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候,
命運會以狡猾的方式,找到我們的軟肋。」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這部電影講的是同性少年之間的故事,1983年義大利北部,電影主人公Elio是一個飽讀詩書,熱愛音樂,敏感多情的17歲少年,他的教授父親的研究生Oliver,在這年夏天暫住他家六周,兩人就此相遇並互生好感,但又因種種原因躊躇不前。
等到兩人終於表明心意,分別的時刻也越來越近。最後兩人一起在羅馬度過了美好的幾天,然後就此分手,但那個炎熱慵懶的夏天,蜜桃味的愛戀和悸動的青春卻永遠地留在了彼此的心中。
看完電影後電影裡Elio送Oliver離開的場景一直在我的腦海裡閃現。他笑著送他離開卻在母親開車帶他回家的路上泣不成聲。
電影的結尾,Oliver從美國打來電話,他告訴Elio他要在來年春天結婚了。
Elio一遍又一遍的「Elio Elio Elio...」
Oliver的一句「I remember everything」
這兩句臺詞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而這場盛大浪漫的初戀,
也在冬天落下了帷幕。
而父親對Elio說的話可以說是電影的點睛之筆了,意味深長,觀眾也能體會到其中的哲學意味。
人生應該如何選擇?
如何度過一生,不留遺憾。
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答案。
電影畫面的平淡留白,這有點像中國的山水畫,那些沒有被強調的部分恰恰是最精彩的。
電影裡少有強烈的表情特寫,這樣,觀眾就不用去捕捉演員細微的表情,然後因為看到了演員的悲傷才悲傷,看到了演員的快樂才快樂;
觀眾也能根據故事的進展和主角的對話,用自己生活的經驗和腦補的情感,將自己代入故事,來體會故事主角的內心情感。
也正是因為情感表達的自然,觀眾在欣賞這部電影時,常常會忘記這是一部同性題材的電影,只把它單純地看成美好的愛情故事,這不正是現在很多人需要克服的偏見嗎?
作為2017年獲獎無數的電影,它不僅有出彩的劇情,超強演員陣營,當然少不了導演加持。土生土長的義大利籍導演盧卡·瓜達尼諾對80年代義大利進行了還原。藍綠色為主的濾鏡以及無可挑剔的構圖,也使觀眾直呼「每一幀都漂亮的像是壁紙」。
不過也有很多人說這部電影被過高地評價了,因為不管在哪方面來看,它都不是最優秀的;也有人說這部電影太乏味了,平鋪直敘,沒有激情。而我想說,正是它一個個平凡、樸實的小部分的完美搭配,才成就了它的脫俗而出。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能夠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
多看幾遍情緒依然能深陷其中,
配樂、鏡頭令人難忘,快樂、悲傷為之牽動,
感嘆於編劇導演對作品的匠心。
《Call me by your name 》就是如是。
其實電影和文學作品只能是生活的1%
或者連1%都不到,
但這1%的「靈感」
能夠賦予我們生活真切體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