現了褲子上遍布血跡的池永。警方對他進行了盤問後,當場將其以殺人嫌疑犯逮捕。
  • 一名臺灣少女的慘死,讓他們露出本質
    然而在被綁架的兩周後,白曉燕的屍體被警方發現,屍檢報告顯示:白曉燕應該在4月18日-20日,也就是綁架發生後的第四到六天,就已經慘遭撕票。這個原本是絕對秘密的警方緝匪行動,此刻似乎全世界的人都通過媒體知道了。4月17日,白冰冰出門交付贖金,隨即被媒體尾隨。兩家電視臺的轉播車和數量採訪車一直跟在身後。見到這樣的景象,綁匪自然不會露面。憤怒的警察下車對身後的記者破口大罵,但媒體記者卻叫囂:「他們不撤,我們也不撤」。之後的兩天裡,綁匪先後7次變更交款地點,由於每次都有多輛直播車跟蹤,所以綁匪從未現身。
  • 演藝圈有8位職業媽媽。他們可能比他們的父母還厲害!
    他們可能是主角的後盾,也可能是主角的情感負擔,或者是主角性格形成的關鍵。儘管他們可能不會經常出現,但他們是非常有競爭力的!所有主角的母親都是全能的演員,她們的形象多變。以下八位「媽媽專業人士」在韓國演藝圈,秀迷們看到他們可能會的頻率比他們的父母還高?金美京媽媽,金美京擁有優秀的演技和廣闊的演藝道路,深受觀眾喜愛。
  • 子藤教育創始人李彥漪:探索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2020 年 8 月 9 日,「從心出發——面向未來的教育」子藤教育集團品牌發布會在上海舉行。發布會 上,子藤教育創始人,愛家集團總裁李彥漪女士講述創辦子藤教育的初心和自己關於面向未來的教育的 理解,引發了來賓的共鳴與思考。子藤教育集團成立於 2019 年,是愛家集團「從心」戰略布局的教育板塊。今年將迎來 9 家子藤託育 園及 1 家子藤幼兒園的陸續開園。
  • 方媛懷孕消息被爆出後,郭富城遭記者跟蹤,發現後當眾怒吼記者!
    郭富城、方媛方媛懷二胎的這個事情如今已經在網上散不開來了,相信大家也都已經知道了,不過這個消息原本並沒有幾人知道,對此郭富城還想將妻子懷二胎的這個事情給隱藏起來,這樣可以讓方媛好好的休息不被打擾,他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陪妻子
  • 艾瑪華森新男友身份曝光,他們見過他們的父母
    最後,這個人曝光,原來是美國加州企業家歐羅賓(LeoRobinton),他們見過艾瑪父母。據《每日郵報》報導,30歲的艾瑪華森因電影系列《哈利波特》而走紅,並被指定為聯合國婦女賦權親善大使,幫助推動聯合國婦女運動,呼籲男性同胞倡導兩性平等,樹立良好形象,她的新男友是歐羅賓加州企業家中的歐羅賓,他也是家中年齡最大的4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雙胞胎兄弟。
  • 所有人對傳統媒體敬而遠之的時代,他們做了一份報紙
    如果是要正式介紹《The Affairs 周刊編集》,那我就會告訴你,它是臺灣媒體人李取中繼《The Big Issue大志》後,在2017年創辦的新刊物,並於一七年年底在臺灣眾籌網站獲得了八百多萬新臺幣的資金。你可能會從中讀到傳統媒體頑強的生命力,以及它所宣揚的某種價值,譬如說一種新的觀察世界的視角,之類的。但我現在不想展開說這些。因為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