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的凋亡

2020-12-22 科學網

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的凋亡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8 22:14:01

在細菌性敗血症個體中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凋亡,這一研究成果由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Hamsa Puthalakath小組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10月5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免疫學》上。

通過對小鼠進行全基因組CRISPR篩選,研究人員發現髓樣細胞(TREM)家族受體TREML4的激活是敗血症炎症和免疫細胞死亡的關鍵調節因子。在小鼠中敲除Treml4表明TREML4調節先天免疫細胞的鈣穩態、炎性細胞因子反應、髓過氧化物酶激活、內質網應激反應和細胞凋亡;並且在急性和慢性細菌敗血症感染時提高總體存活率。

據悉,敗血症是一種雙相性疾病,其特徵是急性炎症反應並伴隨長時間的免疫抑制。抑制炎症的療法有助於減少敗血症患者在重症監護室的時間,但並不能降低總死亡率。近來,治療該疾病的重心轉移到解決由免疫細胞凋亡引起的免疫抑制階段。但是,尚不清楚該反應發生的分子機制。

附:英文原文

Title: TREML4 receptor regulates inflammation and innate immune cell death during polymicrobial sepsis

Author: Christina Nedeva, Joseph Menassa, Mubing Duan, Chuanxin Liu, Marcel Doerflinger, Andrew J. Kueh, Marco J. Herold, Pamali Fonseka, Thanh Kha Phan, Pierre Faou, Harinda Rajapaksha, Weisan Chen, Mark D. Hulett, Hamsa Puthalakath

Issue&Volume: 2020-10-05

Abstract: Sepsis is a biphas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an acu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followed by a prolonged immunosuppressive phase. Therapies aimed at controlling inflammation help to reduce the time patients with sepsis spend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but they do not lead to a reduction in overall mortality. Recently, the focus has been on addressing the immunosuppressive phase, often caused by apoptosis of immune cells. However, molecular triggers of these events are not yet known. Using whole-genome CRISPR screening in mice, we identified a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TREM) family receptor, TREML4, as a key regulator of inflammation and immune cell death in sepsis. Genetic ablation of Treml4 in mice demonstrated that TREML4 regulates calcium homeostasis,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 response, myeloperoxidase activatio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response and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innate immune cells, leading to an overall increase in survival rate, both during the acute and chronic phases of polymicrobial sepsis. Sepsis is a biphas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an initial inflammatory phase, followed by a prolonged immunosuppression phase. Puthalakath and colleagues utilize a CRISPR-mediated mutagenesis screen to identify TREML4 as a regulator of sepsis-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

DOI: 10.1038/s41590-020-0789-z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0-0789-z

相關焦點

  • bioRxiv:詳解我國科學家開發出針對SARS-CoV-2的CAR-M細胞免疫療法
    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在測試抗病毒劑、免疫調節劑和抗凝血劑;但是,沒有推薦針對COVID-19的特定抗病毒治療。嵌合抗原受體(CAR)是一種合成受體,可將T細胞的活性重新導向特定的靶點。CAR構建體包括以單鏈可變區片段(scFv)形式存在的抗原識別結構域或者胞外結構域中的結合受體/配體、提供支架和信號轉導的跨膜結構域,以及來自T細胞受體(TCR)的胞內結構域和觸發T細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
  • 營養與健康所發現RIPK3蛋白RHIM結構域調控細胞死亡和炎症的新機制
    細胞程序性壞死是一種新型的細胞炎性死亡方式,以胞質內蛋白形成壞死小體(necrosome),細胞膜打孔破裂釋放內容物誘導炎症為主要特徵。壞死小體主要由受體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和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s 1/3,RIPK1/RIPK3)組成,RIPK1蛋白在人類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報導發現RIPK1基因突變導致單基因遺傳的自身炎症性疾病。攜帶RIPK1突變的患者會發生反覆感染、早發性炎症性腸病等,正常基因型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緩解患者的炎症表現。
  • 新一代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突破還是延續?|細胞|腫瘤細胞|介導|亞...
    前言  抑制性受體(IRs)的上調,如CTLA-4(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4)和PD-1(程序性死亡受體1)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內在機制,它控制自體的免疫反應,以維持免疫穩態和防止自身免疫。
  • 成體神經幹細胞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
    成體神經幹細胞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1:12:15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Isabel Farias和Jose Manuel
  • B肝Toll樣受體亞家族,檢測HBV顆粒,內吞後內體中核酸
    所謂的先天免疫,是人體抵禦包括病毒在內的微生物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病毒感染,可通過2種不同的信號通路誘導I型幹擾素(IFN-α和IFN-β)和其他促炎細胞因子。當前,科學家使用Toll樣受體亞家族來檢測B肝病毒顆粒,內吞後內體中的HBV核酸(觀點及下圖表:來自Viruses)。
  • 羊膜幹細胞與王菲、張栢芝、英超五球星、奧運冠軍杜麗、連戰二兒媳路永佳
    羊膜幹細胞分泌的營養因子具有促血管生成、促細胞生長、抗炎症和抗纖維化等作用。研究表明羊膜幹細胞具有分化為神經細胞的潛能。3、改善免疫功,激發自身修復,能提升抗病防癌能力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衛部隊,免疫細胞則是這個防衛部隊中的戰鬥員,羊膜幹細胞能夠激活自身免疫細胞,提高免疫細胞活性,提高抗病能力,對抵禦腫瘤和其他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03:01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Joao B.
  • B細胞的免疫應答及免疫記憶
    在這些器官內,循環淋巴細胞偵測到可獲取的抗原。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初級和次級淋巴器官以有組織的方式建立起來。這種免疫結構的劃分對於有效和可控的免疫反應是必不可少的。不同免疫區的建立涉及多種因素。其中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如TNF-α、淋巴細胞毒素α(LTα)、LTβ及其受體TNFR1和LTβR起著重要的作用。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應用研究概述
    機體過度肥胖可以引起脂肪組織過多釋放游離脂肪酸(NEFA),增加了細胞內脂肪酸代謝產物如脂肪醯基輔脢A、甘油二酯(DAG)和神經醯胺等在細胞內的含量,促進了胰島素受體底物(IRS-1和IRS-2)的磷酸化,減弱了細胞對胰島素的響應信號,導致胰島素耐受。
  • 郭德銀組揭示細胞新型自噬受體調控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RNA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可誘導表達一種新型自噬受體CCDC50,該自噬受體通過識別K63型泛素化修飾的RNA病毒模式識別受體RIG-I/MDA5(RLR)並介導後者的自噬途徑依賴的降解,從而抑制病毒感染誘導的I型幹擾素的產生,幫助機體恢復到靜息狀態,避免過度免疫反應造成的組織損傷和自身炎症。我校博士後侯盼盼為論文第一作者,郭德銀教授為通訊作者,我校醫學院、附屬第七醫院為第一作者單位。
  • 【重磅綜述】衰老過程中經典和非經典的細胞間通訊
    詞彙表(1)Ferroptosis:鐵死亡,指鐵在細胞中積累引起的細胞死亡。(2)Inflammaging:炎性衰老,指以慢性、低度炎症為特徵的衰老。(3)Inflammasome:炎症小體,指能夠激活caspase-1並誘導先天炎症反應的免疫系統受體的聚集體。
  • 人體免疫細胞原來是這樣追殺腫瘤細胞的!
    所有植物與動物都具有先天免疫系統。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是人體抵禦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衛系統。這個系統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臟、淋巴結、扁桃體、小腸集合淋巴結、闌尾等)、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單核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補體、免疫球蛋白、幹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等)組成。免疫系統是機體防衛病原體入侵最有效的武器。
  • 羊棲菜可以調節小龍蝦的先天免疫、增強抗病毒能力
    如何有效調節小龍蝦的先天免疫,增強它們的抗病毒能力,一直是小龍蝦研究領域相關科研人員的努力方向。  近日,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深入研究,浙江農林大學新農科求真實驗班2018級本科生蔣欣悅及其導師朱斐發現,羊棲菜可以調節小龍蝦的先天免疫、增強抗病毒能力。
  • 諾華收購IFM Tre,獲得3款靶向先天免疫系統的首創NLRP...
    2019年04月02日訊 /生物谷BIOON/ --IFM Therapeutics(IFM)是一家致力於開發先天免疫療法和靶向藥的生物製藥公司。近日,該公司宣布已與瑞士製藥巨頭諾華(Novartis)達成一項最終協議。根據協議,諾華將收購IFM子公司IFM Tre所有已發行股本。該筆交易已獲得IFM董事會和股東的批准。
  • 水生所肖武漢組揭示SIRT5和琥珀醯化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的功能
    琥珀醯化普遍存在於生物中,廣泛的參與代謝調節、表觀調控、信號傳導等眾多生物學過程,特別是中心代謝和中間代謝的很多代謝酶都存在琥珀醯化修飾。琥珀醯化修飾水平異常與包括腫瘤、心血管系統疾病、代謝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炎症等在內的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 李詠生團隊揭示程序性壞死關鍵蛋白RIPK3在腫瘤免疫調控中的新功能—馬瑜婷、周鵬輝點評
    RIPK3是受體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家族成員之一,與RIPK1形成壞死小體,激活MLKL,誘發細胞程序性壞死。RIPK3作為細胞程序性壞死的關鍵調控分子,在炎症和腫瘤中都發揮重要作用 【3,4】。其可以促進炎症性腸病(IBD)腸道黏膜的修復,抑制炎症相關性結直腸癌的形成 【5】。
  • 腫瘤中的免疫細胞代謝
    TME的免疫環境由一系列不同的細胞類型構成(表1)。效應細胞執行細胞殺傷功能,無論在天然免疫還是適應性免疫反應中。在適應性免疫反應中的抗腫瘤細胞包括CD4 +和CD8 + Teff細胞,它們通過不同機制殺死癌細胞。CD8 + Teff細胞通過誘導凋亡和細胞因子分泌直接殺死腫瘤細胞中。CD4 + T細胞包含許多細胞亞群。
  • Immunity綜述精讀|免疫代謝物對蛋白質的修飾作用
    、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調節療法有所幫助。另一方面,在免疫炎症反應中,最新的研究表明,Toll樣受體4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的激動劑脂多糖LPS具有促進組蛋白乙醯化修飾的作用,以增強那些具有強力促炎作用的基因的表達;在葡萄糖含量很低的腫瘤微環境中,CD8+ 效應T細胞可以利用乙酸(acetate)作為能量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組蛋白乙醯化修飾水平,從而上調IFN-γ等免疫活化基因的表達
  • 白細胞介素6的持久性受到樹突狀細胞來源血液緩衝系統的調節
    白細胞介素6的持久性受到樹突狀細胞來源血液緩衝系統的調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43:07 2020年12月22日,麻省理工學院Daniel Lingwood課題組在《免疫》雜誌發表論文表明,
  • Nature子刊:受體靶向的工程益生菌可減輕感染!
    BLP通過阻斷核因子κB和肌球蛋白輕鏈激酶介導的主要上皮連接蛋白的再分配,競爭性地排除Lm,改善Lm誘導的腸道屏障功能障礙。此外,BLP通過招募FOXP3+T細胞、CD11c+樹突狀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來增強腸道免疫調節功能。利用非致病性細菌的黏附蛋白來設計益生菌菌株,提供了一種新的範式來排除病原體並放大其內在的健康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