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都在討論有蘇感的「學霸臉」。
比如今年年初火爆一時的《獨家記憶》的男主角慕承和,還有《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天才少年李必,無一不是長相帥氣,還頭腦靈光,周身縈繞著一種「學習於我只是小菜一碟」的氣質。
圖片來源自網絡
這倒讓說姐想起一個人。
她擁有多重身份,日本暢銷書作家、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一位非常成功的母親,同時她也曾是一位長相甜美、紅遍大江南北、用話筒影響過一代人的歌手。
她就是陳美齡。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事實上,精英說兩年前就有幸採訪過陳美齡女士本人。
精英說出品 時長:06`41``
近日,她因一張照片上了熱搜,再次成為話題中心。在最近PO出的微博照片裡,她坐在餐桌前淺淺微笑,看起來恬靜而美麗。你一定想不到,眼前這位優雅的女士已經64歲了。
圖片來源自微博
陳美齡14歲出道,30歲結婚,婚後不僅自己獲得了世界頂級名校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還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都送進了自己的母校斯坦福,這件事一度在香港和日本引發轟動。
大家都驚訝不已,這樣開掛的人生真的真實存在嗎?
但如果你看過了她的人生經歷,就會發現這樣的成就對她而言並不是偶然,而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陳美齡與她三個兒子,其中左2的三兒子手中握著的正是他們家第4封史丹福大學錄取通知書
1955年,陳美齡出生於香港,14歲香港出道,當時電視臺專門為她特設節目《美齡晚會》。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之後又和邵氏電影公司籤約,一拍戲就是女主角。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17歲時,陳美齡前往日本發展,期間獲獎無數,一度成為在日本唱片銷量最多的國外歌手。當時的陳美齡和西城秀樹、鄧麗君等歌手一起,成為了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明星。
圖片來源自網絡
不到20歲的她星途璀璨,每天都排滿了工作行程,她沒有時間閱讀學習、也沒空社交娛樂,只是機械式地奔波於各個工作場地,失去了一些對未來人生的思考。
於是在事業巔峰時期,陳美齡轉而選擇了前往加拿大繼續自己的學業。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當時的很多人,包括陳美齡的媽媽都對女兒的決定表示不理解,他們都認為絕佳的賺錢機會不該這樣輕易錯過。但陳美齡搖搖頭:「要是一直留在娛樂界的話,可能我就會失去我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雖然年紀輕輕,但她的內心對自己人生方向的選擇一直有著明確的目標,她覺得唱歌於自己只是興趣愛好,從事教育工作才是自己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在她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搖擺不定的時候,是父親的話點醒了她:「錢財、名譽如流水,發生點什麼就會被奪走;但知識不會,一旦印入腦子,就一直在那兒。你要繼續念書。」
於是陳美齡堅定了自己的選擇,下決心宣布暫別歌壇,前往多倫多大學攻讀兒童心理學。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陳美齡在多倫多大學畢業後便返回了歌壇,30歲在日本結婚。
婚後夫妻倆很快就有了孩子,但當時她的工作很忙,每天都有很多節目,所以陳美齡只好把還在哺乳期的兒子帶在身邊。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但這樣的行為卻在當時的日本引發了很多爭論。很多日本人認為,女孩子結婚懷孕之後就該待在家裡相夫教子,而不該帶著孩子拋頭露面、四處奔波,這場探討女性社會地位的「美齡爭論」沸沸揚揚吵了兩年。
就在那個時候,美國時代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陳美齡的報導,斯坦福的女教授邁拉斯·特羅伯看到這篇文章之後聯繫到陳美齡,邀請她來學校攻讀博士,學習男女學、經濟學以及教育學,教育下一代如何有自信地去尋找夢想。
於是陳美齡放下手上的工作,考GRE、填申請表、找推薦信,最終被史丹福大學錄取。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1989年,陳美齡手裡牽著大兒子,肚子裡懷著二兒子,義無反顧地飛到了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
丈夫要留在日本工作,這意味著陳美齡需要獨自一個人在異國他鄉,一邊照顧兩個孩子,一邊完成學業。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剛生下二兒子的時候,她都沒時間好好坐月子,把孩子放到託兒所,每天上完課就著急趕去託兒所給孩子餵奶,下午回來再陪兩個孩子吃飯。
即使忙完了一天的學習,她也沒有空閒休息,等待她的是兩個需要媽媽陪伴的孩子。她要陪兩個孩子做遊戲、幫他們洗澡穿衣,再哄兩個孩子睡覺。只有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才有時間拿出課本,繼續學習。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圖片來自陳美齡微博
但即便忙得一刻不停,陳美齡都不曾後悔過自己的選擇,她從小忙於工作,沒有機會和普通的孩子一樣享受學習生活,面對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她不想、更不忍放棄。
就這樣,陳美齡從史丹福大學畢業了,兩個孩子陪她一起參加了畢業典禮,這或許是對她這段艱難時光的最大嘉獎。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如果說30歲之前的陳美齡是為自己而活的話,那麼30歲之後的陳美齡,把「媽媽」當成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
她努力扮演、用心付出,一直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去教孩子、帶孩子,終於將三個兒子都送進了史丹福大學。
圖片來源自網絡
從懷孕時期,陳美齡就覺得應該講教育計劃,把目標確定清楚。「我在育兒方面一個比較大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們處於最好的環境中,身邊圍繞著優秀的老師和朋友,接受著許多刺激,從而能夠自發地學習。」
陳美齡認為孩子永遠是第一位,做父母的必須要懂得自我犧牲,而她也確實在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教育理念。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陳美齡就十分注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即便工作繁忙,陳美齡也會抽出時間和孩子們親親抱抱、聊聊天,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媽媽的體溫和氣味,也就一定會感受到父母的愛。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被愛澆灌長大的孩子,內心也會成長得更自信堅強,也更容易學會如何愛人和周圍的一切。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體罰在陳美齡看來是最錯誤、最差勁的教育方式,打會讓孩子產生一時的懼怕,卻並不能讓他們理解「錯在那裡」。而小時候經常遭受體罰的孩子,在長大後會崇尚「武力壓迫」,習慣用武力去解決問題。
因此,在孩子們犯錯誤時,耐心溝通才是上策。因為孩子還小,這個交談的過程有時候會很漫長,這時候父母不能中途放棄,一定要說明白。
有一次大兒子考試考得不好,把試卷藏在書包裡不敢告訴媽媽。陳美齡知道後和孩子聊了整整8個小時,當然不是單方面的責備,而是真誠地溝通,才能讓孩子從心底接受父母的意見。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等孩子們稍大一些,家長們視為「洪水猛獸」的「早戀問題」,在陳美齡看來卻是十足「浪漫」的青春故事。
性教育,一直是國內青少年教育的一塊短板。學校裡,老師在課上往往讓同學自習相關章節;而中國式家長們則很好地沿襲了含蓄內斂的傳統,紛紛談「性」色變,遮遮掩掩。早戀更是明令禁止,甚至被稱為影響學習的洪水猛獸。然而陳美齡談及這兩個問題,毫不避諱且言之鑿鑿。
從孩子們9歲開始,陳美齡開始教他們有關性的知識。她認為,作為父母,應該理解孩子因荷爾蒙而引發的一些行為。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孩子們可以自由去愛,只是在戀愛當中一定要有責任感:「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在戀愛中受到好的影響,還要讓孩子知道兩個人在一起能互相促進才是對的,如果你能影響一個人,讓對方變得更優秀,這才是正確的愛情。」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陳美齡認為,一個人的人生的階段並不是割裂的,所以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很多技能。教育孩子要有遠景,20年後的世界是很難想像的,因此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基本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說創造力、想像力、交往力等等。
她的目標從來就不是教導孩子做一個學霸,進入名校,而是教他們做一個有魅力的人、一個有前途的人、一個有無限潛能的人。
「我不是說想讓他們進名校,是希望他們相信自己,有很高的自我肯定能力,不要跟人家比較,愛人愛己,能感恩報恩,做一個堅強善良的人。」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大兒子十四五歲的時候提出想要去美國留學,他的成績很好,想要進排名第一的學校也可以,但兒子卻選擇了排名第七的學校,原因是因為這所學校可以養馬。
學校會給新生每人配一匹馬,他們每天都要先照顧了馬才去吃早飯,這樣的安排會讓孩子們變得很有責任感。
雖然陳美齡覺得錯過了第一名的學校十分可惜,但她還是尊重兒子的選擇,因為比起名校的頭銜,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自主的想法,可以快樂地學習。
就像紀伯倫的詩中寫的那樣:「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並非因你而來...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愛,不是你的想法...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正是這樣開放的家庭教育方式,讓陳美齡與三個兒子之間的關係十分和諧。
有次她問兒子:「什麼是一個好家庭?」兒子一開始沒說話,思考了很久之後才告訴媽媽:「當你想起家裡人,原來你的心裡是很熱的。」也只有在愛的呵護下長大的孩子,才能成長得如此貼心而溫暖。
圖片來源自騰訊視頻
告別公眾視線的三十年,才是陳美玲的蓄水期。如今的陳美齡更多的是以作家身份出現。《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是她的首本中文書,而此前她已出了多本日、英語書籍。
圖片來源自網絡
之所以會想要寫這本書,陳美齡說是因為太多人問她的教育理念,她索性寫下來與更多人分享。
她說:「教育是一個教會孩子做夢的過程,告訴孩子世界上有很多的可能性,給予他為實現夢想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識,使他抱有朝著夢想大步邁進的勇氣。」
今年6月陳美玲的三兒子從史丹福大學畢業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陳美齡一直嘗試接受自己新的可能性。
52歲的時候,她不幸患上乳癌,她默默祈求上天,再多給自己5年時間,好陪伴小兒子長大。就這樣,5年過去,又一個5年轉瞬而逝,她堅強而精彩地繼續綻放著生命的活力和自信。
生病之後,陳美齡開始珍惜每一天,她發現生命不是應得的,每一天都是一個恩賜。
康復之後,陳美齡成為了日本抗癌協會親善大使,為更多女性的健康奔走努力。她說:「如果不知道生命有多久,那就把每天當作最後一天,去活得精彩,努力爭取和珍惜這難能可貴的時間與緣分。」
圖片來源自微博
等到大兒子結婚的時候,她又成為了一個好婆婆,在婚宴上貼心地蹲下來為兒媳婦整理裙擺。
圖片來源自網絡
一路走來,陳美齡一路學習,一路成長,溫柔而堅韌地面對生活的一次次挑戰和磨難,用心維持著一個充滿愛和溫馨的家。
她始終記得父親告誡自己的話:「要是你迷茫的時候,你就選擇最難走的路。」正是這樣迎難而上的信念,讓陳美齡將自己打磨成一位優秀的女性,還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十分優秀的人才,成為很多家庭學習和效仿的對象。
很多人都說陳美齡的一生是一個傳奇,但這個傳奇不單單依靠她的天賦和運氣,還依靠她堅定的內心、充滿勇氣的選擇,以及不懈付出的努力。
她說:「教育不難,只需要百分百的愛和正確的方法。」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及微信好友
作者:Cheryl,精英說作者,在英留學,用心寫字。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Reference:
《精英說【對話】陳美齡:我如何把3個孩子送進斯坦福?》
《百度百科:陳美齡》
《今晚 : 另一種傳奇 陳美齡》
《從歌手到教育專家、親善大使:陳美齡的開掛人生》
《64歲史上最強媽媽:坐月子3天,把仨兒子送進斯坦福卻花了30年》
海外留學、文化、生活,盡在精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