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EX米匯研究部發現,轉眼又到年底,2020只剩下一個半月的時間。美股投資者經歷了不凡的一年,年初全球公共衛生爆發導致市場大幅受挫,不過從那時候起,市場已經從底部大幅回升,二三季度裡,華爾街投資者的情緒一直維持較為高昂的狀態,助推美股三大股指節節高升。
不過,臨近歲末,迭加疫情危機、刺激法案難產、美國總統大選甚至全球央行舉措等一系列風險事件,市場的不安定因素和焦慮情緒也隨之升高。近期美國三大股指一改單邊上行趨勢,出現了較為糾結的震蕩行情。
本文,我們將探討美股投資者在2020年的最後這一段時間裡,可能需要面對哪些風險因素:
MIEX米匯:1、新冠疫情愈演愈烈,成為美國經濟復甦最大「攔路虎」
從年初疫情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各國政府對於抗疫這件事可謂是「焦頭爛額」,不僅沒有從根本上控制住疫情,事態的發展反而愈演愈烈。近期以來,美國已經連續9日新增病例超過10萬大關,失望人數也飆升至了24萬人。單單是在本周三,該國的確診病例就超過了14萬例。
(美國新冠確診病例數據走勢)
美國中南部最大的城市芝加哥周四已經發布了維持一個月的「居家令」,而紐約也再次對餐館、酒吧、健身房等公共場所實施新的宵禁。
這一切都太熟悉了,仿佛又回到了疫情在美國肆虐之初。縱然經過兩個季度的努力,美國經濟的復甦已經開啟,失業人數逐步減少,企業運營逐步恢復,但是疫情的惡化,儼然是美國經濟復甦的最大「攔路虎」,美股投資者不得不考慮這一重要因素。
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周四就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新冠病毒疫情捲土重來,對經濟增長前景構成了關鍵風險。到目前為止,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為遏制疫情而實施的限制措施是有限的,相比之下在今年夏天,許多受影響最嚴重的州實施了一些限制措施,如關閉酒吧、限制室內用餐和限制集會等,全美絕大多數地區的經濟重啟都已暫停或逆轉。隨著越來越多的州和地區最近實施或考慮實施新的限制,情況可能很快就會發生改變。
他補充說:「雖然數據也表明,在最近的復甦中,消費者行為對病毒相關風險上升的反應不那麼強烈,但如果風險隨著病例數量、住院和死亡人數的增加而上升,那麼這種情況就可能會有所改變。」
本周初,當輝瑞宣布疫苗有效率高達90%以上的好消息時,市場曾經短暫「狂歡」,人們甚至已經開始討論板塊輪換(從科技股上漲轉為價值股回歸),不過,投資者終歸是意識到,疫苗是「遠水」,根本救不了「近火」。
由於輝瑞疫苗給予市場較大的信心,本周的前兩天,包括能源、金融、旅遊在內的疫情重創板塊強勢回歸,市場大有從科技股輪動至價值股的趨勢。然而,市場板塊輪動需要諸多因素,當人們意識到疫苗不會很快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後,大家隨即又「冷靜」了下來。
華爾街的投行也認為現在就說科技股和價值股已經出現輪換,為時過早。策略師表示:「我想說的是,現在就說科技不行了還為時過早。在未來幾個季度中,經濟將如何走出衰退並實現增長的前景還令人感到懷疑,再加上各州甚至全美範圍內進一步停擺的可能性更高,這真的增強了人們對科技股的信心和買盤。」
MIEX米匯:2、「大選炸彈」已經解除?「華盛頓因素」仍然不容忽視
在美國大選終於落下帷幕之際,民主黨拜登似乎已經穩操勝券了,美國各大媒體和各國領導人都已經紛紛送上祝福,然而,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則仍未認輸,在美國境內各州大大小小發起了十幾宗針對大選舞弊的訴訟。
即將離任的川普總統憤憤不平,可能不會擺出合作的姿態,這或導致停擺僵局,令本已因大流行而陷入困境的美國經濟繼續受創。即將到來的跛腳鴨時期可能比以往更加動蕩。
大選餘波顯然並未平復,數據也顯示,期貨市場的定價也表明交易者已為可能出現的更大動蕩做好準備,VIX恐慌指數的1月合約交易價格要高於12月和2月的水平。
根據數據顯示,VIX恐慌指數周四美股盤中上漲8.1%,報25.35。今年以來,VIX幾次大漲大跌,一度高至85.47的高位,目前的累計漲幅仍然達到78.66%。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所謂的「華盛頓因素」還不止於此。市場日盼夜盼的第二輪刺激法案也遲遲未落地。從目前來看,民主黨雖然拿下了白宮,卻沒有拿下參議院,這就意味著,民主黨想要的一份較大的刺激方案已經難度重重。近日,更是有消息顯示,川普政府已經推出了新一輪刺激方案的談判,種種跡象表明,美國人可能很難等到這一份刺激計劃了。而一直到周四,美聯儲主席及官員還一直在強調一份新的刺激方案的重要性。
此外,另一個更大壓力來自美國目前的財政赤字。美國財務部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現,2021財年第一個月的預算赤字為284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一倍多,2019年10月為1345億美元。財務收入同比下降3.2%,開銷卻大增37.3%。今年以來,美國政府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債款情況也十分糟糕,零對衝分析師猜測,在接下來的12個月左右時間裡,債款規劃可能從超過27.1萬億美元,飆升至30萬億美元乃至更多。疫情無疑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在9月通過的一項臨時撥款法案,將會在12月11日到期,這就意味著,美國政府在12月11日以後要想讓政府繼續正常運行,就需要再次從國會通過另一項撥款法案。但是,在國會分裂的情況下,可以預見這又將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扯皮」。
而這也可能成為年末美股的重要利空因素之一。投資者可能還記得,當標普2011年一度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評級展望負面時,曾經評論說,「在面對財政和經濟的持續挑戰之際,美國決策機關處理經濟問題的效率和穩定性令人擔憂。」在經過將近十年,兩任政府過後,這個情況並未改變,也就是說,投資者仍然有理由擔心,在一個「跛腳鴨」時期,美國股市乃至整體經濟都仍然要面臨較大的「華盛頓風險」。
MIEX米匯:3、美聯儲短期內不會收緊政策,但是能做的也很有限
對於美股來說,除了宏觀經濟因素以外,今年3月以來的美股反彈基本是靠政策在支撐風險情緒。美聯儲作為今年行情最大的推動者之一,一舉一動也值得投資者反覆揣摩。
今年,由於疫情的威脅,美聯儲採取了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在流動性的極度寬鬆以後,市場往往考慮的就是,後市在經濟從衰退中復甦,通脹恢復以後,美聯儲會如何正常化貨幣政策,即收緊流動性。
分析師此前表示,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獲勝,後市通脹將被推高。如果通脹預期因疫苗帶來的經濟活動增加而升溫,應會抑制美國實際收益率的長期表現。
不過,投資者也需要注意,美聯儲目前的關注點仍然是新冠疫情的防控進展,只有解決了疫情危機,通脹才是美聯儲的大新聞。
事實上,美聯儲後市能做的也較為有限了。之前指出,美聯儲已經「彈盡糧絕」,即使美聯儲做得更多,也不會為經濟提供太大的額外支持。現在利率已經達到儘可能的最低水平,而且整個美國金融環境極為寬鬆。現在美國的利率已經達到了一個較低水平。30年期抵押貸款的利率已經降到約為3%,如果再降低0.5百分點,甚至是降到負利率。那麼也不會帶來什麼不同的效果,較低利率帶來的刺激效應不可避免地會隨著時間消逝,而且降低利率將嚴重透支未來的經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