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新作《國寶100》講述國寶故事

2020-11-18 石家莊日報

  □本報記者 劉迪

  

  用文物講述歷史,是撥開歷史迷霧的一種特殊方式。日前,著名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馬未都,推出了自己新作《國寶100》,試圖向普通讀者揭開國寶背後的傳奇與歷史。談文物、聊歷史,日前,馬未都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微信採訪。

  《國寶100》中,馬未都從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遴選出100件中國文物詳細講述,馬未都對於「100」的選擇標準是必須是博物館館藏的,既有故事又有知識,又能代表其涉及領域最尖端成就的文物。

  馬未都告訴記者,《國寶100》從選題到問世用了兩年時間,「我們的整個博物館團隊都為這本書付出了很多。你如果問我100件文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我說不出來,因為儘管千差萬別,但每件文物所承載的歷史之厚重,和它對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貢獻是一樣的。」

  近年來,伴隨文博事業的火熱,「國寶故事」頻頻登上螢屏,在科普或綜藝節目中被觀眾熱追,馬未都坦言,自己出這本書也是順應了「國寶熱」。對於這種熱潮,馬未都持肯定的態度。他認為,普通人也是需要了解文物國寶知識的,因為從國寶可以看到它生存那個時代的主要藝術成就,當了解的文物國寶知識足夠多,就會對中國藝術與歷史的進程有一個大致了解,這種文化積澱能成為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國寶100》收錄了西漢長信宮燈等河北國寶。採訪中,馬未都評價說:「出土於滿城漢墓的長信宮燈是逝者生前使用的燈具,反映了當時漢代社會最高的藝術成就。作為一個生活中的用燈都做得如此精美、如此合理,對今天的人來說真是嘆為觀止。」

相關焦點

  • 聽國寶故事,長鑑寶知識,馬未都《國寶100》讀者見面會等您來!
    聽國寶故事,長鑑寶知識,馬未都《國寶100》讀者見面會等您來!2018年,《國寶100》在喜馬拉雅隆重推出。活動內容2020年8月29日下午14:30,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將攜重量級新作《國寶100》,做客虹梅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與廣大讀者一起分享傳奇的國寶故事。用文物講述歷史,是了解歷史的一種特殊欣賞方式。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線上接受採訪 挑選100件國寶講述100個...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
  • 馬未都推出《國寶100》
    本報訊 用文物講述歷史,是了解歷史的一種特殊欣賞方式。《國寶100》(長江文藝出版社)中,馬未都從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遴選出100件中國文物,詳細講述。本套書共包括4本,每本講25件文物,分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
  • 馬未都推出《國寶100》圖書版
    2018年,《國寶100》音頻版於喜馬拉雅播出。2019年,《國寶100》視頻版於優酷播出。  《國寶100》書封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鄭文豐  收藏界有一句俗話:「眼力不狠,收藏不真。」這眼力見的獲得,必然要歷經耳濡目染、手裡把玩、心裡琢磨。簡言之,收藏要「實打實」,是純粹線下的活動。
  • 「國寶講述人」活動直播收官 資源整合創新文博傳播
    11月9日,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主辦,嗶哩嗶哩作為平臺獨家實施的「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迎來收官之夜,央視新聞客戶端「雲講國寶」與央視綜藝《國家寶藏》形成戰略合作,在央視新聞客戶端與合作平臺嗶哩嗶哩同步直播 「雲講國家寶藏——傳承國寶 雲講不停」。
  • 原創音樂人柳青瑤:用音樂講述國寶故事
    悠揚的樂聲響起,網友的彈幕紛紛讚嘆:「敦煌壁畫活了」「太美了」「夢回大唐」……在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主辦的「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中,原創國樂音樂人柳青瑤獲得「國寶講述民間高手」獎。
  • 乾貨|後期如何助力《國家寶藏3》講述國寶「前世」與「今生」的故事?
    《國家寶藏》第三季延續了往季的經典模式:繼續由張國立擔任「001號講解員」,由明星「國寶守護人」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前世」主打場外介紹和舞臺藝術化的歷史演繹,「今生」展開跨學科的立體人物訪談進行解讀。
  • 聽馬未都先生《國寶100》的一些感想
    最近一直在聽馬未都先生的音頻節目《國寶100》,說實在話,也不知道這一檔節目真的是只有音頻不,只是說眼睛成天對著電腦,有時候很累,所以這幾年都喜歡聽一些音頻節目,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高曉松的《曉說》,有時候也聽一下郭德綱的相聲。
  • 【雲講國寶】國寶講述人——「穿越時空的思念:五邑銀信」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發起的「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正式啟動。
  • 奏響《國寶音樂會》,聆聽國家寶藏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
    《國寶音樂會》來啦!
  • 如果國寶會說話紀錄片走紅 如果國寶會說話視頻全集哪裡可以看?
    酷似「奧特曼」的三星堆青銅人像,宛如「美瞳」的太陽神鳥金箔,還有眉清目秀、靜靜凝望的人頭壺……它們是高大上的國寶,也是最近討論度極高的新「網紅」。原因無他,在央視紀錄頻道的百集微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中,這些國寶一個個都「活」了起來,用每集短短5分鐘的時間,深刻卻又不失趣味地講述歷史與文明的故事。
  • 「沉睡」的國寶如何被喚醒
    「國寶檔案」系列(5冊)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欄目組編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年4月版每一道紋飾都是一次文明的觸碰,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段歷史的記憶。穿越古今王朝、探訪先賢今人,我們讀到了國寶背後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和曲折經歷,也領略了中華國寶不朽的價值與魅力。央視《國寶檔案》欄目創辦於2004年10月4日,每天只有10分鐘的日播節目,這是央視第一次以電視欄目的形式,為國寶級文物重器進行揭秘建檔。節目形態以實物舉證、故事講述為主,穿插器物展示、情景再現、專家點評,講述巍巍中華燦爛文明,集權威性、故事性、觀賞性於一體。
  • 等了兩年,《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周六亮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將於6月13日開播,從魏晉南北朝到唐的25件國寶將依次亮相,向觀眾生動展現開放、包容、盛大的時代氣象。根據計劃,《如果國寶會說話》展示了100件文物,共100集,分為四季播出,每季25集。
  • 酷我音樂《國寶的奇妙之旅》:張雪迎講述《唐彩鳳鳴岐七弦琴》傳奇
    原本屹立在峨眉山上的一棵杉樹,何以成了稀世國寶唐彩鳳鳴岐七弦琴?這件流傳1300多年的國寶又經歷了怎樣跌宕起伏的傳奇過去?3月17日,由酷我音樂聯合中國青年報及各大博物館打造的明星電臺音頻節目《國寶的奇妙之旅》第17期上線,青年演員張雪迎化身《唐彩鳳鳴岐七弦琴》,第一人稱形式將這件絕世國寶的傳奇故事娓娓道來。節目一開始,張雪迎先對彩鳳鳴岐七弦琴做了總體介紹。
  • 央視《國寶檔案》節目,曾介紹林則徐與一位永清人的故事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中央電視臺的《國寶檔案》欄目,是用各種國寶級的文物講述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一直得到觀眾們的歡迎。2011年4月14日的《國寶檔案》當中播了這樣一期節目,叫《林文忠公尺牘》。此時,劉源灝任陝西潼商道,林則徐攜家眷途經潼關赴新疆,將合家婦孺託付給好友劉源灝照顧。臨行的時候,林則徐寫了一首詩送給他的老妻,其中有兩句非常有名的詩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也是在這個時候,林則徐也給劉源灝寫了一幅對聯:「重鎮風清關四扇,崇朝雲起嶽三峰。」中國古代有一種非常深厚的友誼被稱為託妻寄子,林則徐和劉源灝的友誼就是典型的託妻寄子。
  • 馬未都每天講一個國寶故事——離奇詭異的大盂鼎
    馬未都每天講一個國寶故事——離奇詭異的大盂鼎 每天一個國寶故事
  •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三季》我想和國寶說
    《如果國寶會說話》這部紀錄片,是讓你看了還想看,流連忘返的一部優質紀錄片!該片每集用5分鐘的時間講述一件國寶的故事,向觀眾展現「開放」「包容」「盛大」的時代氣象。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的25件國寶,涵蓋了書法、繪畫、壁畫、畫像磚、雕塑、造像、金銀器、兵器、文書等多個門類,多維度展示了那個時代的技藝、審美、文化和生活方式。
  • 《如果國寶會說話》 文化微綜藝,勝在小而美
    依舊是每集5分鐘的碎片化時間,仍舊是深入淺出的活潑講解,還有動畫、3D、全景拍攝等新技術手段的應用,這些新的講述方式和手段讓國寶的故事變得更加可親可感。這樣小而美的文化微綜藝,成為網際網路時代下進行文化傳播的「網紅」。  《如果國寶會說話》的製作規格很高,它是由國家文物局和央視共同策劃實施的系列紀錄片。
  • 鎮館之寶|等了兩年,《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周六亮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將於6月13日開播,從魏晉南北朝到唐的25件國寶將依次亮相,向觀眾生動展現開放、包容、盛大的時代氣象。根據計劃,《如果國寶會說話》展示了100件文物,共100集,分為四季播出,每季25集。紅山玉龍、三星堆青銅神樹、太陽神鳥金箔、曾侯乙尊盤、越王勾踐劍、蓮鶴方壺……100件國寶級別的中國古代文物,將在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中,逐一亮相。節目組走訪了全國百餘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以及50餘處考古遺址,最後遴選出了這100件文物。
  • 從《如果國寶會說話》看文化類紀錄片的創新探索
    小體積與新角色  相對於常規紀錄片的「長時單片」而言,《如果國寶會說話》把整個節目劃分為100集,分四季播出,同時將每集時長控制在5分鐘以內,呈現為一種化整為零的小體積形式。當然該形式也並非獨創,早在2012年的《故宮100》就以每集6分鐘的時長,來講述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