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到《一點就到家》——回家主題,今年的新片,有三位我很喜歡的男演員:劉昊然、彭昱暢和尹昉——立即決定,今年國慶選線電影就它了。
99分鐘的時間,大團圓結局,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我一身輕鬆愉快。
事後細品,又覺得這個電影相當有意思:既田園,又熱血,既躲避現實世界,又依靠躲避成就事業。
如果能給電影換個名字,我覺得叫《逃避雖然可恥,但是真的很有用》,也未嘗不可。
逃避也能治癒
電影的起點,是一個關於逃避的故事:無數次創業失敗之後,城市青年魏晉北企圖跳樓自殺,卻被送彭昱暢演的農村青年彭秀兵救下,兩人一起前往彭秀兵的家鄉,一個雲南小村莊,一起創業。
魏晉北逃避了他不得不面臨的失敗,卻治癒了自己的身心靈,我則依靠觀看昊然弟弟的治癒之旅,在歡聲笑語中,迎來了2020年,第一次治癒系的電影。
導演許宏宇,以剪輯師身份聞名,第一部導演作品《喜歡你》,就有討喜的愛情輕喜劇。這次《一點就到家》,雖然選擇了三個男生作為主角,但是調子也異常歡快。
人物塑造是漫畫式的,用了大量低角度大特寫,三位男演員的粉絲看了這圖,都在問:是你嗎,是你嗎,昊然弟弟?是你嗎,彭彭?是你嗎,尹昉?
不僅三位主角的一舉一動很像是漫畫,老中醫範兒的心理醫生,村子裡的村民,都用了恰到好處的誇張,不違和,真實裡又透著可愛。
而飛天小豬這種元素的使用,又讓電影有了一些魔幻色彩,但是和眾多配角一樣,導演的節奏感極佳,分寸感也很好,誇張和搞笑,能讓人會心一笑,樂呵呵無尿點的繼續看下去。
逃避的終點是家鄉
故事的背景放在了彭秀兵的家鄉——一個充滿了溫暖,較少競爭的世界,這也在昭示電影另一個主題:北上廣給不了你的成功,「家鄉」能給。
日本有個經管作家,叫大前研一,他寫過一本《低欲望社會》,說的是經過了經濟快速增長之後,一方面,年輕人依靠父母的資本積累就能輕鬆的活著。另一方面,普通人在大城市實現躍遷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因此得過且過成了年輕人一種新姿態,回到家鄉更是成為清醒代名詞。
前幾年的日系電影很紅的《小森林》,慰藉了許多人心靈,而李子柒的全球走紅,更是應和了現代人」回鄉「的內心呼喚。在家鄉,人際關係簡單而溫暖,正好滿足的城市裡不斷掙扎的個體的精神需求。
在網絡越來越發達的當下中國,呆在家鄉,物質和精神都能獲得大城市一樣的生活品質,生活成本還更低。
」回家「變成了理所應當的選擇,甚至更有可能實現你的人生理想。
電影裡的雲南,表面上指的是彭昱暢和尹昉的家鄉,實際上是為劉昊然一樣在大城市奮鬥得遍體鱗傷的人,提供的一個不看物質和金錢的,心理療養院。
在這裡,劉昊然的事業成功之前,他失眠先治好了。
家鄉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告訴你成為健康的人,並不必須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這是家鄉的魔力,是心靈治癒的第一步。
田園熱血下的自我實現
十幾年前,網絡世界裡興起了一個叫做「種田文」的品類。
這類文章的主角,通過穿越,回到過去的鄉村,利用科學支持,把農業搞的有聲有色,甚至還會逐漸建立自己的經濟,政治體系。
這類文章雖發生在田園,但依然熱血。發展到後來,「種田文」甚至不拘泥於」農業生產「的命題,而泛指一種生存策略,即主角不與其他勢力發生明顯衝突,依靠清晰的頭腦,準確的判斷,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最終成為人生贏家的故事。
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熟悉的《知否》也屬於這一類的代表。
片子裡,劉昊然是清晰的頭腦,彭昱暢是不怕吃苦不怕艱難的樂觀主義精神,而尹昉則是技術之魂。
三人三位一體,就是」種田文「本田。
他們從摸索快遞代購失敗,再到經營咖啡成了世界名牌,過程中經歷了村長反對,資本誘惑,最終不光實現了經濟勝利,還帶領全村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電影裡衝突的最高潮是,代表資本意志的星雀集團希望收購他們的事業,魏晉北主張賣出,李紹群卻因為對方根本不是希望把豆子種好而堅定反對。
三人散夥後,魏晉北回到城市,卻發現,李紹群的堅持才是他內心真正的聲音,拒絕資本綁架變成了堅定的選擇,年輕人試圖用自己的辦法為家鄉找到未來。
如果說」回鄉「的主題是對現代化的厭倦,創業這個主題,又給在精神上給新的年輕人指明了方向——走自己的路,才尋找心靈和事業的雙豐收。
這個答案多少有些烏託邦嫌疑。但是電影這麼拍,也不可謂不大膽,畢竟如何在資本主導的現代化中找到自己,在《社交網絡》裡,也沒有答案。
《社交網絡》描述了扎克伯格的成功,但是也點破了他因為追逐資本邏輯,而面臨的人生失敗,電影看起來在讚美扎克伯格,但是你並不會覺得這是一篇爽文,因為電影的創作人員同時也在向觀眾提問:如果你要構建一個上億用戶社交網絡,你會失去多少朋友?
《社交網絡》沒有回答的問題,《一點就到家》回答了。雖然是個成人童話,但是它仍保有最大的善意,希望觀眾能獲得人生前進的力量。
Panatta Fitness
Fit Your Body