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斌
2015年是中國音樂產業的轉折點,我們不僅目睹了音樂產業走向正規化的過程,也有幸在這一年聽到了中國獨立音樂人很多高質量的專輯,通過這些作品可以明顯感覺到,中國獨立音樂的風格越來越多元化,而作品本身的質量也越來越高。2015年已到歲末,我們來盤點一下一年來獨立音樂最具代表性的專輯。排名不分先後。
▼▼▼
聲音玩具——《愛是昂貴的》
這張專輯是聲音玩具在沉寂12年後精心打磨的作品,2015年4月發表。這張專輯發表之後便迅速得到很多搖滾樂迷的喜愛,同時,聲音玩具也憑這張專輯在第七屆中國搖滾迷笛獎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年度搖滾專輯獎」「最佳年度搖滾樂隊獎」,並通過專輯歌曲《明天你依舊在我身旁》獲得「年度最佳搖滾歌曲獎「,而樂隊主唱歐珈源也獲得「年度最佳搖滾男歌手獎」。
這張專輯最大的特點就是精煉且富有層次感,在聽感上空靈且詩意。專輯中的大部分歌曲所使用的和聲及配器非常簡單,但就在這種簡單的框架上做到了精益求精。
在歌曲《和那些人一樣》當中,我們明顯感覺到鼓的部分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編排的,能感受到如現代爵士樂一般的搖擺,同時又和吉他的花音及貝司的線條彼此呼應。在氣口上做到了規整又不失表達,再配上歌詞,「堅強的信念是無法用時間用熱情來衡量的啊!所以無數次燃燒無數個世紀的流浪,依舊未能靠近它」。
這是帶有哲學意味與世間滄桑的表達,聲音玩具雖沉寂12年,卻可以在這張專輯中聽見主唱依然年輕的聲音,這種情感交織於音樂的演唱卻又在中途終止,換以純樂器的演奏進行表達,頗有後現代搖滾的意味。對於12年前已經喜歡上聲音玩具的樂迷們,這張專輯足以滿足他們的期待,同時,它也為聲音玩具贏來更多的新樂迷。
▼▼▼
Nova Heart——《Nova Heart》
對於大部分中國聽眾,Nova Heart可能並不出名,但對於獨立樂迷及電子樂迷來說,Nova Heart卻是一支如雷灌耳的樂隊。近年來,他們的名聲也逐漸向海外擴散,不僅獲得了《NME》及《Rolling Stone》等大牌音樂雜誌的肯定,也在今年成為中國第一批登上英國Glastonbury音樂節的樂隊之一。
今年4月,他們發表首張正式錄音室專輯——《Nova Heart》。樂隊也憑藉這張專輯在第七屆中國搖滾迷笛獎上獲得「年度最佳專輯設計獎」。
這張專輯融合了搖滾和電子的特點,我們不僅可以聽到合成器等電子樂器所製造的驚豔效果,又可以聽見吉他和貝斯線條中貼合復古搖滾的演奏,在歌曲《My song 9》中的樂器部分,細心聆聽仿佛可以感受到Pink Floyd的影子。
實際上,電子樂的結構比較複雜,電子音樂人需要在一首歌中不斷加入新的音符和樂器,不斷給聽眾製造新鮮感,但又必須富有層次感,每個部分都需要做得有章有法,逐漸遞進,否則會顯得很亂,而Nova Heart就做到了這一點。
電子音樂最早誕生於西方,在進入中國之後,有很多音樂人不斷嘗試,但電子樂在中國一直不溫不火,是非常小眾的音樂。但電子音樂是標準的,一般來說,只有成熟的電子音樂人才可以玩得轉。
Nova Heart雖然是一支年輕的樂隊,但並不影響他們的作品質量,而樂隊成員早在成立Nova Heart之前就已經是老練的音樂人,有人曾經評價Nova Heart是獨立音樂圈中的大衛·林奇。
《Nova Heart》不僅在音樂上具有一定水準,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主唱馮海寧的演唱。專輯中所有的歌詞全用英語寫成,在這之前,用英語寫歌的中國音樂人已經多如牛毛,但很少有人可以將這門語言演繹得這麼標準又不失味道。
馮海寧演唱的也非常地道,發音自然,如果在不知其名的前提下聽他們的音樂,是很難聽出這些音樂出自中國人之手的。這也證明中國的獨立音樂正在逐漸被世界接受和認可,而中國獨立音樂人的才華也將慢慢樹立起成熟的標準。
▼▼▼
燕池——《燕歌行》
在《Nova Heart》這種融合了西方文化音樂作品誕生的同時,也有人在傳承中國最為本土和源遠流長的文化。燕池也在今年4月發表了首張專輯——《燕歌行》。這麼一看,4月份似乎是獨立音樂專輯發表最為頻繁的一個月。
這張《燕歌行》在所有新專輯中通過其最具代表性的風格獨立出來,無論在作詞上還是在作曲上,燕池完全重現了我們早已看不到的古人情懷。專輯中《苦晝短》及《將進酒》兩首歌分別選用了古代詩人李賀及李白二人的同名古詩作為歌詞,而在作曲和編曲上又完全使用了中國傳統的五聲音階,配器上也選用古琴、古箏及中國鼓等民族樂器。
此外,專輯中其餘的幾首古風歌曲的歌詞也全為古詩風格,由燕池本人攥寫。華語音樂市場上的流行音樂一直層出不窮,而帶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同樣多如牛毛,像搖滾音樂圈中早期的何勇、張楚、鄭鈞,還有二手玫瑰這樣融合了民族特色的金屬音樂。
這些音樂除去民族特色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元素融合在裡面,而對於想要聽完全中國古風歌曲的樂迷,燕池這張專輯無疑滿足了他們的期待。今天的年輕人已經很少會研究古文化了,在速食音樂頻繁出現的時代,燕池作為一個年輕人,可以靜心打造這樣一張完全傳承中國古文化的專輯,著實可圈可點。
同時,這張專輯也是2015年中國獨立音樂中最特別的專輯之一。好的音樂總是包含了文化底蘊,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已經有一個非常龐大的文化寶庫,對於音樂人來說,文化寶庫裡有無數的靈感供以選用。
▼▼▼
堯十三——《飛船,太空人》
「麻油葉」的音樂在中國民謠中頗具代表性,在音樂節上我們可以看到所有聽眾合唱宋冬野的《斑馬,斑馬》,也可以在大街小巷聽到馬頔的《南山南》。而堯十三作為「麻油葉」一員,他的音樂似乎並不完全是民謠。
今年10月,堯十三發表了首張專輯《飛船,太空人》,這張專輯中所融合的元素不僅僅是民謠範疇,或者說,這張專輯將民謠風格進行了延伸,聽過這張專輯後,會發現堯十三絕對不是那個只會拿著一把木吉他彈唱《北方女王》的民謠歌手,而是一個有足夠音樂功底、音樂技能完整的音樂人。
專輯第一首歌Intro,首次入耳便可以感覺到堯十三所使用的七和弦給人以Bossa Nova的味道,而後半部分鼓刷和手鼓的加入,明顯有早期法國兩岸香頌般的意味。歌曲《有信心》中濃厚的爵士樂編曲早已不是人們心中簡單民謠彈唱的概念。
在歌曲《龍港秘密》中還可以發現堯十三的音樂是帶有實驗性的,歌曲在低沉又婉轉的吟唱之後出現了一段海浪、風聲及雷聲相互交織的環境音,對於普通聽眾來說,這段環境音可能不太入耳,它持續將近5分鐘,這5分鐘裡沒有音樂,可以用「噪音」來形容,而在實驗音樂中,「噪音」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如果回頭看歌名《龍港秘密》,也許就能明白堯十三所用的這段環境音在表達什麼。
音樂是都是經過編排的,如果沒有編排,它只是各種不同的聲音而已,這段環境音也許是回歸聲音本質的一種表達。民謠在近年的獨立音樂中是最受大眾喜愛的,而堯十三這張並不完全民謠的專輯也正好通過他的名氣把更為廣泛的音樂風格介紹給了大家。
在錄製上,這張專輯質量也非常不錯的,堯十三用一種藝術人該有的「匠心」把專輯錄製了三遍才完成。有人說這張專輯是2015年下半年最受期待的獨立唱片,但也有人說它不可以被當做民謠唱片來聽。還有人說,從這張專輯開始,堯十三已成功拒絕了人們將他標籤化和標準化的企圖。
▼▼▼
萬曉利——《太陽看起來圓圓的》
今年3月,活躍在一線的民謠唱作人萬曉利發表了第四張專輯——《太陽看起來圓圓的》。這張專輯中收錄了他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孤獨鳥》。這張專輯在概念上和堯十三的新作有相似之處,似乎都向聽眾表達了他們並不是純粹的民謠唱作人,或是乾脆說他們已經不是民謠歌手。
如在歌曲《操場》中經過過載處理的人聲演唱,在《初夏》中的鼓點和貝斯演奏及歌曲中途出現的雷鬼風格,使得這些歌曲早已不再局限於民謠彈唱的範疇。
在歌曲《太陽看起來圓圓的》的後半部分,我們也可以聽見其對於實驗音樂的濃厚興趣,萬曉利在後半部分加入了電吉他通過失真及搖把所製造的轟隆聲,將音樂本身的概念進行了放大。
但實驗性的加入並不影響這張專輯的層次感,在專輯第一首歌《操場》中,在人聲部分演唱的同時,又可以聽見左邊聲道有一段持續進行的古典鋼琴演奏,再配以右邊聲道小號明亮的旋律,使這首歌的聽感非常奇妙。
總之,這張專輯是可以重複欣賞的,其中很多編曲及配器部分是可以單獨拿出來聆聽的。萬曉利的這張專輯還是由他獨自包攬詞曲創作、編曲配器、錄音縮混等所有步驟。
除音樂本身外,這張專輯還為歌曲《水城》《太陽看起來圓圓的》及《孤獨鳥》錄製了影像資料,其中為《水城》錄製的影像是萬曉利及其樂隊在現場演出時的紀錄短片,《太陽看起來圓圓的》則是一段持續將近10分鐘的城市中不同人的畫面,通過攝像機升格慢放的方式錄下了城市中不同人的表情、動作,而這種表達方式使得視頻中的人們看起來多少有些沉默。
這也正好貼合了歌曲中所唱的「在見到她之前,有個人笑了笑,我也想對她笑,但現在不能」。而為《孤獨鳥》錄製的影像則直接點題,整個畫面從頭到尾都是幾隻海鷗在海面上飛,一直持續到結束。從這些元素上來看,萬曉利這張專輯是非常意識流的,也給人們很多想像和思考的空間,同時,他也憑藉這張專輯在第七屆搖滾迷笛獎上獲得「年度最佳民謠音樂獎」。
通過盤點這些專輯,我們發現2015年是中國獨立音樂成長較快的一年,在這些音樂人中,他們不斷的給聽眾呈現新的概念和聲音,這不僅意味著中國獨立音樂在內容上的壯大,也意味著獨立音樂及其所傳達的文化在慢慢嶄露頭角,進入更多聽眾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