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人情歌》是伍佰和China Blue 1994年的經典作品,特色是撩動情緒的吉他和迷離的曲風,十分吸引人。
伍佰,本名吳俊霖,是臺灣乃至整個華語樂壇知名的搖滾唱作人,此外他還出演過多部影視劇集,在攝影方面也頗有建樹,舉辦過個人攝影作品展。
伍佰這個藝名的來歷頗有趣。傳說他早年做過多種營生,皆不得意,有次上街找人算命,對方收費伍佰元,意思是命理不夠富貴厚重,收便宜點,後伍佰索性以此名行走江湖,云云。實際上,據他自己說,小時候學業不錯,擔任班幹部,五門功課都是滿分,故家人暱稱為伍佰。名字究竟怎麼來的,已不是關鍵,重要的是這個名叫伍佰的男人,以一把電吉他,加上一群合作二十幾年的夥伴(China Blue樂隊),掀起了臺灣以至整個華語樂壇的搖滾颶風,所到之處,人群無不陷入狂熱,不可自拔。這次第,怎一個強悍了得?
伍佰的搖滾事業從臺灣起步,其主要成就,也在臺語搖滾領域。話說九十年代初,還使用本名的伍佰已經在臺北"息壤"駐唱,玩兒藍調味道極重的搖滾。自創新曲之外,他還積極改編臺語老歌,把慢板的苦情歌,生生變成快如奔馬密如驟雨的硬搖滾,聽過他現場的人無不為他咄咄逼人的氣勢所折服。這種幾乎是與生俱來的現場煽動力和生命的張力,迅速吸引了一大幫忠實的擁躉,等他轉到另一家club"The Gate"(大門)繼續戰鬥的時候,行情看漲,等候進場的人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同樣行情看漲的還有他接下來一系列的專輯:《浪人情歌》(1994)、《枉費青春》(1995)、《樹枝孤鳥》(1998)等等,張張大賣,伍佰迅速成為新一代巨星。
劉若英1970年生於臺灣省臺北市,2歲左右,父母離異,她被寄養在親戚家中,據說經常遭到打罵,從此養成敏感細膩的性格,對待感情也比較慎重。後來她被祖父母撫養長大。劉若英的祖父是國民黨上將,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她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從三年級開始學習鋼琴,一直都在研習音樂,最後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音樂專業。
1990年畢業後的劉若英無意中結識後來在音樂上的領路人陳師傅,進入他的工作室當助理達三年之久(同時當助理的還有後來的大帥哥金城武),在音樂的發展上得益甚多,她後來的經典《為愛痴狂》也是師傅幫她量身定製的。兩人關係親近,以至於後來陳師傅得親自上侯佩岑的綜藝節目《桃色蛋白質》分說清楚,至於到底說清楚了沒有,觀眾自行判斷吧。順帶一說,她的綽號「奶茶」,也是陳師傅給取的。
1994年,劉若英在陳國富導演的《我的美麗與哀愁》中飾演角色,次年,在張艾嘉的賞識和堅持下,她出演了《少女小漁》的主角,獲得第40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併入圍第3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從此走上了演藝事業的發展之路。
新世紀之前,劉若英的歌唱和演藝事業重心一直在臺灣,1997年與斯琴高娃合作的《日落紫禁城》讓她開始為內地觀眾所熟悉,隨後與黃磊合作的《人間四月天》(2000年)、與馮小剛合作的《天下無賊》(2004年)幫助她奪得一系列獎項,也開拓了大陸市場。
她的音樂作品大陸聽眾比較熟悉的有:《後來》、《成全》、《很愛很愛你》、《聽,是誰在唱歌》等等。雖然多有翻唱,但她總能憑藉自己的領會和才情,唱出自己味道,給聽歌的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