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金庸 | 閒話武俠影視音樂(一)

2021-03-03 視聽至前線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金大俠仙逝,一時間人們感嘆從此再無江湖。而金老先生的作品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小說中各種人物的形象已經根植於人們的心中,而且所派生的影視作品影響也是巨大的,大量改編自金老先生作品的影視劇以及主題歌依然膾炙人口。金老先生雖然駕鶴西去,江湖依舊上演著他寫下的故事。

       金老先生的「江湖」是值得我們回味的,為此本刊連續兩期開闢《緬懷金庸》這一專題,借三位主筆的文字來緬懷這位武俠小說泰鬥。本期帶來米克的《江湖別過俠客行》朱迪的《劍氣縱橫,愛滿京華 —— 武俠影視主題音樂漫談》兩篇文章,下一期將由馬鳳鍚先生談談《金庸武俠小說流行黑膠唱片的價值》,敬請留意。

《水龍吟•俠聖江湖》

飛狐快意恩仇,

雪山衣紫哭靈素。

連城訣止,

天龍八部,

射鵰北牧。

白馬西風,

鹿山奇傳,

良鏞吳鼓。

算關山萬裡,

劍吟越女,

何人會,

俗流妒?

笑傲江湖檣櫓,

書劍出,

神鵰眷侶。

俠聲笛影,

倚天屠惡,

碧血五步。

鴛誓如昨,

情人不忘,

歸來愈篤。

且罷休,

攜手黃衫紅袖,

隱廬閒住。

2018年10月30日,當查良鏞先生以94歲高齡溘然長逝,我寫下了這首長詞《水龍吟•俠聖江湖》

「金庸」,是查良鏞先生的筆名。

但凡是對金庸武俠小說有所涉獵的人,多半都能隨口吟出兩句並不對仗的「名詩」——「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並且都知道這句詩乃是由庸十四部武俠小說書名的首字連綴而成,即《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和《鴛鴦刀》。

不過,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作品除了以上十四部,還得再加上一部《越女劍》。

我寫這首詞《水龍吟》,以「俠聖江湖」為題,將「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十四字嵌入各句句首藏頭,並加《越女劍》入句,同時嵌入金庸本名「良鏞」(鏞是古代一種敲擊節拍用的大鐘)及「算劍何俗,情歸且攜隱」藏頭首字,以表向先生致敬之意。

金庸先生

金庸的小說處女作,金迷們無人不知,是《書劍恩仇錄》,寫於1955年,雖比和他同庚的梁羽生(陳文統)先生處女作《龍虎鬥京華》要晚一年問世,但其聲譽和「江湖」地位猶有過之。之後,先生在1956年寫《碧血劍》,1957年至1959年寫《射鵰英雄傳》,緊接著在1959年寫就《雪山飛狐》,同年至1961年寫《神鵰俠侶》,1960年至1961年寫《飛狐外傳》,1961年還寫了長篇《倚天屠龍記》和《鴛鴦刀》、《白馬嘯西風》兩個中篇,1963年寫《連城訣》,同年至1966年寫《天龍八部》,其間在1965年寫《俠客行》,1967年寫《笑傲江湖》,1969年至1972年寫封筆之作《鹿鼎記》,其間還在1970年寫了《越女劍》——所有這些作品,都誕生於我穿開襠褲之前。

一十五部,洋洋灑灑,恣肆縱橫,或長或短,俠客長歌刀劍笑,鑄就了金庸先生的不朽姓名。

回首往事,我得說——

身為一個「六八後」,和無數同齡人一樣,我幸運地「錯過」了1978年以前歷經中國大陸各次政治運動,以及文化閉鎖的前人長輩們無緣識讀金庸先生諸多武俠小說作品的逼仄與寡淡人生,相對完美地接受了先生以縱橫四海的豪邁、「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灑脫和細膩,與壯美兼備的筆觸所構造的武俠世界施予我們的精神洗禮。

1980年,我從長沙最好的小學——砂子塘小學考入長沙最好的中學——長沙市一中就讀,而從會認字開始就已熱衷於看「課外書」的我,很快就把清水塘路南口與八一路交叉處的一家個體書攤當成了自己的「據點」

至今猶記,在那個書攤,香港原版的繁體字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碧血劍》、《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俠客行》和梁羽生小說《七劍下天山》、《彈指驚雷》、《江湖三女俠》、《絕塞傳烽錄》、《牧野流星》等,都是內地買不到的,不僅排版漂亮,印製精美,而且配有很多風格鮮明、有著突出個性的插畫配圖,應該是通過走私手段從香港弄來的,而年輕的書攤老闆竟然獨具商業頭腦,絕頂精明——他把每套每本原版小說中的每個章回都小心翼翼分拆開來,然後給每個章回的幾頁或十幾頁都專門裝訂一個厚厚的牛皮紙書皮,用於按章回「分租」,看客只可坐在書攤提供的矮板凳上現場閱讀,不能帶走,真是恰得「拆零經營,加快周轉」之妙!當然,老闆也因此多了很多麻煩,就是要準備更多的立式實木框架並且把若干條約兩毫米粗、等長的細麻繩等距拉張在每個框架中間並用細釘固定好,每天早上開攤的時候,先支起多個實木框架,把已經固定的多條細麻繩扯直拉緊在每個框架中間,把框架固定,之後再從一個已經看不出原來紋理的龐大的木箱裡取出一大撂一大撂他自己製作的各章回小說「分冊」,按書名和章回順序逐一掛在細麻繩上,方便看客選擇,比如有20章的《書劍恩仇錄》,就有20本章回「分冊」依次掛在同一書架的細麻繩上,而有40章的《倚天屠龍記》,則會掛滿整個書架,熟悉的看客一來,往往徑直來到目的小說如《倚天屠龍記》的書架前,找到自己上一次「未完待續」的那個章回如第37章「天下英雄莫能當」的分冊,取下來,坐到板凳上,津津有味甚至眉飛色舞地翻看起來。

小說中的插圖

當時似乎沒別的渠道能看香港原版的金庸武俠小說,雖然每個章回一毛錢的租金可謂不菲,夠在書攤邊吃一碗那個瘸子老哥做的美味餛飩了,但架不住金庸先生的作品誘惑,我硬是接連兩個月利用中午飯後時間,把那裡僅有的不到十部金庸小說都看完了,從《書劍恩仇錄》到《碧血劍》,從《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到《倚天屠龍記》,從《笑傲江湖》、《雪山飛狐》到《俠客行》,我積攢了幾年的壓歲錢、零花錢盡投其中,褲兜「大傷元氣」,以至於之後看到南食店裡美味的賣得並不貴的花生糖和五味姜,我都只能咽咽口水。

 後來,剛進高中,改編自金庸原著的香港無線劇集《射鵰英雄傳》就已經鋪天蓋地席捲了中國大陸,而在長沙,位於黃興南路的勞動劇院錄像廳就成了我的新「樂園」,兩毛錢看一集,我硬是靠零花錢看完了《射鵰英雄傳》全劇,並且在看劇時就著屏幕反射來的不太明朗的光線在自己的歌本上記下劇中所有歌曲的歌詞與簡譜,回到學校後再給一些夢想自己就是「黃蓉」的女同學傳抄。後來,不僅港版的金庸小說我已全部通讀過,國內陸續出版的金庸小說我也一一購買,再後來,因為經常因公或因私到香港,我更是在香港各處的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三聯書店以及旺角諸多「二樓書店」,搜求了幾乎所有港版金庸小說,作為自己書架上的珍藏。

三聯版《笑傲江湖》封面

其實,對港產古裝劇我並不太能接受,除了80年代初的第一版無線劇集《射鵰英雄傳》,對其它改編自金庸作品的港劇以及後來的內地劇我都沒什麼興趣,倒是徐克導演、由香港「歌神」許冠傑主演的電影《笑傲江湖》,我頗為偏愛,片中吸引我的,不僅是令狐衝灑脫與豪邁兼備的動作畫面,更有衡山派名宿劉正風與魔教長老曲洋的知音知心、惺惺相惜,那樣的琴歌絕唱「滄海一聲笑」,亙古能得幾回聞?

滄海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記今朝。 

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江山笑,煙雨遙,濤浪淘盡紅塵俗世知多少。 

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剩一襟晚照! 

香港徐克執導電影《笑傲江湖》中許冠傑主演的令狐衝很是傳神

香港徐克執導電影《笑傲江湖》中衡山派劉正風與魔教長老曲洋共奏《笑傲江湖曲》

11月3日晚,在湖南大學法學院報告廳,我的好友、法學院副教授、法律博士蔣海松作為「金迷」和法律學者為「2018博士論壇」主講了「金庸武俠的法律之問」,我和海松的幾位法律學者同事,以及知名律師應邀作為嘉賓出席參加講評和討論,在分析金庸小說主要人物的基礎上,結合近期重慶萬州女乘客侵犯司機導致大巴墜江、15人遇難的典型事件,大家最終大致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金庸的一系列作品給我們所有讀者灌輸了俠義追求,樹立了俠客偶像,人人都當見義勇為,但在追求法治的當代社會,每個人都應當在法律的框架下來行俠仗義。金庸小說對當代和後世讀者精神世界以及社會生活的影響,必將是無限長久的,正所謂「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也正如雨果在《悲慘世界》序言裡所說:「只要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還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為地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某些地區還可能發生社會的毒害,換句話說,同時也是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益的。」 


相關焦點

  • 金庸不再,武俠影視江湖依舊
    現在,金庸先生離開了我們。我們也只能從他留下的作品中繼續緬懷先生了。從這時起,武俠風格的粵語歌,也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留下無法抹去的烙印。《鐵血丹心》的曲作者是顧嘉輝,他參與了幾乎所有TVB版金庸劇的原聲音樂製作工作,包括前面提及的三部作品。與他合作最多的詞作者,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黃霑。1983年,黃霑與顧嘉輝為TVB武俠劇《射鵰英雄傳》創作歌曲《一生有意義》《世間始終你好》《桃花開》《千愁記舊情》《肯去承擔愛》《四張機》等。
  • 聽,金庸 | 一場交響樂重溫金庸武俠夢!
    小時候,總有些前奏一響起刀光劍影、波雲詭譎的武俠世界就在眼前這些旋律裡藏著我們的武俠江湖藏著我們的赤子之心
  • 金庸不再,武俠影視江湖依舊
    從這時起,武俠風格的粵語歌,也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留下無法抹去的烙印。《鐵血丹心》的曲作者是顧嘉輝,他參與了幾乎所有TVB版金庸劇的原聲音樂製作工作,包括前面提及的三部作品。與他合作最多的詞作者,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黃霑。
  • 閒話武俠故事,金庸、梁羽生的「恩怨」人生
    金庸在寫完《書》之後,就離開了《新晚報》,他先是到一家名為「長城」的影視公司做編劇之類的工作,而後又在1959年和友人創辦了自己的報紙《明報》。為了能讓報紙的銷量增長,金庸利用自己的名氣(其時他已寫出《射鵰英雄傳》、《碧血劍》等作品),又在《明報》上連載了《神鵰俠侶》,楊過和小龍女的故事一出,直是萬人空巷洛陽紙貴。
  • 外國人都是如何評價金庸的?哈利波特+星球大戰=金庸武俠
    昨日傍晚,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一經發布就佔據了各大頭條,人們紛紛感慨一代武俠大師就此離開了人世。金庸對於中國人來說,始終是一個深刻在骨頭中的印記,多少人曾為了金庸的作品廢寢忘食,晝夜顛倒...在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發布之後,很多參演過金庸作品的演員都發微博表達了對這位武俠泰鬥的緬懷,楊冪,劉亦菲,黃曉明,胡軍...印度國寶級的影星阿米爾汗也隨後發了微博,他說自己在不久之前才剛剛讀完了金庸先生的《鹿鼎記》,這本小說帶給了他很多的快樂,他本希望自己日後能有時機和這位給數代人帶來快樂的金庸先生結識的。阿米爾汗說:我是他的粉絲。
  • 緬懷大師:隱藏在金庸武俠世界中的中醫藥寶庫
    共鳴,讓每個人在武俠門外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金庸小說之所以能有此成就,除了自身的武俠元素以外,還在於其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較為全面的反映。金庸本人是法學家、歷史學家,又精研佛學,愛好圍棋、太極拳,做過記者、翻譯、編輯、編劇、導演等,學識淵博。
  • 金庸走了,武俠片也死透了!
    一時間懷念金庸的文章、照片、視頻刷爆了網際網路,這位老人的離去,掀起了大眾對於自己曾經的武俠夢的追憶。畢竟根據他原著改編的影視作品,在過去幾十年內一直牢牢霸佔華語世界裡最佳武俠作品的前十榜單,無人可以與之一戰。
  • 【金庸的武俠】系列之:金庸武俠十大奇遇
    直到今日,提到那一個個婦孺皆知的名字,聽到那些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主題曲,一個活的武俠世界就呈現在了眼前。而練習的過程也是匪夷所思,常規幾十年的修煉才能成就的絕世武功,奇遇者只需幾天甚至一晚上的時間就可以速成,沒有理由,因為奇蹟本身就無法解釋。
  • 悼念大俠 | 從影視到遊戲,金庸武俠IP帶動這些A股上市公司上位
    然而,金庸留下的文化遺產卻至今閃耀在中國文娛產業,藉助金庸的武俠小說IP,一批影視、遊戲公司上位,其中不乏一批已經登陸A股的上市公司。金庸一生義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其中14部是長篇武俠小說,據不完全統計,從1958年至今,根據金庸小說拍攝的電影、電視劇共計100多部,小說的閱讀人群數以萬計,涵蓋各年齡段、職業及文化層次。
  • 金庸十大武俠金曲排行榜,你聽過哪一首呢?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先生離開我們已經一年多了,從此世上再無武俠,再無江湖夢。有關借閱金庸武俠小說的歲月,相信武俠迷們依然記憶猶新。作為當代最傑出武俠小說作家和新聞學家、企業家,金庸,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以及他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影響了幾代人。年少的時候,誰都曾想仗劍走天涯。
  • 武俠迷有福了!濱湖將建「現實版」金庸武俠世界
    3月29日金庸武俠世界全產業鏈開發項目籤約發布會在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舉行全球唯一獲金庸先生授權的電影IP大版權開發項目紮根濱湖。發布會上,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恆信東方、中手遊、俠義文化及華奧傳媒進行了合作籤約,將共同打造——★ 金庸武俠世界全產業鏈開發項目★ 金庸「射鵰三部曲」武俠世界主題體驗館★ 場景型娛樂體驗新商業項目
  • 在音符中「重遊江湖」,《笑傲江湖》經典武俠影視金曲視聽音樂會11...
    金庸先生二周年祭世上再無武俠夢,人間再無江湖情  2018年10月30日下午4時,金庸先生去世  每逢聽到那些經典的音樂配曲,總會想到金庸先生的離開,也總會覺得,那個熱鬧、喧囂、美好、夢幻的武俠世界似乎就這麼逝去了。
  • 黃豹 | 成年人的童話與金庸武俠中的法律學
    黃豹:《金庸武俠中的法律學》一、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凡有井水處
  • 金庸十五部武俠影視經典巨作,回顧並致敬經典!你看過其中幾部?
    簡單介紹了金庸老師,我們主要今天說一說,金庸老師的大多武俠小說作品被拍作電視影視劇成為經典佳話!他的十四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被稱作&34;。另外還有一部中篇小說《越女劍》。據悉,浙江華策影視將出品的大型古裝武俠電視劇《雪山飛狐》,是否能超越經典,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金庸新作《劍魔獨孤求敗》,融武俠懸疑言情於一爐,讓人不忍釋卷
    金庸先生的經典武俠名著「射鵰三部曲」塑造了許多精彩紛呈的武俠角色,有些配角哪怕並未在小說中正式出場過一秒鐘,他的事跡卻依然為武俠小說迷津津樂道。比如今天青莓要和大家說的一個經典角色,劍魔獨孤求敗。本書色彩絢麗,故事奇詭,融武俠、懸疑、言情等元素於一爐,不僅獨孤蓋世風採超凡脫俗,就連白馬、羊舌之、笑魔、洪七等陪襯人物也惟妙惟肖,定能讓你不忍釋卷!
  • 另類的金庸名著《神鵰俠侶大結局》,續寫的狗血劇情實在讓金庸武俠粉絲難以接受
    一簾幽夢與誰共?一腔怒火向誰燒?這就是江湖! 這就是紅塵!這就是苦樂! 這就是生死!自1959年問世以來,《神鵰俠侶》已經被改編成影視劇上百次,許多影視明星憑藉出演其中的角色而聲名大噪。金童的《誰是大英雄》和《神箭金雕》是金庸武俠小說續作中佼佼者作為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射鵰三部曲」中的佼佼者,故事在第二次華山論劍結束之後,神鵰大俠夫婦楊過小龍女歸隱終南山活死人墓而結束。
  • 金庸認可的武俠電影,究竟是什麼模樣?
    關於金庸,關於武俠片,他有些話不得不說。「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神鵰俠侶》裡的一句話,似乎成了金庸武俠影視江湖的寫照。 曾有人說過,在港臺和內地,只要懂中文的人都看過金庸。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幾乎每一個活躍在一線的香港導演,都或多或少接觸過金庸的創作。
  • 金庸大俠已遠去,下一個武俠造夢者在何方?
    武俠是中國人特有的情結,武俠遊戲也是中國特有的遊戲符號,金庸武俠的設定一直被各種新作品傳承,就像奇幻之於歐洲,武士之於東瀛。金庸小說既是一代人的精神寄託,也壯大了整個遊戲產業的發展。自國人嘗試著製作屬於自己文化的遊戲的開端,到迄今仍在上下求索的當下,金庸武俠一直是中國遊戲製作者們心心念念的神聖符號。
  • 金庸武俠地圖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先生魂歸道山多少人百感交集對武俠迷而言 這是武俠時代的終結和輓歌而對於伴隨著金庸小說、影視劇長大的一代人這是少年時代的遠去和終結作為民間文化的武俠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寫出了「江湖」無論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還是「什麼師徒名份
  • 致敬金庸|武俠金曲三十年!
    金老先生的作品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等影視作品,其數量、傳播度和受歡迎程度在圈子裡的地位都是無人能及的。驀然回首時,那些留在記憶裡的場景已經成為了經典,那些熟悉的音樂仍然續寫著江湖......讓我們一起在這些武俠金曲中重溫那些經典豪情的畫面。 01.鄭少秋-《書劍恩仇錄》 1955年,30歲的查良鏞以「金庸」的筆名,開始連載《書劍恩仇錄》,從此踏上武俠小說的創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