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脂秤測量身體成分到底準嗎?看看科學怎麼說!

2020-12-25 健身教練Ason

對於任何在健身房辦過卡的人,我相信都會有教練跟你聯繫做體側。你會站在一個儀器上,這個儀器有大有小,有普通的有逼格高的,還甚至有手握式的。在輸入了你的身高體重後,過幾秒鐘機器就會讀出你身體的水分、體脂率、肌肉量等等數據。

除此之外,市場上也有許多體脂秤,應該也有不少人買過。站上去不僅可以讀出你的體重,還能通過軟體告訴你身體的其他數據。

你可能會想,這麼神奇嗎?它是什麼原理?到底準不準確?

簡單點說,體脂秤一點都不準確。事實上,你最好不要依賴任何體脂測試來追蹤你減脂和肌肉增長的進度。

我等下會解釋一下,不過在這之前,讓我先說說為什麼不要相信任何的體脂測試結果。

測體脂最準確的方法是什麼?

無論是體脂秤、雙能量射線吸收法(DEXA)還是皮脂鉗等方法都不能準確測量出你有多少脂肪。

測量你身體脂肪唯一的方法就是把你剖開,放在秤上去稱。雖然這個方法很準確,但是只能在屍體身上實現。

體脂的測試,更多的是一個預測,而不能算測量。正如經濟學家、足球專家和股市分析師所說的一樣,許多預測都可能是錯的。

當天氣預報員告訴你天氣時,他們並沒有「測量」出天氣,而是預測了天氣,體脂測量也是一個道理。正如天氣預報員不可能100%預測出天氣,我們也不能100%測出體脂率。

體脂秤的原理是什麼?

體脂秤是測量體脂最流行的方式之一,主要是因為它們使用起來很方便,也很快捷。一些設備甚至能夠連接到你的電腦並且生成各種圖片和表格。

雖然它們可能看起來非常科學,但是這些信息基本上都沒什麼用。

體脂秤是使用一種叫做生物電阻抗的方法來估算你的身體成分的。它們能夠通過你的身體產生一個微弱的電流,測量電流的阻力程度,然後利用這些信息來估算你身體的脂肪百分比。

體脂秤的準確性如何?

大多數研究都表明,對於測量一段時間內身體成分的變化,體脂秤都不夠準確。事實上,你可以在幾個月內減去脂肪並且增加肌肉,但是體脂秤可能還會告訴你的體脂率升高了。

體脂秤最明顯的問題在於,它錯過了身體的大部分區域。

比如,站在體脂秤上,電流可能就會通過一條腿流向另外一條腿,因此這就相當於只測量了你的腿部脂肪,而沒有測量到整個上肢。

另外,體內水合狀態的改變也會很大程度地影響測量結果。事實上,有研究發現,生物電阻抗還會將體內水分的變化看作脂肪含量的變化[1]。

體內水分的總量也會受你的訓練類型所影響。比如,研究發現,在一群使用力量訓練減脂的男性中,通過水下稱重法和生物電阻抗測出來的脂肪變化是相當的[2]。

然而,在那些用心血管訓練減肥的人中,生物電阻抗方法就低估了減去的脂肪,高估了瘦體重的流失。這種差異似乎是由於血漿容量的增加導致全身水分的變化引起的,而血漿容量的增加是心血管訓練的適應方式之一。

那些支持體脂秤測試的人會說,即使測量方法不準確,但是至少能夠保持一致。換句話說,體脂秤的測量會不會偏離一部分不重要,只要它始終保持不準確,你還是可以用它來追蹤你一段時間內的進步。

然而,這個想法的問題就是,體重的變化會導致各種組織密度的變化。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訓練對瘦體重的密度和組成也有不同的影響[3]。但體脂秤會錯誤地認為,人與人之間各種組織的密度是相同的,並且在一段時間內會隨著體重的減輕而保持不變。

換句話說,體脂秤測試不僅僅會有誤差,而且這個誤差還不會保持一致。

體脂秤有用嗎?

當研究人員將體脂秤用於測試時,結果並不令人滿意。

在一個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了一群男性健美運動員身體成分的變化[4]。他們比較了幾種體脂測試,包括了生物電阻抗以及四室模型等。

對於估算身體成分而言,四室模型是目前的黃金標準,也是其他體質測試的基準。研究結果發現,生物電阻抗是所有方法中最不準確的。事實上,誤差率能高達8%。那麼這意味著什麼?

假如說你站在某種體脂秤上,測量出來你的體脂率是20%。你努力訓練,並且飲食做得很好,持續了幾個月,體脂率變成了15%。但是當你再做測試時,體脂秤還會告訴你的體脂在20%。

肌肉增長也是一樣的。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增長2-3kg肌肉,但是體脂秤會告訴你沒有增長任何肌肉。你會認為你做了很多,但是沒有效果(但其實有效果)。這樣一來,你就容易放棄真正有用的計劃,並且用不那麼有效的計劃來代替。

我見過許多人都成功減去脂肪、增加肌肉、變得強壯,但是體脂秤還告訴他們長胖了。

總結

體脂秤基本上沒有什麼實際的指導意義。與其使用體脂秤,我更加推薦大家使用照片、圍度測量等方法來跟蹤自己的進步。#百裡挑一#

參考文獻:

[1]Saunders MJ, Blevins JE, Broeder CE.Effects of hydration changes on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in endurance trained individuals.Med Sci Sports Exerc. 1998 Jun;30(6):885-92.

[2]Broeder CE, Burrhus KA, Svanevik LS, Volpe J, Wilmore JH.Assessing body composition before and after resistance or endurance training.Med Sci Sports Exerc. 1997 May;29(5):705-12.

[3]Barry M. Prior,et al.Muscularity and the density of the fat-free mass in athlete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01 APR 2001.

[4]van Marken Lichtenbelt WD, Hartgens F, Vollaard NB, Ebbing S, Kuipers H.Body composition changes in bodybuilders: a method comparison.Med Sci Sports Exerc. 2004 Mar;36(3):490-7.

相關焦點

  • 體脂秤能測人體脂肪含量?體脂秤的測量原理解析
    如體內某些物質含量過多,或內分泌發生失調,這些都要在身體上顯示出來,如脂肪含量過多會使人的身材肥胖。而測定體內各種營養物質含量的儀器就叫做體脂秤。那體脂秤是通過什麼技術方法,能夠測出人體內部的物質含量呢?
  • 體脂秤真的能測體脂嗎?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33.12%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而這個數字不僅帶動了健身市場的發展,也使得體脂秤的銷量迎來了一個春天。 體脂秤與普通的電子秤相比能夠測出多項身體數據,如:體脂率、BMI(身體質量指數)、水分、骨重、內臟脂肪、身體年齡等等。其中體脂率和BMI是健身群體較為關注的兩項指標。 體脂率一般是指人體脂肪佔總體重的比例。
  • 你家的體脂秤到底準不準?記者親測驚呆了,真相你想不到!
    眼瞅著夏天就要來了是該買個秤督促一下自己聽說現在體脂秤很火但它到底準不準呢?什麼是體脂率?百度百科解釋,體脂率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成年女性體脂率正常範圍在20%-25%,成年男性在15%-18%。
  • 體脂秤和體重秤的區別
    核心提示:體重秤是一種均衡器,這種痛在人佔用在秤上面之後就可以測量一個人的身體重量。體重秤的作用主要就是表現在能夠精準的測量人的體重,而且通過每日的體重變化,反映一個人在某個時間段的體重控制情況,體重控制是健康管理的基礎,所以現代人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個體重秤。
  • 什麼牌子體脂秤測脂肪最準?華為、小米、有品誰是家用體脂秤之王
    而體重只是我們身體數據的其中一種,通過體重了解到身體數據是有限的,如今的智能體脂秤能測量體脂率、肌肉率、骨量、水分等等我們身體中非常重要的身體數值,這些數值更能反映出我們身體目前的狀態到底如何。我正在向中年油膩男的發展趨勢,已經開始去健身房健身了。去年下半年我買華為電視送了我一臺華為體脂秤,之後,老婆在中秋節的時候,公司抽獎抽中了小米的體脂秤。
  • 華為智能體脂秤3發布:質感如玉石 可測14項身體數據
    10月30日,在華為Mate 40系列發布會上,一大波智能設備一同問世,包括頭戴耳機、智能音箱、智能體脂秤等等。其中,華為智能體脂秤3支持14項身體數據準確測量和專業解析,支持同齡人群大數據對比,Wi-Fi藍牙雙模式連接,數據隨時查看,還提供專業改善建議。
  • 你了解你的身體嗎?四款熱銷智能體脂秤推薦
    8電極還是4電極、可充電與乾電池、電極片加熱的有無……本期為大家推薦幾款很受歡迎的智能體脂秤。  推薦產品:斐訊智能體脂秤S7  參考價格:599元  雙十一大戰中體脂秤S7的黑馬,拿下京東銷量排行榜第八的斐訊智能體脂秤S7是一款帶有8電極測體脂以及電極片加熱功能的產品。
  • 體脂秤測基礎代謝,準嗎?
    除了體質秤,健身房的體脂儀測得也不準,因為它們結果是根據身高、體重、年齡等數據計算得到的估計值。 那怎麼測才準? 臨床上用的是間接測熱法。
  • 體脂秤哪個品牌最專業?小米、榮耀、有品三大品牌橫向測評
    隨著科技的進步,減肥亦或鍛鍊也不再是簡單的看線條和比肌肉,體脂秤的誕生為人們在關注自身身體健康、減肥健身方面提供了更為科學的依據。當前體脂秤大多採用生物電阻抗分析(BIA)法對身體進行分析,主要利用了脂肪不導電的原理,一臺優秀的體脂秤不僅可以對脂肪、水分等計重,更是可以分析計算出BMI(身體質量指數)、體脂率、內臟脂肪等級、基礎代謝、骨骼肌含量(比例)等相關數據。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數據使得人們從簡單的胖瘦對比細緻為減脂增肌以及對基礎代謝的關注,讓科學健身,健康減肥不再是玄乎其玄的難題。
  • 小米/華為/海爾智能體脂秤對比測評:誰測得更準
    近幾年,各大科技公司紛紛推出智能體脂秤。作為一款輔助用戶、管理身體健康的科技產品,智能體脂秤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貼心伴侶。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體脂秤都主打以"體脂率為主"的身體成分檢測功能,但不同產品的價位和功能各有差異。市面上此類產品琳琅滿目、品類眾多,那麼,哪款智能體脂秤更值得入手呢?
  • 什麼牌子的體脂秤好,好體知體脂秤怎麼樣
    好體知體脂秤,更適合中國人的體脂秤。價格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適合自己。首先要說這次購物真的是非常愉快,17號下單,18號收到貨。店鋪工作效率高,同時快遞也給力。寶貝包裝正規,完整完好,保護周到,兩個盒子外面還裹了很多層保鮮膜,可見賣家用心。
  • 誰才是真正的「體脂秤」王者?有品體脂秤力壓華為榮耀
    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使用體脂秤,去記錄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情況變成了比較科學的方式。那麼體脂秤到底是不是智商稅呢?好不好用呢?能不能用呢?對比傳統體重秤,體脂秤除了體重之外,還可以分析身體成分,依靠著強大的資料庫人體模型去明細化管理,科學認識自己的健康情況。
  • 華為Mate40系列發布會上: 其中智能體脂秤3支持14項身體數據的精確...
    【每日科技網】  10月30日,在華為Mate40系列發布會上,一大批智能設備一起亮相,包括耳機、智能音箱、智能體脂秤等等。  其中華為智能體脂秤3支持14項身體數據的測量和專業分析,支持同齡人群大數據對比,Wi-Fi藍牙雙模連接,數據可隨時查看,並提供專業改進建議。  華為和中科院合肥材料科學研究所聯合開發了華為TruFitTM人體成分檢測算法。基於大數據和Al技術,可以更地測量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脂肪體和骨骼肌質量。
  • 只會稱體重的不是一把好秤 榮耀體脂秤評測
    對比使用電極片的小米體脂秤,不用說了吧,必須是純白玻璃面好看啊,4個圈圈看著就難受......還得看準了站上去。再對比同是ITO導電膜的有品體脂秤,中間的圓圈顯示屏是什麼鬼,看著難受,哪個好看不用說了吧。榮耀體脂秤的設計非常簡約美觀,放到家中的任何位置都可以是一件觀賞品,比如上方的兩張靚照。
  • 華為智能體脂秤2 Pro體驗評測 29項指標讓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
    前段時間我選擇了連鎖的24H健身房,買了私教課,教練教的主要是怎麼去練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及動作是否標準。既然要健身首先得了解自身的各項指標,我用健身房的體脂秤測量,得到了包括骨骼肌、骨量、BMI等在內的9項數據,但是因為連鎖共享健身房,裡面的體脂秤是普通的四電極,得到的數據並不是十分精準,而且缺少軀體各部分的指數。
  • 小米MI 小米體脂秤2 99元
    【PConline 聚超值】 比起小米體脂稱1,米家體脂秤2同樣採用了藏式LED顯示屏,簡約素淨的外觀設計。內置高精準BIA測脂晶片,可以檢測體重、BMI、體脂率、水分率、肌肉量、蛋白質率、基礎代謝、內臟脂肪等級、骨量、體型、體重得分等13項身體數據。
  • 小米體脂秤2 智能電子秤人體秤家用體重秤高精準13項身體數據平衡...
    【PConline 聚超值】 小米體脂稱 2 採用 G 字型錳鋼傳感器,可感知身體細微至 50g 的重量變化,讓小米體脂秤 2 的測量變得更精準,同時稱重支持斤、公斤、磅三種單位切換,方便用戶閱讀。
  • 上班族久坐易脂肪堆積,雲麥體脂秤助你健康控脂
    都市上班族大部分時間都在椅子上、電腦前辦公,長時間久坐不動,腰腹贅肉成為了身體的「常客」,雖是不折不扣的「工傷」,但走遍天涯也沒人給你一毛錢賠償。  體內漸漸堆積的脂肪不僅發出了變胖的信號,那些隱藏在脂肪下的「罪惡」,脂肪肝、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也逐漸浮現。所以做好體脂監測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真的很重要,因此體型小巧、測量方便的體脂秤漸漸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裡。
  • 斐訊S7智能體脂秤榮獲"中國好設計"優勝獎
    斐訊S7智能體脂秤榮獲"中國好設計"優勝獎。斐訊S7智能體脂秤榮獲"中國好設計"優勝獎斐訊S7和DC1頒獎時刻,由官政能教授頒獎智能體脂秤S7極力追求完美,15mm纖薄尺寸、一體化磨砂底殼成為其"顏值"代名詞;隱藏式LED顯示屏,白色光字體與白色機身完美融合。斐訊智能體脂秤S7好產品不僅有出色的設計,更注重產品體驗。
  • 幫你精確到0.1KG 華為智能體脂秤體驗評測
    華為智能體脂秤是華為推出的首款體脂秤產品,可以幫助用戶實時測量:體重、體脂率、身體得分、身體年齡、水分率、基礎代謝率、內脂肪等級、肌肉量、骨量、蛋白質、BMI等11項身體精準數據。除此以外,華為智能體脂秤採用了單顆晶片設計,配備四顆醫療級高精度壓力傳感器,可以測得精確至0.1公斤的細微變化。用戶可以連接手機APP進行雲端大數據分析,從而逐漸養成每天健康運動飲食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