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
每位同學都要上一門
思政必修課——「軍事理論」
說起這門課
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
有些艱深晦澀
但是,在浙大
有一位老師的軍事理論課卻是
乾貨滿滿、趣味橫生
學生評價甚高
常在選課時引得全校學生「哄搶」
他「坐擁」幾個千人大群
這些群被大家私下叫做「萬軍」
幾分鐘內消息便達99+
即使在如今的居家上網課期間
他也能變著法兒地調動學生的熱情
課程群裡的討論也總是異常熱烈
亦師亦友,靠幽默與博學「圈粉」無數
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的呂強老師
「一座難求」的軍理課
「選到老師的課是我進浙大第一件幸事」
「乾貨滿滿,牛!」
「內容充實,難得把思政課講得這麼好!」
同學們對呂強的軍事理論課好評如潮。然而,很多人或許想不到,呂強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學得都是機械專業。2000年進入浙江大學任教,從機械專業到軍事理論教師,呂強說自己算是「半路出家」。他回憶道,從研究員轉變成思政課教師,最初的轉變過程有些艱難,特別是軍事理論這門課,涉及的內容很多。「我在戰爭和軍事思想部分花了很多精力,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好。」這是呂強對待學術的原則,亦是他的做人原則。
1986年6月,呂強在其畢業設計所在的研究所門前
從課堂本身來看,呂強老師的軍理課成為「爆款」的原因,一是他收集並珍藏多年的「絕密資料」,二是被全校同學「惦記」著的「考前劃重點」。
「我收集的資料其實沒大家想的那麼誇張,但是在軍理老師裡肯定算是多的了。」呂強從2000年開始上軍理課,「那時候的資料形式沒有現在這麼豐富,都是以文字為主,我覺得軍事學教學缺乏圖像肯定是不太好的,於是我就開始主動搜集各種資料,儘量豐富教學的內容。」
「其實整個搜集資料的過程也是比較痛苦的。」呂強老師表示,希望同學們能全面理性客觀地看待事件。「多方面搜集來的信息對他們思考問題更有益,尤其對浙大的學生來說。我希望能夠給學生以更好地分析思考的機會,而不是單方面地灌輸知識。」
懷著要把軍理課上好的責任心,以及憑著對治學的嚴謹態度,呂強老師就這樣二十年如一日地為同學們搜集著資料。起初,網絡並不像如今這麼便利,老師也自費買過許多DVD。後來,網上下載的資料多了起來,書籍上掃描的資料亦逐年增加,呂強老師的「軍事理論資料庫」日漸龐大,因而得以為同學們奉上一堂堂妙趣橫生的軍事理論視聽盛宴。
談及「考前劃重點」,老師一邊搖頭一邊笑著說,「哪裡有什麼劃重點啊,我又不出卷子。我就是根據命題套路給同學們「推測」一下,順便教給大家複習的方法。其實說到底,划過重點之後,學生會有一種踏實的感覺。」正是在這種「劃重點」的安全感之下,有很多其他班級的同學來蹭課,文印店的「呂強軍事理論重點」也在校園裡風靡了起來。
呂強軍理部分資料
星鬥其學,赤子其人。一位老師被同學們交相稱讚,靠的可不僅僅是學識。
有同學說,「呂老師在課堂上連嗓子不舒服咳嗽兩聲都會跟同學們道歉。」而談及此事,呂老師卻說,「這是應該的呀,在日常生活中這也是底線啊。」
談及課堂抬頭率,「現在大課的課堂紀律很難管呀,不過這也說明咱們同學活潑。」呂強老師開玩笑地說道,「不過我覺得,點名籤到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我只能儘量做好自己,去吸引一些學生,提高一下『抬頭率』。當然你們說的風趣我自己倒沒覺得,可能就是會偶爾用小問題互動一下吧。」
雖然絞盡腦汁想為同學們呈現出一堂堂妙趣橫生的軍理課,但教與學還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呂強老師認為師生關係中最重要的是平等,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當時我在講一個戰爭,有個同學就說我哪裡錯了,看起來他對這個也非常了解。」呂強老師回憶道。「我蠻感激有這樣的過程的,有錯誤指出,我一定會誠懇地認錯,一定要有這樣的勇氣。而且新的觀點可以給大家啟發,也讓我反思自己,要更仔細,否則難以上好一門課,取得學生的信任。」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呂強老師補充道,「做老師的要謙虛,不能因為自己是老師就覺得自己比學生們強,我們浙大的學生,即使剛大一也是很厲害的。年紀並不是關鍵。」
也許正是這樣謙遜的態度,使得呂強老師成為了同學們口中的「男神」而他卻不自知。「也就是幾個人隨便叫著玩的啦。」呂強老師不好意思地笑道。
走近「萬軍」,熱鬧的神秘千人群
除此之外,「萬軍」也是呂強老師軍理課的一個亮眼標籤。
何為「萬軍」?「萬軍」是浙江大學的同學們對「萬能的軍理群」的愛稱。加群需密碼,幾分鐘內群消息99+,人多一方面使得幾百上千人所匯集成的個人經驗都聚集在一個群裡,另一方面也使得反饋變得更加及時和高效。
第一個「萬軍」群成立於2016年左右,在此之前,呂強老師沒有想到QQ群的方法,但他想為同學們提供及時幫助的心卻一直未變。「我的手機號碼一直是公開的,二十多年沒換過;個人主頁上就有我的手機號而不是辦公室號碼,我希望學生有問題時,第一時間可以找到我,畢竟他願意和我說是對我的信任。」
呂強坦言,建這個群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方便和同學們分享一些課堂相關的資料,也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更迅速地在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私信他。與此同時,由於軍事理論課有著來自各個專業的同學們,大家在群裡可以暢所欲言,「我也可以時常翻翻聊天記錄,了解一下同學們的想法,拉近和同學們的距離」。
對於這個群,曾有同學給出的評價是:「文理工商農醫學科全覆蓋,吃穿住用行生活全不愁,同學們儼然已把軍理課程群當做有問必答,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的萬能平臺。雖然「萬軍」對解決某些專業領域的問題還有局限,但在簡單的生活問題、資訊分享和交流討論上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還有同學透露,「呂老師每逢節日會在課程群裡給大家發紅包呢。」呂老師笑著表示,「發紅包也沒什麼其他的目的,主要是覺得大家的課業壓力太大了,能讓大家有小小的快樂我就很滿足了。我希望大家在我的軍理課上,學到的不只是知識,還有樂觀的心態。」
你不了解的老師另一面
儒雅的氣質、平易近人的長者,當你和呂強老師在課後侃侃而談時,你一定想不到,他還是一位「語言大師」。
「我從小就比較喜歡學外語,當然那時候都靠自學。」呂強從初二起便開始用收音機聽省人民廣播電臺的英語講座,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了大學。從最開始的聽不懂到能分清單詞再到猜測單詞怎麼拼寫,去查字典……呂強的英語水平也在日復一日的收聽講座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如今,呂強仍保留著每天瀏覽英文網站的習慣。呂強老師感慨道,「我初中時還聽了不少別的語言的廣播呢,現在日語水平馬馬虎虎,德語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呂強還熱愛攝影,祖國的山川大地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
呂強老師的攝影作品
有人說,如果將大學課堂比作一個小小的集市,那麼每個人都在各司其職,只是集市上用來交換的是貨幣,而大學裡交換的是一段段師生關係的締結與圓滿落幕。呂強老師的課堂,正是其中難得的珍貴記憶之一。
作為老師,呂強也表達了對同學們的忠告與期盼,「希望你們擁有健康之體魄,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文字記者:浙江大學微訊社 韓詩雨 | 芷凌
圖片來源:網絡及呂強老師本人
今日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韓詩雨
原標題:《超火爆!浙大這門課,為何「一座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