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州上帝廟,本名玄貞觀,位於蓋州市西門裡大街路北,因廟內供奉「玄武大帝」,即「玄天上帝」,簡稱「玄帝」,是中國神話中北方之神,為道教所信奉,故民間俗稱「上帝廟」。清代康熙年間,因避諱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之「玄」字,故政名元貞觀。上帝廟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現今仍保留著濃厚的古樸典雅之建築意境,是營口地區最重要的一處古代寺廟建築,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蓋州上帝廟建築氣勢雄偉,工藝精巧,頗為壯觀。據《欽定盛京通志》記載:「元貞觀在城西門內,今名上帝廟。正殿五楹,配廡五間,山門三間」。上帝廟原有正殿、東西配鐘樓、鼓樓、山門、左右耳門、會房等建築。現僅存正殿、山門和會房。從正殿脊檁的墨書:「大明洪武拾伍年四月二日吉日立闔郡官庶人等監造」表明,大殿創建於公元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當時的蓋州為遼東半島的一處重鎮,為歷史上烽煙常起之地,明初大將常遇春、馬雲、葉旺等也都曾在此進行過退敵衛國之戰,明廷重視這座歷史悠久且地位重要的古城,因此於建朝之初便在這裡建置宇,以敬天祀神,祈福教人。
我國古代的大屋頂木架結構建築,均以其雄偉壯觀、飛簷翹脊優美絢麗而聞名於世。蓋州上帝廟正殿殿頂為青瓦頂五脊,由四個傾斜的屋面,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屋角和屋簷向上翹起,為我國傳統廡殿式建築。殿內有八根金柱,前金柱下有覆盆式柱礎兩方,梁枋和拱眼壁上都繪有宋綿、蟠龍、獅子、鳳凰、麒麟、牡丹、博古和其它花卉紋飾。殿內部分彩畫間檔較長,畫面線條流暢生動。
上帝廟正般面周五間,長15.3米,進深三間顯四回,寬97米,方位西南偏西25度。建築工藝高超,全部是大木架結構。其主要特點大殿構架舉折不高,兩側有側角和升起,鬥拱高大,補間各間朵數不等。有交叉十字形斜拱、翼形拱、駝峰等構造,個別拱有偷心造,保留了早期的建築風尚。建築特點突出,經國內專家、學者認定,玄貞觀具有金、元時期的建築風格。殿內部分彩畫間檔較長,畫面線條流暢生動,在全省現存古建築彩畫中屬較早的一組。梁檁上還有後金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等四次修箸題記。玄貞觀院內現存清代雍正四年捐資碑一通,雍正四年重修玄貞觀碑一通。花崗巖碑座兩塊,石刻蓮華經幢座兩塊。
蓋州上帝廟不僅是營口地區最著名的古代寺廟建築,在全國古建築中同樣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極具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蓋州上帝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營口最早的幾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遼寧省文化廳的組織下,對大殿和山門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測繪。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鄭孝燮等以及國家文物局有關領導多次到上帝廟視察。蓋州上帝廟以其獨特的風姿,吸引著國內外遊客!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