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部原著,102部改編影視劇!金庸不再,武俠影視江湖依舊

2021-02-08 有點兒內容

文 | 杜威、劉鑫、連博

來源 | 壹娛觀察

2018年10月30日,94歲的金庸先生離開了我們。

每每提及先生,他的名字前面會被冠以「社會活動家」「政治評論家」「著名作家」「一代宗師」等頭銜,甚至也會有人稱他為「金大俠」。

然而,在這個時間,我們發現,這些頭銜遠不及一句「先生」來得更為直接與尊重。

金庸先生一生見了世事變遷,經歷了國讎家恨,當得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而對於更廣大的人來說,知道先生,了解先生還是從他的15部經典作品開始的。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金庸先生為我們構建了一個真實又虛幻的武俠世界,那裡有國讎家恨的沉重,那裡也有笑傲江湖的灑脫。

現在,金庸先生離開了我們。

我們也只能從他留下的作品中繼續緬懷先生了。

金庸先生的經典著作一共有15部。分別為《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神鵰俠侶》《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倚天屠龍記》《鴛鴦刀》《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和《越女劍》。

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哪部才是最經典的武俠傳奇,一直爭論不休。金庸先生沒選最成功,而是給出了自己心目中最失敗的作品——《神鵰俠侶》。

這部作品是金庸先生的第四部作品,「射鵰英雄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1959年至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

可能連金庸先生也想像不到自己認為最失敗的作品,卻是他被改編的首部影視作品,而且也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部武俠IP。

1960年7月27日《神鵰俠侶》還未連載完成,由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李化執導,金庸親自擔任編劇,謝賢、南紅、楊業宏等主演的《神鵰俠侶》電視劇的第一集在香港播出。

金庸先生的IP改編的影視作品就這樣第一次與觀眾們見面了。

據不完全統計,金庸先生的15部作品,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包括36部電影,66部電視劇,共102部之多。其中被改編最多的就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版本的影視作品。

除《笑傲江湖》之外,據新浪娛樂統計,《神鵰俠侶》前後共被翻拍過9次電視劇,其中最經典、最廣為人知的、霸佔螢屏最久的當屬95版古天樂、李若彤主演的《神鵰俠侶》,當時在香港收穫了20%的收視率。

該劇在中國內地播放時,同樣造成轟動。內地首次拍攝《神鵰俠侶》電視劇時已經到了2006年,劉亦菲「神仙姐姐」的稱號開始響了起來。

緊隨其後的是7次搬上螢屏的《射鵰英雄傳》。在眾多版本中,提起哪個版本最經典很多人會脫口而出:83版《射鵰英雄傳》。

TVB傾盡全臺精英打造的經典之作,該作品儘管脫離原著,只保留故事大綱,甚至一度被金庸撤銷版權,但播出後卻極受觀眾喜愛,歷經數十年依然經久不衰。

不過,金庸先生自己更喜歡由張紀中執導、李亞鵬版的《射鵰英雄傳》。在先生看來,如此多版本的《射鵰英雄傳》,這一個版本是與原著貼合最近的。「他(李亞鵬)演郭靖很好,有時候我覺得他就是郭靖。」

此外,《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鹿鼎記》《書劍恩仇錄》都被翻拍過7次電視劇,《天龍八部》《雪山飛狐》被翻拍過5次電視劇,包括《碧血劍》《俠客行》在內也被翻拍過4次之多。

當然,除上文提到的外,在眾多改編版本中還有不少經典的傳世之作,如徐克導演的《東方不敗》,胡軍和林志穎版《天龍八部》,陳小春版《鹿鼎記》等等。可以說,金庸先生用自己的文學作品撐起了中國影視劇產業的半壁江山。

如果說金庸先生手握中國影視行業最大的IP源,一點也不為過。從上世紀70年代,金庸的作品被搬上電視螢屏起,人們的生活就與這個江湖密不可分了。

1976年,香港佳藝電視臺(佳視)歷史上第一次將金庸成名作《射鵰英雄傳》改編成電視劇。

由白彪、米雪、梁小龍主演的76版《射鵰英雄傳》上映後,收視不斷上升,直超香港無線電視臺(TVB),僅香港地區就有超過百萬人同時觀看。

此時TVB的當家邵逸夫感到了危機。原本不看好金庸小說改編武俠劇的他,為了爭奪收視率,決定馬上開拍金庸武俠劇,於是就有了《書劍恩仇錄》。

更重要的一點,是邵逸夫當年直接買斷了金庸先生所有中長篇小說的影視改編權,此後,金庸劇便成了TVB爭奪收視率的王牌。

《書劍恩仇錄》可以說涵蓋了當年的豪華卡司,其中就包括TVB四大花旦中的三位:李司棋、黃淑儀、汪明荃,以及狄波拉、黃元申、吳孟達等。

《書劍恩仇錄》

但讓人記憶最深的人,卻是鄭少秋,當時香港人之間流行著一種說法:「整晚都聽到鄭少秋的聲音」。

在《書劍恩仇錄》中,鄭少秋一人分飾陳家洛、乾隆、福康安三個角色,還唱了電視劇的同名主題歌。後來內地引進了這部電視劇,於是「全中國整個晚上都聽到了鄭少秋的聲音」。

1978年,佳視倒閉,香港免費電視市場形成TVB與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亞視)的對決局面。此時TVB又播出了《倚天屠龍記》,這部電視劇同樣動用了TVB四大花旦中的三位,只是李司棋換成了趙雅芝。

鄭少秋飾演劇中主角張無忌,有意思的是,這次鄭少秋算是獲得了「官方」認可,金庸親筆題字:螢屏俠士,颯颯英風,家洛無忌,入人夢中。歷來對自己作品改編的電視劇不滿意的金庸,卻認可了鄭少秋和他主演的《倚天屠龍記》。

《書劍恩仇錄》挽救了TVB的收視率,還奠定了鄭少秋「TVB第一武俠小生」的地位。幾年後,這部劇在新加坡開播,同樣紅及一時。

「電視臺製作的電視劇都不長,差不多兩三集的樣子,十集電視劇就很厲害了,這樣的頂多兩天就拍完。」鄭少秋回憶香港電視臺的「戰爭年代」時,這樣說。長達90集的《書劍恩仇錄》開創了TVB長篇古裝武俠劇之先河。

但對於內地觀眾而言,真正從電視螢屏上接觸到金庸先生的作品,還是1983年TVB的《射鵰英雄傳》。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內地娛樂產品匱乏,《射鵰英雄傳》在內地播出後,萬人空巷。無論是黃蓉的古靈精怪,還是周伯通與瑛姑的愛情悲劇,都成了那個時代人們最獨特的記憶。

83版《射鵰英雄傳》

有經歷者講述,那個時期「女生管自己愛慕的男生都叫『x哥』,男生管漂亮女生都叫『x兒』。」那時候學校門口的手推車上擺放著各種劇照,少年少女們將剪切好的明星照片貼在硬皮筆記本上。

83版《射鵰英雄傳》不僅捧紅了黃日華、翁美玲,同時還讓羅文和甄妮合唱的《鐵血丹心》傳唱,成為香港樂壇金曲。從這時起,武俠風格的粵語歌,也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留下無法抹去的烙印。

《鐵血丹心》的曲作者是顧嘉輝,他參與了幾乎所有TVB版金庸劇的原聲音樂製作工作,包括前面提及的三部作品。與他合作最多的詞作者,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黃霑。

1983年,黃霑與顧嘉輝為TVB武俠劇《射鵰英雄傳》創作歌曲《一生有意義》《世間始終你好》《桃花開》《千愁記舊情》《肯去承擔愛》《四張機》等。更有香港樂壇經典歌曲《滄海一聲笑》《倚天屠龍記》《雪山飛狐》等金庸劇主題歌。

可以說,金庸先生的劇集見證了香港電視產業與音樂產業的兩個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因為內地引進了《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等大量的劇集,不僅豐富了當時內地比較單一的影視劇內容市場,作品中的武俠世界、金庸先生通過作品所折射出的世界觀更是深深的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

金庸代表性作品影視化情況

千禧年後,香港TVB一家獨大,港劇也逐漸走向衰落。而此時的金庸武俠劇,與一位內地製片人結了緣,他就是張紀中。

馬雲的助理陳偉在《這就是馬雲》一書中,回憶馬雲與張紀中時,說過這樣一件事:

1999年初,張紀中來杭州住在西湖國賓館,我和馬雲去看他。當時張紀中正在籌備電視劇《孫中山》,遭遇了重重困難。談到電視劇,馬雲問:「你有沒有想過去拍金庸武俠劇?」

「我當然想啊,可人家香港都拍過了呀。」

「那都過去15年了,現在重拍,如果拍得好一定會掀起又一次高潮。」

於是有了一元賣給央視版權的《笑傲江湖》,金庸先生條件也只有四個字:尊重原著。

2001年3月26日,《笑傲江湖》在中央電視臺第八套頻道首播,僅第一輪,就為央視賺了7500萬元。隨後這部劇集在香港、臺灣相繼播出。電視劇的取景地,浙江紹興新昌縣,也因為《笑傲江湖》,旅遊收入翻了幾十倍。

2001年版《笑傲江湖》

在這之後,張紀中開始了「拍遍金庸劇」,李亞鵬版《射鵰英雄傳》、黃曉明版《神鵰俠侶》、胡軍版《天龍八部》、黃聖依版《碧血劍》、黃曉明版《鹿鼎記》、鄧超版《倚天屠龍記》、張嘉倪版《俠客行》……集中出現,一時間內地掀起了「金庸劇」「金庸作品」的熱潮。

為什麼這麼說?當年看83版《射鵰英雄傳》,看《雪山飛狐》,看《書劍恩仇錄》長大的人,現如今再次看到張紀中版翻拍的劇集,不免重拾童年回憶。

而沒看過港版的金庸劇的觀眾,同樣會被張紀中帶入到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而這股熱潮也延伸到影視之外。

事實上,金庸先生的作品,並不局限在影視化。1996年,臺灣的河洛工作室發行了一款名為《金庸群俠傳》的DOS版電子遊戲。遊戲中,把金庸先生的14部長篇小說稱為「十四天書」,玩家由現代穿越到遊戲世界,遊戲的目標就是找齊十四天書,開啟傳送門回家。

1996年就已經有VR遊戲的概念了(圖片來源:電子遊戲《金庸群俠傳》實機畫面)

《金庸群俠傳》是中國第一款開放世界遊戲,融合了金庸小說中的主要正反派角色,以及重要場景、事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創造了「金庸宇宙」,甚至在當時世界範圍內也是一時無兩。

7天前《金庸群俠傳》的續作《河洛群俠傳》正式發售。製作人徐昌隆此前表示,「如果未來有機會再度獲得授權,《金庸群俠傳2》依然能和大家見面。」

據了解,金庸一共有15部武俠題材小說,包括14部長篇武俠小說和1部短篇武俠小說,其中完美世界早在2011年就籤下了《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神鵰俠侶》與《射鵰英雄傳》等4部作品的遊戲改編權,之後這4部作品的手遊改編權也順理成章地歸屬於完美世界。

而剩下的10部作品的手遊改編權(《越女劍》版權包含在《俠客行》版權中,如分開算是11部),在2013年的7月,正式授權給暢遊,這也和暢遊在端遊時代運營《天龍八部》和《鹿鼎記》等產品的成功有關。

而當年暢遊用2000萬一次性買斷金庸10款武俠小說的手遊開發權。

雖然遊戲改編可以給金庸先生帶來更多的版費收入,但是相比遊戲行業,影視行業依然是金庸先生最大的擁躉。

曾有業內人談及武俠劇時,稱「改編金庸劇是面對審核最穩妥的辦法」,以至於每年影視市場上都會湧現大量金庸劇。

因此,張紀中之外,除了已經上映的,內地還有不少影視公司將目光聚焦到金庸先生的作品上來。

2018年6月19日,樂創文娛在上海電影節期間發布未來3年的電影片單,其中就包括徐克的《神鵰俠侶》三部曲;以及與一壹集團共同推動的《神鵰俠侶》《笑傲江湖》等系列實現電影品牌化。

2018年8月6日,有業內人士發微博稱,周顯揚會幫寰亞開拍《射鵰英雄傳3D》電影版。而這個電影計劃早在2016年就已公布,只不過那時公布的導演是陳嘉上。

2018年6月,由新麗電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出品的60集電視劇《鹿鼎記》,也已開拍。

2018年6月,華夏視聽環球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倚天屠龍記》,已經殺青。

2018年9月,由新麗電視出品,于榮光執導,楊祐寧、白澍、張天陽等主演的《天龍八部》,已經開拍。

此外,還包括樊馨蔓擔任製片的《連城訣》;由企鵝影視、北京盛夏星空影視傳媒聯合出品,林峰執導,佟夢實、毛曉慧主演的《神鵰俠侶》等。

細心者可以發現,除了大量改編劇集外,樂創文娛和寰亞則將改編聚焦到電影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雖有改編成電影的事例,但除了極少數如徐克的《笑傲江湖》,劉鎮偉的《東成西就》比較成功之外,絕大部分的電影改編,市場反響平平。

《東成西就》

此次樂創文娛和寰亞將改編聚焦到電影上來,無形中就增加了難度。無論是《神鵰俠侶》三部曲還是《射鵰英雄傳3D》電影版,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原著改編成電影之後,能否滿足電影的需要,也就是討好觀眾。

要知道金庸先生的作品深入人心,完全尊重原著,電影的時長不能承載原著完整的故事,如果提煉人物,在原著的基礎上二次創作,就面臨一個改編尺度和方向的問題。而這恰恰是改編電影最難操作的部分。

另外,對於金庸作品電影化還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授權,如何從短期臨時授權獲得一個長期可開發的授權,作出長遠的規劃。比如,能否實現以整個作品為背景和世界觀,改編電影時,可以基於人物IP,重新按照世界觀和人物擴建新的劇情。

也就是,把同一個IP,分解成「令狐衝」「林平之」「東方不敗」「任我行」「風清揚」等不同的細分IP,每一個人物為核心,都能拍成不同的系列電影。

東方不敗

這樣一來,觀眾就不會因為看過原著,而失去了懸念。如此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原著電影化的內容改編難題。

金庸先生對自己的作品有著很高的要求,無論哪部作品被翻拍成電視劇,他都會親自去現場觀摩。

現在金庸先生離我們而去了,他留下的作品也成為我們心中最特別的存在。

如何再現這些經典,也成為立志改編金庸先生作品的影視工作者面臨的最大難題。

正如「讀金庸」的六神磊磊所言:「現在,我再也沒有後臺了。」

金庸先生的離去,讓我們悲痛,但他給我們留下了一部部難以超越的經典,我們會永遠會銘記金庸先生給我們描繪的江湖、朝堂,因為他的武俠江湖仍在。

相關焦點

  • 金庸不再,武俠影視江湖依舊
    金庸先生一生見了世事變遷,經歷了國讎家恨,當得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對於更廣大的人來說,知道先生,了解先生還是從他的15部經典作品開始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金庸先生為我們構建了一個真實又虛幻的武俠世界,那裡有國讎家恨的沉重,那裡也有笑傲江湖的灑脫。
  • 江湖夜雨十年燈:金庸離世,武俠翻拍影視劇將何去何從?
    金庸筆下武俠江湖的影視重構 1955年,當時31歲的查良鏞在《新晚報》做編輯。為了接上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連載,查良鏞開始以「金庸」為筆名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 金庸十五部武俠巨作,史上最全影視劇版本,回顧經典,致敬經典!
    據悉,浙江華策影視將出品的大型古裝武俠電視劇《雪山飛狐》,是否能超越經典,讓我們拭目以待吧!第三部:《連城訣》(1963年)金庸著作品講述農家子弟狄雲因為生性質樸,屢被冤枉欺騙,在歷經磨難之後,終於看穿人世險惡,回歸自然的故事。徒弒師、父殺女、為奪連城訣,師兄弟反目成仇;奪人妻、害友命、滿個人私慾,大俠們暴露猙獰。
  • 金庸十五部武俠影視經典巨作,回顧並致敬經典!你看過其中幾部?
    簡單介紹了金庸老師,我們主要今天說一說,金庸老師的大多武俠小說作品被拍作電視影視劇成為經典佳話!他的十四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被稱作&34;。另外還有一部中篇小說《越女劍》。》是香港無線電視臺1984年將金庸的原著小說《笑傲江湖》改編成的古裝武俠劇,由李鼎倫監製,周潤發、陳秀珠、戚美珍等領銜主演。
  • 金庸15部小說要改編成漫畫了,令狐衝、東方不敗等都換了新模樣
    金庸作品被改編和翻拍簡直就是家常便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對聯裡的14部被翻拍了個遍,短篇《越女劍》也沒放過。
  • 8部武俠作品,都是金庸小說改編,你認為哪部最經典?
    說到武俠,就有一個繞不過去的人——金庸先生(已故)今年,還有先生一部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倚天屠龍記》上映。、電視劇102次,相信這個數字還會不斷增加。今天,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那些被奉為經典的金庸小說改編作品。
  • 金庸同名小說《笑傲江湖》12部影視劇你都看過嗎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說起金庸先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一生所著15部小說,大多數都被翻拍成影視劇,很多同胞都或多或少沉醉在其武俠的世界過,筆者就曾是其中之一,以至沒有好好讀書,哈哈.....他的十五部小說有一副對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第一個字就是取至題目第一個單字,橫批:「越女劍法」,
  • 金庸逝世!五部小說改編電影經典,《鹿鼎記》最有驚喜
    他生前著有15部膾炙人口的小說,翻拍成無數影視作品,對文學及影視文化都有重大貢獻,當中有五部電影更是至今仍無法超越的經典。1990年《笑傲江湖》改編自金庸筆下作品的電影,跟電視劇相比數量不算多,卻部部經典,例如1990年上映,由許冠傑、葉童、張學友、張敏等主演的《笑傲江湖》。
  • 宗師隕落,經典不朽—金庸著作影視改編作品回顧
    自1955年起筆至1972年封筆,金庸先生僅用17年時間便完成了15部家喻戶曉、廣為流傳的武俠作品。「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一句膾炙人口的對聯點出了14部金庸武俠經典巨作,外加一部短片作品《越女劍》。這15部作品為幾代中國人提供了精神食糧,半個世紀後,劇中人物、精彩片段仍被人們津津樂道。
  • 悼念大俠 | 從影視到遊戲,金庸武俠IP帶動這些A股上市公司上位
    然而,金庸留下的文化遺產卻至今閃耀在中國文娛產業,藉助金庸的武俠小說IP,一批影視、遊戲公司上位,其中不乏一批已經登陸A股的上市公司。金庸一生義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其中14部是長篇武俠小說,據不完全統計,從1958年至今,根據金庸小說拍攝的電影、電視劇共計100多部,小說的閱讀人群數以萬計,涵蓋各年齡段、職業及文化層次。
  • 金庸江湖:推薦五部比電視劇更精彩的金庸武俠電影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這十四部小說,每部都拍了電視劇,並且有幾部被多次翻拍,可見金庸先生的小說在觀眾和導演心中的地位。看電視劇可以讓我們更能體會到小說裡面的故事情節,不過未免少了一些江湖的味道;反觀一些改編的電影,雖然劇情簡單,但是能讓我們感覺到濃濃的江湖氣息,這也是電視劇裡面所體會不到的。
  • 金庸15部武俠小說,其中有3部被改了書名,可惜只有一部被人熟知
    金庸老爺子是我們中國武俠小說經典的創作者,他筆下創作的許多人物無論是在國人看來,還是在外國人眼裡,都是有血有肉、令人佩服的的俠者。前不久,金庸去世,引起了所有金庸小說忠實粉絲的哀悼。而今天,為了再次緬懷金庸這位天才武俠小說家,小編就跟大家一起回顧金庸大俠的武俠經典。
  • 金庸的影視江湖:繞不開的《鹿鼎記》,意外之作《東成西就》
    毋庸置疑的是,金庸創作的一系列武俠作品,是一座取之不盡的「金山」,引得一代代影視人,用影視的表現方式擴展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將那個熟悉又陌生的快意江湖,拿來、解構、呈現,創作出自己心目中大不相同的視覺體驗。
  • 緬懷金庸 | 閒話武俠影視音樂(一)
    而金老先生的作品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小說中各種人物的形象已經根植於人們的心中,而且所派生的影視作品影響也是巨大的,大量改編自金老先生作品的影視劇以及主題歌依然膾炙人口。金老先生雖然駕鶴西去,江湖依舊上演著他寫下的故事。
  • 誰能入選金庸武俠影視劇「十大經典歌曲」? 你愛這「江湖風」流行...
    中國武俠題材影視劇以其獨特的「中國風格」,豐富了全球影視題材,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與中國武俠影視劇相伴而生的影視歌曲,也以獨特的「江湖風格」,豐富了中國流行音樂創作,成為獨樹一幟的流派。作為中國武俠影視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庫的金庸小說,經過一代又一代影視製作人的挖掘,誕生了一大批華人世界受眾口碑極佳的影視作品,也創造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金庸小說題材各種版本影視劇的主題曲、片尾曲、插曲,有數百首之多,這些有著濃厚「江湖風」的歌曲,哪些能入選「十佳經典江湖歌曲」?
  • 武俠電影藝術的高難度挑戰:從金庸小說改編到影視劇翻拍潮
    武俠的世界恣意縱橫,金庸大師走後,那個瑰麗奇幻的江湖時代落幕了,然而,20年前,屬於金庸的影視翻拍巔峰期卻剛剛啟幕。金庸小說與武俠電影淵源較深,從50年代起就有人將金庸的武俠小說搬上銀幕,此後不斷地被改編成電影、電視作品,90年代又出現了新的熱潮,且還在持續發展。如今金庸的不少作品被一改再改,不斷推陳出新。
  • 在音符中「重遊江湖」,《笑傲江湖》經典武俠影視金曲視聽音樂會11...
    作為香港四大才之一,華語武俠小說大師,他為世間留下的15部武俠小說流傳數年,創造了一個個家國、歷史、俠義共存的江湖世界。  這些小說和翻拍的影視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大家精神世界的烏託邦。  每逢聽到那些經典的音樂配曲,總會想到金庸先生的離開,也總會覺得,那個熱鬧、喧囂、美好、夢幻的武俠世界似乎就這麼逝去了。
  • 金庸5部小說改編電影經典 《鹿鼎記》最有驚喜!
    1990年《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改編自金庸筆下作品的電影,跟電視劇相比數量不算多,卻部部經典,例如1990年上映,由許冠傑、葉童、張學友、張敏等主演的《笑傲江湖》。電影以同名小說為藍本,在令狐衝因《葵花寶典》而被捲入一場腥血雨的主線上,加入東廠太監迫害忠良的故事,許冠傑在戲中演活風流大俠令狐衝,被視為最接近原著形象的版本,他跟林正英、午馬在船上高唱《滄海一聲笑》一幕更是充份表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全片最經典片段之一,負責作詞作曲的黃霑亦有在幕後獻聲。
  • 邵氏二十三部金庸電影,哪部最好?
    邵氏有二十三部電影是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這二十三部是:1、1967年高立導演的《儒俠》(改編自《書劍恩仇錄》
  • 金庸IP有多值錢? || 快報
    大師不再,江湖依舊。 10月30日,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在港逝世,留下近855萬字搭建的文學江湖和他跨越半個世紀造就的IP江湖。 131部影視劇,超130億播放量;100多款遊戲,單款貢獻逾300億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