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徵北戰》的新老版本看中國的戰爭老電影

2021-01-13 老KK影

南徵北戰 (1952) ,導演:湯曉丹/成蔭,主演:馮喆/項堃/張瑞芳,122'

南徵北戰 (1974) , 導演:成蔭/王炎,主演:張勇手/葛存壯 ,117'

K感覺:

1,這可能是新老兩個版本差別最小的中國電影了,不僅場景差不多,連臺詞基本上都沒有大的改動,導演中還都有成蔭。

2,馮喆是一位老K十分喜歡的老演員,但他在新老版《南徵北戰》中的表演卻是不如他在《羊城暗哨》中的精彩。這可不僅僅是因為反特片和大場面戰爭片類型上的區別。

馮喆1921-1969

3,而張勇手這位演員也很喜歡,不過和他十多年前在《奇襲》中的形象比,只能調侃的說他在1974新版《南徵北戰》中腐敗了,按理說形象還是可以,只不過和《奇襲》一比就有差距了,他在1974新版《南徵北戰》扮演的是營長,和《奇襲》中的官銜不相上下,也應該是身先士卒的一個基層軍官形象,可實際上他在新《南徵北戰》中的做派更像是師級以上的大官。

1960年的《奇襲》是中國最精彩的,同時也是唯一的一部小分隊突襲類型的戰爭片。

《奇襲》中的張勇手,1960,截圖來自電影網。

《南徵北戰》中的張勇手,1974

3,影片長度也幾乎一樣,都是2個小時左右。

4,有的說新版《南徵北戰》比老版「強在敵我雙方的戰略部署在影片中演繹的更清晰」,這個老K沒看出來,倒是雙方戰略部署的場景新老版本完全一樣,角色沒變、臺詞沒變,僅僅新版的軍事地圖是重繪的而已。

新版的這個航拍確實是個很難得的改變。

《南徵北戰》中的航拍戰場全景式鏡頭,1974

但總體上新版和老闆是一樣的打雞血般的乏味,而且新版還把老版中我解放軍高級將領的行頭從高級呢料給換成了和士兵一樣的粗布,為了政治上的生硬宣傳需要,是全然不顧事實啊。

《南徵北戰》1952老版中解放軍將領的服裝。

《南徵北戰》1974新版中解放軍將領的服裝。

說這兩部新老版本的《南徵北戰》打雞血般的乏味,也是老K對大部分中國戰爭電影的看法,電影要好看,編劇就要下工夫,橋段、臺詞都要有匠心,同時還得精心,而一件事老K是確定的:

共產黨打敗國民黨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肯定會有很多即有意思又令人動容的人和事發生過。

就是說在電影藝術的再現上,中國的戰爭電影可發揮和創作的空間應該是很大的,但新老南徵北戰這樣的電影並沒有表現出來。

《平原遊擊隊》1955

而這一點上1955年的老版《平原遊擊隊》做的還算比較好,有這樣一個場景,經驗不足的年輕小兵自以為穿戴齊整,郭振清扮演的李向陽就讓其跑了一圈,本來齊整的裝備立馬就七零八落的掉在了地上,這個很幽默、很鮮活的細節很精彩,只是這樣的精彩在中國的老戰爭電影中是即稀少又不是主流。

《平原遊擊隊》1955,截圖來自CCTV

中國戰爭電影,尤其是1970年以前的中國戰爭電影,還有一個明顯的短版,就是普遍過度的醜化敵人,殊不知弱化敵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矮化自己。

不僅中國,二戰結束不久,蘇聯1950年拍的彩色版《攻克柏林》也是這樣的雞血格調,就是蘇聯的樣板戲而已,這樣的戰爭電影其實是沒有什麼藝術價值可言的。

《攻克柏林》1950,蘇聯

中國的戰爭老電影,無論是五、六十年代的老片,還是七、八十年代的彩色翻拍版,精彩的都不多,即使是黑白版的《渡江偵察記》要比彩色版的好一些,那也只是五十步與百步的區別罷了。

孫道臨、馮喆、郭振清、項堃、方化的個人表演固然精彩,甚至可以說精彩到現在的演員也難望其項背,但他們參演的戰爭影片的整體製作卻是一般,換句話說,老K喜歡老演員們的做派,喜歡他們說話的方式和語氣,就是說喜歡他們的個人魅力與氣質,但這個喜歡很難擴大和延伸到中國戰爭電影的整體上去。

歐美也拍戰爭類的主旋律電影,如《拯救大兵瑞恩》,如《最長的一天》,還有蘇聯的《莫斯科保衛戰》,這些經典的戰爭電影在做到了好看的同時,還可以潛移默化的教育觀眾、傳遞價值觀和政治觀點,這是新老南徵北戰沒有做到的。

新老南徵北戰這樣的電影看似在維護我黨我軍形象的高大全,其實卻是實際上無意的貶低了熱血英雄們的真實形象,老一輩的觀眾還可以剩下懷舊唏噓一下,可後來人看這樣的電影還能剩下什麼呢?不要說娛樂價值,就是教育作用也是寥寥啊。

相關焦點

  • 難忘老電影經典臺詞,再「堅持最後5分鐘」讓《南徵北戰》不朽
    No.1大家知道,在老電影中有大量的經典臺詞。電影上映後那些流傳開來的臺詞,或成為口號,或化為俗語,或激勵奮進,或調侃幽默,但都曾融入歲月,引發共鳴,伴隨著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比如,正面人物的經典臺詞有:《英雄兒女》「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董存瑞》「為了新中國!前進!」
  • 最真實戰爭電影《南徵北戰》:拍攝經費100萬,按演習費報銷了
    《南徵北戰》【最真實的國產戰爭電影《南徵北戰》:拍攝經費100萬元,陳毅按演習費報銷了】 195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黑白戰爭電影《南徵北戰》,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電影【豆瓣上,《南徵北戰》1952版7.3分,1974版6.3分。】兩部電影相差22年,無論從技術還是表演上,北影的新版《南徵北戰》都應該更勝一籌,彩色影像也更生動,可為什麼不如老版的經典呢?
  • 最真實戰爭電影《南徵北戰》:拍攝經費100萬元,按演習費報銷了
    【最真實的國產戰爭電影《南徵北戰》:拍攝經費100萬元,陳毅按演習費報銷了】 195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黑白戰爭電影《南徵北戰》,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電影,新中國軍事電影的「老三戰」之首。
  • 《南徵北戰》:場面宏大,臺詞經典,堪稱新中國電影不朽戰爭史詩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4——《南徵北戰》】No.1作為一部黑白戰爭片,《南徵北戰》1951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1952年上映,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在山東、蘇北戰場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人民軍隊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
  • 《南徵北戰》:場面宏大,臺詞經典,堪稱新中國電影不朽戰爭史詩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4——《南徵北戰》】 No.1 作為一部黑白戰爭片,《南徵北戰》1951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1952年上映,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在山東、蘇北戰場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人民軍隊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
  • 經典老電影《南徵北戰》為何被影迷排在「老三戰」之首?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南徵北戰》與《地道戰》、《地雷戰》被影迷們親切地稱為「老三戰」,在「老三戰」中《南徵北戰》排在第一位。為什麼《南徵北戰》能「坐上老三戰」之首的位置呢?
  • 《南徵北戰》:兩帥一將認可的老經典,全殲74師,誰能想到呢?
    《南徵北戰》、《地道戰》、《地雷戰》被稱為「老三戰」電影,1952年上映的《南徵北戰》排在首位,是「紅色經典電影閱讀」系列之一。52版電影海報1951年初,軍區文化部接到上級指示:將四幕話劇《戰線》改編成電影劇本,這就是後來的電影《南徵北戰》。
  • 《南徵北戰》:兩帥一將認可的老經典,全殲74師,誰能想到呢?
    ,這就是後來的電影《南徵北戰》。和1952年的創作背景類似,1974年成蔭導演再次背負起革命任務,時隔20多年,他又一次拍攝《南徵北戰》,可惜未獲得和老版一樣的良好口碑。195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南徵北戰》時,韓戰正在進行。
  • 說說老電影中的「畫外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眾所周知:我們有相當數量的國產老電影裡都有解說詞,俗稱「畫外音」。當然還有一些,仍然「猜不出」幕後英雄是誰,然而不論是列舉出的還是至今未知的,我們都要為這些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藝術家們致以最崇高的敬禮!人民會永遠銘記你們的!致敬並永遠懷念你們!
  • 老電影觀後感(三)《南徵北戰》
    《南徵北戰》是上影廠1952年拍攝的,儘管拍的很早,但很精典,五十歲以上的中國人應該都熟悉這部電影。就拿華東我軍來說吧,宿北戰役之前,華中野戰軍連打勝仗,七戰七捷,而山東野戰軍就老打敗仗。孟良崮戰役之後,華野實施七月分兵,又打了幾次敗仗,比如南麻戰役。所以,歷史不是像我們小時候看這部電影時想的那樣簡單,消滅了張軍長部隊後就一帆風順了,歷史是複雜的。影片強調的另一個就是要打運動戰,認為只有靠運動戰才能打勝仗。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
  • 《南徵北戰》:新中國第一部史詩級戰爭片,毛主席運動戰教學片
    ,這就是後來的電影《南徵北戰》。和1952年的創作背景類似,1974年成蔭導演再次背負起革命任務,時隔20多年,他又一次拍攝《南徵北戰》,可惜未獲得和老版一樣的良好口碑。195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南徵北戰》時,韓戰正在進行。
  • 回憶歌詞南徵北戰 南徵北戰回憶歌詞什麼意思
    讓我穿越時光的隧道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想要飛到從前我會給你我的最好讓我再次看到你微笑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在這無聲的夜好像忘了時間漫天的憂傷不停地繚繞著全世界那惆悵的酒杯邊歡笑邊流淚想和你手牽著手直到老也不後悔
  • 「老鄭州」憶電影:那時家來客,看電影是最經濟的消遣
    這裡冬天有暖氣,夏天有冷氣(聽說是從防空洞裡抽出來的),座椅都是軟椅子,看電影特別舒服,小時候他經常來這裡看電影。不過,這裡的票價每張比普通影院要高5分至1毛。在他家西邊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有家太康立體影院(也就是現在的3D影院),他小的時候,這家影院曾經叫「八一八」電影院。
  • 經典史詩戰爭片《南徵北戰》是如何誕生的?
    老影迷們肯定知道這句熟悉的臺詞出自1952年的電影《南徵北戰》。這部電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戰爭片,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片。《南徵北戰》1952年上映後,萬人空巷,引發熱潮,影片氣勢恢弘,大量的經典片段和磅礴的戰爭場面,使得影片成為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戰爭史詩韻味的戰爭片。
  • 電影《南徵北戰》誕生記:解放軍一個師參演,元帥、大將親臨指導
    一部老電影,它在1951年先拍了黑白片,1974歲再拍成了彩色片,電影講述了我軍的一個輝煌戰例,「運輸大隊長蔣介石」的梗最早就出自於這部電影。這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軍事大作《南徵北戰》。……上了些年紀的朋友都知道當年的電影「老三戰」,它們是《地雷戰》、《地道戰》和《南徵北戰》。這部電影許多人不止看了一遍,所以一定會印象深刻。其中,《南徵北戰》的戰爭場面最大,故事最完整,參演人員之多,空前絕後。
  • 現代京劇《沙家浜》與戰爭電影《南徵北戰》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繫
    接著你會認為,小編會不會是頭腦有病,現代京劇《沙家浜》與戰爭電影《南徵北戰》無論是在反映的時代,還是表現的形式,都可以稱得上是風馬牛不相及,你怎麼把它們並聯在一起?這不是典型的「關公戰秦瓊」,張冠李戴嗎?
  • 中國戰爭電影簡史
    甚至可以說,從戰爭時代孕育起來的中國電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戰爭電影在擔當著主力。 因而,藉此次《八佰》上映的關頭,情報君也想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中國戰爭電影的發展流變,以及戰爭電影在藝術、商業領域的探索和當下的發展現狀。
  • 中國十大好看戰爭電影
    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在近幾年看來,發展還是很迅速的,電影體裁和前幾年相比,種類也是大大豐富和發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於文藝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根據電影院中上映的電影及其反響看來,值得看的好片子還是很多的,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出了中國十大戰爭電影排行榜 。
  • 曹雷:老電影《戰爭與和平》的幕後
    當我終於有勇氣將它借來第一次翻閱的時候,因為歷史知識不夠,我對「戰爭」部分一點不感興趣,只是粗粗掠過,只看「和平」。直到看第三遍的時候,因為結合學校的歷史課,有了一些世界歷史知識,才認真看起「戰爭」部分來了。後來,還因為聽了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序曲》又看了一遍。我十八歲生日那天,父親送我的生日禮物就是一部精裝本的《戰爭與和平》。那是高植譯的版本,我重看了不止一遍。
  • 三國志戰略版:3D版本上線,泰山、九寨溝重做,看新老版本區別
    官方發布了公告,3D版本正式上線了,並不是強制更新的,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到應用商店下載更新。之前看過對3D模式的測評,並沒有抱著多大的希望,既然全面上線了就下載看看吧。花席認為最大的亮點可能是泰山,之前宣傳說水面比較3D,但花席覺得看高山更有感覺,看流水完全沒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