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徵北戰》故事,拍電影用真槍真子彈,經典臺詞比比皆是

2020-09-05 我就是個碼字的

近些年來,我們常看到一些製作水平不高的戰爭題材影視劇,一部分是大家紛紛吐槽的神劇系列,另一部分不是抗日神劇的戰爭片裡,各種違反軍事常識的畫面也不斷出現,這讓很多觀眾大失所望。

本文要介紹的是我國影視領域反映戰場最真實的一部戰爭片,這部電影不僅和《地道戰》《地雷戰》一起被稱為「老三戰」,同時也是我國第一部軍事故事片,這就是經典電影《南徵北戰》。

一、《南徵北戰》拍攝背景,元帥、大將當顧問

1951年春天,中央電影局和上海電影製片廠等部門決定,拍攝一部體現偉人運動戰思想的電影,獻給八一南昌起義25周年。

來自於東北電影製片廠的成蔭被確定為導演,由於人才缺乏,又將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湯曉丹召回,由他們兩人共同擔任該片導演。

《南徵北戰》最早的劇本藍本來自於一部話劇《戰線》,該話劇由新四軍老兵、三野文工團團長沈西蒙創作,描寫了華東戰場萊蕪戰役前後的故事。以這部話劇為藍本,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合作,最終形成了《南徵北戰》的劇本。

在《南徵北戰》劇本創作過程中,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非常關心這部電影,他親自參與了劇本的修改,甚至還幫助編劇修改了一些臺詞。他還建議增加一個思想動搖開小差的團長角色,後來這個建議被修改為影片一開始發牢騷要到地方工作的戰士王春。

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粟裕也將導演和編劇請到北京,親自為他們講述了萊蕪戰役前後的事情,並對他們的拍攝工作進行了指導。這樣,按照後來的授銜標準,《南徵北戰》的創作團隊裡相當於有了一位元帥和一位大將當顧問,這標準著實不低。

從《南徵北戰》的劇情來看,該劇本還是非常強大的,雖然是戰爭片,但劇情並不是簡單的著眼於打仗,而是將重心放在體現運動戰的思想上。尤其是通過戰士們的情緒變化來反映影片的立意,顯得劇情真實而飽滿。

更關鍵的是,陳毅還特批拍攝經費100萬元,而且可以按照軍事演習費用報銷。

二、真槍真子彈,真炮真炸藥

有了上級的支持,《南徵北戰》劇組得到了其他電影想都不敢想的待遇,那就是拍攝時用真槍真子彈、真炮真炸藥。

為了順利完成拍攝,上級部門給《南徵北戰》劇組調來了一個野戰師,其中一個團還是剛剛從抗美援朝前線回來的,他們同時帶來的還有貨真價實的武器。

從裝甲車到坦克,從美制105榴彈炮到吉普車,從馬克沁重機槍到湯姆森衝鋒鎗,從捷克式布倫式輕機槍到春田步槍,可謂應有盡有,完全再現解放戰爭的原貌。

我們後來看到的很多戰爭片製造炸點都是用雷管或者汽油包,《南徵北戰》用的則是貨真價實的TNT炸藥,由於炸藥威力極大,拍攝時劇組也是小心翼翼,結果最後戰士們都沒事,導演成蔭自己被炸傷了。

更牛的是,有了真槍不要緊,劇組演員們打的可都是真子彈,據片中飾演機槍手劉永貴的仲星火回憶,他一個人一場戲就打了四百發真子彈,當然,對面沒有人。

不光道具是真的,《南徵北戰》拍攝的很多軍事畫面也是非常真實的,從戰士們扛槍的姿勢到射擊的手勢,都是標準的。

筆者舉兩個例子,在片中,不論是輕機槍還是重機槍,在陣地使用時都是配備有副射手的,這一點現在很多軍事題材影視劇都根本不在意。

在敵人進攻的間隙,戰士們並不是趴在戰壕裡等著,而是躲在山坡反斜面的地方防炮,陣地上只留觀察哨,而現在很多影視劇裡,戰士們從頭到尾都是躲在戰壕裡等著挨炸。

所以,陳老總將劇組拍攝費用當演習費報銷也不算是照顧,拍攝現場確實像演習。


三、真正體驗生活的演員們

《南徵北戰》導演是兩位,他們進行了分工,來自於解放區的成蔭負責拍攝解放軍戲份,來自於上海的湯曉丹拍攝國民黨戲份,大場面由兩人共同負責。

導演分工好解決,但演員的演技和配合是個難題,《南徵北戰》裡演員眾多,還都來自不同的區域,之前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經歷都不一樣,如何配合好,演員演得像是一個問題。

劇組對此的解決方法就是讓演員深入體驗生活,像仲星火、鐵牛這樣本身就出自軍隊文工團的演員還好說,像馮喆、張瑞芳、項堃、陽華這些出自於大城市的演員則在體驗生活上下了苦功。


飾演男一號高營長的是英俊小生馮喆,他去體驗生活的地方是軍營,每天他都跟普通戰士一樣出操訓練,摸爬滾打努力讓自己像一個兵。

不過老實說,馮喆的造型和氣質在片中怎麼看還都像一位教導員,沒辦法,顏值氣質這塊真的不好改變。

飾演女一號村長趙玉敏的是張瑞芳,她當年可是重慶話劇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可是你從《南徵北戰》裡根本看不到她身上任何的大城市氣息,不論從扮相上還是氣質上,這妥妥就是一個山東大姐啊。這個變化就是張瑞芳到沂蒙山區體驗生活幾個月的結果。

而飾演反派張軍長和李軍長的項堃和陽華,他們倆體驗生活的地方則有些特殊,國民黨高級軍官戰俘所在的戰犯管理所。

所以,體驗生活這個優秀的傳統是演員飾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環節,像姚晨在一開始出演《潛伏》時就找不到農村丫頭的感覺,她到太行山區農村體驗生活一個月才找到了翠萍的影子。可惜這樣的傳統目前在影視界居然逐漸消失了。


四、《南徵北戰》拍攝花絮

上文說了,《南徵北戰》劇組得到了一個野戰師的支援,甚至還有一個剛從朝鮮回來的團,但意外的是,這些解放軍戰士卻不願意出演該片。

為什麼呢?因為有很多戰士一聽說自己要演國民黨士兵,立刻產生了對抗情緒,老子拼了命將他們打敗了,臨到最後還要演他們被打敗的過程,不幹。

畢竟《南徵北戰》拍攝時間早,距離解放剛剛過去兩三年,戰士們有這樣的情緒也是正常,好在經過上級做工作,戰士們還是接受了這個不一樣的革命任務。

《南徵北戰》拍攝地是在山東臨沂和青州,這裡是革命老區,群眾基礎好,為了配合劇組拍攝群眾支援前線的戲,當地老百姓又拿出當年的勁頭,給電影當群演。

只是,老鄉們對拍電影還是有些懵懂,當他們看到那些「國民黨士兵」時,居然拿起石頭和土塊砸了過去,這也怪不得戰士們有情緒,當個演員被誤會不說還得挨打。

《南徵北戰》的劇本第一稿涉及內容非常宏大,幾乎囊括了華野三年的大部分戰役,最後經過聚焦和修改,將劇情集中到了萊蕪戰役這一塊,因為在萊蕪戰役之前部隊裡確實存在一些情緒,像許司令員就曾發牢騷:「你們當官的在地圖上一卡一卡的,當兵的只有兩條腿。」

有了矛盾有了衝突才會有精彩的電影,所以選取這一段歷史改編電影確實值得稱道,也更能體現偉人的運動戰思想。

有意思的是,雖然劇情簡化了,但有一個角色反而複雜了,這個角色就是張軍長。

雖然片中沒有提及張軍長部隊的番號和他的姓名,但其剛愎自用的性格和野心勃勃的樣子一看就是改編自張靈甫。

而這位張軍長逃跑時坐在裝甲車裡被俘,其原型應該來自黃維。


最後,張軍長被俘,戰士報告他曾拿著小石頭往自己頭上砸,這個典故出處則是杜聿明。

看來項堃也是賺到了,一個人演了國軍三大將領。

五、《南徵北戰》的經典臺詞比比皆是

由於《南徵北戰》拍攝早、上映早、上映周期長而且頻繁,因此說該片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是好毫不誇張的。

於是,片中很多臺詞都被後人不斷引用和傳播,最後就成了經典臺詞,這裡面我們還要感謝葛優等人的貢獻。

筆者簡單舉幾個例子:

葛優在《不見不散》裡學過的,高營長給戰士做思想工作時說的一段話:同志,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衝鋒,明天一早就把蔣介石的幾百萬軍隊全部消滅。可是不行呀,同志,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個一個地打。

戰士們在議論鳳凰山何時打響:沒有動靜,就是快了。

劉永貴回到大沙河邊,趴下喝了一口水:終於又喝到家鄉的水了。

張軍長向鳳凰山喊話:請你們堅持最後五分鐘,堅持最後五分鐘。

李軍長最後的求援:張軍長,請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

參謀長感嘆: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當然,還有葛優曾在《甲方乙方》裡再現過的:我為領袖立過功。

此外,《南徵北戰》還有幾個畫面特別經典:

一個是雙方爭奪摩天嶺,兩邊從不同方向同時衝擊山頂稜線,這個過程採用蒙太奇手法拍攝配上緊張的音樂,使其成為該片最驚心動魄的一段。

另一個則是片尾解放軍最後發起總攻的鏡頭,之後我們甚至在很多紀錄片裡都會看到這幾個鏡頭,很多人都以為那是實景拍攝,實際上是出自於《南徵北戰》。

以上就是電影《南徵北戰》的故事,當然,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版本,上世紀七十年代重拍的《南徵北戰》,那部電影裡葛優的父親葛存壯也出演了,也就難怪葛優對臺詞這麼熟悉了。

相關焦點

  • 52版《南徵北戰》用的是真槍真子彈?導演緣何被炸傷?真相解密
    1952版《南徵北戰》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戰爭史詩韻味的影片。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片,與《地道戰》《地雷戰》一起並稱為「老三戰」。看過一篇文章說,《南徵北戰》使用的武器都是真傢伙,真槍真炮真子彈真炸藥,是這樣嗎?
  • 經典史詩戰爭片《南徵北戰》是如何誕生的?
    老影迷們肯定知道這句熟悉的臺詞出自1952年的電影《南徵北戰》。這部電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戰爭片,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片。,其故事與打算籌拍的片子思路吻合,導演組決定在話劇基礎上進行改編創作。
  • 難忘老電影經典臺詞,再「堅持最後5分鐘」讓《南徵北戰》不朽
    No.1大家知道,在老電影中有大量的經典臺詞。電影上映後那些流傳開來的臺詞,或成為口號,或化為俗語,或激勵奮進,或調侃幽默,但都曾融入歲月,引發共鳴,伴隨著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比如,正面人物的經典臺詞有:《英雄兒女》「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董存瑞》「為了新中國!前進!」
  • 《南徵北戰》:場面宏大,臺詞經典,堪稱新中國電影不朽戰爭史詩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4——《南徵北戰》】No.1作為一部黑白戰爭片,《南徵北戰》1951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1952年上映,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在山東、蘇北戰場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人民軍隊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
  • 《南徵北戰》:場面宏大,臺詞經典,堪稱新中國電影不朽戰爭史詩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4——《南徵北戰》】 No.1 作為一部黑白戰爭片,《南徵北戰》1951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1952年上映,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在山東、蘇北戰場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人民軍隊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
  • 電影《南徵北戰》誕生記:解放軍一個師參演,元帥、大將親臨指導
    一部老電影,它在1951年先拍了黑白片,1974歲再拍成了彩色片,電影講述了我軍的一個輝煌戰例,「運輸大隊長蔣介石」的梗最早就出自於這部電影。這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軍事大作《南徵北戰》。……上了些年紀的朋友都知道當年的電影「老三戰」,它們是《地雷戰》、《地道戰》和《南徵北戰》。這部電影許多人不止看了一遍,所以一定會印象深刻。其中,《南徵北戰》的戰爭場面最大,故事最完整,參演人員之多,空前絕後。
  • 難得的好製作,一部用心拍出的戰爭片《南徵北戰》
    還記得這句經典的臺詞嗎,老電影《南徵北戰》中,國民黨的李軍長由於被我解放軍圍困,突圍無望急切懇求同僚張軍長趕緊向自己靠攏的情形。這部電影是新中國成立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片,深受人們的喜愛,觀眾把《南徵北戰》,《地道戰》,《地雷戰》一起稱為「老三戰」,《南徵北戰》則排在第一位。
  • 兒子拍電影被真槍打死!妻子改嫁後被拋棄
    他被譽為腳踏電影和功夫兩座高峰的世紀巨人。1973年7月20日,「功夫之王」李小龍在香港赫然離世,年僅33歲。李小龍的離世至今還是一個謎。然而,李小龍猝死後他的妻兒結局又如何?首先說說兒子李國豪,李小龍去世時,李國豪才8歲,長大後,李國豪走上了演員的道路,結果在出演一部電影時
  • 經典老電影《南徵北戰》為何被影迷排在「老三戰」之首?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南徵北戰》與《地道戰》、《地雷戰》被影迷們親切地稱為「老三戰」,在「老三戰」中《南徵北戰》排在第一位。為什麼《南徵北戰》能「坐上老三戰」之首的位置呢?
  • 《南徵北戰》李軍長,經典臺詞「拉兄弟一把」,演技嫻熟總演反派
    陽華最為著名的一個角色,是1952年上映的老電影《南徵北戰》中,他在其中飾演了敵方李軍長。 《南徵北戰》這部電影由成蔭、湯曉丹執導,陳戈、湯化達、馮喆等主演。陳戈、湯化達、馮喆、張瑞芳、鐵牛、仲星火、孫道臨、項堃、陽華等眾多明星的加盟,讓本片成為觀眾心目中難以忘懷的經典。 電影中,有一個橋段,陽華飾演的敵李軍長面對被我軍團團包圍的危急情況,在電話中向項堃飾演的敵張軍長求救:「張軍長,請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
  • 最真實戰爭電影《南徵北戰》:拍攝經費100萬元,按演習費報銷了
    1974年,北京電影製片廠用原版的導演成蔭和王炎執導,拍了一部新的彩色版《南徵北戰》。看過的觀眾普遍都覺得,上影的老版黑白《南徵北戰》更好看更經典。【豆瓣上,《南徵北戰》1952版7.3分,1974版6.3分。】
  • 最真實戰爭電影《南徵北戰》:拍攝經費100萬,按演習費報銷了
    1974年,北京電影製片廠用原版的導演成蔭和王炎執導,拍了一部新的彩色版《南徵北戰》。【豆瓣上,《南徵北戰》1952版7.3分,1974版6.3分。】兩部電影相差22年,無論從技術還是表演上,北影的新版《南徵北戰》都應該更勝一籌,彩色影像也更生動,可為什麼不如老版的經典呢?
  • 從《南徵北戰》的新老版本看中國的戰爭老電影
    南徵北戰 (1952) ,導演:湯曉丹/成蔭,主演:馮喆/項堃/張瑞芳,122'南徵北戰 (1974) , 導演:成蔭/王炎,主演:張勇手/葛存壯 ,117'K感覺:1,這可能是新老兩個版本差別最小的中國電影了,不僅場景差不多,連臺詞基本上都沒有大的改動,導演中還都有成蔭。
  • 經典的電影臺詞兒
    朋友們,我們看過許多電影,隨著時光的流逝有此情節或許模糊,但是那一首首好聽的主題歌或者插曲卻難以忘懷,更有一些經典的臺詞到現在還常掛在人們的嘴邊。《永不消逝的電波》六、我胡漢三又回來了《閃閃的紅星》七、又喝上家鄉水了《南徵北戰》不,軍座,這不是我們無能,是共軍太狡猾!《南徵北戰》八、撞沉吉野!《甲午風雲》九、我胡漢三又回來了!《閃閃的星》十、不見鬼子不掛弦兒《地雷戰》以上是拋磚引玉,下面由您補充:
  • 電影拍到一半演員突然去世怎麼辦?導演怎麼完成電影剩下的部分?
    我最早知道的拍一半演員去世的電影,就是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主演的《烏鴉》。李國豪的死因,是在片場被作為道具的槍擊中,槍是真槍,但是要用空包彈假子彈,據說表演之前,槍械師會把真子彈的彈頭取下李國豪死後,製作方不得不用替身和電腦特技技術,來完成後面的鏡頭拍攝,好在這個電影的場景設定本身就很昏暗,最後導演還是將這部電影做了出來
  • 《南徵北戰》:兩帥一將認可的老經典,全殲74師,誰能想到呢?
    《南徵北戰》、《地道戰》、《地雷戰》被稱為「老三戰」電影,1952年上映的《南徵北戰》排在首位,是「紅色經典電影閱讀」系列之一。52版電影海報1951年初,軍區文化部接到上級指示:將四幕話劇《戰線》改編成電影劇本,這就是後來的電影《南徵北戰》。
  • 《南徵北戰》:兩帥一將認可的老經典,全殲74師,誰能想到呢?
    《南徵北戰》、《地道戰》、《地雷戰》被稱為「老三戰」電影,1952年上映的《南徵北戰》排在首位,是「紅色經典電影閱讀」系列之一。當時的華東軍區兼第三野戰軍最高首長陳毅觀看四幕話劇《戰線》的演出後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說:「這個戲基礎很好,如果拍攝成電影,就可以更廣泛地宣傳人民戰爭思想了。」
  • 電影《金剛川》經典臺詞對白
    電影《金剛川》體現出了志願軍們寧死不屈,奮不顧身的精神,而這部電影也將載入史冊,小人物也將會被我們永記心中。 今天小編整理了電影《金剛川》經典臺詞對白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電影《金剛川》經典臺詞1、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
  • 從電影《南徵北戰》到電視劇《老酒館》,白志迪當了一輩子演員
    2019年11月,白志迪獲得第三屆中國銀川網際網路電影節網絡電影單元最佳男演員獎 。白志迪演的電影不多,網上能夠查到的也只有《南徵北戰》、《這樣的人》、《木屋》、《鄉親們》、《路漫漫》、《山重水複》、《紅牆外》、《午夜計程車》、《我的爺爺叫建國》、《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等十幾部電影。
  • 大話西遊經典臺詞回顧 大話西遊 經典臺詞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粥,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看過很多電影、電視劇,而至今念念不能忘臺詞是星爺《大話西遊》裡的精彩臺詞。有時候因為喜歡一個演員去看一部戲,有時候因為一部戲喜歡上一個演員。「」星爺自己曾說過:「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2. 20年前,小粥還是個懵懂的少年,對生活的感悟非常平淡,沒有那麼深刻的領悟,更沒有什麼經歷。必然對大話西遊的觀感也稀鬆平常。「」當時只是覺得《大話西遊》他很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