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2021開年第一熱門電視劇,目前豆瓣評分9.4分。
劇情圍繞扶貧脫貧展開,講述的是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引導下,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寧夏西固地區的脫貧故事。
沒有過分渲染感情戲,沒有大起大落的誇張劇情,只有純粹真實的百姓日子。小編被村民們的樸實善良,自強不息感動的稀裡譁啦,太好哭了。
你們看了嗎?
郭京飛的莆田話雖然沒有地道的地瓜腔,「餵~」「蛤~」語氣詞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了,有一點那味道了。
今日就給大家分享的是劇中出現的,莆田仙遊最有特色的傳統喜慶節日食品——紅團。
紅團,福建莆仙地區特色小吃,莆仙最有特色的傳統節慶食品,逢年過節時家家必做。
不僅美味可口,也可渲染節日氣氛,更多用於祭祀,是寓意深刻的鄉土佳品。
紅團是一種包容性很強的食物,可甜可鹹,可傳統可創新,大多數人家都會備上不同口味任君選擇。
做紅團,一般在臘月廿七、廿八兩日內進行,除喪服未滿的人家做白團外,家家戶戶都要做紅團。因此,從做紅團這天起,過年的氣氛開始濃厚起來。
過年做紅團,是莆田民間所特有的民間信仰的產物,紅團最早是作為祀神供品出現的。
紅團用料普通,卻是一種品位極高的供品。除過年外,逢結婚、謝天地等重大喜慶時才做。
在婚、嫁、喜慶的情況下,紅團更是饋贈佳品,賀喜的親友離開時,主家都要饋贈紅團一雙或二雙以示感謝,受禮者亦視此為吉物。
紅團的皮一般是以糯米粉為原料,製作時先將糯米粉拌上食紅,然後加入適量的溫水,揉成糯米麵團,再從中撮出一小部分,用手捏成薄餅狀,就成了「紅團皮」。
餡有鹹甜之分,甜餡多為糯米餡與綠豆餡,鹹餡則是在糯米中加入肉丁、香菇、海味乾貨等。
製作時,把餡團成球狀,用「皮」把「餡」包起來,放入木質的粿內(俗稱紅團印),印成上拱下平球缺狀的紅團,面上花紋中間一般印有福、祿、壽、喜、財、丁、貴及雙孩兒、慶豐收等字樣或圖樣。
印好的紅團用洗淨的「雞葉」(豔山姜的葉子)墊底,置入蒸籠內用大火蒸,約20分鐘後打開蒸籠,紅豔豔、香噴噴、亮閃閃的紅團便可呈現在眼前。
免責聲明
文章/莆田文旅
商務合作:181 5018 8397(手機、微信同號)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為尊重智慧財產權,本號儘量標註每篇文章、每張圖片的來源;若有來源標註錯誤、侵權或不願意被轉載,請作者持權屬證明在30日內與本號後臺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