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15部武俠小說,每部用1個字概括,你覺得用哪個字合適?

2021-01-12 騰訊網

前言

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一共有15部,除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還要加上唯一的一部短篇《越女劍》。金庸先生在全部作品中除了賦予了男女主高超的武功外,還描繪了人物各種各樣的情感。筆者將這15部作品進行了梳理,將每部作品中的主要情感概括為一個字,這樣可以大概了解一下金庸先生創作時的思想脈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1.《書劍恩仇錄》--「仇」

1955年,金庸先生在《香港商報》上連載了《書劍恩仇錄》,這是他的第一部武俠作品。《書劍恩仇錄》的線索是兩條:男主人公陳家洛與「翠羽黃衫」霍青桐的經書寶劍之情,以及陳家洛與乾隆皇帝之間的恩怨情仇,金庸先生也因此取書名為《書劍恩仇錄》,後者是全書的主線。要用一個字來概括本書的話,筆者認為應該是「仇」字。

2.《碧血劍》--「忠」

1956年,金庸先生的第二部武俠小說《碧血劍》同樣發表在《香港商報》上。從表面上看,《碧血劍》的主人公是抗清名將袁崇煥的兒子袁承志,其實真正主角應該是袁崇煥和「金蛇郎君」夏雪宜,全書整體上對三個主角的講述都不多,更多頌揚的是人物的國家和民族情懷。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本書的話,筆者認為應該是「國」或「忠」,聯想到金庸先生取的書名「碧血劍」中「碧血」暗含「正義」之意,所以,筆者傾向於選「忠」,「忠」字也與全書的主要脈絡--袁承志開始忠於明朝,後又看到皇太極的胸懷遠大而饒皇太極不殺的情節相吻合。

3.《雪山飛狐》--「友」

1960年,金庸先生在《武俠與歷史》雜誌上連載了《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兩者是姊妹篇,後者是前者的前傳。《雪山飛狐》的主角看似是胡斐,其實是胡一刀,全書的核心內容是胡一刀夫婦與苗人鳳不打不相識,惺惺相惜、難捨難分的「友」情,所以,筆者認為選「友」字概括本書比較合適。

4.《飛狐外傳》--「義」

《飛狐外傳》的男主角是胡斐,全書從少年胡斐在商家堡之戰中即因講「義氣」深受紅花會趙半山的賞識,後又有胡斐為給素不相識的鐘阿四一家報仇而追殺鳳天南為主線,樹立了胡斐義薄雲天的形象,所以筆者以為選「義」字概括本書比較合適。

5.《射鵰英雄傳》--「俠」

1958年,金庸先生創作了《射鵰英雄傳》,這部作品雖然不是金庸先生最為得意之作,卻是15部作品中影響最大、最受歡迎的一部。全書高山大海,千軍萬馬,筆掀波瀾,氣勢逼人,山水為之動色,日月為之慘澹,鮮明地刻畫了郭靖「大勇止幹戈,義氣衝霄漢」、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高大形象,選「俠」字來概括本書,應該是15部作品中爭議最少的一個,也與書名中的「英雄」兩字相契合。

6.《神鵰俠侶》--「侶」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引起的轟動效應,一舉奠定了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宗師地位,經過大紅大紫之後,金庸先生創辦了他一生的事業--《明報》。接著,金庸先生又是靠「射鵰三部曲」第二部--《神鵰俠侶》支撐《明報》渡過了人生中最為艱難的創業階段。《神鵰俠侶》在《明報》上連載了三年,主線是楊過與小龍女坎坷動人的愛情故事,元好問的一首《摸魚兒》也因《神鵰俠侶》的大熱而膾炙人口。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神鵰俠侶》中有多個愛情故事:楊過與小龍女的患難真情,李莫愁與陸展元的悽婉悲情,公孫綠萼、程英、陸無雙、郭襄對楊過的單戀痴情,因此被稱為天下第一部「情書」,所以用「情」字來概括本書最為合適。

7.《倚天屠龍記》--「誼」

《倚天屠龍記》是「射鵰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1961年開始在《明報》連載。《倚天屠龍記》的主線是男人和男人之間的「情誼」:謝遜與成昆的師徒情誼、武當七俠與張三丰的師徒情誼,相比之下反倒是張翠山與殷素素、張無忌與趙敏的愛情成了男人之間情誼的配角,因此,本書概括為「誼」字。

8.《白馬嘯西風》--「悲」

《白馬嘯西風》寫於1960年,主要寫的是李文秀與蘇普日久生情,李文秀卻將定情信物轉送給了阿曼姑娘,因此落得獨自忍受單相思之苦,卻仍對深愛她的馬家駿熟視無睹,三個人之間的關係,正像裘海正的歌一樣「愛我的人對我痴心不悔,我卻為我愛的人甘心一生傷悲」。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失意的李文秀得到了寶藏又能怎樣,只能痛苦地牽著白馬回到中原。全書的點睛之處是「悲情」,書名中的「白」、「嘯」、「西」也代表了「悲」的意思,因此用「悲」字來概括應該再合適不過了。

9.《鴛鴦刀》--「仁」

《鴛鴦刀》寫於1961年,是一部較短的武俠小說。全書圍繞一對刻著「仁者無敵」的寶物--鴛鴦刀展開,「仁者無敵」也是刀中的秘密。金庸先生的初衷也是通過作品來告訴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夫妻要「心心相印」,要「仁」愛,所以筆者選擇用「仁」字來概括本書。

10.《連城訣》--「苦」

《連城訣》創作於1963年,是金庸先生描寫愛情的一部作品。書中狄雲和戚芳、水笙和汪嘯風、丁典和凌霜華的愛情郎才女貌,令人豔羨,但它們都沒有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最後的命運都極為悽苦,讓很多讀者甚至對愛情的堅貞和信念都產生了動搖,愛情似乎成了一個美麗而易碎的玻璃花瓶。筆者最後在「苦」和「絕」兩字之間進行了斟酌,最後選擇了「苦」字來概括本書。

11.《越女劍》--「傷」

《越女劍》是被金庸武俠小說愛好者經常忽視的一部作品,也是金庸先生最短的一部武俠小說,甚至連金庸先生都不太重視它,在編寫作品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時,選擇性地遺漏了它,《越女劍》也是金庸先生15部武俠作品中唯一一部以女俠為主角的小說。全書以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為背景,描寫了越女阿青與範蠡之間悽慘的愛情故事,故事最後越女阿青只能將愛情深埋心底,獨自神傷,唯一流傳於世的只有她那一套「越女劍法」,而西施卻與範蠡泛舟江湖,並留下了「四大美人」之一--「沉魚」的經典形象。全書落筆在阿青的悲傷愛情上,所以筆者選擇了「傷」字來概括本書。

12.《天龍八部》--「命」

《天龍八部》1963年同時連載於《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書名取自佛經。《天龍八部》的時空背景空前絕後,歷史朝代涉及宋、大理、契丹(遼)、西夏、吐蕃,地域涉及中原、雲南、西藏、漠北等地。《天龍八部》第一男主角非蕭峰莫屬,蕭峰在金庸先生的15部作品男主角中人氣最高,廣受男女讀者的喜愛。但蕭峰一生命運悲苦,生於契丹,長於中原,雖為蓋世英雄,卻無法擺脫命運的捉弄。因為出身問題,他既不能見容於中原武林,也不能生存於契丹社會,最後只能在必須殺人和自殺兩者中間選擇了自殺,這就是命運,即使如蕭峰這樣的絕頂高手也不能擺脫,所以筆者選擇用「命」字概括本書。

13.《俠客行》--「奇」

《俠客行》發表於1965年,寫的是「狗雜種」的故事,書名取自「詩仙」李白的一首同名古詩。作品寫的是不懂江湖規矩的「狗雜種」誤打誤撞闖入江湖,大字不識一個,卻因此沒有任何思想束縛,學會了高深的武功,暗合了佛家「有即是無,無即是有」的思想,似奇非奇,所以筆者在斟酌了「奇」和「謎」兩字之後,選擇了「奇」字作為本書的概括。

14.《笑傲江湖》--「隱」

《笑傲江湖》創作於1967年,在香港《明報》連載。男主角令狐衝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武林人物,特立獨行、我行我素。「笑傲江湖」,只有隱士才能真正做到,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令狐衝如此,風清揚如此,衡山派的劉正風和魔教長老曲洋更是如此,雖然他們分屬正邪兩派,名字也是一「正」一「曲」,但在同奏「笑傲江湖」曲時依然能夠美妙和諧。而妄想「一統江湖」者嶽不群、左冷禪、東方不敗,無不落得悲慘的下場。男主角令狐衝是一位天生的「隱士」,對權力沒有任何興趣;女主角任盈盈同樣如此,雖握有生殺大權卻隱居洛陽陋巷,琴簫自樂。因此,筆者選擇了「隱」字概括本書。

15.《鹿鼎記》--偽

《鹿鼎記》於1969年在《明報》連載,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是一部非典型的金庸武俠作品。本書是金庸先生47歲時的作品,已近知天命的年齡,令金庸先生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這些感悟在本書中進行了集中展現,全書內涵十分豐富,是金庸武俠作品愛好者研究最多的一部。主人公韋小寶非武非俠,更像是一個無賴,但卻是一個非常接近現實生活的人物形象。韋小寶不是讀者心目中的人生理想,卻是現實生活中非常典型的一種生活狀態。生活中,我們為了保護自己,每個人都會戴上不同的面具,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社會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虛偽的,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虛偽是一種人生的常態。因此,筆者選擇了「偽」來概括本書,正好與韋小寶的「韋」姓諧音,不知這是不是金庸先生給主人公取名韋小寶的初衷。

後記

金庸先生說過:一部好的作品,應該表現出人物的感情和人處於複雜社會環境中的人性,而不是去試圖說明什麼「道理」、宣揚什麼「理論」,與其那樣還不如去看社論。所以金庸先生的15部武俠作品充滿了愛情、友情、親情,各種感情交織在每一部作品當中,本文梳理的是每部作品中所要展現的主要情感。

金庸先生的每部作品都內容豐富,知識龐雜,用一個字概括頗有些異想天開。一是突發其想,想用另外一種方式再了解一下金庸先生的15部作品;二是通過梳理,有助於將作品化繁為簡、提綱挈領,了解金庸先生創作時的思維和脈絡,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還望各位指正。

部分資料來源:《金庸傳》

相關焦點

  • 最全金庸書單:15部武俠小說,道盡江湖恩怨情仇!
    」這聯中的14個字,對應金庸14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還有1部《越女劍》不在其中。10餘年間,他寫下15部武俠小說,道盡江湖情仇。他的15部經典作品,讓江湖俠義夢流芳百世。作者 : 金庸豆瓣評分:7.7 分《飛狐外傳》作者是現代著名作家金庸,著於1960年,是《雪山飛狐》的前傳。
  • 倪匡心目中金庸14部武俠小說排名
    他曾被譽為寫漢字最多的人,而且從沒拖過稿或被退稿他曾創下每小時4500字,每天2萬字的寫作記錄。他創作了衛斯理、原振俠、六指琴魔等角色,還替金庸代過筆。他和金庸、黃霑、蔡瀾交往甚密,有個妹妹叫亦舒,兒媳則曾風靡華人娛樂圈。讀者稱他為華人科幻小說祖師爺。倪匡卻說,我就是個寫小說的,我的話你可別信。
  • 金庸十五部武俠小說終極排名,你心中的第一是哪個?
    金庸先生平時著作一十五部武俠小說,浩浩湯湯幾千萬字盡情揮灑,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幻想著徜徉在金庸先生的江湖裡,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是「
  • 生死一劍 | 《鳴鳳朝陽》:金庸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一部
    系列第二十一部:《鳴鳳朝陽》正式登場。整理些手中掛名金庸的武俠小說作品,主要包括內容簡介,出版社,出版時間,冊數,以及作品的真實面目和相同內容不同名字的各種掛名武俠小說偽作,部分圖片取自網絡。目前手中這樣的武俠小說偽作約莫百來部,這些作品絕大部分並非金庸先生的真品,部分作品真實面目有待考證,慢慢的來吧,舊武俠書在這裡,歡迎喜歡的朋友前來交流,一起縱武論俠瞎扯淡。
  • 金庸15部武俠小說全紀錄、影視歌曲哪一首是最愛
    15部武俠小說著作,先生已於2018年10月30日仙逝,而他的作品長留人間。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這15部小說,以資對他的懷念。1、《飛狐外傳》首次連載於《武俠與歷史》雜誌,1960年—1961年。》中,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1957-1959年。
  • 盤點金庸武俠小說被翻拍最為成功的五部電視劇
    據媒體報導,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10月30日下午病逝於香港養和醫院,享年94歲。金庸武俠小說可以說是我們一代人青春的回憶,筆下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分別為《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的第一個字。加上一部中短篇小說《越女劍》,金庸老先生一共寫了15部小說。他們中大部分被拍成影視作品後廣為流傳,而且有幾部經過了電視劇和電影的一遍遍翻拍。
  • 金庸逝世兩周年,32部金庸武俠小說偽作原貌追跡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一部越女劍,眾所周知,金庸一共寫了15部武俠小說。,遠遠不止15部。《武林浪子》,金庸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二部,本書真實面目尚未可知,曾名列早期所謂"十八禁豔情武俠小說」系列之中。
  • 94歲金庸逝世,一生著書15部,最多一部被翻拍了12次……
    導語:94歲金庸逝世,一生著書15部,最多一部被翻拍了12次...金庸應該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金庸先生覺得可以稱得上武俠小說界響噹噹的人物。因為古龍的英年早逝,幾乎沒有人能撼動他在武俠小說界的地位。金庸先生的心態很好,雖然成名立傳,但面對金錢和地位的超然態度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 【文泉薦書】《射鵰英雄傳》及金庸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是香港通俗文學的第一大門類,其它還有言情小說、科幻小說、偵探推理小說、歷史小說、框框雜文(又名:專欄雜文)等。自1954年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的問世後,新派武俠小說迅速興起,贏得了市民和知識分子的共同閱讀愛好。梁羽生也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共出版了35部著作,代表作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其作品內容大都有史實依據,又充滿古典詩詞氣息。
  • 金庸共有15部小說,這3部被改過書名,只有一部成為經典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聊一聊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相信各位小夥伴們也都知道金庸先生的一生心血一共創作了一十五部武俠小說,可以說是非常多了,自從上個世紀55年開始,金庸先生就一直筆墨不停在報紙上連續登載自己所寫的武俠小說。
  • 金庸新 |《九陰九陽》:金庸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五部
    一、前面的話那些年,那些掛名金庸的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五部:《九陰九陽》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逝世!大俠,走好!
    他以汪洋恣肆的想像力,十餘年間寫下15部作品。「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聯中的14個字,正是他14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還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劍》。資料圖:金庸作品。唐鴨鴨 攝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開始武俠小說的創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1955年,《大公報》下一個晚報有個武俠小說寫得很成功的年輕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
  • 金庸15部武俠小說,其中有3部被改了書名,可惜只有一部被人熟知
    金庸老爺子是我們中國武俠小說經典的創作者,他筆下創作的許多人物無論是在國人看來,還是在外國人眼裡,都是有血有肉、令人佩服的的俠者。前不久,金庸去世,引起了所有金庸小說忠實粉絲的哀悼。而今天,為了再次緬懷金庸這位天才武俠小說家,小編就跟大家一起回顧金庸大俠的武俠經典。
  • 金庸共有15部小說 有3部被改了書名 只有一部成為經典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860期)文/江湖百小聖大俠們好,本文我們來侃侃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我們都知道金庸先生一生一共創作了一十五部武俠小說,從上個世紀55年開始,金庸先生筆耕不輟,一直在報紙上連載自己的武俠小說。
  • 15部原著,102部改編影視劇!金庸不再,武俠影視江湖依舊
    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哪部才是最經典的武俠傳奇,一直爭論不休。金庸先生沒選最成功,而是給出了自己心目中最失敗的作品——《神鵰俠侶》。這部作品是金庸先生的第四部作品,「射鵰英雄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1959年至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
  • 金庸用3個字說出真相
    小編相信,各位讀者一定都或多或少的接觸過金庸老爺子的作品。「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何等的盪氣迴腸。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部小說是《天龍八部》,這部作品是金庸在射鵰三部曲之後的又一部巨作。這部作品突破了許多金庸先生的武俠至高點,比如對故事情節的把握,一部作品同時塑造三個主角。
  • 李添勝:一個拍過8部金庸武俠小說的導演
    小姐姐小哥哥,你終於來了,妾身等你好久了。來了,就動動手指,留下你愛的記號吧!李添勝:一個拍過8部金庸武俠小說的導演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有很多,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掀起了一股武俠風,而掀起武俠風的就是金庸先生的作品,因為金庸,所以他的很多武俠小說被翻拍成為了影視作品,而且幾乎每一部影視作品的播放,都會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掀起了浪潮。
  • 金庸先生十五部武俠小說,哪部結尾最讓人回味?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越女劍》,金庸先生共創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這些小說各有各的魅力,各有各的特色,即使是結尾,也都各有各的回味,讓人不忍掩卷釋手。最無奈的當屬《書劍恩仇錄》《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但已經顯示出了其與眾不同的獨特一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書劍恩仇錄的結局,是一首詞,陳家洛寫給香香公主的一首詞:「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 金庸作品集(全集共36部)緬懷金大俠!!!
    1一部百年武俠小說史,自還珠樓主以下,名家輩出,惟金庸名頭最盛、享譽最長,橫掃華人世界。他以汪洋恣肆的想像力,十餘年間寫下15部作品。「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聯中的14個字,正是他14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還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劍》。
  • 潛伏的武俠小說大師:老舍 一部僅五千字的《斷魂槍》,便成經典
    王朔曾在《我看金庸》一文中,評價武俠小說是不入流的,不屬於文學的範疇,他還評出了當時的四大俗,分別是瓊瑤小說、成龍電影、四大天王和金庸武俠。對於王朔的觀點,你認同嗎?暫且拋棄王朔的《我看金庸》不提,說起武俠小說,人們想到最多的是武俠小說的四大宗師,分別是金庸、梁羽生、古龍和溫瑞安。這四位武俠小說家所寫的武俠,大多數是長篇武俠,而且寫下的武俠字數較多,尤其是溫瑞安,寫到現在所有作品加起來,已經超過了2000萬字了,一共寫了近700部武俠。金庸的武俠,受眾較多,曾經流傳著「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俠」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