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武俠故事,金庸、梁羽生的「恩怨」人生

2021-02-08 木辰文史

當時光的車輪亢奮向前時,我們難免會回頭看看過去,雖然那裡的風景已漸漸模糊,但總有一些人和事你不能忘懷

01

1953年底,吳式太極號稱「南北無敵手」,引得白鶴派的一陣diss,一番口水戰之後,雙方在輿論的鼓譟下,決定打場生死鬥,不過香港法律嚴禁決鬥,最後兩家移師澳門一戰。

究竟二者孰勝孰負,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已不重要,受彼時濃厚的武術氣氛影響,香港《新晚報》的編輯陳文統一時按捺不住激動小手,決定趁熱蹭一波,提筆寫下了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

此書因擂臺戰而起,書裡也以擂臺戰而終,陳文統的筆力不俗,《新晚報》上的小說連載一出,立即被市民爭相搶購閱讀。

陳文統在報社作編輯時,換了十數個筆名,為了寫小說,他又起了個新名字——梁羽生,誰也不曾預料到這會是新武俠時代的開篇。

年輕梁羽生

梁羽生的大名仍在江湖上傳說,而那兩位打生死戰的拳師卻已湮沒於歷史之中。

武林、江湖,夢耶、真耶。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新晚報》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報,竟還藏著另一位大神——梁羽生的好友兼同事查良鏞,當梁羽生將《龍虎鬥京華》的續集都寫完了,報刊上武俠專欄一時無以為繼,主編想起報社裡還有查良鏞這麼個大才子,他幾乎磨破了嘴皮子,這位査先生才慢悠悠的動起筆來。

查良鏞以他老家浙江海寧的一個傳說為藍本,將乾隆皇帝和反清義士首領的身世之謎、恩怨情仇寫的曲折離奇,起先書名定為《書劍江山》,在報紙上連載大獲成功之後,又定名《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

查良鏞也為自己起了個筆名,他將名字中最後一個字「鏞」分拆開來,取名「金庸」,現在,我們當然知道這個名字在華人世界有多麼的響亮。

年輕時金庸

金梁二人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號稱「金梁並稱,一時瑜亮」,他們雖說私交不錯,卻也暗暗較上了勁。

金庸在寫完《書》之後,就離開了《新晚報》,他先是到一家名為「長城」的影視公司做編劇之類的工作,而後又在1959年和友人創辦了自己的報紙《明報》。

為了能讓報紙的銷量增長,金庸利用自己的名氣(其時他已寫出《射鵰英雄傳》、《碧血劍》等作品),又在《明報》上連載了《神鵰俠侶》,楊過和小龍女的故事一出,直是萬人空巷洛陽紙貴。

明報刊登神鵰俠侶

而同一時期,梁羽生仍在《大公報》(《新晚報》系《大公報》的下屬報業)內工作,他也意氣勃發的寫下了《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等經典小說。

林青霞、張國榮版白髮魔女傳

二人「瑜亮」之說,誠不欺人。

02

古人常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新派武俠小說世界裡,金梁其時都在而立之年,拼搏之心正旺,故而他們雖然嘴上未說,卻在用實際行動比拼著各自的文筆功力。

由於金庸自立門戶,他每日除了寫小說外,還得承攬報刊的編輯、出版、社評、經營等事務,工作十分繁忙,梁羽生與其比之雖然要輕鬆些,但為了生計和未來,二人的交往自然就比原先少了許多。

七劍劇照

此外我們都知道,金庸的父親曾在開國初期被當做地主處決,這對金庸的打擊實為不小,多年後他在自傳散文《月雲》裡回憶此事,飽含深情的寫道:「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傷心了大半年。」宜官,就是父親為他取的小名,而我們如今看到他的作品裡,主人公幾乎都是處於「缺父」狀態,大抵與此有關。

金庸本為政法系出身,又在報業系統打磨多年,他對時政是有著獨到見解的,時政社評也是《明報》的一大特色,而作為香港的新聞人,不可能不對彼時大陸發生的事略作評論。

鑑於金庸的身世和其所學所見,他對五六十年代大陸的狀況是頗有些意見的,而這又與梁羽生的見解不大相同,二者紙上論戰自不可少。

同事時的金、梁

梁一直是大陸政策的支持者,他也因此可以在那個年代多次出入大陸無礙,而金庸則要到七、八十年代,看法有所改觀,後來受到高層邀請才得以回鄉。

就這樣,在生活、工作以及對時政的不同見解下,兩個關係不錯的好友漸行漸遠,直到一段「公案」發生,兩人算是公開「交惡」了。

03

1966年,當金庸在寫《天龍八部》時,梁羽生以「佟碩之」的名字寫了篇評論文章《金庸梁羽生合論》,文章裡他稱新武俠小說「開風氣者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並對自己和金庸的文章進行了一番比較,總體而言持論比較中肯,不過對金庸小說的批評稍微多了些。

但這一次的「批判」可不得了,輿論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當時金梁都處於創作的高峰期,在武俠世界裡如日中天,哪個人有此膽量敢這麼寫?

天龍八部劇照

媒體們紛紛猜測,通過種種蛛絲馬跡,矛頭最終指向梁羽生,當時他也並未立即予以回應,直到20多年後,才由人披露出「佟碩之」確實是梁羽生。

而後金庸又在同樣的專欄上回了篇《一個講故事人的自白》,他頗有些息事寧人的態度,「真兇」是誰,其他媒體人找來找去,他還不清楚嗎?所以金庸稱他寫武俠小說,只是報以娛樂的態度,何必較真。

雖說如此,金庸畢竟還是不服氣的,他對梁文章裡提出的幾點異見予以回應,還委婉的批評了梁羽生不該「故意將人物,故事,背景去遷就某種思想和政策」。

雲海玉弓緣劇照

金梁二人都是從戰亂時代走過來的,他們都明白一個強大而統一的祖國有多麼重要,所以在他們二人的作品裡,家國情節比比皆是,不過梁羽生深受傳統文化思想影響,作品中主人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更強烈些,而金庸受到西方文藝的影響要更多,後期也更關注對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刻畫,《笑傲江湖》和《鹿鼎記》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這也是二人的不同之處。

這番「交戰」雖然短暫,但在媒體眼裡,那當然是二人「交惡」了,事實情況雖非如此亦不遠也,二人那些年的來往確實少了,不過這既有二人「較勁」的意思,也有生活、工作與以往變化太大的原因。

04

六、七十年代《明報》在金庸的主持下,越發紅火更被稱為東方的《泰晤士報》,可見其影響力之大,將這樣的報社經營的如此之好,不花費大量精力是不可能的。

金庸說寫小說他是抱以娛樂的態度,在當時確實並非虛言,他一生僅有十四部武俠小說面世,而他寫的評論文章卻有兩萬多篇,從數量上不可同日而語。

金庸去世時,明報發表紀念專號

而梁羽生則慢慢解除了報社內的職務,專心寫武俠小說,此外就是到處走走看看,真的開始了享受人生、娛樂人生,其後又偕妻兒移民澳大利亞,定居於雪梨,兩人的交集自然更為少有。

對於當年梁羽生的批評,金庸表面上含蓄回應,實則非常在意,因為是趕著稿子去報社連載,難免會有不少紕漏,自此,他勉力學詩作詞,決意一雪前恥。

從1970年開始金庸修訂舊作,不僅改正了原本中的詩詞字句,還加入不少新的創作,正因為他有著這樣嚴謹的態度,才讓他的作品更加吸引讀者,他的社評文章,我們現在已見的不多,而他的小說卻會流傳久遠。

林青霞版東方不敗

直到1994年,兩位年逾古稀,早已退隱江湖的大俠,在雪梨舉辦的「中國武俠小說專題研討」論壇上相遇,梁羽生盛讚金庸:

「我頂多只能算是個開風氣的人,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今天在座的嘉賓金庸先生……他是中國武俠小說作者中,最善於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寫作技巧在內,把中國武俠小說推到一個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將他比作法國的大仲馬,他是可以當之無愧的。」

金庸沒料到久已不見的老友,會對他有這麼高的評價,會後他來到梁羽生位於雪梨的家中,梁羽生開心的將金庸很早之前送給他的棋譜和圍棋拿出來,並稱「這是你送給我的舊棋,一直要陪我到老死了」,金庸對此感慨不已。

友情至此愈久彌堅,兩人一杯老酒、一盤棋,又像三十多年前一樣暢聊半夜,舊日「恩怨」盡皆拋去,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雪梨梁羽生家中,二人對弈

梁羽生後來曾道:「我相信,他沒有料到當初罵他的人,如今會給他這樣高的評價。會後我們一起吃飯、聊天,還一起下棋。彼此不高興了大半輩子,到老了,才忽然發現對方是一個難得的朋友,這真的應了那句古話——『不打不相識』。」

此後二人又恢復舊日來往,梁羽生晚年多病,常到香港居住、治療,金庸得知後必然會去看望拜訪,金庸若是到澳大利亞,梁羽生則也會前往一見敘舊。

1998年一次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討論會上,有人指責梁羽生當年的文章不當,金庸站出來為老友辯解,當時的批評議論才平息下來,而在2004年時,梁羽生的老家廣西蒙山建了一座「梁羽生公園」,題名者也正是金庸。

梁羽生公園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在雪梨逝世,享年85歲。金庸託人送去了輓聯:

悼梁羽生兄逝世,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輓

在梁羽生逝世之前,二人還通了一次電話,梁羽生照舊親切稱呼金庸「小查」,而金庸則稱其「文統兄」,豈料那竟是最後的話別。

金庸說對比梁羽生「自愧不如」,不是自謙,因為「梁羽生寬容的氣度和仁厚待人的作風他遠遠不及,這是天生的好品德,學也學不來」。

老年梁羽生在公園裡休憩照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曾經的風光無限,如今俱往矣,不過我們還是要金庸、梁羽生這兩位武俠大師,曾經為讀者創作出那一部部經典的著作,是它們讓我們相信這世間是有大愛、大義、大忠、大美的。

直到現在,我們依舊相信:武俠所傳遞出的中華民族特有的俠義精神絕不會消亡,它必將長久地留存在這世間,這些著作也必將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屬於它們的深深印跡。

相關焦點

  • 梁羽生與金庸的「武俠」世界
    梁羽生其人,不只是寫武俠小說的大家,在評論武俠小說方面,那也是名副其實的大家。畢竟人家是熟讀還珠樓主、宮白羽的武俠鐵粉,又是《大公報》記者出身,可謂是既吃過豬肉,又見過豬跑的,就寫武俠小說評論這樣的小事,對梁羽生而言,那自然是不在話下。
  • 金庸、梁羽生締造的武俠世界,為啥都不以秦朝為背景?
    談及武俠必先想起金庸,梁羽生等前輩,是他們締造了半個武俠世界。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梁羽生「《萍蹤俠影》、《白髮魔女》、《七劍下天山》等,他們二人從廟堂到江湖,從唐寫到清,以史為鑑,故事合縱連橫。
  • 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金句頻出,展現百味人生
    這是武俠大師金庸先生給他的長篇小說所寫就的一幅對聯,提到了他的14本小說。 金庸開創了一個屬於武俠的時代,作為那個時候最為特殊的存在跟他一樣作為那個時代奠基人的還有古龍與梁羽生。 金庸、古龍、梁羽生構成了那個時代中國人共同的武俠記憶,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武俠文的年代。
  • 梁羽生萍蹤俠影錄系列,堪稱武俠經典,令人百讀不厭
    現在武俠小說已經沒落了,很多人所知道的武俠作者只剩下金庸和古龍了。還有一些網友,在網上看到了「武俠三大宗師」的說法,還產生了質疑:「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確實精彩,但是梁羽生的小說,恕我直言,看不下去。梁羽生徒有虛名啊!」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些網友有這樣的看法,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梁羽生的小說和他們的口味不符合嘛。
  • 2021-01-04梁羽生武俠全集,連載閒話金瓶梅
    梁羽生武俠全集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陳文統,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
  • 同為武俠宗師,為何古老、梁羽生作品沒人翻拍,金庸的卻拍爛了?
    更是被後世津津樂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股武俠風突然颳了起來,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成了青年才俊的嚮往之地。 這股武俠風是武俠四大宗師掀起的,他們分別是:古龍、溫瑞安、梁羽生、金庸。四個人挑起整個武俠界大梁,不過時至今日,金庸的武俠小說是耳熟能詳,其餘三位泰鬥的武俠小說很少有人翻拍,這又是為什麼呢?
  • 梁羽生的反骨和金庸的肋骨
    但是他很好奇女人意淫起來是個什麼套路,我說那你直接問我就可以了,女人意淫的套路就是,一個男人建功立業之後,可以三妻四妾可是他偏不,他只愛我一個。  這話現在說起來蠻戲謔的,不過回想起少年看武俠小說的經歷,自己也蠻吃這一套的。
  • 武俠小說推薦: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全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後臺回復「武俠」獲取電子書資源1.金庸作品全集(新修版全
  • 金庸古龍梁羽生,3位武俠宗師的3本冷門小說,誰更勝一籌呢?
    可能梁羽生在三人中排第三,沒有啥爭議。但是金庸和古龍誰排第一,卻讓不少武俠迷爭紅了臉。雖然說,現在武俠早已沒落,武俠迷也越來越少了,以前那種網上論武的現象也幾乎絕跡了。但是,武俠迷對於武俠的那一份情懷,還是存在的。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武俠16年的老書蟲。記得關注我哦。今天我準備換個思路:「既然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位大家的最好水平,難分軒輊。
  • 梁羽生比肩金庸和古龍,欣賞他這10句名言,了解他的武俠世界
    提到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可能你會脫口而出兩位:金庸,古龍,而另外兩位則是梁羽生和溫瑞安。1924年3月22日,梁羽生出生,今天是他96歲誕辰,讓我們用他武俠世界裡的10句名句,來紀念這位才華橫溢的武俠小說家吧!
  • 又見武俠翻拍!這次不是金庸古龍,而是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
    在9月份的網劇備案中,可以看到梁羽生的武俠巨著《雲海玉弓緣》要被翻拍了! 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拍過多個影視版本,電視劇有84版和02版。 84版由亞洲電視出品,曾偉權、馬敏兒等主演,這版沒有在內地電視臺播出過,看過的人估計應該不多。
  • 緬懷金庸 | 閒話武俠影視音樂(一)
    金老先生雖然駕鶴西去,江湖依舊上演著他寫下的故事。       金老先生的「江湖」是值得我們回味的,為此本刊連續兩期開闢《緬懷金庸》這一專題,借三位主筆的文字來緬懷這位武俠小說泰鬥。本期帶來米克的《江湖別過俠客行》與朱迪的《劍氣縱橫,愛滿京華 —— 武俠影視主題音樂漫談》兩篇文章,下一期將由馬鳳鍚先生談談《金庸武俠小說流行黑膠唱片的價值》,敬請留意。
  • 梁羽生為代表的傳統武俠與現時代的網文的差別
    梁羽生為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最早接觸梁羽生的小說,應該是江湖三女俠,那時還是連載在某個雜誌上的,就像現在小說的追更一樣,不過,那時候是追雜誌,後來就基本上整本的書了。相比於金庸的武俠,梁羽生的小說歷史性更強一點,總是和朝代,社會聯繫在一起,哪怕是各個門派也脫離不了朝廷的影響,所以,感覺上梁老的小說更真實一點。
  • 梁羽生《七劍下天山》中的一首詞,難度極高,金庸古龍望塵莫及
    」——2009年1月22日,一代武俠小說宗師梁羽生與世長辭,這是金庸先生送上的輓聯。「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金庸和梁羽生,都是在1924年的3月出生,所以說是「同年」,金庸、梁羽生、古龍和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所以說是「同行」,1949年,金庸和梁羽生都在《大公報》工作,1952年則同在《新晚報》任編輯,所以說是「同事」。
  • 那年今日 梁羽生:想聽你講講江湖的故事
    他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梁羽生為人正派,一生共創作武俠佳作30餘部,代表作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裡,真想躲在暖暖的被窩裡,聽他來講一講刀劍江湖的故事。《白髮魔女傳》:還記得那個白髮姑娘的江湖愛情故事嗎?明朝,萬曆四十三年,涼秋。
  • 梁羽生和金庸古龍齊名,他的經典武俠劇你們看過幾部?
    梁羽生和金庸古龍齊名,他的經典武俠劇你們看過幾部?提到武俠劇的話,金庸和古龍的基本上都會脫口而出,什麼《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絕代雙驕》《小李飛刀》《楚留香》等。其中梁羽生和金庸、古龍齊名,並稱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許多人對他的小說改編成的影視作品知道的卻不多,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梁羽生8部經典武俠劇,一起看看吧!
  • 你是為什麼喜歡金庸武俠?
    初遇武俠,如獲至寶2018年10月30日,金庸離世。至此,金庸、古龍、梁羽生,中國武俠小說界盡失泰山北鬥。武俠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更多的人喜歡閱讀的是網文,什麼玄幻,穿越,修仙等小說佔據主導。然而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能讀上一本金庸武俠,是何其快哉的事情。八九十年代的農村,條件是相當落後的,什麼彩電、音響、學習機那都是奢侈品,農村壓根就難見到。
  • 金庸筆下的儒俠是郭靖,梁羽生筆下的儒俠是張丹楓,那古龍呢?
    基於這點,我們來看看武俠三大家金庸、古龍、梁羽生筆下的儒家之俠分別是誰。一、金庸筆下的儒俠—郭靖金庸筆下一共有3位儒俠,分別是:改滿為漢的陳家洛、傾覆大明的袁承志、守衛襄陽的郭靖。從形象上看,才華橫溢、武功高強的陳家洛最符合儒俠的形象,但金庸筆下最具代表性的儒俠卻偏偏是少知無識的郭靖。在形象上,郭靖當然不像儒俠,但在精神上,郭靖則完全符合儒家之俠的特徵。
  • 細說武俠美學:金庸,帶走了整個江湖
    不是你會描寫幾個冷兵器,構思了幾門新暗器就能寫出一本門派鬥爭、武林紛爭、男女愛恨、兄弟情義、江湖恩怨的精彩絕倫風行天下武俠巨作。寫武俠小說要有夯實的基本功,是言情類不能對比的,同時文藝範的標籤不明顯很是不討巧。如果有一天,武俠作家不寫武俠會靠什麼謀生?金庸做報業,有經營之才,寫寫社論,書評過生活,也還可以很滋潤,或者做編劇,這也是他的老本行。
  • 一場70年前的恩怨引發的血案 | 梁羽生《滴血翠樓》:百家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三部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武俠小說風靡一時,各種署名金庸新、古龍巨、臥龍飛、溫端安的武俠小說偽作出現在街角的各個租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