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enne Westwood 2018春夏男裝系列,延續2017年並用男女模特的形式,模糊性別界限,看不到男裝與女裝之間的疏離感。
▲Gucci 2018春夏系列中,Alessandro Michele一如既往地於設計中模糊了性別界限,繾綣夢幻的氛圍中,女孩們披著Oversize的男式夾克與西裝,男孩們繫上絲巾打上領結,穿著花朵刺繡的外套和鞋子,一切元素與設計在兩種性別上都可成立。
▲Prada在2017秋冬男裝秀場上,用女模特展示新一季男裝作品。
▲林叄Bo將無性別著裝應用到自己的婚紗照中,以白色西裝代替婚紗。
潮牌運動服不再是男性專屬,超大廓形能展現女性的嬌小纖細。
近年大大小小的時裝周期間,可以看到無論大牌時裝屋還是頗受關注的設計師品牌,都爭相踏入了男女裝合秀的陣營——男模與女模一起魚貫而出,不再具有男裝或女裝的標識。作為業內的「無性別著裝」標杆,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說:「世界就朝著這個方向去」。
時裝上的性別概念將越來越模糊,你可以從男友的衣櫥中選適合自己的款式進行搭配組合,造型呈現的卻屬於現代都市女性的英朗。而蕾絲、蝴蝶結、裙裝,也將不再是女性專屬。
人們常說時尚是一個接一個的輪迴,無性別時裝風潮也並不是全新概念,這個議題已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探討與爭議。《男人與女人:穿著打扮》(Men and Women:Dressing the Part)一書的作者保萊蒂(Jo B. Paoletti)和基德韋爾(Claudia Brush Kidwell)1989年就寫道:「真正的雌雄同體的服裝將消除男裝和女裝各自的缺點,還能結合各自的優勢。」
上世紀60年代,Saint Laurent設計的女裝西服套裝把褲裝融入女裝,從此過往只出現在男裝的元素,慢慢在女裝中體現。到21世紀,男裝也終於可以從女裝中借鑑了,採用了女性化輪廓剪裁的「豆莢短褲」(Pod Shorts)看起來有種裙裝的效果,但同時具有男性短褲的功能。
走出二進位的性別選擇和固化的時裝思維,正是當今每個放眼長遠的時裝藝術家正在努力嘗試的演變。
在國內也有不少設計師和時尚達人透析了無性別的美,為其時裝設計和潮流穿搭提供了新的靈感,發掘更多可能。
「無性別的美」Ta們怎麼看?
她說
林叄Bo
職業:模特、造型搭配師、合-FUSION IDEA主理人兼設計師
林叄Bo,目前是不少國內外原創品牌及設計師品牌的御用潮模,在接觸新品的過程中,她發現越來越多品牌開始突破性別界限,讓男女模特同時演繹同一款單品,或是將男女款單品混搭在模特身上,「這場風潮中,我們可以強烈感受到人們對時尚品位永不止步的突破和追求。」
Q&A
Q=新快報 A=林叄Bo
Q:你認為無性別時裝風潮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A:Prada在2015年秀場宣傳冊上有一句話「我們的性別即生活的大環境,而環境亦受制於我們的性別」,無性別風潮,是時裝設計發展到現在對自己天花板的突破,更多是人們的意識與覺醒,沒有男女裝的限制或許更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特質。
Q:如今無性別設計中,男裝女性化的部分更能引起社會的討論度,不接受者佔大多數,你如何看待?
A:很多人把「中性風」默認為將女性男性化,把「無性別」指向男性「娘」的表現,在我看來,穿衣和性別無關、和定位無關,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就像早已跨越性別藩籬的David Bowie,美人絕對不僅屬於一個性別,他必定博愛而百變。
Q:如今常用的男女裝標識性元素的錯位有哪些?
A:主要在設計細節的混搭或拼接的元素來體現,如刺繡、亮片、流蘇、絲帶、穿繩設計等,被割裂、分段、切開地用在基礎款的男裝版型上,使它們煥發新的活力。誇張顏色的拼撞混合和不同面料如毛絨、牛仔、綢緞的拼接,也為服裝設計帶來了無性別的突破。像衣服穿了一半垮垮的墜落感和超級誇張的肩部線條等,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男女裝元素錯位的表現形式。
Q:搭配無性別著裝風格,要注意些什麼才能穿出「娘Man」而不是「假小子」?
A:隨著人們對著裝品位的追求,如今年輕人眼中並沒有男女裝的概念,女生穿男裝已不只為了隨性和舒適,也是個性的體現,因此選擇服裝時,要更加注意選擇小細節或剪裁。再者就是在搭配上,要勇於挑戰,不要過於保守和繁重,還是以突出自己身材特色為佳。例如,選擇西裝類時應注意面料,女性不適宜穿面料太厚重的款式,西服套裝本來已足夠有男裝氣息的暗示,可選帶提花或千鳥格等斯文、文藝的元素中和男裝感覺,這樣效果不會顯得特別突兀,也會適合個人氣質。休閒造型也要注意,是體現慵懶和個性,而不是邋遢和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