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死亡和機器人》火了,但這種動畫製作模式不可複製

2021-02-18 ACGx


題圖 / 愛,死亡和機器人

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經費爆炸的前提,在於Netflix平臺獨有的商業模式

如果你是一名動畫愛好者的話,相信你這幾天的社交網絡主頁,已經被Netflix出品的《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刷屏了。

這部名字聽起來比較古怪的動畫作品,是由18部時長為5-15分鐘不等,且故事都各自獨立的短篇動畫組成。從實際的內容上看,這些18部涵蓋科幻、奇幻、恐怖、喜劇等多種題材,且靈活運用傳統2D和3DCG製作技術的短篇動畫,更像是藝術家在「愛」、「死亡」、「機器人」這三個關鍵詞的基礎上,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進行自由創作的結果。

當然,《愛,死亡和機器人》之所以能夠引起許多動畫愛好者的關注,主要還是在於這18部短篇動畫所展示出來的超高製作水準。

比如在第2集《Three Robots》(三個機器人)中,就利用了三個機器人的視角,如同在逛動物園一樣,重新審視人類日常生活的種種行為。

而在第3集《The Witness》(目擊者),則在充滿賽博朋克未來感的香港街頭,上演了一場殺人兇手追逐目擊者的精彩故事。

此外改編自劉宇昆同名科幻小說的第8集《Good Hunting》(狩獵愉快),則用頗具特色的2D動畫,將中國清代民間狐妖傳說和蒸汽朋克毫無違和地結合在了一起,上演了一段狐狸精版的《阿麗塔:戰鬥天使》。

實際上這18部短篇動畫,無論是從故事題材的選擇,還是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經費在燃燒」的動畫製作技術,再到講故事的能力,在當下全球動畫行業中都可以說屬於上乘水平。而其中出現的各種賽博朋克元素、有關性與暴力的美學,以及各種「神反轉」的劇情設置,更是讓廣大動畫愛好者眼前一亮,自然是直接「吹爆」和瘋狂「安利」。

豆瓣超20000名觀眾為其打出的9.4分高評價,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在平臺動畫內容的創作上,Netflix最大的特點,就是會在已經確定好的故事設定框架下(其中有不少短篇動畫的故事藍本是來源於科幻小說),讓創作者自由發揮,不做過多的內容幹預。《愛,死亡和機器人》也不例外。

來自美國、法國、加拿大、匈牙利、韓國的頂級動畫製作團隊,被分成了18個創作小組。在好萊塢著名導演提姆·米勒(《死侍》)與大衛·芬奇(《搏擊俱樂部》《紙牌屋》)的監製下,這些創作小組只需要定期匯報項目進度和決策,就可以充分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擅長的風格,完成相應的短篇動畫作品創作。

在接受《IndieWire》採訪時,提姆·米勒就將《愛,死亡和機器人》稱作是自己夢寐以求的項目,因為這部作品有機會讓他對午夜電影、漫畫、科幻等邊緣文化的熱愛,用動畫創作的方式將其引入主流文化,從而引發更廣泛的討論。而大衛·芬奇則希望通過自己與Netflix前後三次的合作,逐步打破因為電視臺檔期安排問題,電視劇創作長久以來所採用的「半小時和一小時」的固定格式。他希望能讓每一個故事能夠達到它需要的時長,從而帶來最大的影響力和價值。

對於廣大的創作者來說,能有像Netflix這樣即捨得出錢,又不幹預創作的「甲方爸爸」,是十分幸福的。因為這種「即使是失敗了也沒什麼」的創作支持,有助於充分激發創作者的熱情,畢竟《愛,死亡和機器人》這種實驗性質比較濃的短篇動畫合集,失敗的機率其實是很高的。

Netflix之所以能在動畫等內容領域方面表現出這樣的「財大氣粗」,跟其平臺的商業模式有著莫大的關係。

從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開始起家的Netflix,如今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流媒體視頻公司。它的商業邏輯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通過數量龐大且迎合市場口味的自製「內容庫」,提升付費會員數量,依靠良好的財務表現獲得更多「熱錢」的關注,實現平臺營收和資本市場的「兩開花」。

換句話說,只要觀眾喜歡看並願意付會員費,Netflix就願意往裡面砸錢。

相比起來,更講究IP產業鏈上下遊資源調動的傳統動畫項目,其商業運作模式就要複雜得多。動畫內容的發行渠道、遊戲和影視的改編授權、衍生品開發等一系列商業因素,都會影響動畫作品的內容創作方向。也因此,即便「製作委員會」制度在日本動畫行業已經延續多年,Netflix在與日本動畫公司進行內容合作的時候,往往都會採取全額出資,且只要求獲得全球網絡獨播和發行權利的做法,並不會涉及到其他IP二次利用的業務——這一切都是由Netflix平臺的商業模式來決定。

所以,倘若我們想要複製Netflix這樣的內容創作模式,首先第一步就得調整與之配套的商業模式。至少對於現在仍處於發展階段,急需向市場推出更多優質作品的中國動畫行業來說,是很難學得過來的。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Netflix這樣創作動畫的模式也有弊端,很多作品的質量上限都是由創作者的能力來決定,下限亦然。在過去一段時間Netflix出品的動畫中,《惡魔城》《惡魔人 Crybaby》等作品無疑都是精品動畫的代表,但《A.I.C.O.-incarnation》《裝刀凱》的實際表現就不太理想。

不過這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依靠平臺大數據,這些雖然表現不佳,但仍有亮點的作品始終還是能夠推送給符合他們口味的用戶。正如《愛,死亡和機器人》所呈現的那樣,雖然有些短篇動畫都不幸陷入了特別「套路式」的故事展開,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只要有一部分觀眾看得比較爽,還因此願意成為Netflix付費會員,那就足夠了。

END


相關焦點

  • NETFLIX宣布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確定製作
    ↑↑↑點擊上面 愛彈幕 關注我們哦NETFLIX今年推出的動畫短片系列作品《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9.4好看在哪?愛死亡和機器人全集在哪看
    這過程中,Netflix 對內容創作沒有任何幹預,《愛,死亡和機器人》於是就成了一塊自由的畫布。在這樣的土壤裡生長,最終的《愛,死亡和機器人》幾乎囊括了所有動畫風格類型。從傳統的 2D 到連毛孔都逼真的 3D CG,有粗線條的美漫風,也有皮克斯畫風的小清新,可以說是一次暢快淋漓的視覺盛宴。甚至,要說它是動畫工作室們的大型廣告片也完全不為過。
  • Netflix續訂動畫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
    《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自今年 3 月播出即引爆收視狂歡,全球口碑也爆棚,IMDB 和豆瓣分別獲得了 8.7 和 9.1 高分。在如此優秀的表現下,Netflix 近日正式宣布續訂該動畫第二季,並將邀請《功夫熊貓》第2、3部的導演呂寅榮(Jennifer Yuh)加入製作團隊,作為監督導演之一。
  • 《愛,死亡和機器人》動畫短片集火遍全球
    Nexflix新出的一部短片系列火了,3月15日剛剛上線,幾天之內,鋪天蓋地。別問我誰演的。全是動畫角色,什麼樣的都有。
  • 《愛,死亡和機器人》背後的 Netflix 動畫布局
    如果運行順利,Netflix 動畫版塊也將會成為其著力打造的重點。《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全球走火,為 Netflix 牌動畫打響了 2019 年的第一炮,每集 5-15 分鐘的自由時長及其毫無禁忌的內容,以新鮮、未來、硬核攻佔了全球觀眾的心,國內觀眾對此也相當買帳,該動畫在豆瓣上拿到了 9.2 分的高分。
  • 愛,死亡和機器人:用動畫創造未來的18種可能
    這部現在討論熱度極高的作品就是——《愛,死亡和機器人》。《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是由網飛出品,提姆·米勒等導演執導的系列動畫短片,於2019年3月15日在美國首播。該部動畫短片由18部分組成,每部分時長5-15分鐘。短片涵蓋多種類型,包括科幻、奇幻、恐怖和喜劇,短片也將包含多種形式,包括傳統2D和3DCGI短片等等。
  • 相當H爆的成人動畫《愛,死亡與機器人》,看一集都上頭!
    製作過程中,Netflix 對內容創作沒有任何幹預,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畫團隊盡情創作,《愛,死亡和機器人》就這樣在一塊自由的畫布上一點點驚豔登場。當然,大家都沒有辜負這部劇的 R 級分級。跟《愛,死亡和機器人》一樣,時長 90 分鐘的《宇宙奇趣錄》也是成人動畫合集,改編自美國成人漫畫雜誌《Heavy Metal》,集金屬搖滾、性暴力、惡趣味、賽博朋克科幻等元素於一身。同類型的電影還有 2003 年的《黑客帝國動畫版》,由基於黑客帝國世界觀衍生的 9 部動畫短片組成。雖然兩部前任之作口碑都不差,但大部分電影公司仍然覺得這樣的概念太冒險。
  • 愛死亡和機器人無刪減高清版在線觀看,愛死亡和機器人分集劇情介紹
    你最近是否被Netflix出品的新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刷屏了?《愛,死亡和機器人》被國內網友親切地稱為《愛死機》,它由18部獨立動畫短片組成,每集時長6至17分鐘不等。這是一塊自由的畫布在西南偏南大會(SXSW)接受採訪時,蒂姆·米勒還原了整個項目的製作過程:兩位監製先選定18個故事劇本,再根據建議時長、動畫風格和預算找到合適的製作團隊,前後花了兩年半時間。這個過程中,Netflix對內容創作沒有任何幹預,《愛,死亡和機器人》就成了一塊自由的畫布。
  • 愛、死亡和機器人,黃暴的、黑暗的和深刻的
    選集跨越了科幻、幻想、恐怖和喜劇等類型,每個短有自己獨特的動畫風格:從傳統的2D寫實到3DCGI…發布前期更是噱頭十足,比如這款30秒預告↓這部酷炫劇集的兩位製作人大有來頭,影迷們也絕不會陌生。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大衛·芬奇,另一位製作人是蒂姆·米勒。
  • 愛死亡和機器人全集在線觀看地址 愛死亡和機器人分集劇情介紹
    動畫美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在網飛(Netflix)上線一周,就已經火遍全球。IMDB評分9.2,42000+豆瓣網友打出9.4的超高分。一部具有實驗性質的動畫美劇打破形式,腦洞大開「短小精悍,天馬行空,每一集都是一部《黑鏡》。」在《愛,死亡和機器人》(以下簡稱《愛死機》)的豆瓣頁面,一位網友這樣評價道。
  • 中國的《愛,死亡和機器人》,三部國產科幻動畫
    文|令狐伯光2019年美國NetFlix推出的科幻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火爆國內。中國觀眾一邊欣賞讚嘆,一邊十分羨慕。中國何時才會有這樣的科幻動畫。2019年的國產動畫數量有著不少,曾經科幻動畫也有著軍事科幻《雄兵連》這類作品,本帖就推薦幾部2019年的國產科幻動作國。注意,那些沒有在國內動畫市場上面推出過比較成熟的動畫作品。
  • Netflix《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即將回歸!?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即將到來!!!最新消息來了!!!《愛,死亡和機器人》是目前世界動畫界最高質量短片合集,由18劇集組成,每集時長5-15分鐘。徐天華之前網傳《愛,死亡和機器人》將在三月上線,也得到人國人設計師徐天華的證實:「第二季還在前期設計階段,還沒進入動畫製作,上映還早。三月是不可能的。」
  • 動畫學習資料 | 《愛,死亡和機器人》幕後珍藏設定大合集!
    《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Death&Robots)由NetFlix
  • 豆瓣9.4 分,被吹爆的《愛,死亡和機器人》好看在哪?
    冷靜一下,愛範兒沒瘋,以上都是 Netflix 新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在社交網絡上的刷屏好評,包括感嘆號本身 100% 還原。《愛,死亡和機器人》被國內網友親切地稱為《愛死機》,它由 18 部獨立動畫短片組成,每集時長 6 至 17 分鐘不等。
  • 《愛、死亡與機器人》製作過程大揭秘!
    話說《愛,死亡與機器人》系列劇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可粉絲們的熱情似乎還沒有減退。本來想好好細緻周全地以個人觀點評論一下這部劇集,奈何沒什麼文化呀,想了半天只想出12個字:「厲害厲害厲害」「牛星牛星牛星」(不好意思)。現在已經有將近16萬的觀眾在豆瓣評分了,雖然從最開始的9.4下降到現在的9.2,那地位也是不可輕易撼動的。
  • Netflix續訂動畫劇集"愛,死亡與機器人"第二季
    網飛(Netflix)近日宣布,由大衛·芬奇和《死侍》導演蒂姆·米勒共同打造的大熱動畫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續訂第2季!
  • 《愛,死亡和機器人》:什麼樣的科幻更適合改編成動畫?
    太空人在太空中沒系安全繩,卻不慎飛離太空站,要如何返回……最近,Netflix熱播的系列動畫短片《愛,死亡和機器人》回答了這些「奇怪」的問題。該系列動畫片共有18集,除去兩集為動畫出品方的原創作品外,其餘16集都分別改編自不同的科幻小說。動畫片或者說小說故事的起點,就是這些奇異的腦洞、天馬行空的設定。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動畫背後的文本,動畫片到底簡略了哪些內容?
  • 2019-愛,死亡和機器人-維克多·馬爾多納多
    基本信息《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Death&Robots)是由NetFlix出品,提姆·米勒和大衛·芬奇執行監製的成人向動畫短片集
  • 愛死亡和機器人彩蛋有哪些含義解析 愛死亡和機器人無刪減在線觀看...
    最近,Netflix推出了共18集的獨立短篇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18集故事互無聯繫,並由獨立製作團隊完成,風格迥異,但都展現了極具想像力和個性的動畫主題、製作手法。一經上映,這部動畫作品就受到了鋪天蓋地的好評,豆瓣評分達到9.3。
  • 《愛,死亡和機器人》,請你向我道歉
    現在是時候再喊一次這部神到不知道該怎麼吹的動畫短片劇的名字了:《愛,死亡和機器人》僅僅是預告片就可以讓人看到顱內GC。不反駁,《愛,死亡和機器人》就是這樣的。觀眾可以明顯感覺到,比起故事情節和主旨思想,製作者對裡面動畫視效的呈現更為偏愛,他們沒有對人性、社會、現實提出什麼尖銳的觀點,只在其中幾集裡進行了為數不多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