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相信正義卻又總是質疑律師?

2021-03-01 新星出版社

有時,場景是這樣的——

一位小個子比利時偵探赫爾克裡·波洛將全體涉案人員叫到一間客廳,告訴大家誰是真正的兇手以及他異常聰明嚴謹的邏輯推理過程,沉思時他會捋著小鬍子,觀察每個人反應的細節時他可能假裝在抽菸鬥。偶爾還會英倫幽默地一問,為什麼雞蛋不是方形的?

有時,場景也會是這樣的——

有一些神經質的鄉村奇怪老姑娘馬普爾小姐,眨著淡藍色的眼睛,放下手上正在打的毛線,略作矜持地場景再現一段鄉下的謀殺案,故事結尾處她會冷不丁地說出那最終的兇手,以及苦澀的告誡——鄉村生活,充滿邪惡。

還有時,場景也會是這樣的——

有一位情商很低的英國偵探歇洛克·福爾摩斯,在賣弄了一番十九世紀末物理、化學、生物甚至音樂等科學常識後,在他貝克街221號的寓所裡向一位叫華生的醫生揭穿最近發生的一個高超的騙局,是的,極其高超的犯罪手法,不過還是被他發現了。

這就是我們一貫讀到的古典偵探小說的高潮,至于波洛的挑剔成性、馬普爾的神經質以及福爾摩斯從來沒談過戀愛都是點綴。

誠然,「兇手是誰」是大家想知道的,而更吸引人的是精彩的推理過程。讀久了大家就會發現,這個高潮就像在法庭上審判,只是偵探一個人包辦了法官、律師、警察、執刑人甚至牧師。看,好偵探都是一個人能幹好幾個人的活兒的。

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發現偵探一手包辦的活兒開始有了社會分工。於是法官、律師、警察等等職業開始履行他們的分內之事了。進而也派生出一種偵探小說的範式——庭審小說。

相對於本格、社會、懸疑、硬漢等風格,庭審小說也有人叫它偵探小說法庭派。我們這裡不討論寫作風格和偵探小說史,庭審小說更接近於寫作的範式,將其與寫作風格混為一談原本就不嚴謹。可是在這種寫作範式出現之前,我們對於偵探小說中那個做最終陳述「判決」得場景一點兒都不陌生。早前的偵探小說不都是有這麼一個高潮嗎?

在聊聊今天的主角律師之前,我們還要嘮叨個假大空的話題,為什麼要讀偵探小說呢?不少人會略作沉思後回答「終究還是相信正義的存在吧」。真的是這樣嗎?

當我們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時,誰會是最有可能幫助到我們的人?如果答案選項是軍人、警察、醫生、法官和律師的話,在我們的常識中選律師的人應該是最少的吧。可是當我們問:以上群體,誰最能代表正義呢?給出答案的方式恐怕會是遲疑不決吧。

這不是一種職業的歧視,僅僅是因為我們對律師這個群體缺少理解和認同。而在偵探文學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庭審小說,律師在這類作品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可是,我們相信正義卻又總是質疑律師。

(前面戴了那麼大的帽子,接下來省略五十萬字)跳過一百七十年來各種眼花繚亂的庭審辯論,說說近來的庭審小說的傲嬌翹楚《黃銅判決》。


每個人都會說謊。

警察會說謊。律師會說謊。證人會說謊。受害者也會說謊。

庭審就是一場說謊比賽。法庭裡的人都清楚這一點。法官清楚。陪審團也清楚。他們走進法院的時候就知道即將聽到連篇的謊話;他們在陪審席坐下,就表示他們已經同意聽取謊言了。

對於辯方來說,關鍵在於保持耐心。要靜靜等待機會。不是對方說什麼胡話你都照單全收。要抓住對方謊言中的漏洞,像打鐵那樣將它鑄成一把尖刀,然後用它剖開案件的表象,將真相展現在所有人面前。

我就是幹這個的:鑄刀,磨利,出擊。在這個人人都說謊的地方,我就是真相。

麥可·康奈利首先把律師放在了火上,烤了一下。與其說這樣的切入故事更具有戲劇性,不如說這樣寫讀者更能接受,聽起來一個會撒謊的律師比一個沒談過戀愛的偵探更有情趣許多。可是我卻有一種腹黑的想法——《黃銅判決》是一場王牌對王牌的決戰紫禁之巔大戲,以說謊為榮這麼沒「職業操守」的特徵,沒有安排在警探哈裡·博斯身上,而是安排在林肯律師身上,甚至沒有安排在次要人物犯罪新聞記者身上,是因為康奈利對博斯的偏愛還是考慮到自己也曾經是一位報導犯罪新聞的記者,亦或是因為他本人就對律師職業的懷疑態度?

我們總是懷疑律師,他們好像喜歡替壞人說話,連「林肯律師」都不例外。所以這個角色背負的宿命也是讀者們賦予的,你們希望我壞嘛。

我喜歡林肯律師的內心戲。如果他喜歡外在的自己,喜歡巧舌如簧,喜歡用語言攻城略地,那他也就是行屍走肉了。可是,他不是嘛,他是全世界都不理解我我也不在乎。如果你讀懂了他的身世,也許你會懂,不過更大的可能是讀者在眼花繚亂的辯論中看到了繁華和熱鬧,忘了他的內心戲。

所以,他必須孤獨。

當壞人得逞時,壞人可能還要咧嘴一笑,那神情好像在說你能拿我咋樣啊,你來打我啊?而律師是面無表情的,不悲不喜,這是職業精神?還是向宿命的妥協?很遺憾,面對這些問題林肯律師都會保持沉默。

我們相信正義,可是法律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法律不是人,我們沒法責難它,我們也惹不起法官,可是我們好像還可以質疑律師。我們相信正義,可惜我們都不是律師,不知律師相信什麼?

這個世界,除了法律裁決,還有很多種別的方式給我們公道,它不是簡單地因為、所以,但至少我們能接受,比如黃銅判決。

黃銅判決(如果你不清楚這個詞的意思一點兒不影響你閱讀這部小說,或者閱讀前你不清楚更好)是對法律的挑釁,但也像是從人性的角度為律師這個職業做了一個小小辯護。

在我看來,《黃銅判決》是麥可·康奈利對讀者的一個負責任的交代。這種交代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讀者作為他的用戶,他覺得有責任告知大家,哈裡·博斯、林肯律師他們內心的冷清來自哪裡,你們沒白關注他們,他們也是人,而且是普通人,聽起來讓人又悽涼又踏實;另一個層面是哪怕法律偶爾不能公正判決,我們也要依然相信正義,至於原因,看了《黃銅判決》也就不難回答了。




PS,點擊「閱讀原文」,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譚松韻媽媽被撞身亡,肇事司機態度囂張:我們還能相信正義嗎?
    文/張白亦在網上一直有這樣的一句話:「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絕不缺席。」可是「遲到的正義」,還算是正義嗎?而最近的一件新聞,卻讓我感嘆地想到了:如今我們還能相信正義來會嗎?第二是辯護律師多次打斷原告律師。肇事司機更是絲毫沒有悔意,甚至有要在當場撒尿的藐視法庭的行為。
  • 讀心術:為什麼我們相信正義最終會戰勝邪惡?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站在了正義的一方,得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相助。我們選擇了抗戰到底,而不是乞和投降。在每次會戰潰敗的時候,我們的軍人、政府和人民始終堅信:一寸山河一寸血,寸土必爭,向死求生。我們也相信團結一心,鬩牆禦侮,超越黨派政治、意識形態和區域利益,共御外敵。
  • 大案原創丨劉瑩瑩: 律師不站隊,只為正義鳴不平
    【一】周秀雲案、雨某案時,面對違法濫權的執法者,律師憤怒了,多少律師站出來發聲,多少律師的文章被刪,又有多少律師因為發聲被被罵、被羞辱,可又有多少律師因為現實的壓力放棄了對案件本身的質疑?絕大多數律師既不是案件本身的代理人,沒有任何利益關係,更沒什麼好處可言,卻還要去關注、去發聲,不為什麼,只是因為手裡拿的是中國律師執業證,依據的是中國法律,心中有正義,口中有芬芳,眼中無是非,耳中有定力。
  • 日劇《勝者即是正義》對於律師什麼才是正義
    律師是一個令人充滿遐想的職業。小時候,我也想像著有一天能在法庭上口若懸河,為人辯護維護正義。長大後,才知道任何一個跨入法學行業的人都需要做一個抉擇,相信信仰還是現實實證。一個是正義,一個是法律條文。而這部日劇《勝者即是正義》就是講述了現實律師行業的故事。由新垣結衣,堺雅人,生瀨勝久等主演為主要陣容,主要一集為一單元,講述一件官司。劇情發展出人意料,劇情發展如劇名一樣,勝利即正義,即使那並不都是『正義』。
  • 我的律師夢——為公平正義代言
    美國歷史上著名的辯護律師丹諾曾說過:「一個人在未被定罪之前,都是無辜的,我恨罪惡,但我從不恨罪人」而這也是我的法律信條——不因為局部的罪惡,而否定整體的善良,而我,願意為這公平正義代言。看一看我們腳下這堅實的地板,摸一摸這四周光滑的牆壁,不要去驚嘆著現代文明的神奇,無論設計師是多麼的才華橫溢,都需要他們用一磚一瓦來堆砌起心中的藍圖。
  • 《精英律師》(劇終):時間是圓的,我們還會相遇
    01 最終的跨越《精英律師》終於迎來了劇終,這是一部有始有終的劇。劇的開始,是一個滿懷正義、卻只能徘徊於律所之外的律界小白;劇的結束,在諸多案例之後仍然落回到這個從開始就埋好的伏筆。也許在劇集的展開中,人們只是慢慢地習慣於戴曦無法成為律師,從來沒有想過要為這個不公的身份做些什麼;但是作者卻一刻也未曾忘記。這個一心向著正義,卻始終遭受不正義的小小棋子。於是,作者讓無所不能的羅檳先生,在最後完成這個幾乎快被人遺忘、卻大快人心的公正。對於戴曦而言,這份跨越舉步艱難,她本想一世躲避,避開痛苦與恐懼,然而羅檳要她跨越。人生的很多艱難,其實並神秘。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刑辯律師
    電影中有鏡頭一直很難忘:一,當被告唯一的有利證人,也就是他說的他們彼此深愛的妻子,出現在律師面前,發表了一通對他極為不利的言論時,韋菲爵士問自己給被告推薦的那個律師:你現在還相信他是無罪的嗎?見那位律師深深低下了頭,韋菲當機立斷,決定親自出庭,為被告進行辯護。你要為他做無罪辯護,首先你必須從內心相信他是無罪的,無論所有的證據看起來對他多麼不利。
  • 譚松韻遭質疑,瑪莎拉蒂無後續: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比如自己有準備賣房賠償,有跟譚松韻的律師溝通等等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馬母的那一句:「你只是沒了媽媽,可是我的兒子卻要在監獄裡過春節啊」不得不說,這樣的話,真的太過於刺耳了,這不禁讓我想到了2007年上映的瓊瑤大劇《又見一簾幽夢》之中的「經典臺詞」:你不過是失去了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的愛情啊
  • 影評:《辯護人》,一個小律師的正義辯護之路
    律師其實是一個很光鮮的職業,他們大多數穿著職業裝出席在法庭之上,運用各種的法律條文以及辯解來為自己的委託人辯護,似乎他們是正義的化身,維護著法律的公平和正義。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對律師抱有誤解,律師真正的作用是為了自己的委託人爭取最大的權益,他們不在乎案件或者審判的公平和正。
  • 斯偉江:我們為什麼要做律師
    我們為什麼要做律師?就如我經常思考的哲學問題一樣,確實令人費解!可能有人見到這個問題會大笑,老子說過,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為道。很多人會說,做律師,是謀生的手段,吾業賴是以食吾軀。誠然!進一步者,會說,我喜歡這一行業。古人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此輩已鮮矣!再進一步者,說,為國家法治建設作貢獻。此輩似乎已絕矣!有小我者,有大我者。兩者之主旨異。
  • 正義需要代理 ——孫承龍律師訪談錄
    針對疫情前後一些常見的法律問題,我們採訪了北京盈科(合肥)律師事務所的孫承龍律師。而孫律師的專業水平在盈科所也是有目共睹,您的特點是走專業路線,鑽研案件本身,也確實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談談您的思路麼?答:律師要走專業化路線。雖然未來據說人工智慧將會取代醫生和律師這樣的職業,但是我相信,法律不只是大數據。他當然需要邏輯和法律知識,但是更需要我們針對每一個案件,偏重不同的解決路徑,需要因案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精英律師》:「王啟年」要聲張正義,而靳東要滿足客戶訴求
    期待已久的《精英律師》終於開播了,追了5集,在折服於靳東令人羨慕的職場精英狀態時,發現律師行業有一個明顯的矛盾衝突:律師到底應該聲張正義還是滿足客戶訴求? 這事之後,羅檳依然忙到每一分鐘都在工作,而何塞總是要找機會跟何塞辯論誰對誰錯,顯得很討厭。 但他兩的矛盾衝突,普遍存在於律師行業裡吧,到底該聲張正義還是滿足客戶訴求呢?
  • 《正義的慈悲》 豆瓣高分冷門電影,震撼全美冤獄事件改編!黑人律師捍衛公平正義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獲得更多精彩內容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你心目中的律師是什麼樣的?是TVB劇裡戴假髮,穿黑袍,在法庭上唇槍舌劍?還是熱衷於研究謎之案件,致力於將法外狂徒繩之以法的羅翔老師?總之,在更多的人心中,律師代表了公正,正義的化身,他們手執法律的寶劍,衡量心中公平的天秤,與惡作鬥爭。特別是在種族歧視根深蒂固的美國,平權一直是有色人種律師們的致力目標和撫膺之痛。美國律師布萊恩·史蒂文森就是其中一位。他出生在普通美國黑人家庭,通過自身努力,他以優異成績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
  • 翟欣欣的代理律師真的是欠罵?律師為什麼要給「壞人」辯護?
    昨天,易律師團隊擔任翟欣欣女士的法律顧問,處理其與蘇享茂自殺事件有關的一切法律事務。這個正常的委託卻炸開了鍋,易律師遭到謾罵。為什麼呢?罪魁禍首的罪魁禍首原來是一條微博,一條易律師和他的學生在微博上互相調侃的微博:
  • 律師的意義什麼時候才能得到專業的律政影視的呈現?
    這位律師向法官提出了一個質疑,什麼叫做種族歧視?罪名的表現形式是什麼?該種表現形式是否存在其他的非歧視的意思表示呢?顯然這是很專業的討論和質疑,而我們的律政電視劇是沒有觸及的。 對於「律師是否代表正義」的話題,劇中是這樣表達的,在一場房地產開發商和業主的採光權爭議中,主人公古美門正好是開發商的代理律師,而他的助理卻十分同情那群勢單力薄的業主們,於是助理就質問古美門,「為什麼沒有正義感?」
  • 《林肯律師》:人格魅力,沒有絕對的正義與黑暗
    電影之中為我們著力描寫的只是這位「林肯律師」律師生涯中的一起案件,但在這是強姦案中我們看到的是這位律師別具一格的人格魅力。在這場案件中,我們看到的是他除卻了惡人的另一面。看到的是一個律師的人格魅力。百萬美金的案件只為辯護年輕富豪公子路易斯·羅萊特的無辜。
  • 正義降臨!袁立宣布律師團隊加入戰鬥,網友:終於上了熱搜!
    後來袁立出現了,她就像是一把火點燃了關於這檔綜藝的所有爭議,幾乎每天都會有圍繞此事的新聞出現,可惜總是上不了熱搜,今天,袁立終於成功登上熱搜!至此,袁立宣布不再退步,她已經正式委託自己的律師團隊介入此事,想要還原事件的真相,還自己一個清白,也讓觀眾知道真相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知道袁立曾請求主持人張國立和三位評委說出真相,可惜時至今日這四位閉緊嘴巴,沒有透露任何關於那期節目的相關信息,更諷刺的是在最新一期的《演員的誕生》中,他們竟然站在舞臺上,對著觀眾宣誓:不忘初心,薪火相傳!正義降臨!
  • 《風騷律師》:一面是正義的伸張,一面是邪惡的生長
    文/牧遙前言:《風騷律師》第五季已經完結,情感上瞬間空虛了不少
  • 程序正義為什麼重要?
    辛普森案的結果讓支持辛普森的觀眾歡呼,也讓許多人驚詫不已,法律不是應該懲惡揚善嗎,為什麼居然讓罪犯逍遙法外?辛普森花了1000萬美元僱傭辯護律師團被稱為夢之隊質疑者有這樣的疑惑,似乎也有道理,因為在他們看來,辛普森作為罪犯,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法庭審判罔顧事實,辜負了民眾的期待,損害了法律的尊嚴。
  • 致敬:張玉環案當中的所有媒體記者和正義律師
    致敬:張玉環案當中的所有媒體記者和正義律師來源:南方傳媒書院作者:王穎、袁玲玲、馮雪芙、劉紫儀導讀一、律師:正義的使者二、媒體:時代的良心三、致敬:一個人的命運,一群人的努力一、律師:正義的使者8月4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張玉環殺人案做出了終審判決,判決書中道:「原審被告人張玉環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