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這位以歌手身份出道、與鄧麗君、翁美玲齊名的女星,曾經風靡華語歌壇。
銷聲匿跡幾十年後,她又火了。只是這次不是以「歌手」身份,而是以一位母親、一位家庭教育者的身份。
她,就是陳美齡。
14歲出道,18歲奪得日本唱片獎新人獎,上世紀70年代,陳美齡曾是和鄧麗君齊名的偶像歌手!但她卻迅速嫁人生子,事業重心也轉向家庭,選擇隱退……
在隱退的那段日子裡,陳美齡遠赴美國史丹福大學考取了教育學博士學位。
更為人稱道的是,她通過自己的教育,將三個兒子相繼送入美國史丹福大學!
1994年,39歲的陳美齡獲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
其實,陳美齡的教育理念源自她父親的影響。在她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她的父親卻對她說:
「錢財、名譽如流水,但知識記入腦子,卻不會被人奪去,它會成為你一生的寶物。所以在你能學習的時候要珍惜機會,好好學習。」
聽從父親勸告的陳美齡,當即暫別歌壇,出國留學深造,去加拿大讀書,讀的是兒童心理學。
陳美齡30歲結婚,婚後有了第一個孩子。但她知道,孩子的最佳發育時間是在前3歲,所以不願意離開孩子,因為還要餵奶,所以她每次工作都把兒子帶在身邊,這在當時的社會引發了巨大爭論,甚至有了一個詞「Agnes爭論」( 她的英文名叫Agnes)。
當時的民眾沒有見過把孩子帶在身邊工作的女人,大多數人認為,如果你愛工作那就不要生孩子;如果你生孩子,就不要再在社會上當藝人拋頭露面。爭論之大,以致陳美齡在那一年登上了TIMES雜誌,成為全社會的焦點中心。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教授看到了TIMES雜誌,給陳美齡寫了信,邀請她去美國繼續念書。陳美齡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建議,她旋即放下手頭工作,考GRE,申請學校,最終被斯坦福錄取。
放棄事業,飛赴美國留學,陳美齡卻仍將大兒子帶在身邊,到美國2個月之後,她又生下第二個兒子。先生當時還在工作,只有休假的時候才能去美國照顧她。所以陳美齡一邊念博士,一邊獨自帶兩個孩子。
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陳美齡說,辛苦是肯定的,但要「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啦!」這樣的念頭卻是一次都沒有。而父親的那段話也始終激勵著她,最終拿下教育學博士學位,順利畢業。
而之後,她又將她的三個兒子,全部送入了斯坦福!
在一則訪談視頻中,陳美齡分享了幾點教育方式,讓無數家長聽後讚許不已↓↓
建議在wifi環境下瀏覽~
視頻來源:一條視頻
視頻中,陳美齡講了10點父母千萬不要做的事情:
1.不要和別人家孩子比較
——比得越多,孩子越沒信心。
2.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
——玩具玩幾天就沒有新鮮感了,可以讓獎勵變成一件有趣的事,一件家庭之間可以交流的事。
3.不要制定每天的時刻表
——「學習」和「玩兒」的界限不用那麼清晰,學和玩本來就是互通的。
4.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
——課外班會讓孩子覺得學習就是為了分數,不如拿補習班的費用,和孩子去世界各地看看。
5.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懂得選擇非常重要,有時候孩子自己作出的選擇也很好。
6.不要反對高中談戀愛
——戀愛教會我們被愛,也教會我們如何愛別人,但是一定要有責任感。
7.不要打罵孩子
——打罵的時候,孩子會很快認錯,但孩子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嗎?
8.不要對孩子撒謊
——如果孩子失去對別人的信任感,他一生都會感覺到孤獨。
9.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
——有媽媽陪伴的時間,哪怕2分鐘、5分鐘,對小孩子來說都是天堂。
10.孩子發問時,永遠不要讓孩子「等一等」
——就算在煮飯,也要把火先關一關,聽聽孩子在問什麼。
陳美齡的3個兒子都是她和丈夫親手帶大的,這讓如今我們「一個孩子6個大人的家庭育兒模式」的家長很驚訝,對此她是這樣回答的:
如果你要做父母,就一定要自我犧牲
我不提倡把小孩子交給別人帶。因為很難找到一個非常好的、你完全放心的人。我覺得小孩子還是在父母身邊長大比較好。尤其是小的時候,對於小孩子來說,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愛。如果你要做父母,就一定要自我犧牲。帶孩子這個事情上,不是人多就好了,很多時候一個父親一個母親就夠了。只要你是百分百去愛你的孩子,付出百分百的愛,就可以做到平衡。要有這個信念。另外,孩子在3歲之前,一定要父母教養,這對小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在國外,常常看到兩個人帶幾個小孩,好像很輕鬆的樣子。為什麼我們4個大人帶一個小孩會如此緊張?
因為現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小孩。在美國,一個家庭有四五個小孩,家長們就沒有那麼緊張。以我自己來說,生第一個很緊張,第二個就還好,到了第三個,就真的是一個享受。不一定要成功嘛,希望他們長大,希望他們做一個好人,希望他們快樂。用這個想法帶孩子,就會輕鬆很多。
對於陳美齡式的教育方式,
看看網友們怎麼說↓↓
@耀西想去遊樂場:說的很好,當父母真是一門最難的學問。
@賣鞋子的小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沒毛病。
@伱好我安的安:我媽可能是個假的,竟然全是反的。
@月見草香sc:為啥都在說媽媽教育,難道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麼,爸爸們加油呀!
@奇國小獅子-龍獅甜梨:資質、環境、條件,父母的言傳身教,每一個都很重要。別人孩子的經驗不能完全套用,挖掘屬於他自己的優點就好了。
@粘尼狒:每一個家庭做父母的都不容易,不要責怪他們不能像其他的父母那樣管教你,父母在用另一種方式同樣的愛著我們。
其實,並非說把孩子送進了斯坦福才叫成功的家庭教育。
只要孩子能有夢可追,擁有挫折時重新站起來的勇氣,成功時也不耀武揚威的謙虛,就是最好的教育。
(來源:中國新聞網)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