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 I will call you by mine.
很久之前在微博上第一次看到了電影的預告圖片。
本著看文看劇從不看悲劇的原則,即使主角顏值奇高,但轉身就沒再關注了。
直到今年的奧斯卡,吸引我的不僅是頒獎禮鑲嵌了4500w顆施華洛世奇水晶的舞臺,還有兩部入圍的片子:《水形物語》和《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以下簡稱《CMBYN》)。
為了觀影效果,在宿舍裡拉上窗簾,條件有限,用每分鐘斷一次的校園網看完了《水形物語》,雖然如此但不得不說它確實非常美,無論是電影的配色、配樂、還是所謂的「愛如潮水,將你我包圍」,都給觀影人極致的享受。
同樣的條件下,我看完了《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太喜歡了,口說無憑。
循環了一周的電影配樂和主題曲,找遍了B站和Youtube上的訪談,更換了所有壁紙,保存了無數張臺詞截圖,翻牆下載電影海報,甚至還用可憐的ps技能p了幾張壁紙。
在這段音樂裡,我們來談談這部被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斬獲奧斯卡最佳編劇獎的小眾電影。一) 談談「同志電影」
豆瓣上有人說,《CMBYN》讓他思考,「同志電影」這個分類是否還有意義。
主創人員在宣傳期的眾多小眾採訪之一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提到《CMBYN》最先讓你想到什麼?
—不是同性戀,也不是異性戀,而是愛情本身。
電影有種「無界」感。
同樣是很美的電影配色,《水形物語》更偏向冷色調,藍色和綠色大面積佔據了電影畫面,是哥德式的美;《CMBYN》則是洋溢著盛夏的陽光、水汽和生機勃勃。成熟的蜜桃,隨性的舞蹈,冰涼清澈的湖水,搖曳的斑駁的樹影,愜意的義大利北部小鎮,80年代美好的元素匯集,為電影塗上了暖色調。
Perlmans一家,每一個角色都非常的有人格魅力,他們熱愛藝術、音樂和歷史,屬於知識和精神上異常富足的一家人。
當教授的爸爸可以從一個杏子的名字來源說到阿拉伯文字的變遷;
兒子Elio則可以用三種截然不同的作曲家的風格,彈同一首曲子:
猶太裔的媽媽則精通多國語言,夜裡停電,一家三口就舒服地窩在一張沙發上,聽媽媽把德語愛情小說譯成英文娓娓道來。
相信很多看過《明星大偵探》的朋友一定知道,《明大》之所以好評如潮,原因之一就是細節到位,每期一個場景的還原度,道具的擺放、種類、豐富度令人咋舌。
同樣地,《CMBYN》裡面裝滿了又破又舊,一看就用了幾代人的老物件。
用導演的話說就是,「full of furniture with heritage and a family without money.」
不過,因為只有真正時間堆積出的使用感,才能同時擁有這種厚重的歷史感和經年累月的使用痕跡,任何仿品和故意做舊物品都無法複製。
比如古舊東方式雕花梳妝鏡,前面放著1966年的Christian Dior Eau Sauvage,Acqua di Parma Colonia,Roberts Acqua distillata alle rose...
四) 談談「無界感」
這個概念是我在豆瓣一篇影評中看到的,有一種強烈的共鳴感。電影全程,都洋溢著一種漫不經心,擺脫了許多來自時代、人物的桎梏。環境設置十分隨性,「騎著車去鎮上拿稿中途找義大利婦人借水喝,無數次停在湖邊放下心裡手裡的一切,跳入湖中渾身輕盈。」
在看完電影過後,我反覆思考為何會對它如此喜歡。
影片的最後二十分鐘,反反覆覆看了十多遍。
Elio和父親的一段對白,讓整個故事變得不同了。
附上一段豆瓣短評:
英文原文中的bankrupt太傳神了,談過幾次戀愛後,尤其是認真談過一段或幾段戀愛後,人的心不可避免會躲避痛苦,無法全身心地恣意投入,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感情破產。有時失戀後的我們還會建立起麻痺自我的堡壘,拒絕去感受,拒絕去承認,直到心裡變得麻木,不再受痛苦侵襲。看完父親的那段話後,我突然覺得沒有那麼難受了,結尾的長鏡頭可能會讓很多人掉眼淚,但我覺得很勇敢,不再懼怕痛苦。@掌上的蝸牛
電影結束時有一段長鏡頭,「Elio坐在火爐前,一會兒落淚,一會兒抿著淚水笑了,一會兒眼睛裡又恢復了冷漠,仿佛在短短幾分鐘內,他把那個夏天又度過了一次,且此生還要度過很多次。」
結局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悵然若失」,但和Elio一樣,我們都平靜地接受了。
我是福利麥叔的鋪子開張了!
麥叔的鋪子在交大開張了!
麥叔的鋪子在交大下沉廣場開張了!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周一全天,凡到店任意消費送「戰馬 」運動飲料一瓶。
除此之外,麥叔的鋪子長期招收兼職,理貨or收銀,25¥/小時輕鬆進帳!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公眾號,你還在等什麼,快到麥叔的鋪子去看看吧!
(悄悄說一句,點擊閱讀原文有❤你❤想❤要❤的❤資❤源❤哦)
(提取碼:a59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