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DISC行為科學中心」關注我們!
《哈利波特》系列之後,最受好評的電影系列就是《分歧者》,它的評分超越了《暮光》系列、《飢餓遊戲》系列和《移動迷宮》系列。
它講的其實是一個貼標籤與反抗貼標籤的故事。
人類的未來歷經了戰爭,滿目瘡痍。為了生存下來,把人們都圍在高牆裡,分為五個派別去生存。他們分別是:友好、誠實、博學、無私、無畏……每年都有一個固定的日期,所有年滿16歲的人都要在這天選擇自己以後工作和生活的派別。
學過DISC的童鞋看到這裡很容易下意識就要對號入座了——友好就是I嘛,博學就是C,無畏就是D,無私就是S……但誠實屬於哪一卦呀,老外編劇你不靠譜呀!
但這並不是重點!回到電影裡面,博學的人就去做研發,友好的人去做服務,無畏的人負責維持秩序和守衛,無私的人做公務員和領導者。誠實的人則負責當法官和監察。
這樣的社會是不是非常井然有序,各司其職呢?但事實上,這種制度根本就限制住了所有人的個性。像女豬腳這種有多種特質的人出現了,幾乎就要遭到滅殺。
但因為是女豬腳,自然就會殺不死。有很多人會幫助她,其中一個還一定會成為男豬腳愛上她而且剛好還長得不錯。所以以上這段就是提醒大家電影畢竟是電影,它是隱喻和虛構,所以就不是真的,我們只要領會精神就好。
女豬腳顏值堪憂這裡就不再放她的大頭照了,我們來看型格女二MQ的劇照。
MQ幫了女豬腳很多。
每個人都不會只擁有一種特質。而且擁有某種特質也並不意味著他一定就做對應的工作,沒有其他的想法。比如在電影裡,博學派女首領因為太聰明了解到女豬腳就是破壞這種統治秩序的導火索,所以要從無私派手裡奪權並滅掉女豬腳,為此陰謀分化了無畏派。而友好派這時又做老好人置身事外,誠實派的人嘛,抓到逃跑的男女主腳之後幾乎毫不遲疑就要交他們出去,幸好機智的男豬腳說你們不是誠實派有吐真劑嗎,給我們吃吐真劑審判我們就知道是不是壞人有沒有撒謊,是我們撒謊還是博學派撒謊呀。
凱特溫斯萊特演的博學派女首領,腹黑得很有腔調。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派別的人都有好人和壞人,但每個派別的人也都被自己的特質限制住了。到了第二集的最後,作為鑰匙的全能派女豬腳在男豬腳他媽(無派別領袖者)的幫助下,開啟了200年前人類祖先留給他們的錄音機,就告訴他們說,其實這根本只是一個實驗,強行把所有人貼上標籤,分為五個派別,是為了實驗這樣是否能把人類社會運行下去。一旦出現全能者,就意味著派別邊界被打破,人類就能重新融合,走出高牆,去探索新的世界了——說實話,這是什麼邏輯我完全不能理解。
但anyway,最後一個鏡頭就是博學派女首領說:「兩百年過去了,誰還知道牆外的世界現在是什麼狀況。」然後她就被男豬腳他媽一槍打爆了頭(感覺中年女人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為什麼我並沒有這種氣勢……)
其實電影到這裡終結就很好了,餘韻悠長。可惜它還有糟心的第三部。
所以電影的第三部居然劇情瞬間穿越到我國第二位雨果獎作者得獎之作《北京摺疊》裡,說一群人歷經千辛萬苦走到美麗新世界,發現這個世界分了三層——底層勞動者+中層金領+高層暴發戶。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觀影。
最後,總結一下就是說,不要貼標籤,強行貼標籤會被biubiu。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