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曝光兩位中國老人,他們做的這件事轟動了全世界!

2020-12-22 騰訊網

美國曝光兩位中國老人,他們做的這件事轟動了全世界!

本文由華人星光原創

作者:華人星光

今天,我要講的是一個美國曝光以後,

轟動全世界,

卻沒有多少國人知道的,

兩個「特殊」中國老人的故事。

他們來自河北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

是普普通通的農民,

卻有著絕不平凡的事跡。

他叫賈文其

對絕多數人來說,

童年最是無憂無慮,

可對賈文其來說,

童年,

讓他遭遇到一生中最大的不幸。

在他三歲那年,

人生最黑暗的一幕,

過早地上演了。

因為不小心觸碰到變壓器,

他的雙臂被截肢,

從醫院回到家裡,

看著二級重度殘疾的兒子,

父母深深明白,

同情的眼淚換不來生存的保障,

他必須學會生活自理。

他們雙眼含淚,

開始狠心訓練他用雙腳做各種事:

寫字、夾筷子、洗衣做飯、澆水種菜......

幾個月下來,他的腳背傷痕累累,

腳踝更因為不停練習而腫的老高。

好在他生性樂觀,如此沉痛的打擊,

卻讓他更加努力去擁抱新生活,

他將一雙腳訓練得如雙手般靈巧,

不但能熟練地做饅頭,煎餃子,

還學會了寫漂亮的楷書,

甚至遊泳、象棋都是他的拿手項目,

在他20多歲時,還獲得井陘縣首屆,

殘疾人中國象棋賽亞軍。

34歲那年,

他作為河北省殘疾人藝術團成員,

在全國各地演出,

不過之後因為老父偏癱,

他才回到家鄉,一面照顧父親,

一面在林業隊種樹謀生,

他說:「我從不覺得自己是殘疾人。」

他叫賈海霞,是賈文其的髮小,

同樣遭遇命運弄人,

他的左眼因先天性白內障而失明,

但和賈文其相比,

他的前半生要幸運得多。

他憑一隻右眼,讀完了高中,

之後去了鄰村採石場工作,

90年代,他一天能掙20多塊錢,

在貧困的鄉村,

這樣的收入已是十分可觀。

2000年是他人生的最高峰,

也是他人生最低谷。

那年他和妻子,用攢下的三萬元,

在村裡第一個蓋起寬敞明亮的瓦房,

而不幸,就在此刻降臨了。

在一次鑿石爆破中,

他的右眼被炸瞎了,

雙目失明的他萬念俱灰,

一次甚至推著媳婦出家門離婚,

還一度想要自殺。

就在這時,賈文其找上門,

「我沒胳膊,這麼多年,

還不是一樣走過來了?」

賈文其天天都來開導他,

慢慢地他終於重拾生活信心。

為生計,哥倆決定一起找點事做,

賈文其出了主意:「我們種樹,

一棵樹長十年,能賣不少錢。」

兩人一拍即合,

他們向村委會討要了一塊地。

而這塊地呢,比較特殊,

本是一塊莊稼地,但後來一場洪水,

把這裡衝擊成一個五十畝左右的夾灘,

到處是石頭和沙子,又有洪災風險,

村裡人誰都不願意去種莊稼。

這沒人稀罕的荒灘,他倆卻視如珍寶,

就連村委會說:

「自己處理樹木,收入歸自己所有,

如果被洪水颳了,村委不賠償任何損失。」

他倆都爽快答應。

而聽說他們要在這片荒灘上種樹,

村裡人都覺得難以置信,

甚至嘲笑他們,

就連賈海霞的老伴也埋怨,

「別人在河灘上都種不活樹,

你們沒手的沒手,

沒眼的沒眼,還能種活?」

是啊,

一個沒有雙手,一個雙目失明,

能做出什麼令人稱奇的事情呢?

可是誰都沒想到,一意孤行的兩人,

還真幹出了轟動全世界的事!

種樹,對他們來說,

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首先要有樹苗,

可那時他們生活艱難,

連買樹苗的錢都沒有,

他們只能到鄰村樹林裡去砍樹枝,

進行扦插,賈文其說:

「一看到主人來了,

我倆趕緊走,沒少挨罵。」

砍樹枝這件事,

需要兩人默契配合,

賈文其蹲下身子,

用肩把撐起賈海霞,

賈海霞把斧頭別在腰間,

手腳攬著樹幹,摸索著向上爬。

點擊播放 GIF 1.3M

因雙目失明,賈海霞一手環抱樹幹,

一手拿斧頭,連揮八九下,

才能將一個樹枝砍下,

由於雙眼看不見,賈海霞的手上,

不知留下了多少斧頭砍過的傷疤。

之後賈海霞負責打捆,

賈文其則用腳「拾」樹枝,

砍完樹枝,再到河灘上去植樹,

每次出發前,

賈文其先用腳趾把鋼釺、鐵錘、

水桶、帶長把的鐵鉤,

夾進舊挎簍裡,

用臉頰和肩把簍挎起來,

賈海霞則一手抗著鐵鍬,

一手拉著賈文其的衣袖。

到達河灘前還有一道難關,

就是過河,

賈文其先蹚過布滿鵝卵石的齊膝河水,

把挎簍放到河對岸。

再返回背近150斤的賈海霞過河,

農曆二月到立冬,

這條河他們不知一起走過了多少趟,

也不知有多少次一起摔倒在河中央,

賈文其的雙腿,

也因此落下風溼的毛病。

最後一步是種樹,

河灘土裡多雜石,種樹時,

賈海霞把鋼釺插在土裡,

左手扶釺、右手掄錘,賈海霞看不到,

常常會一錘子砸到自己的手上,

積年累月下來,

他兩隻手都是新傷舊傷交疊的痕跡。

第一年他們一直種到柳樹長葉子,

總共種了800棵樹,

可最後卻只活了2棵,

「當時怕水把樹衝走,

我們就把樹種在夾灘地勢高的地方,

沒想到那麼旱。」

只要不放棄,沒人能阻止你成功。

短暫失落之後,

他們一起尋找失敗的原因,

並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

挖出一條通往河裡的溝渠,

將河水引上河灘,對於他們來說,

這份事業便是活下去的挑戰。

點擊播放 GIF 1.6M

每當哥倆發現有樹死了,

第二年就在原地補種,

這件事一直持續了16年。

生活為你蒙上灰塵,

擦拭掉會有不一樣的風景。

16年後,

這50畝滿是沙子鵝卵石的荒灘,

變成了一片密林。

可無人知曉,

16年來,兩人種了幾十萬棵,

只成活了一萬多棵。

16年來,「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手,」

他們就這樣相互扶持,一路步履蹣跚。

16年來,當初一心想要賣樹賺錢的他們,

從沒有賣過一棵樹。

賈海霞說:「前幾年樹太小,沒想過賣,

後來跟樹都有了感情,我們捨不得砍。」

今天,他們的林子要是賣掉,

沒有100萬也有80萬,

可他們許下誓言:「不砍一棵樹,

一定要把資源留給子孫後代。」

16年後,他們的堅韌與自強,

感動了全世界。

曾在2014年3月,

很多媒體開始大篇幅報導,

他倆現代版「愚公植樹」的故事。

他們第一次穿上整齊的西服,

嶄新的旅遊鞋,

去外省電視臺錄了三天節目。

那一年年底,

他們當選「感動河北十大新聞人物」,

獲得了一萬元獎勵,

但他倆的故事,

在國內卻沒有掀起太大波瀾。

直到2016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將老哥兒倆合作種樹的故事拍成了視頻,

這則短片,

名為《我是他的手,他是我的眼》,

在網絡上播放後,

獲得了數百萬的點擊量,

賈文其和賈海霞,

一下子成了轟動全世界的名人。

《我是他的手,他是我的眼》視頻

外國網友紛紛點讚並評論,

Timothy Decubellis:

美國需要多一點像你們這樣的人!

Aarthy Bright:

事實上我才是殘疾人......

我有健全的身體,

但是甚至不能管理好自己屋後的花園,

我至少應該種棵樹......

Aarthy Bright:

向二老敬禮!

即使身有殘疾,

你們仍然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英雄,

我祝福二老健康長壽!!!

Joan Anello:

這樣好的朋友去哪裡找?

他們的相遇一定是被安排好的。

國內網友也紛紛留言點讚,

向身殘志堅,

堅持荒地植樹造林的二位老人致敬!

大地依你們而綠,

天空依你們而藍,

子孫後代依你們而福!

你們的事跡感天動地!

應該寫入教科書教育後代,

真的是兩個值得我們學習的人。

上天安排他們組合在一起,

堅持做正確的事

就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我特別想說,

為什麼像這樣的好故事,

要通過外國人講給我們聽。

這個視頻引起國內巨大轟動,

有幾天,

賈文其的小院裡幾乎站滿了記者,

鏡頭前,賈文其和賈海霞一起說道:

「感謝大家,讓我們有平臺展示自己,

13億人都在看著我們,

都在激勵我們,

13億人都是我們的雙眼、我們的雙手,

生命不息、種樹不止,

特別感謝大家的關注!」

「我們不是社會的累贅,

不是社會的包袱。」

但隨著榮譽而來的,還有苦惱,

「公眾人物,說話可可憐了,

不像普通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不少村民對他們也很有意見,

「河灘之前也有水邊長的樹,

不完全是他倆種的。」

「拿著低保和殘疾人補助,

還有這麼多獎勵,錢不少呢。」

不管怎樣,一切都向美好行進,

然而,

他們卻再一次被狠狠拋入命運深淵,

他們16年的心血,頃刻間化為虛有。

2016年7月19日,

一場特大暴雨引發的洪水席捲而來,

回想起那天,賈文其說:

「當時那雨太大,打傘根本不頂用,

下午我就預感要出大事,

晚上沒敢睡覺,每隔十幾分鐘,

就頂著大雨爬到屋頂去看水勢,

等到夜裡12點,我絕望地發現,

洪水已經把公路旁的莊稼全衝走了。」

那晚待在屋裡的賈海霞,

同樣坐立不安,

尤其他聽到賈文其大喊:

「完了完了,樹林完了!」

他直接癱坐到了沙發上:

「十幾年的心血啊,

感覺心一下子被掏空了,

沒想到老天這麼不開眼啊。」

洪水過後,一片荒蕪

洪水過去後頭一夜,

兩人徹夜未眠,第二天一早,

他們雙雙做出一個決定:

「人沒事就好,樹沒了可以再種。」

站在洪水過後的「廢墟」上,

他們豪情不減:

「還要繼續把樹種下去,

我們兩個人泰山壓頂不彎腰,

心雖然被挖空了,壯志還在。」

「我們再種樹,肯定不用十幾年,

現在已經有1000多人,

報名想幫我們種樹了。」

大風可以吹倒一面牆,

卻吹不走一隻有生命的蝴蝶,

殘疾可以摧殘著生活,

卻永遠無法磨滅,

他們要堅持下去的希望!

董卿說過:「我們每個人都不完整,

只不過有些是看得見的殘缺,

有些是看不見的,

用樂觀、堅強勇敢,

追求一顆完整的心靈,

和完整的精神世界,是值得欽佩的。」

你是我的眼睛,我是你的雙手,

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就會有腳下無限寬廣的路,

身殘志堅的他們,

在無論什麼樣的命運面前,

絕對不退縮半分,

這樣的志氣硬氣,令人嘆服!

歷史,就是這樣的普通人寫就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

三千越甲可吞吳!

致敬兩位身殘志堅、

為後輩造福的老人,

你們是世間真正的英雄!

— END —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華人星光原創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侵權必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近代史中三個大型造假案,美國巨人化石上榜,中國這件造假上榜
    第一件:希特勒日記這件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家都知道希特勒這個人,這個人發動了世界大戰,可以說他是世界的罪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人在某些方面確實有很多過人之處。上世紀八十年代,德國著名雜誌《明星周刊》發表了這樣的新聞:他們找到了希特勒的日記!這件事一經曝光直接在當時全世界範圍內都造成了轟動,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個發動世界大戰的男人在日記本中會寫什麼東西。
  • 轟動全世界的倆中國老頭:有目標,人生才有奔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播放了一個新聞片,片子中的兩個中國老頭,瞬間轟動了全世界。▲點擊視頻,了解他們的故事短片裡的主人公是兩位河北老人,他們就是賈海霞和賈文其,一個眼盲看不見,一個沒有雙臂。他們只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卻堅持種樹十幾年如一日,最後他們種下了十幾萬棵樹,創造了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仿佛是一個奇蹟。
  • 中國好不好,去了才知道!美國著名電視製片人:我喜歡中國的十件事
    這是美國著名電視製片人喬希·塞利格結緣中國30年的感悟。塞利格在美國影視製作界十分活躍,他曾10次榮膺美國電視界的最高獎——艾美獎。他1999年創立「小飛機製作」工作室,以兒童動畫製作聞名,辦公地點在紐約曼哈頓島南端的歷史街區。資料圖片:喬希·塞利格(右)與中國桌球教練打球。
  • 中國好不好,去了才知道!美國著名電視製片人談自己喜歡中國的十件事
    這是美國著名電視製片人喬希·塞利格結緣中國30年的感悟。  塞利格在美國影視製作界十分活躍,他曾10次榮膺美國電視界的最高獎——艾美獎。他1999年創立「小飛機製作」工作室,以兒童動畫製作聞名,辦公地點在紐約曼哈頓島南端的歷史街區。
  • 做的這件事轟動全國!
    因為備受老人們疼愛,因此和他們的感情非常深。「記憶中與老人的故事是MV的靈感來源」「非要在四位老人中挑最寵我的,那必須是我爺爺」。我爺爺是全能,我的滑雪板、老牛、風箏、快板全是他做的。這件事還是奶奶告訴我的,我想記一輩子,便在MV中用了這個梗。 寫一手漂亮字的姥爺 姥爺文化水平很高,小時候常給我輔導功課。小時候姥爺家裡窮上不起學便去姥姥家打工,結果被姥姥相中了,於是後來才有了我媽和我的故事。姥爺的字寫的特漂亮:有一年他從西安給我寄了張新年賀卡,當時班主任看到後驚呼這字寫的真好,還在全班展示,當時我超級驕傲!
  • 老人說:這四件「積陰德」之事,做得越多越好,福報無量!
    所以,南山老人說:這四件「積陰德」之事,做得越多越好,福報無量!那麼,南山老人所說的這四件「積陰德」之事,究竟是哪四件呢?第一件「積陰德」之事:不殺生。南山老人說:「不殺生」之事,做得越多越好。《大智度論》記載:「諸餘罪中,殺業最重。」這意味著在五大根本戒律中,殺業位列第一。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有情眾生都有自己的生命,動物與人一樣,也有對應的「情感」。
  • 這樁轟動了整個美國的案件,又被搬上熒幕了
    沒辦法,誰讓這個劇拍的就是那件轟動美國,引起全國人民關注的世紀審判——辛普森殺妻案。2月新劇《美國犯罪故事》已然成為近期最熱門的劇集,該劇開播以來,爛番茄97%的新鮮度,8.6分。我們還可以感受一下,美國幾個主要媒體對本劇的先期評論indieWIRE:雖然只看了六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會是美劇史上做得最棒的首季。TV Guide:儘管案件結果將美國人民分成兩個極端,但這個並不能影響「辛普森挑戰公眾」成為一部了不起的美劇。
  • 兩位抗癌名人的忠告:千萬別做這3件事,看完一生受益
    看看這兩位名人從患癌到抗癌成功的經歷,相信能給您一些感悟。兩位抗癌成功的名人李開復——淋巴癌第四期2013年9月,我國著名企業家李開復先生通過網絡宣布自己患上了淋巴癌,並且已發展到了第四期。兩位抗癌名人的忠告:千萬別做這3件事,看完一生受益 第一件事:熬夜患癌前,熬夜對李開復來說可謂是家常便飯,為了事業,他經常凌晨兩三點還在給同事發郵件,後來李開復自稱「熬夜傷害了我的免疫力」。
  • 誰把81歲中國老人「困」在美國機場?
    記者檢索發現,當時有美國華人自媒體報導稱,這位81歲的中國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師,老伴早已過世,她自己把女兒帶大,支持女兒從國內頂尖高校畢業後留學美國。其女兒與第一任丈夫育有一女,但1歲起就交給老人撫養。外孫女12歲時,老人和她跟隨女兒來到美國。然而,女兒和前夫離異後,嫁了一個美國人。新女婿對老人很不友好,女兒和美國人組建的新家庭也不歡迎她。
  • 日本「下遊老人」晚景悽涼:人生下半場,一定要早做這三件事
    何為「下遊老人」?指的是沒有收入,沒有存款,也沒有家人可以依靠,無法維持正常生活水平,被迫過著底層生活的老年人。他們住在狹小的房間裡,衣物散亂,到處都是灰塵。每天吃完早餐,就會到附近的公園,在長椅上坐一整天,這些早餐大多是他們昨晚的剩飯。
  • 孩子成長從小看大,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視頻中,安吉乖巧的蹲在地上,很認真地用搓衣板洗衣服的樣子,讓我覺得,這孩子真暖心。在中國,對於「該不該讓小孩子做家務」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爭議的,甚至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讓他們做家務,太早了。但胡可卻給出了一個漂亮且滿分的答案: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會害了他。
  • 為什麼美國人,不把78歲的拜登當老人?
    最近,美國兩位70多歲的老人為一份工作吵得不可開交,牽動著全世界的目光,其中被美媒稱已經獲得選舉勝利的拜登更是已達78歲高齡。 這場曠日持久的爭鬥,引發了人們對美國老年人的生活狀態關注。 為什麼美國人要選70多歲的老頭當總統?
  • 喬遷:公益這件事我做對了
    喬遷:公益這件事我做對了 2018-06-27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皮磊由此,健坤慈善基金會成為國內第一家專注家族文化傳承、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金會。作為理事長,喬遷希望將基金會打造成一個公眾平臺,鼓勵公眾注重代際溝通,傳承家族文化,弘揚家風家訓。 這件事我做對了 《公益時報》:從最初埋下公益慈善的種子,到後來發起成立健坤慈善基金會,這跟你的家人有很大關係。
  • 非要來招惹中國?英國變異病毒失控之際,英媒卻做了件不該做的事
    在變異病毒的影響下,英國部分地區的感染人數呈直線增長趨勢,使得這些地區不得不採取各種封禁措施來阻止病毒的蔓延,但在這關鍵時刻,部分英國媒體不僅沒有向英國民眾和全世界國家報導正面消息,反而將目光投向中國臺灣地區。
  • 美國Quora:什麼事在中國能做,在美國不能做,第一個毫無爭議
    近年來,隨著中國逐步深化改革,加強開放,越來也多美國人來中國旅遊、就業、貿易。我們不禁好奇,美國人對中國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怎麼評價他們在中國的生活?這篇文章將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在Quora網站(美國的知乎)上,有網友提問:有哪些事是在美國能做,在中國不能做的?
  • 全世界都在等他們消息,他們卻把王子公主「踢出」了王室,轟動全球…
    而今年,這個王室還幹了一件轟動世界的大事。 可它卻真實地發生在了今日的瑞典……瑞典現任國王卡爾·古斯塔夫(以下稱卡爾十六世)發布公告,將他的兒子卡爾·菲利普親王及小女兒瑪德琳公主的孩子們從王室除名,他們將不再是王室成員,不再享受皇室津貼,也不需要履行王室的職責及公務。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數會做這3件事,要引起重視
    老有所依也是每一個老人到了晚年最大的一個願望,因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給撫養成人,等到父母變老之後,子女撫養老人也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老人被子女虐待或者是老無所依的現象,真的是經常能夠見到。
  • 這對夫妻獲網友瘋狂點讚!只因他們做了這件事……
    他們第一次在馬魯姆火山口插上了一面帶有中國字樣的旗幟,是第一個成功洞潛瑪雅聖井的中國人。今年,他們甚至還將成為首對為山地大猩猩命名的中國夫婦。「我們一直以中國人自居,我們希望讓世界知道,中國人只有不想,但中國人沒有不行。」張昕宇說。2017年,張昕宇和梁紅駕駛由中航工業生產的運-12飛機,完成了中國製造的首個環球飛行。
  • 美國老頭千金散盡 做了一件中國人該做的事
    他年輕時,是一心想逃離家鄉的美國叛逆少年,他年老時,是租住在10平方米陋室的失業老人。 幾十年的時間,他散盡畢生積蓄,只一心要待在中國,結果和老婆離了婚,還丟了好幾回工作,甚至差點去閻王殿報了道…… 就是這樣一個「失敗」、窮困潦倒的美國人,竟然為中國做了一件最該由中國人自己做的事! 他就是理察·西爾斯。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一般會做3件事,網友:真是自作自受
    生活的起居還需要老母親來進行照顧,已經60歲的劉阿婆身體並不是非常好,每天需要去買菜做飯,甚至是需要去考慮生計,這也讓劉阿婆看起來感覺非常的疲憊,而且比實際年齡看起來也要老很多。其實六阿婆也不只有這一個兒子,他還有一個女兒,他的女兒每個月也都會定時的去給他打一筆生活費,但是卻很少來看望他,因為女兒的家庭條件非常不錯,外婆就經常抱怨女兒非常不孝順,面對好吃懶做的兒子卻沒有任何的怨言,但是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劉阿婆年輕的時候就非常的重男輕女,對兒子也是極盡寵愛,對女兒則是非打即罵,即使女兒做的帶好,他也從來沒有誇獎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