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女孩,家裡有四姐妹,還有一個小12歲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早年家在農村,後來父親帶著繼母和弟弟遷移到城市居住,而幾姐妹當時就讀初中或小學,就在鄉村伯父伯母或外公外婆家吃住,父親負責給錢包括生活費和其他。
由於她親生母親早年去世,她懂事特別早,雖然成績在初中年級那會年年排第一名,但考慮以後,她並沒有選擇讀高中,而是南下打工。
自她去打工之後,她的父親就再沒去工作了。當然確實是有點病在身的,於是乾脆就休養不做了,基本都在等著女孩寄錢回家。當然,繼母還是有去打零工的。
這個女孩的父親後來癱瘓了,她就辭工回老家城市(四線城市)照顧,在父親去世後沒多久,繼母出車禍,她又照顧了一年。
期間女孩也有談過戀愛,但人家嫌棄她的情況,就這樣不知不覺間把自己耽誤了,好像37歲才和現在的丈夫相親結婚的。但由於年紀大了,很難懷上,到現在也還沒有要上孩子。
而她的姐姐和妹妹們,早早結婚生子,基本算是沒有負擔過贍養費用,並且都遠嫁,更加不可能照顧。
而弟弟那時未成年人,也不可能出力。
父母兄弟姐妹面前一味付出的人,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你怎麼看?我說說我的看法:
1.在父母兄弟姐妹面前一味付出的人,結果是,很容易被父母和兄弟姐妹忽略的那個。
他們習慣了她的付出,習慣是很可怕的東西,其他家人會認為這一切是一味付出那個人理所當然的事情,應該做的,甚至認為與她們無關。
2.假如有一天,這個一味付出的人不再願意這樣付出或僅僅是減少付出,很多時候就會被那些沒付出過的人或父母站在高高的位置上指責,好像他們才是付出的那個。
3.我贊同要孝順父母,兄弟姐妹應團結友愛,但不贊成一味付出,不求回報。也許您覺得自己付出是問心無愧,但長期這樣做,除了他們自身就有問題,其實也間接會讓那些沒有責任感的兄弟姐妹潛意識地認為孝順父母是您一個人的事情,與他們無關。
按道理,應該是每個人都有付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才是兄弟姐妹。
我想一味付出的人都是心地善良,孝順父母,有著濃厚的兄弟姐妹情誼。可但凡不求回報的,父母或得到幫助的兄弟姐妹就會習慣你的付出,習慣依賴你。而根據身邊的例子看,這樣做並不利於任何一段關係的發展。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