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云:
謀立儲君誰孕姬,巨商販鬻巧觀時。
十年富貴隨輕覆,奇貨元來禍更奇。
———— [宋]徐鈞《呂不韋》
太喜歡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了,把呂不韋早期慧眼識英、不惜血本扶持秦異人,異人繼位後恭敬謹慎、勤勉任怨,嬴政登基後相權在握、不可一世的姿態演繹得淋漓盡致,而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卻被演員演得完全沒有氣勢,倒像是一個唯唯諾諾的貴公子。《史記》中的呂不韋是個怎樣的人呢?通過下面的介紹你會有自己的看法。
呂不韋是衛國人,據說是呂尚(民間稱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史記.呂不韋列傳》中並無此說)。呂不韋是大商人,善於賤買貴賣,富甲一方;而呂尚被封為齊王后,齊國的經濟就開了掛,飛速發展,到齊桓王統治時期,已經成為中原最富庶的諸侯國了。從這一點上看,經濟頭腦的遺傳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立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有個非常寵愛的姬妾被立為正夫人,叫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其中一個叫異人的,其母叫夏姬,不受安國君喜愛,異人被送往趙國做人質,由於秦國多次攻打趙國,異人在趙國很不受待見。呂不韋到邯鄲做生意,見異人雖為秦公子卻貧苦困頓,覺得可憐,認為異人「就像一件奇貨,現在囤起來,以後會賣個高價」,這就是「奇貨可居」的成語來源。
呂不韋於是對異人說:「我可以光大你的門庭。」。
異人笑著回答:「您先光大自己的門庭吧。」。
呂不韋回答:「我的門庭將會因為你的門庭光大而光大。」
異人見呂不韋話有深意,就請呂不韋坐,與其深談。呂不韋說:「秦王年紀大了(秦昭襄王在位55年,活活地熬死了太子,史書記載太子安國君繼位沒幾天就死掉了),現在安國君被立為太子,您的兄弟有二十多人,即使安國君繼位成為王,您也不能指望被立為太子。我聽說安國君寵愛華陽夫人,但華陽夫人沒有兒子,您若肯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就有可能被立為嫡子,成為繼承人。我雖然不富裕,但是願意拿出千金來助您,為您西去秦國遊說。」為討華陽夫人喜歡,異人改名為「子楚」,因華陽夫人為楚國貴族。
呂不韋就拿出五百金給子楚,作為日常開支及結交朋友賓客的費用,又用五百金買了奇珍異寶,去秦國見華陽夫人的姐姐,請她幫忙將這些禮物獻給華陽夫人,並藉此機會說子楚賢能聰慧,結交的諸侯和賓客遍天下,又說子楚常說「我把華陽夫人當做天一樣,日夜流淚思念太子及華陽夫人」,華陽夫人聽說後非常高興。呂不韋還讓華陽夫人的姐姐去遊說華陽夫人「您現在侍奉太子很受寵,但是卻沒有生養兒子,一旦容貌衰老,還能繼續受寵嗎?不如趁早從安國君的兒子們之中選擇一位賢能孝順的來結交,推薦給太子,擁立為嫡子繼承人,並向對待親生兒子一樣對待他。當丈夫在世的時候你會收到尊重,丈夫去世後,您立的兒子被立為王,您也不會失去依靠。我聽說子楚十分賢能,他母親又不受寵,按道理是不會被立為繼承人的,如果您在此刻推薦他為繼承人,那麼您終身都會無憂了。」華陽夫人深以為然,就在太子面前委婉地提起了在趙國做人質的子楚,稱讚他賢能,並哭著說:「我沒有兒子,希望您能立子楚為嫡子繼承人,這樣我以後也會有個依靠。」,安國君就答應了,與華陽夫人一起刻了一枚玉做的符印給子楚,贈送子楚豐厚的禮物,又命呂不韋來教導子楚,子楚因此在諸侯之間的名氣越來越大。
呂不韋有一姬妾為趙國人,貌美善舞,史稱趙姬,已有身孕。子楚與呂不韋飲酒,見趙姬,大喜,請呂不韋將此女送他,呂不韋始怒,後來想到自己已經為子楚花去大量的錢財,不能因小失大,於是就把趙姬給了子楚。後趙姬生下兒子政,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嬴政。
秦昭襄王五十年,秦國攻打趙國,趙國想殺死子楚,呂不韋拿出六百金賄賂看守,子楚倉促間逃出趙國,回到秦國,未來得及帶走趙姬和政,趙國想殺死趙姬和政,但是由於趙姬娘家有勢力,就把趙姬和政藏了起來。秦昭襄王去世後,安國君繼位,華陽夫人被立為往後,子楚被立為太子。趙姬和政回到了秦國。
安國君被立為秦王,僅一年就去世了,諡號為秦孝文王。子楚繼承王位,就是秦莊襄王。華陽夫人被尊為華陽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為夏太后。莊襄王封呂不韋為相國,封號為文信侯,將河南雒陽十萬戶賞賜給呂不韋做食邑。
莊襄王繼位三年死,太子政繼位,尊呂不韋為相國,並稱其為「仲父」,趙姬為太后,秦王年少,太后常與呂不韋私通,這個在《史記》中有記載,電視劇和小說中也都演繹這個橋段。
當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為四大公子,均禮賢下士,天下士人也爭著去四大公子處做門客。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在招賢納士方面卻不如這四人,於是也開始招納賢士,最後食客數量也達到了了三千人。呂不韋就令文士們將所見所聞記下,編纂成書,世稱《呂氏春秋》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字,把這部書放在鹹陽城門口,懸賞一千金,邀請從各諸侯國到秦國來到遊歷的士人和賓客,如果能為這部書增加或刪減一個字,就獎勵他一千金。
秦王政漸漸長大,但趙太后與呂不韋的私密關係卻不斷,呂不韋擔心事情敗露,就向太后推薦了大陰人嫪毐,假裝讓嫪毐受宮刑,然後以宦官的名義服侍太后,太后與嫪毐私通,懷孕了,擔心別人知道,就謊稱自己佔卜不吉利,要到雍地居住,嫪毐跟隨太后,兩人生下兩個兒子。嫪毐受寵,家中僕人有幾千人,門客也有一千多人。秦始皇九年,有人告發嫪毐,說嫪毐還與太后私謀「王即薨,以子為後」,秦王下令殺死嫪毐,滅其三族,又殺死了太后和嫪毐的兩個兒子,令太后遷往雍地,嫪毐門客全部沒收家產,發配到蜀地。由於嫪毐事件牽扯到呂不韋,秦王又想殺掉呂不韋,但因其侍奉先王立下功勞,又有賓客為呂不韋說情,就沒殺他,但在一年後罷免了呂不韋相國職務。
各諸侯國的賓客和使者都來呂不韋家中請呂不韋到各自的國家去做官,秦王害怕呂不韋作亂,於是寫信給呂不韋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徒處蜀!」,呂不韋擔心被秦王殺,就飲鴆而死。
呂不韋以一介商人的身份,因為發現「奇貨可居」並投下重資,最後在政治上叱吒風雲,且召集文士編寫《呂氏春秋》,可稱的上是奇才,從中可見商人的靈敏的政治嗅覺。這讓我想起春秋時期鄭國商人弦高:弦高去經商,路上在滑國遇到來暗襲鄭國的秦軍,就冒充鄭國的使者用四張熟牛皮和十二頭牛犒勞秦軍,暗示秦軍鄭國已經知道秦軍來攻,又私下派人快速回鄭國稟告。秦國統帥孟明視以為鄭國已經有準備,就不再去襲擊鄭國,從而鄭國避免了亡國的風險。弦高也是個厲害人物,其機智多謀和隨機應變挽救了處於危難之中的鄭國。
如果您喜歡鳳梨的文章,請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