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一個忘記溫柔的你的方法,我不要再想你,不要再愛你,不會再提起你,我的生命中不曾有你」 一句歌詞勾起無數回憶,劉若英和伍佰版《浪人情歌》,仿佛回90年代。
出道至今26年,有關伍佰,你可能只知道他是那個相貌平凡,抱著一把吉他唱著《挪威的森林》、《突然的自我》的男歌手;你可能聽過他的那句「喝完這一杯,還有三杯」;你以為他是個粗獷的漢子;你聽著他的臺式普通話覺得好笑……
但我相信,伍佰是許多人的青春記憶:廣播裡、磁帶中、大街小巷的唱片行裡…王菲《兩個人的聖經》、《單行道》,張學友《如果這都不算愛》,劉德華《世界第一等》、《孤星淚》,那英《我不是天使》,劉若英的《最初的地方》,莫文蔚《堅強的理由》.太多傳唱度極高的天王天后的歌曲都是出自伍佰之手。
伍佰的22歲之前,人生並不算如意。作為家中三兄弟中的老大,在少年時代便經歷了兩個弟弟因車禍喪生的慘劇。國中時期因沉迷音樂而大學聯考失利,不得不離開家鄉去臺北尋找夢想。
他擺過地攤,推銷過英文教材,當過群眾演員。這些不如意均可在伍佰初期的音樂作品中找到映射。最終他來到一家吉他琴行做工,至此才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天賦是上帝賜予你的禮物,而機遇是發揮天賦的契機。
伍佰的音樂有時是嘶啞的搖滾,有時又不那麼像。它介於搖滾樂和流行樂的中間地帶,比搖滾抒情,比抒情搖滾,也許是為了讓更多人可以聽到他的聲音。
伍佰不夠俊俏,不是磁性的低音炮,只有最伍佰的搖滾,屬於伍佰特有的滄桑感。
在一本雜誌上曾經看到過伍佰老師的專訪,裡面問道:你組搖滾樂團就是為了對抗偶像式的音樂,但後來自己也變成了偶像,你怎麼看?伍佰講了一句話:比起很多人,我更適合當偶像不是嗎。
的確,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話,你就可以大力的去影響很多人、更多人。
「我是街上的遊魂,而你是聞到我的人。」搖滾硬漢選擇用一把吉他頑固的對抗全世界,轉身提筆亦可寫出溫柔如水的詩詞。
突然的自我
他敢在音樂頒獎禮上說出「少廢話,多創作」的獲獎感言,卻在10年後的某次演唱會上演唱《浪人情歌》流下淚水…這樣倔強又溫柔的男人,寫出來的歌毫無疑問抵達了眾多人的內心深處。
那些擁有過、失去過、愛的、瘋的曾經;那些可念不可說的內心獨白;我們的青澀與果敢,我們的彷徨與渴望,都是那麼獨一無二的印刻在了伍佰的歌聲中。當我們突然又聽起了伍佰的歌曲,我們一定會回想起當初的自己。
他的存在,即是經典。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