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中途島這場戰役是不僅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還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中途島戰役在三大戰役的最前面,要是這一戰若美軍戰敗對信心是極大的打擊,而且會極大壓縮美軍的戰略空間。而日本會利用這個有利時間做很多事情,但是日本能否打敗並佔領美國呢?
假如日本佔領了中途島,因為島嶼很小,不可能進駐大規模的兵力。而只有壓路機的日本也不可能短時間把中途島建設成可以補給大型軍艦的港口。佔領中途島最大的作用就是美國人在一定的時間段無法偷襲日本本土。美國也不會改變「先歐後亞的」的戰略。
所以鬼子戰敗是必然的,就算贏了中途島和夏威夷,戰敗也只是時間問題。不過,大本營的原計劃是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以此來作為談判籌碼,要求美國不幹涉亞洲戰爭,並重新為鬼子提供石油。山本五十六沒想過打敗美國,他在美國時見識過美國的工業實力。鬼子和美國開戰,只不過是想增加談判籌碼,一是獲得美國石油資源,二是贏得進攻並統治亞洲的時間。
畢竟以日本的工業實力就算拿下中途島,拿下夏威夷,憑什麼隔著幾千公裡去襲擊美國本土的工業基地?別人丟了夏威夷不過是少了一個前沿大型陣地而已,大艦隊一兩年時間後照樣捲土重來。日本的航空技術到1945年投降有搞出能跟美軍對抗的戰鬥機,轟炸機?
別人有自封油箱,有裝甲,日軍好久有這些東西了?好久能讓飛機在萬米高空活動?如果日本打贏中途島,由於沒有制海權,沒有航母當跳臺也無法對日本本土造成實際威脅,b29能在萬米高空命中海上移動的艦隊嗎?
所以日本只能以戰促和,美國是大陸國家,美洲大陸有足夠的資源,即使東西海岸都被封鎖,美國的產能肯定會受到影響,但不會枯竭。不同於日本島國,本土資源匱乏,只能依靠外部輸入,而且就這樣,後期美國能封鎖日本,倚仗的是絕對的軍事優勢,僅依靠艦載機就能把日本的陸航海航完全壓制住,另外加上大規模的潛艇封鎖航線。
最後,拋開政治和歷史的原因,我想說日本由始至終,都沒有一個戰略級的大師,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和遠景規劃:
首先,偷襲珍珠港,徹底擊沉美國的戰列艦尤其是航空母艦,這一點是必須的;
第二就是務必炸毀美國珍珠港裡的450萬噸重油罐區,重油燃起大火會使珍珠港整個癱瘓達一年之久;
第三就是炸毀一切造船廠和潛艇基地,南雲沒有做到。珍珠港戰役結束後,迅速派遣航母,一定要炸毀巴拿馬運河徹底摧毀掉。在控制馬六甲海峽和南洋諸島之後,主力全部南下。一定要全力拿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中途島戰役假如勝利後,知道這個中途島要保不住,保住這個島和和美航母編隊進行周旋,還可以威脅夏威夷。所有這一切都是要爭取戰略的主動權六個月,甚至一年。全力拿下澳大利亞以及整個南太平洋的所有島嶼。這樣就有了和美國作戰的本錢,也許勝負會在五五之數。
綜上,個人認為這條戰略才應該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