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有錢富N代拍了部紀錄片,解釋「生為富人」之苦

2021-02-17 Figure

強生家族,在2015年的福布斯家族排行榜上,以家族總資產288億美元位列第八位。在另一份榜單上,這兩個數字分別是390億美元和第六位,力壓泰國王室。

如何看待自己出生於豪門,從呱呱墜地就已經財務自由這件事?在多數討論語境中,這是個徒招人恨的話題。但強生家族的繼承人吉米·強生偏要挑戰這個話題,用一部紀錄片來回答,為何世人眼中的Easy Mode(簡易模式)會讓他的人生如此hard(艱難)。

《生來有錢/生為富人(Born Rich)》的特殊之處在於,導演吉米是一個曾經不知道自己家有多麼有錢的年輕人。為了與被割裂的人生達成和解,他帶著不同尋常的真誠態度去拍攝了這部作品。通篇都是一手資料,是豪門家族子女對同階層生活狀態的真實記錄。無意討論內容觀點對錯,稀缺性和真實性成全了它的價值。

撰稿|康宸瑋

編輯|鮮 於

校對|許 靜

 出品|Figure·紀錄片

很多年過去了,我終究還是沒等到父母告訴我「其實咱家一直在裝窮人」的這一天。

 

財務焦慮是年輕人繞不開的話題,疫情年尤甚。為此我觀看了一些紀錄片,想真正了解財富的秘密,比如揭示東亞有錢人如何生活的《奢華亞洲》,但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勁兒——富豪面對鏡頭的話術,就像介紹自己如何在「電梯裡做伏地挺身」。

 

看完《生為富人》(Born Rich)後,我恍然大悟:原來有錢人在面對普通人和同階層的人時,談及的話題、表達的觀點甚至聽到一句問話後的微表情,都有天壤之別。

紀錄片《生為富人》宣傳海報

 

這是一部只有本片導演能拍出來的紀錄片。

 

吉米·強生,強生集團創始人的四世孫——就是那個用旗下品牌強生嬰兒、嬌爽、邦迪、達克寧、泰諾……安排你生活方方面面的強生集團。

 

這部拍攝於2003年的紀錄片,出現在吉米導演鏡頭中的受訪對象包括:伊萬卡·川普(川普長女)、美國彭博通訊社總裁的繼承人喬治娜·彭博、康泰納仕集團(旗下雜誌包括《紐約客》《名利場》《VOGUE》《GQ》等)繼承人S·I·紐豪斯四世、美國紡織巨頭Milliken(美利肯)家族繼承人同時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後裔科迪·弗朗切蒂、歐洲皇族卡羅·萬·蔡特舍爾……簡直就是《緋聞女孩》劇組穿現了。

 

而紀錄片的主題,是普通人最想聽他們談的話題:錢。

 

精彩了!

 

富有而悲慘的強生家族

 

讓頂級富豪家族成員大規模出鏡,一起來談「錢」這麼敏感的話題,導演吉米·強生的理由足夠強大,因為他就是那個在人生某一天突然發現「我家不僅有錢,還不告訴我」的孩子。

 

童年時期,吉米住在鄉下,以為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一樣的,都有富麗堂皇的別墅和佔地遼闊的莊園,都有馬和馬車……父母對家族和財富的話題幾乎絕口不提。10歲的時候,班上的一位同學從福布斯雜誌富豪榜中發現了吉米爸爸的名字,然後同學和老師都跑來問他是不是家裡很有錢。最後,他在老師的幫助下,才確定自己就是這個龐大金錢帝國的繼承人。

 

吉米·強生和爸媽在一起

向孩子隱瞞財富,讓他在一個與普通人無異的環境和心態下長大,父母做出這樣的決定煞費苦心,背後的原因又和狗血的家族恩怨密不可分。

 

強生家族發家於20世紀初期。美國內戰時期,羅伯特·伍德·強生將軍成為最早認識到約瑟夫·李斯特醫生「細菌理論」價值的人。戰後,他和兩個兄弟共同開創了生產無菌外科敷料「邦迪創口貼」的強生公司,並迅速壯大成為跨國集團(後來一個兄弟離開強生集團,創辦了美贊臣集團)。

 

強生將軍之子小羅伯特·伍德·強生(吉米的祖父),擔任強生集團總裁超過三十年,帶領這家公司成為世界商業巨頭。但身為富二代的他,終究沒有逃脫荒唐的敗家行徑:在73歲時,他離婚並迎娶自己的女僕芭芭拉。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這位強生二世的意志被藥物與心機後妻操縱,那位波蘭移民騙走了他的錢,包括他想捐給慈善機構的錢。在他去世後,芭芭拉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上最有錢的富婆之一。

 

當時的新聞媒體上,充滿了對這位逝世富豪的負面報導。這不僅毀了他的名聲,也摧毀了強生的家庭。從伍迪這一代後,強生家族人員不再擔當強生集團總裁,轉而靠數目驚人的信託基金,繼續過著揮金如土生活。

強生家族被稱作美國「五大家族」之一

家族醜聞的陰霾一直籠罩著吉米的父親伍迪·強生。「生來有錢」卻沒有自己的事業,熱愛藝術卻平庸無為,家中的一切瑣事被外界無限放大,兩個兄弟同年死於車禍和吸毒……伍迪·強生飽受其苦,一生鬱郁不得志,只有用瘋狂撒錢作為報復。

2000年,伍迪花費6350萬美元買下美國橄欖球球隊紐約噴氣機隊並出任董事長。在長女凱西·強生(吉米姐姐)的回憶中,「我父親擁有一架幾億美金的直升機,我的曾祖父一手創辦了強生,但這些都只能加深我的不安全感。」

 

在吉米小的時候,耳濡目染的更多是對金錢的恐懼,「為了這些貨幣,人可以變得面目全非。」長大後,他試圖通過某種方式與自己和解。於是,把鏡頭對準了和自己一樣的富N代繼承人。

 

比想像中更痛苦的自我解答

 

作為受訪者,當年只有22歲的大公主伊萬卡同樣生活在惶惑裡。在川普大廈裡,她有著公主般的臥室。可是走在路上,她會被冒犯地追問:「從來沒有體驗過痛苦是什麼感覺?」或者會被莫名其妙地示好,這種示好的眼神裡充滿著從富人的家產中分一杯羹的渴望——可現實是殘酷的,富豪並不會將家裡富得流油的財產隨意贈人。

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和他的女兒伊萬卡

通過拍攝紀錄片,吉米發現和自己有相同經歷——曾被父母隱瞞家族財富——的富N代不在少數。在他看來,他們擁有同樣的困惑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問,這部紀錄片會成為他們自我解答的一個契機。

 

談論錢對於這些家庭來說是不太禮貌的行為,接受採訪的孩子大多表現緊張:「也許你真的很想談論它,但即便如此你也不知道別人如何評判。」

 

事實上,他們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與周圍人的經濟差距。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後人科迪·弗朗切蒂說:「我從不為有錢感到抱歉,內疚是愚蠢的,那是一種可怕的清教徒文化,是為老年婦女和修女準備的。」

 

當然你也能看到非常勵志的一面。喬治娜·彭博熱愛賽馬,然而每當她取勝,總會有聲音對她說:那是因為你有一匹好馬。於是,她只能加倍努力,以此來證明人們錯了。

 

在上流社會的社交圈裡,戀愛與婚姻也有著天壤之別。

 

歐洲皇族卡羅·萬·蔡特舍爾一邊抽著煙一邊漫不經心地回答:「任何時候我都無意對任何女人忠誠。我會準備一份嚴肅的婚前協議。」

盧克·韋爾說得更真實:「婚前協議從我五歲起就在腦子裡紮根了,如果這個忘恩負義的小賤人有勇氣說:這太不浪漫了,我不想籤婚前協議。那她就是個拜金女。」

 

最大的鑽戒總與最長的婚前協議相伴而來,這可能就是上流社會的愛情吧。

這部紀錄片中可能會出現大量與你價值觀衝突的話語,但吉米儘可能做到了真誠,他努力呈現出了上流社會真正對錢的思考。

歐洲皇族卡羅·萬·蔡特舍爾

拍攝尚未啟動,吉米的家族律師彼得·斯科尼克就提出警告:「你想拍攝的那些人,(如果)他們參與這個影片,就得成為瘋子。」事實的確如此,賭博業大亨的後人盧克·韋爾面對鏡頭粗暴地表示拒絕。他揮舞著手臂,做出下壓式的命令舉動,說:「我非常不喜歡你倆。」

 

在他終於扭捏地接受了幾次採訪之後,吉米·強生的拍攝消息不脛而走,於是這些單純的孩子們真的慌了。盧克的態度「左右橫跳」,他甚至僱了一個律師,控告吉米誹謗他的人格,希望以此來阻斷吉米拍攝他的畫面露出。

 

吉米的攝製計劃不得不就此終止,導致這部紀錄片最終只有75分鐘的時長。不幸言中的律師幫吉米思考對策時感慨:「諷刺的是,如果拍一部關於富人的電影,如果他們對影片的內容不滿意,他們的富有能讓他們反過來告你。」

 

這部紀錄片的確從策劃、選角到被我們看到,都稱得上是一次奇蹟。

 

財富真的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如果你忽然發現,自己的資產接近於無限,你想做什麼事?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大概率先會買房、買車,解決最基本的馬斯洛需求層次。可是之後呢?一切樸素的價值觀,似乎都顯得失去了意義。

 

你會想環球旅行嗎?可那最多只需一兩年的時間。

 

你會想在遊戲裡一擲千金,體驗大佬的感覺嗎?你不需要,因為你已經是了。

 

你會向曾經高不可攀的男神女神表白,但你會懷疑對方答覆的動機和真偽嗎?

 

你會想要去培養一些藝術喜好,可你的每一步成功都會被非議是「鈔能力」的結果……

豪家子弟不見得比普通的年輕人更確信自己的人生目標。於是,有人選擇吸毒、和不三不四的瘋子徹夜狂歡、頻繁地更換戀人等等——從某種層面而言,這些行為是想恐嚇他們的家人,想展示他們可以擺脫家長制的家庭模式;而一些不願意就此沉淪的,則在思考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或者走向了哲學,或者走向了抑鬱。

看似擁有一切的富家子弟實際上也有他們自己的煩惱

2010年1月5日,吉米的大姐凱西·強生突然去世,年僅30歲。她曾與50多歲的親姨母莉貝·強生因為爭奪同一個男人被《紐約郵報》和《名利場》先後曝光,成為當時最大的八卦醜聞,而凱西之死也因為這段三角畸戀被添油加醋了更多想像和謠言。

 

人生所必經的迷茫是不會以財富為轉移的,甚至會阻礙他們去追求純粹的樂趣。

 

不過也有特例。約書亞·霍恩布洛爾就是這些孩子中的思考者與反抗者,這位美國兩大知名家族惠特尼(Whitney)和範德堡(Vanderbilt)的結晶,家族控制著美國的地鐵行業。可他並不為此感到優越。

 

他覺得家裡靠地鐵一本萬利的營收模式是對普通人的勒索。他看到身邊人痴迷於數字遊戲,車輛的長度、帳戶餘額的數字、房子的套數,量變已經無法引起他快樂程度的質變。「我已經長大了,我不痴迷這些東西。」

 

約書亞在乘坐自家營運的地鐵

但是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去追求的東西。為此,他決定在家休養一段時間,這一休養就是兩年。

 

在面對採訪時,約書亞的憂鬱和不自信的氣質依然掛在臉上。儘管他並非是一個快樂的人,但他的思考啟發了吉米·強生:「我繼承的永遠沒有我創造的有價值。」

叔本華說:「窮人受貧窮的限制,富人有義務在空閒的時間裡培養自己。如果他們利用自己的財富,他們可以達到至高的境界。」

 

吉米的父親伍迪沉溺在繪畫藝術裡,可惜終其一生仍被證明沒有天分。借著拍這部片子的機會,父子二人達成了和解。

 

兩人圍坐在爐火旁,父親說:「也許我從小不讓你談論金錢是錯誤的。」吉米回答:「沒有審視過它(金錢),就不會真正認識它。」

 

在片尾,吉米總結說:「我一直被告知,美國夢是有比父母更好的生活。但是這個夢想我的曾祖父已經完成了,所以我被排除在美國夢之外。我現在的任務是在繼承這些特權後,建立一個有意義的生活。我明白,成長的一部分是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東西,而不是你家族的遺產。」

 

這一句,無論我們擁有多少財富,我們背負著多少使命與期望,都應該聽得到。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推薦閱讀 

 從上帝模式跌落,比爾·蓋茨被川普攪黃了一場中國生意

 美國投資巨鱷羅傑斯與他的中國經 

 片揭秘:專門撕咬中國公司的「華爾街之狼」

 \ 收看更多人物視頻 / 



相關焦點

  • 苦諦:與苦諦相關的「諦智」「應作智」「已作智」
    「此是苦聖諦,或者,此是聖者應知的苦諦。」如是,對於前所未聞的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這就是苦諦「諦智」生起的情形。在之前的講座中,我們已說過苦諦是生苦等等的苦,在此我們要稍微重覆一下以便大家更加了解它的意思。「此是苦聖諦」的「此」字,乃指「包含生苦乃至五取蘊苦的種種苦」。此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取蘊」。
  • 專訪原一男 | 一生格鬥,拍出人的「狠」與「恨」
    他的紀錄片充分展現攝影機的暴力性,企圖撕下社會虛假面紗,影像震撼、風格鮮明,是繼小川紳介、土本典昭,當代日本紀錄片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包含被日本公認為最有影響力的《怒祭戰友魂》(1987)。這次在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放映的《日本國VS泉南石綿村》,則是原一男睽違24年的新作。他直說,自己一大把年紀,就如置身廢墟之中。
  • HBO紀錄片 生為富人.Born Rich 2003
    《天生富貴/生為富人》(Born Rich)是2003年拍攝的一部關於世界上最富有家庭的孩子生活經歷的一部紀錄片。
  • 婁燁,以及生而禁忌的「第六代」
    和「第五代」們所擅長的宏大主題與家國敘事不同,「第六代」在誕生之初便姿態鮮明地站在了主流價值的對立面。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到現在共十部作品面世,婁燁保持了高度集中的作者意識。談及他與他的作品,大家總是會想到「獨立」、「地下」、「先鋒」這一類與主流華語體系截然相反的迸發著野性生命力的詞彙。
  • 神仙傳法術,這家人富了六代
    「靈異社區」專注於民間真實靈異事件我一個朋友的前女友,家裡非常有錢。
  • 【電影】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紀錄片「乘願再來九百年」全球首映
    大寶法王《乘願再來九百年》正式預告|離苦得樂時間:2016年5月25日中午12:30 地點:臺灣臺北市西門町電影院來源:大寶法王中文官網「當我戴起這個帽子的時候,我有一個感覺,就是去承擔起,讓等虛空的眾生能離苦得樂
  • 「窺探人生」四部紀錄片的雲觀影
    在此刻這個特殊時期,CNEX再次推出了線上「雲觀影」的「窺探人生」紀錄片主題放映。「窺探人生」主題的四部影片,有來自香港的音樂神童,有致力於有機農業的夫婦,有把競技遊戲作為一生目標的電競選手,也有渴望成為演員的中戲學生。
  • 全屏馬賽克,10年前的「n號房」觸目驚心
    文 | 十點電影原創上周的「n號房」性侵事件被爆出後,全球譁然。
  • 這部家庭紀錄片,是嚴冬裡最溫暖的「春天」
    當然,相比於好可愛好可愛的父母和導演本人,影片次要的亮點大概是過去的影像記錄者被新的影像記錄者記錄,紀錄片呈現了電影時間和人類生命之間互動的寓言性。「生活本身高於電影」,生命的春夏秋冬呈現為「四個春天」,姐姐的美與死、燕子的歸與來等細碎動人的線索在時間的碾壓中開花結果。
  • 《上流寄生族》影評|窮人富人都是病態社會的犧牲品
    窮人之間互相抓把柄,為爭奪寄生族位置而鬧出人命,再衍生出對富人不經意間流露對窮人體臭鄙視的仇恨,最終化為暴力血腥的刺殺。窮人一家「不是善良才有錢,而是有錢才善良」和典型描繪貧富差距的電影不同,《上流寄生族》中的富人沒有猙獰醜惡的面孔,而是非常善良、輕信身邊熟人所說的一切,大大方方、不假思索地將偽造信息的窮人一家納入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從未懷疑兩位家教、家庭司機和管家之間的聯繫。
  • 網生紀錄片旺盛成長 2021鵝廠紀錄片全面亮相
    27日,2021騰訊視頻V視界大會在上海舉行,會上,騰訊視頻發布了包括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三季、歷史紀錄片《鳳凰》、《敦煌:生而傳奇》、《布達拉宮》、與BBC合作的「胖滾計劃」新作《完美星球》在內的多部精品內容,並通過大會分享了全新美食紀錄片IP「一日之食」。
  • Netflix採購的第一部中國原創美食紀錄片「風味原產地·潮汕」
    對中國人和外國人來說,都可以通過潮汕打開一片美食新世界。更厲害的是,《風味原產地·潮汕》目前已配置 20 多種語言字幕,於 2 月 12 日,在 Netflix (世界最大的收費視頻網站)上同步 190 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讓全球的吃貨都能感受潮汕美食的魅力。而且,這是 Netflix 採購的第一部中國原創美食紀錄片。
  • 富不過三代?賭王「二世祖」倒米大對決!
    俗語講「富不過三代」賭王留下這座金礦幾位公子不知道可以玩多久?在賭王彌留之際的TVB花旦遊船PARTY更是街知巷聞,「孝子」形象深入民心。加上「50萬邀TVB姐仔上船」、「TVB姐仔爭做賭王新抱」、「TVB姐仔爭做賭王新抱」等女星是非於TVB電視城鬧得滿城風雨。這一舉令猷亨嘗試了處於風口浪尖的滋味之餘,更令四太目定口呆,幾乎禁足猷亨。
  • 俗話說:「富不添丁,窮不養女」是啥意思?富人為何不喜歡男孩?
    富不添丁所謂的「添丁」就是生男孩,難道富人就不喜歡男孩嗎?其實富人更喜歡男孩,畢竟那麼大的家業,如果沒有男孩,就沒有人繼承,因此在富人家裡,「母憑子貴」的現象尤為嚴重,就像現在很多豪門媳婦一樣,生個男孩往往都會得到夫家的大筆獎金。
  • 「窺探人生」紀錄片主題放映
    「窺探」一詞,既是暗中察看,也是觀察探索。我們希望通過展映四部紀錄片,觀察他人的人生、探索自己的道路。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我們同時觀賞並討論關乎人生選擇的影片,給你陪伴和力量。2011年底他辭去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 中國區總經理的職務,投身於紀錄片和寫作,現專注拍攝中國當代題材的紀錄片。吳皓的紀錄片曾在全球眾多電影節參展獲獎,其中包括《成名之路》《虛你人生》《我們一家人》。2019年吳皓入選奧斯卡評委。
  • 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貧窮最能磨練一個人的品性,當然,在一個人身處貧窮時,是否能夠做到有所不拿,也是判斷這個人重要的方法。你的原則,就是你的價值,你的原則在哪裡,你的價值就在哪裡,沒有原則的人賺再多的錢,都不值錢,因為那是在出賣靈魂。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 31歲「TVB御用妹妹」蛻變性感女神?排舞師男友不認愛急轉目標 暗撩富三代電競CEO
    劇中「水姐」經常利用美色去辦事,同時擁有不少裙下之臣,但她偏偏在無意間愛上由王浩信飾演的敵人「蔣世龍」。劇中最經典的莫過於「水姐」主動親「蔣世龍」的咬唇示愛一幕,成為全集焦點。初入行時期照片由於蔣家旻長相稚嫩,入行初期曾五度飾演劇中女主角之少女時期,比如說《天與地》裡她飾演佘詩曼「葉梓恩」的青年時期。她也是由這部「神劇」開始被觀眾所記住。
  • 被塔利班「追殺」的一家人,用手機拍了部滿分電影
    手機,除了漫無目的地刷微博、刷微信、刷視頻,還可以「創作」。用手機拍電影,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甚至成了一種新鮮潮流。無論是陳可辛的《三分鐘》、賈科長的《一個桶》,還是入圍過First電影節的紀錄片《夫妻不是同林鳥》。
  • 有人會拿「潮流紀錄片」下飯嗎?
    ) 但是,話又說回來,之前或許更多的會是一些奢侈、時裝大牌的紀錄片,如是《Dior 和我》、《華倫天奴:最後的君王》、《時尚大帝》等等,反而關於「潮流圈」的紀錄片並沒有太多人提起。) 不過,現在也開始慢慢多了起來,正如我們國內也拍了一部相關題材的紀錄片,《我們的浪潮》,比起愛奇藝那部綜藝節目,簡直完爆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