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和北京大學合作揭示內質網應激蛋白ATF6調節人幹細胞衰老的...

2021-01-09 生物谷

2018年1月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實驗室與北京大學湯富酬實驗室、以及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曲靜實驗室合作,在Cell Discovery雜誌發表了題為「ATF6 safeguards organelle homeostasis and cellular aging in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繪製了多種人幹細胞和體細胞受內質網應激蛋白ATF6調控的基因表達圖譜,揭示了ATF6維持多種細胞器穩態的新型機制,為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研究和幹預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和思路。


蛋白質穩態失衡是導致細胞衰老的重要因素,與個體衰老及老年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內質網對細胞內蛋白質穩態的維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細胞遭遇各種刺激時,內質網中積累大量未摺疊蛋白,從而誘發未摺疊蛋白反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ATF6作為內質網UPR中關鍵的應激蛋白,當受到壓力時被切割為具有轉錄因子活性的蛋白,並從高爾基體膜轉位至細胞核中,激活靶基因的表達;從而參與調控內質網應激反應,維持細胞內蛋白質穩態。然而,由於缺乏有效的研究體系,人們尚不清楚內質網應激蛋白ATF6能否調節人類細胞的穩態和衰老。


在剛發表的這項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員結合CRISPR/Cas9基因編輯和幹細胞定向誘導分化等技術首次獲得了ATF6基因敲除的人胚胎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和脂肪細胞。利用這些細胞模型,研究人員發現人間充質幹細胞對ATF6的缺失最為敏感。ATF6缺失的人間充質幹細胞表現為穩態喪失和加速衰老。細胞器分析結果顯示,ATF6缺失可引起內質網結構和功能的紊亂,具體表現為內質網結構失序、內質網鈣離子庫紊亂以及細胞內蛋白聚集體的增加。此外,ATF6的缺乏還導致與內質網互作的多個膜性細胞器穩態的失衡,包括核膜的皺縮、異染色質的丟失、以及線粒體結構和膜電勢的紊亂。值得一提的是,核膜和線粒體等細胞器的失穩與內質網的功能紊亂偶聯發生,提示ATF6在人幹細胞中協同調控多種膜性細胞器的穩態。


通過轉錄組和表觀基因組分析,研究人員首次系統繪製了人胚胎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和脂肪細胞這三種人類細胞類型中受ATF6調控的基因表達圖譜,並鑑定出一系列受ATF6調控的組織特異的新型靶基因。這些新型靶基因包括靜息狀態下受ATF6調控的組成型靶基因以及內質網應激條件下受ATF6調控的誘導型靶基因。通過綜合分析這兩類基因在正常和衰老細胞中的表達,並結合一系列功能缺失實驗,研究人員發現ATF6組成型靶基因的表達沉默是人間充質幹細胞衰老的驅動因素。進而發現轉錄因子FOS作為ATF6的靶基因,介導了人間充質幹細胞穩態和衰老的調控。


該項研究不僅繪製了多種人幹細胞和體細胞中受ATF6調控的基因表達網絡,而且還揭示了ATF6具有協同調控多種膜性細胞器穩態的生物學功能。這些新的發現為認識ATF6蛋白的基礎生物學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對深入理解ATF6在人類衰老和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該項研究工作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等科研機構合作完成。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研究員、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員以及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副研究員王思及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胡博強為本文的並列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受到李棟研究組、肖百龍研究組、陳暢研究組以及陳彪研究組的支持;獲得科技部、基金委和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等資助。


Figure 1.內質網應激蛋白ATF6調控人間充質幹細胞中多種細胞器的穩態及衰老



Movie 1. WT人間充質幹細胞的內質網形態



Movie 2. ATF6-/-人間充質幹細胞的內質網結構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腫瘤|腫瘤微環境|內質網|-健康界
    前言內質網(ER)是分泌和跨膜蛋白合成、摺疊和修飾的中心細胞器。ER中的蛋白質處理、修飾和摺疊是決定細胞功能、命運和生存的嚴格調控過程。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作用,產生不利的微環境,破壞腫瘤細胞和間質細胞的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淋巴細胞。
  • 武漢病毒所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反應參與發熱伴血小板症候群病毒的感染過程》)。目前,對於SFTSV的感染機理研究得相對較少,因而制約了疫苗和藥物的研發。為了全面了解SFTSV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該研究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了SFTSV感染過程中宿主細胞的動態應答圖譜。通過對生物學過程的聚類分析,發現病毒感染可以顯著激活宿主細胞的內質網應激(ER-stress)和UPR。
  • 上海有機所揭示RNA調控漸凍人症致病蛋白TDP-43形成應激核體
    TDP-43是一種重要的RNA結合蛋白,其基因突變可引起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症」)。細胞應激時部分TDP-43蛋白被招募到胞漿中參與應激顆粒的組裝,但絕大部分的TDP-43依然駐留在細胞核內。
  • 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促進血管重塑
    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促進血管重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50:52 德國科隆大學Matteo Bergami、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 Elisa Motor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
  • 內質網接觸位點調節無膜細胞器動態
    內質網接觸位點調節無膜細胞器動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0 11:38:25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Gia K.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拮抗水楊酸驅動的應激反應的新組分
    植物激素水楊酸(salicylic acid,SA)參與植物局部和系統獲得性抗性(SAR),使植物整體產生對病菌的抗性。然而,如果SA介導的信號傳導不能被有效控制,則會造成植物生長抑制和細胞死亡等負面影響,這意味著SA信號傳導的拮抗對植物體的正常生長發育至關重要,但是目前在植物中報導的具有類似功能的組分並不多(如茉莉酸(JA)、脫落酸(ABA)以及轉錄輔調節因子LESION SIMULATING DISEASE 1(LSD1))。
  • 研究揭示肥胖形成中的「連鎖反應」
    研究揭示肥胖形成中的「連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12:55:31 美國哈佛大學Gkhan S.
  • 都是乳清蛋白,牛乳清蛋白和羊乳清蛋白哪個好?有什麼區別?
    胞外區是許多細胞表面功能分子的特異結構區,在此區域發生很多細胞激活反應,是分子發揮結合功能的重要區域;細胞器包含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核糖體等,對嬰幼兒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2.「蛋白質組成方面」2018年,瀋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測得羊乳清蛋白中共含有156種蛋白,而牛乳和人乳中分別有278和454種。且研究表明,羊乳中含有99種特異性表達蛋白質,牛乳中有152種,人乳中有344種。這說明,羊乳、牛乳、人乳的乳清蛋白在蛋白質組成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
  • Cell|全基因組篩選揭秘內質網自噬分子調控機制
    以線粒體為例,破損的線粒體表面上的蛋白會被磷酸化和泛素化修飾標記,從而招募自噬相關的蛋白特異性地進行線粒體自噬(Mitophagy)【1,2】。選擇性細胞器自噬的失調會對細胞適應性產生負面影響,且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息息相關。
  • 重磅綜述:細胞外冷誘導RNA結合蛋白在酒精誘發AD中的潛在作用
    2020年8月,來自美國Feinstein醫學研究所的Ping Wang研究團隊在Molecular Neurobi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綜述,旨在回顧酒精誘發痴呆的神經機制,探索細胞外冷誘導RNA結合蛋白(eCIRP)對於酒精誘發的AD的潛在作用。
  • 一種靶向內質網的銥(III)複合物可誘導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免疫原性死亡
    一種靶向內質網的銥(III)複合物可誘導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免疫原性死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3:19:04 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巢暉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內質網靶向的銥(III)複合物可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誘導免疫原性細胞死亡
  • 【重磅綜述】衰老過程中經典和非經典的細胞間通訊
    可見人與人之間除了語言,還可以通過琴樂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那在機體的多種細胞之間是如何進行溝通以滿足複雜生命活動的需求呢?衰老過程中這些細胞間通訊方式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Box 1 體外鑑定衰老細胞的指南細胞衰老可由多種觸發因素引起,包括端粒縮短、致癌應激、ROS和DNA損傷。
  • 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的凋亡
    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的凋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8 22:14:01 在細菌性敗血症個體中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凋亡,這一研究成果由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Hamsa Puthalakath
  • 研究揭示蛋白異常「液液相分離」導致人類發育性疾病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朱繼東與劉聰團隊合作,首次發現非受體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人類發育性疾病(如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中的基因突變能夠導致SHP2蛋白的異常「液液相分離」,並將野生型SHP2蛋白招募至相分離體系中,激活SHP2的磷酸酶活性和下遊的MAPK信號通路。
  • 中科院神經所第21年,砥礪前行(上篇)
    該研究結合多種模式動物,使用多種方法從不同層面解析衰老的調控機制,揭示了神經系統衰老的基因調控網絡;闡明了BAZ2B在認知衰老中的作用,發現了BAZ2B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點,為延緩大腦衰老提供新的理論依據和作用靶標。圖注(A)BAZ2B和EHMT1在衰老大腦中的表達水平(來自兩個不同資料庫的結果)。
  • 研究揭示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 特別推薦丨從內部瓦解衰老細胞!北大團隊開發針對溶酶體的藥物
    2020年4月27日,來自北京大學的鄧宏魁教授研究組與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羅佗平課題組合作在Cell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Elimination of senescent cells by β-galactosidase-targeted prodrug attenuates inammation and restores physical function in aged
  • ...高紹榮/鞠振宇/樂融融合作揭示Dcaf11調控小鼠胚胎發育端粒延伸...
    端粒能防止染色體末端的重組和降解,對維持細胞染色體的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1】。成體細胞由於缺乏有效的端粒維持機制,端粒在細胞分裂中逐漸縮短,最終引發細胞分裂的停滯和衰老【1,2】。端粒縮短是引發個體衰老的重要原因,是許多人類衰老相關疾病的典型病症【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